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五家七派宗風詳解▪P2

  ..續本文上一頁。”師示衆雲:“今時學佛法者,且要求真正見解,若得真正見解,生死不染,去住自由,不要求殊勝,殊勝自至。”又說:“大德!叁界無安,猶如火宅。此不是你久停住處,無常殺鬼,一刹那間,不擇貴賤老少。爾要與祖佛不別,但莫外求。爾一念清淨心光,是爾屋裏法身佛;一念無分別心光,是爾屋裏報身佛;一念無差別心光,是爾屋裏化身佛。此叁種身,是爾即今目前聽法的人,只爲不向外馳求,有此功用。”

  唐鹹通八年(867)丁亥四月十日,將示滅,說傳法偈曰:

  臨流不止問如何,真照無邊說似他。

  離相離名人不禀,吹毛用了急須磨。

  複謂衆曰:“吾滅後,不得滅卻吾正法眼藏。”叁聖出曰:“爭敢滅卻和尚正法眼藏?”師曰:“已後有人問,你向他道甚麼?”聖便喝。師曰:“誰知吾正法眼藏,向這瞎驢邊滅卻。”言訖,端坐而逝。塔全身于大名府西北隅,谥慧照禅師,塔曰澄靈。

  臨濟宗的家風,機用峻烈,自古有“臨濟將軍,曹洞土民”之稱。意謂臨濟宗似指揮百萬師旅之將軍,如以鐵錘擊石,現火光閃閃之機用。故《五家參詳要路門》說:“臨濟宗戰機鋒。”指出義玄,最初入處痛快,悟後參禅瞥脫。雖有五家各立宗旨,但初中後事,頭正尾正,中興如來正法眼藏,明了祖師西來密旨者,只此臨濟一宗最爲至當。五祖法演禅師說:“五逆五雷”之喝,一喝之下,頭腦破裂,如五逆罪人,爲五雷所裂。其禅之峻烈可知。凡僧有問,即喝破,或擒住,拓開等。其接化之熱烈辛辣,五家中罕見其比。如《歸心錄》說:臨濟家風,白拈手段,勢如山崩,機似電卷。又《五家宗旨纂要》說:“臨濟家風,全機大用,棒喝齊施,虎驟龍奔,星馳電掣。負沖天意氣,用格外提持。卷舒縱擒,殺活自在。掃除情見,迥脫廉纖。以無位真人爲宗,或棒或喝,或豎拂明之。”

  總起來講:臨濟宗接人的方法,單刀直入,機鋒峻烈,對學人剿情絕見,使其省悟。此宗流傳最廣最久,是同它所具備的這些特點分不開的。

  這裏引證《人天眼目·臨濟門庭》之語供學者參考:“臨濟宗者,大機大用,脫羅籠,出窠臼。虎驟龍奔,星馳電激。轉天關,斡地軸,負沖天意氣,用格外提持。卷舒縱擒,殺活自在。是故示叁玄、叁要、四賓主、四料簡、金剛王寶劍、踞地獅子、探竿、影草、一喝不作一喝用、一喝分賓主、照用一時行。

  四料簡者:中下根人來,奪境不奪法;中上根人來,奪境奪法不奪人;上上根人來,人境兩俱奪;出格人來,人境俱不奪。

  四賓主者:師家有鼻孔,名主中主;學人有鼻孔,名賓中主。師家無鼻孔,名主中賓;學人無鼻孔,名賓中賓。與曹洞賓主不同。

  叁玄者:玄中玄、體中玄、句中玄。

  叁要者:一玄中具叁要,自是一喝中體攝叁玄叁要也。

  金剛王寶劍者:一刀揮盡一切情解。

  踞地獅子者:發言吐氣,威勢振立,百獸恐悚,衆魔腦裂。

  探竿者:探爾有師承無師承,有鼻孔無鼻孔。

  影草者:欺瞞做賊,看爾見也不見。一喝分賓主者:一喝中自有賓有主也。

  照用一時行者:一喝中自有照有用。

  一喝不作一喝用者:一喝中具如是叁玄、叁要、四賓主、四料簡之類。

  大約臨濟宗風不過如此。要識臨濟麼,青天轟霹雳,陸地起波濤。”  

  (叁)曹洞宗

  曹洞宗是禅宗五家之一。由于此宗開創人良價及其弟子本寂先後在江西高安縣洞山、吉水縣曹山弘揚一家宗風,後世稱爲曹洞宗。宗名有兩說:一爲取六祖慧能所居曹溪及良價所居洞山之名故稱曹洞宗;二爲取本寂所居曹山及良價所居洞山之名,後人爲語音之便,不稱洞曹而稱爲曹洞宗。實則取曹溪與洞山合稱更近于情理。

  良價悟本禅師,會稽俞氏子。幼年從師念《般若心經》,至“無眼耳鼻舌身意”處,忽以手扪面,問師曰:“某甲有眼耳鼻舌等,何故經言無?”其師駭然異之,曰:“吾非汝師。”即指往五泄山禮勝默禅師披剃。二十一歲具戒于嵩山後即遊方參學。

  首詣南泉,泉贊曰:“此子雖後生,甚堪雕琢。”次谒沩山,問曰:“頃聞南陽忠國師有無情說法話,某甲末究其微。”沩曰:“阇梨莫記得麼?”師雲:“記得。”沩山雲:“試舉看。”師舉了。沩雲:“我這裏亦有,只是難得其人。”師雲:“乞師指示。”沩豎起拂子點一點曰:“會麼?”師曰:“請和尚爲某甲說。”沩雲:“父母所生口,終不爲子說。”師雲:“還有與師同時慕道者麼?”沩令見雲岩。師辭,直到雲岩請示前話。岩雲;“不見《彌陀經》雲:水鳥樹林,悉皆念佛念法也。”師因有省,乃述偈呈雲岩曰:

  也大奇,也大奇,無情說法不思議,

  若將耳聽終難會,眼處聞聲方得知。

  一日師問雲岩:“某甲有余習未盡。”岩曰:“汝曾作什麼來?”師曰:“聖谛亦不爲。”岩曰:“還歡喜也未?”師雲:“歡喜則不無,如糞掃堆頭拾得一顆明珠。”

  師辭雲岩,問曰:“百年後忽有人問,還貌得師真否?如何祇對。”岩曰:“但向伊道“只這個是。”師沈吟。岩雲:“價阇梨,承當個事,大須審細。”師猶涉疑。後因過水睹影,大悟“渠正是汝”之旨。因作偈曰:

  切忌從他覓,迢迢與我疏,

  我今獨自往,處處得逢渠。

  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

  應須憑麼會,方得契如如。

  僧問:“師尋常人行鳥道,未審如何是鳥道?”師曰:“不逢一人。”曰:“如何行?”師曰:“直須足下無私去。”曰:“只如行鳥道,莫便是本來面目否?”師曰:“阇梨因甚顛倒!”曰:“什麼處是學人顛倒?”師曰:“若不顛倒,因甚麼卻認奴作郎?”曰:“如何是本來面目?”師曰:“不行鳥道。”

  師因曹山辭別,遂囑咐曰:“吾在雲岩先師處,親印《寶鏡叁昧》,事窮的要,今付與汝。”詞曰:  

  如是之法,佛祖密付,汝今得之,宜善保護。

  銀碗盛雪,明月藏鹭,類之弗齊,混則知處。

  意不在言,來機亦赴,動成窠臼,差落顧佇。

  背觸俱非,如大火聚,但形文彩,即屬染汙。

  夜半正明,天曉不露,爲物作則,用拔諸苦。

  雖非有爲,不是無語。如臨寶境,形影相睹。

  汝不是渠,渠正是汝,如世嬰兒,五相完具。

  不去不來,不起不住,婆婆和和,有句無句,

  終不得物,語未正故。重離六爻,偏正回互,

  疊而爲叁,變盡成五。如荎草味,如金剛杵。

  正中妙挾,敲唱雙舉。通宗通途,挾帶挾路。

  錯然則吉,不可犯忤。天真而妙,不屬迷悟。

  因緣時節,寂然昭著。細入無間,大絕方所,

  毫忽之差,不應律呂。今有頓漸,緣立宗趣,

  宗趣分矣,即是規矩。宗通趣極,真常流注。

  外寂中搖,系駒伏鼠,先聖悲之,爲法檀度。

  隨其顛倒,以缁爲素。顛倒想滅,肯心自許。

  要合古轍,請觀前古。佛道垂成,十劫觀樹,

  如虎之缺,如馬之馵。以有下劣,寶幾珍禦。

  以有驚異,狸奴白牯。羿以巧力,射中百步。

  箭鋒相直,巧力何預。木人方歌,石女起舞。

  非情識到,甯容思慮。臣奉于君,子順于父。

  不順非孝,不奉非輔。潛行密用,如愚若魯。

  但能相續,名主中主。  

  師作《五位君臣頌》曰:

  正中偏,叁更初夜月明前。

  莫怪相逢不相識,隱隱猶懷昔日嫌。

  偏中正,失曉老婆逢古鏡。

  分明觌面別無真,休更迷頭猶認影。

  正中來,無中有路出塵埃。

  但能不觸當今諱,也勝前朝斷舌才。

  兼中至,兩刃交鋒要回避。

  好手猶如火裏蓮,宛然自有沖天志。

  兼中到,不落有無誰敢和。

  人人盡欲出常流,折合還歸炭裏坐。

  依曹山本寂的解釋,正者是體、是空、是理;偏者是用、是色、是事。正中偏是背理就事,從體起用;偏中正是舍事入理,攝用歸體;兼是正偏兼帶,理事混融,內外和合,非染非淨,非正非偏。

  洞山爲了廣接上、中、下叁根,因勢利導,從事理各別交涉的關系上,根據《寶境叁昧》所說:“重離六爻,偏正回互,疊而爲叁,變盡成五”之意立正偏五位以接引、勘驗學人。總起來講,五位有四種:正偏、功勳、君臣、王子。其中正偏五位,功勳五位都是良價的創說,君臣五位,王子五位,則爲曹山本寂禅師所立。

  曹洞宗的五位,諸祖語錄中大都有所解說。除意義大體相同外,也互有指責,以己說爲正,以他義爲非者。特詳者如《大正藏》第八十二卷的《報恩編》,于五位立說“洞上五位辨的”,廣辨五位大義,非他所說,以己說爲正。樂廣知者,可取閱讀。今引《佛學大辭典》第四冊所說,以供參考。

  “洞山良價禅師爲廣接上中下之叁根而開五位。其法從《易》之卦爻而來。先以陰陽之爻如下相對。

  — 正也、體也、君也、空也、真也、理也、黑也。

  --偏也、用也、臣也、色也、俗也、事也、白也。

  取離卦回互疊變之而爲五位。先言變疊之次第,則離卦如,第一重之,則爲重離卦。第二取重離卦中之二爻,加于上下,則爲中孚卦。第叁取中孚卦中之二爻,加于上下,則爲大過卦,更取其中之二爻,加于上下,則還于前之重離卦,故叁變而止。《寶鏡叁昧》謂之“疊而爲叁”。次取單離,以其中爻回于下,則爲巽卦,以中爻回于上,則爲兌卦,依之而成前後之五卦。《寶鏡叁昧》謂之“變盡成五”。以此五卦判證修之淺深,名爲功勳之五位;示理事之交涉,名爲君臣之五位。功勳之五位,爲洞山之本意;君臣之五位,爲曹山之發明。又由卦爻之形而圖黑白之五位,是亦洞山之發明。

  巽卦  君住  正中偏

  兌卦  臣位  偏中正

  大過卦 君視臣正中來

  中孚卦○君視臣正中來

  重離卦君臣合兼中到

  第一正中偏,正者,體也、空也、理也;偏…

《五家七派宗風詳解》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