..续本文上一页壮士屈伸臂顷 ,即得往生兜率陀天上 ,于莲花上结跏趺坐” ,百千天子吹奏天乐 ,或以天曼陀罗花(译为天妙花或适意花)散向他的头上 ,并赞叹说:”好啊!好啊!善男子 ,你因在南赡部洲广修福业 ,才能投生到这里 ,这里名叫兜率陀天 ,现在的天主名为弥勒 ,你应当归依。”生者闻即向弥勒作礼 ,仰观弥勒菩萨的眉间白毫相光 ,便得超越九十亿劫生死重罪。这时 ,弥勒根据他过去学法的因缘 ,为其演说适当之教法 ,使无上道心不致退转 ,而且不断坚固。四千岁天寿尽后 ,也随弥勒下生人间 ,见佛闻法。“于未来世 ,值遇贤劫一切诸佛;于星宿劫值诸佛世尊,于诸佛前受菩提记”。
在这里 ,凡往生者 ,见佛闻法的机会是均等的。这显示了弥勒菩萨的平等胸怀。而在他方极乐世界的往生者 ,见佛闻法证果随往生品位之高下(共九品) ,显出甚大差别:如上品上生者 ,即时花开见佛闻法 ,悟无生法忍;中品中生者 ,经七日花开见佛 ,证初果;下品下生者 ,满十二大劫莲花方开 ,闻菩萨说法 ,才发菩提心。(详见《净土五经·观无量寿经》 ,福建莆田广化寺印行)
(三)生彼之因
1、发愿 ,若有不厌生死 ,爱乐生天 ,持佛禁戒;修十善法 ,思惟兜率陀天上妙快乐 ,由此发愿 ,愿为弥勒弟子。如经云:“佛告优波离 ,若比丘及一切大众 ,不厌生死 ,爱乐生天者 ,爱敬无上菩提心者 ,欲为弥勒作弟子者 ,为作是观。作是观者 ,应持五戒、八斋、具足戒 ,身心精进 ,不求断结 ,修十善法 ,一一思惟兜率陀天上妙快乐。作是观者 ,名为正观;若他观者 ,名为邪观。”
2、修六法:经云:“若净诸业 ,行六事法 ,必定无疑 ,当得生于兜率陀天上 ,值遇弥勒。”六法者:一、精勤修福、于敬、思、悲田中作诸功德;二、守护戒律 ,威仪不缺 ,遵行轨则;三、清扫佛塔 ,整修道场等;四、于佛像前香花供养 ,又以衣服、饮食、卧具、医药等供养出家者;五、修习禅定;六、读诵经典 ,演说修习。如经中说:“佛灭度后 ,我诸弟子 ,若有精勤修诸功德 ,威仪不缺 ,扫塔涂地 ,以众名香妙花供养 ,行众三昧 ,深入正定 ,读诵经典。如是等人 ,应当至心 ,虽不断结 ,如得六通……命终之后 ,譬如壮士屈伸臂顷 ,即得往生兜率陀天。”
③回向:经云:“若有欲生兜率天者 ,当作是观 ,系念思惟 ,念兜率陀天 ,持佛禁戒 ,一日至七日思念十善 ,行十善道 ,以此功德回向愿生弥勒前。”
这种以发愿、修六法、回向作为往生兜率净土的条件 ,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条件大致相同。《观无量寿经》说往生西方的条件是 ,发三心、修三行。如经中说:“上品上生者 ,若有众生 ,愿生彼国者 ,发三种心 ,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复有三种众生 ,当得往生。何等为三?一者慈心不杀 ,具诸戒行;二者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三者修行六念(即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念天) ,回向发愿、愿生彼国。具此功德 ,一日乃至七日 ,即得往生。”可见 ,往生净土的关键即是发愿与回向 ,发愿与回向不同 ,所往生的净土也就不一样。
二、未来阎浮捍的富乐庄严
从今过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后 ,弥勒菩萨下生人间成佛 ,阎浮提国土具足富乐庄严 ,实现真正的人间净土。其殊胜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自然环境 ,舒适宜人
那时土地平广 ,到处鲜花盛开 ,气候适宜。如《大成佛经》云:“四大海水各减少三千由旬(与现在相比较而言) ,时阎浮提地纵广正等十千由旬 ,其地平净如琉璃镜。“草木花卉 ,四季繁茂(如下详说)。气候温和 ,四季按正常规律过度 ,没有反复无常、令人猝不及防而致生病患的天气。如《下生经》云:“尔时时气和适 ,四时顺节 ,人身之中无有百八之患。”
(二)生态环境 ,优美和谐
①街道整洁 ,环境清净:未来阎浮提中 ,与平旷的土地、花园般的自然界相适应 ,其街道也是整洁舒适。据《大成佛经》记载:街巷道路非常宽广 ,宽者有十二里 ,而洒扫清净 ,布置庄严 ,犹如天上的公园。又有大福德的多罗尸弃龙王 ,常常在半夜时化作人像 ,以吉祥瓶盛着香色水 ,将全部街道清洒一遍 ,使得地面光滑润泽 ,就象涂了油一样 ,行人往来 ,不会引起一点灰尘。不需要象现在这样动用大量的人力(环卫工人)、物力来清扫卫生 ,还很难保证环境的清净整洁。
由于街道洁净 ,不致因人们的生活垃圾污染环境 ,即使是人的大小便 ,也是地面当即裂开承受 ,然后上面生出莲花 ,花香掩盖臭气。更没有工厂的废气、废水、废渣等污染环境。
泉林优美 ,花鸟丛集:佛在《大成佛经》中说 ,那时的城镇、乡村 ,均有园林池沼 ,河池之水自然流注 ,美丽异常。水是八功德水 ,清澈澄净 ,味道甘美 ,饮能除患。林中树木郁郁葱葱 ,生长着青、黄、赤、白各色各样的花 ,四季更替 ,终年不断。特别有一种如意果树 ,到处生长 ,香美无比 ,散发出阵阵幽香 ,使得整个国土都处于香熏之中。又在林中有鸳鸯、孔雀、鹦鹉等鸟 ,它们发出各种美妙动听的音声 ,增加了林、泉间的生气和活力。由此而自然构成一幅“林美水秀 ,鸟语花香”的美丽画图。
(三)社会环境 ,安宁富乐
依报、正报相辅相成 ,有了优美的自然环境 ,必然有相应的主人——人类去居住 ,从而形成安和乐利的社会。未来弥勒佛土的富乐 ,主要表现在:
1、人身殊胜
未来弥勒成佛时 ,先降生于婆罗门家 ,高大无比 ,且具诸佛之相好和无量功德。据《大成佛经》载:“时城(指当时的国都翅头末城)中有大婆罗门主 ,名修梵摩 ,婆罗门女名摩梵拔提 ,心性柔弱 ,弥勒托生以为父母。”身紫金色 ,具三十二大丈夫相 ,坐宝莲花 ,光明晃耀 ,众人见者得身心清凉 ,爱敬无比。《弥勒当来下生成佛经》说弥勒佛身高大 ,“身长千尺 ,胸广三十丈 ,面长十二丈四尺。”关于弥勒佛身诸相好的具体情形 ,《大成佛经》中云:“身相具足 ,端正无比 ,成就相好。一一相八万四千好以自庄严 ,如铸金像。一一好中流出光明照千由旬 ,肉眼清彻青白分明。常光绕身面百由旬。”“佛身高显 ,如黄金山 ,见者自然脱三恶趣”。因此 ,佛身之诸相好庄严 ,是为度脱众生而成就之功德。
那时候普通的人也优于现在的人。《大成佛经》云:“生彼国者 ,诸根恬静 ,面貌端正 ,威相具足 ,如天童子。”无各种疾病和生理缺陷 ,所以全社会不必象现代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自身的医疗保健。人寿八万四千岁 ,中途没有夭折者 ,女人五百岁才结婚 ,无需强行节制生育。身高都是一丈六尺 ,没有侏儒之怪现象。人们由于生活自然、宁静 ,因此常受轻安禅悦之乐。现代人那种在激烈竞争状态下所产生的内心焦虑、恐惧、烦躁 ,甚至精神变态或自杀等现象已不复存在。那时的人类唯有三种不自在:一者必需饮食 ,二者有大小便 ,三者身体随年龄增长 ,会呈现老相(但无生理机能衰退之苦)。将要死去的人 ,自己预知时至 ,便自行走到树林下 ,安祥躺下 ,安乐淡泊 ,念佛命终。舍报之后 ,大多投生大梵天上及诸佛前。这里由于清净善业和所受的良好教育 ,他们深知人类自身的基本规律 ,对现象环境没有很深的贪染和执著 ,对以后的前途也不必恐惧和担忧 ,因此临命终时犹如睡梦一般 ,不致遭受各种苦逼和忧恼。
2、人民慈爱 ,心地纯善 ,社会安定
未来弥勒佛国的人民不仅身体殊妙 ,而且道德水准比现在的人高。那时候人与人之间没有欺诈、犯罪 ,国际、国内也没有战争 ,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真正实现了陶渊明等历代知识分子所向往的安和乐利的“太平盛世”的理想社会 ,也是古代印度“轮王治世”的理想世界。如《大成佛经》说:“其国尔时有转轮圣王 ,名曰 ,有四种兵(象兵、步兵、马兵、车兵).不以威武治四天下。”“其土安隐 ,无有怨贼劫窃之患 ,城邑、聚落无闭户者。亦无衰老(指老苦) ,水、火、刀兵 ,及诸饥馑毒害之难。恭敬和顺 ,调伏诸根 ,如子爱父 ,如母爱子 ,语言谦逊。皆由弥勒慈心训导 ,持不杀戒 ,不啖肉故。”(《下生经》)又那时的人 ,贪欲、嗔恚、愚痴都不太严重 ,心性平和 ,人们相见之时 ,总有一种欢喜心 ,而决不以地域等因素而生起种种隔阂。由于贪欲心轻 ,公有的财宝无需守护者 ,人们绝不对其生非份之想 ,互相之间还传诵着:“如佛所说 ,过去众生 ,为此宝故 ,共相残害 ,更相偷劫 ,欺逛妄语 ,令生死苦缘展转增长 ,堕大地狱”的诫语。不象现在 ,银行、珠宝店等处 ,必须由保安人员持枪守护 ,还难免偷、抢等现象发生。其它以假乱真 ,以假冒伪劣商品坑害消费者 ,或种种贩毒走私等不法行为更无所闻。弥勒佛世时这种良好的社会道德和社会风尚 ,是弥勒佛以“不杀生”等慈心训导所致 ,所以不管在任何时代 ,提倡“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等五戒和“做善得福 ,做恶得祸”的因果观念 ,都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3、财富丰饶 ,珠宝充满
未来的弥勒佛时代 ,不仅自然环境优美 ,人身殊胜 ,道德高尚 ,而且有丰富的物质财富。
首先 ,耕种容易 ,食品丰美。如《大成佛经》中说:一年四季风调雨顺 ,庄稼自然按期成熟 ,优质的稻种 ,一次下种 ,七次收获 ,而…
《弥勒净土略说(如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