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出世間與空性

  出世間與空性

   自從本師釋迦牟尼佛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八相成道示現成佛以來,學佛人很多,修學的法門也很多,可是真心看待佛法、珍惜佛法的卻不是那麼多。很多人只是把佛法當作世間學問,以自己的分別心取舍,想學就學,爲的是世間八法。爲什麼呢?根本是缺少信心,沒有證悟空性。

   釋迦牟尼佛出世叁轉*輪,第二轉*輪主要講的是般若波羅蜜多空性智慧。有關空性的法很多。般若波羅蜜多是整個佛法的精華,《心經》更是精華的精華。說的是色、受、想、行、識五蘊皆空,一切顯現都是心的幻變,而心的本性就是無生。只要證悟空性才能出輪回出世間。

  

   比如外在的房子等東西在實相中並不存在,沒有本性,只是我們的虛妄分別心所造。因爲無明我們身陷輪回,存在虛妄分別心,在這個狀態下,就有能取所取的識,感覺到、看到、觸摸到房子等等;但在顯宗八地菩薩的境界中,當下就是清淨的世界,聽佛音見佛身所念皆爲佛號;而到了究竟法身佛,則既無不清淨也無清淨可言,萬法不生不滅,不淨不垢,不增不減。

  

   一切顯現,無有本性,如夢如幻。比如夢中蓋房子一樣,夢的時候肯定顯現有,否則不會念念不忘;但夢中蓋房子這些夢相都只是夢心造出來的,一旦醒來,馬上化爲烏有。除了夢心,哪裏有另外的房子?否則,在你的小小的睡床上怎麼可能會有高高大大的房子呢。我們現在醒著的時候也是一樣,都是由于我們的心不清淨,所以,才有世間的這一切顯現。一旦證悟空性,就如同大夢醒來一般。

  

   所以,我們要經常思維、修習空性。一方面可以通過中觀法門不斷推理、思維來辨別心的本性,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不思不想讓自己放松來觀自己的心。還有千萬不要輕視無常法,無常法觀好了,一樣可以證悟空性。當然,在我們出離心、菩提心修習到一定階段的時候,修習大圓滿法是最殊勝的,有緣的人一定要修。

  

   還有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我們要對高僧大德的事迹與教言生起堅定的信心。比如華智仁波切、法王如意寶和他的前世列繞朗巴大師等,他們這麼苦修,這麼了不起,不可能會騙我們。信賴他們,堅定地跟著他們的足迹認真修習佛法。

  

   認識空性,修習空性,一定要在當下的生活中觀察思維。

  

   有個公案,佛陀在世時候有一天觀察到一位80多歲的老者只有一天壽命,于是心生悲憫,就去往老者處,當時老者家正忙著蓋房子,佛陀對他說,能不能停下來幾分鍾,佛陀有話要對他說。老者說,不行不行,我太忙了,沒有時間。佛陀說了叁次,老者拒絕了叁次,他忙著招呼工人指著房子說這邊以後女兒住,那邊兒子住,後邊自己住…..佛陀無奈離去。沒想到佛陀剛離去不久,老者家的房梁突然倒塌,正好打到了老者的頭部,老者當即倒地而死。

   我們平常做的一切事情是不是如此這般,如夢一樣,比如做生意,賺了幾千萬幾個億,蓋大房子,死亡一旦來臨,有什麼用呢!這些就像天上的雲一樣,太陽一出來,就消失無蹤。還比如做事情、吵架、生孩子等等,有時會感到短暫的快樂,可是醒來後一切都在哪裏呢,到頭來根本就是痛苦。

  

   真相既然是這樣的,我們這些衆生爲什麼不願意面對,不願意探究真理,不願按佛陀的教言調自己的心,還那麼執著、不斷地自尋痛苦呢?

  

   那是因爲我們不認識空性,沒有認真修行空性。好的修行人,心裏就沒有這麼多的煩惱和想不開的事,對待世間事就不會很執著,容易放得下,看得淡,看得清,具有寬容心。對空性多一點認識和修習,煩惱和執著就少一點;真正證悟空性,就不再有煩惱和執著,看待世間法如夢如幻般,才是出世間。

  

   心是有爲法,只要按照緣起法則一步一步去修習,一定會生起空性的境界。特別是觀無常,觀到位了,很容易證悟空性。想想自己現在之前所發生的事情,觀想自己今天突然遭受病苦,繼而痛苦地死去,最後身體變成粉塵,消失在空中。一步一步觀想,直到內心生起真切的感受:現在所做的這一切,除了佛法外,死亡來臨時什麼都沒有用,這一切真是如夢如幻啊。

  

   我們一定要改變心的習慣,做事情少一點,修習佛法多一點,多一點思維、修習空性。對空性認識修習的越多,越容易成功;否則,難以掙脫輪回的束縛,包袱只會越來越重,修行越來越差。

✿ 继续阅读 ▪ 關于空性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