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生圈什麼都抛給他,但是他堅決不要,說我只要等觀音菩薩來救我,其他的人這都不算,最後這個人溺死了。
那麼溺死了以後,他就感到非常的不平,說觀音菩薩你欺騙了我。你原來說只要我們念你,求你,你就會來救我,但是最後你讓我淹死了,你不是太不慈悲了嗎?這個時候觀音菩薩真就顯靈了,顯身出來對他說,其實我已經救過你叁次,第一次我讓木船去救你,最後讓大軍艦去救你,但是你叁次拒絕了,那麼在這樣子的狀態下,你只能夠承擔你自己做出這個錯誤選擇的這個因果。
雖說我們求觀音,他對我們最大的幫助,應該是什麼呢?比如我得了一個頑症,那麼我本來沒有救,忽然遇到了一些朋友,介紹了一個什麼名醫,或者是一個靈驗的藥,那這個就是藥師菩薩、觀音菩薩的加持。
主持人:淩老師您有這種感應嗎?
淩海成:他是這樣的,人信佛的這個人,你比如說我今天栽一個跟頭,我反而是想,什麼事做錯了,是不是菩薩來處罰我?如果今天有點什麼好事,說我是不是就獎勵了我什麼事,我哪件事情做得好。他常常是就直接聯系到佛菩薩那兒去了,就是包括你求這個事情。求成了,那麼也是佛菩薩這個保佑的,如果沒求成,那是我因果的關系。
法師,還有這個淩老師說,看來求佛還是真的有用是吧?您能給我一個肯定的回答。
宗舜法師:對,非常有用,而且是絕對的有用。
宗舜法師:從根本上來講,佛陀的救助,還是在引導我們開啓自信。所以說,慧海禅師曾經講過,如果佛真的能夠度衆生的話,過去諸佛出世,已經(占了)恒河12年多,那麼每個真佛度一個衆生,早就已經把我們度盡了。
主持人:佛經裏面經常會見到說,已無衆生可度?
宗舜法師:是,那麼這個意思告訴我們的就是,佛道我們是要自己來成,佛道不是由佛賜給我們的,成就、成功,你所追求的事業也好,你追求的健康也好,它不是佛給的恩賜。那麼佛在更多的時候是做一個增上援,它是做一個輔助,是幫你在你最困難時候,在困難的時候幫你挺過去,然後讓你能夠繼續走下去。
◆求佛真的有用嗎?正確求佛的叁個建議
曾經我看到過一個梵文,就是有一個信神的,他就每天在抱怨說:“這個神哪,我這樣子虔誠的供奉你,爲什麼總是在我最困難的時候,你沒有來給我幫助的呢?”那個神就顯靈給他看,說你看你,這個生命的曆程就像這個沙灘,你看沙灘上有很多腳印吧。那個人回頭一看,就發現他的生命的沙灘上,就經常會有兩雙腳印在上面,走著走著的時候就剩下一雙腳印,他就感到不理解,說“爲什麼會有兩雙腳印,又有一雙腳印呢”?
主持人:佛菩薩伴隨他嗎?
宗舜法師:在你堅強能夠去過得了這個生活的時候,是我陪著你在走。但是等你倒下了,你走不動了,你遇到人生最困苦的時候,是我背著你在走,所以,留下的腳印是一雙。
主持人:是一直在伴隨著他?
宗舜法師:就是說無論是什麼宗教,他對于這個宗教信徒的這種安慰,都這樣子的。
主持人:淩老師,您能不能教我一個很正確的求佛方法?會受益的,怎麼樣求?
淩海成:我覺得是這樣,也沒有什麼正確,就是說可以求,應當求的時候你就求,你覺得我這件事情求了不應該,不應該讓佛來幫助我的,就不求。
主持人:還有這樣的一個原則?
淩海成:我是這樣的一個原則,如果我做了一件壞事,我覺得現世報一下,讓我更堅定了對佛教的信仰,這是好事兒。因爲如果你現世沒報,你可能覺得這是不是真是這樣的,我叁世因果你說我能走不錯?很多人現世就報,好的也報,壞的也報,不一定是到下一世去報。在這種情況下更加使他以後不會再做,壞事不會再做,“諸惡莫作、衆善奉行”。
主持人:看來我們在求佛的時候,人心裏還是有一個想法,就是如果要是一個佛,不應該從佛那裏得到的,咱們就不應該去求。
淩海成:對。
主持人:我覺得我要是可以求到的,就是您認爲我可以求到的,那我就所應當的去求。
淩海成:就比如說你要考大學,盡了全力,已經是不可能再有其他力量,全部拿出來了。這時候我求一求,不是說我成天的玩兒,到處求一求,有意外的收獲,這種幾乎就是可以想象得到的。所以我覺得求,一定要在你認爲,可以求的情況下、應該求的情況下去求,不是胡亂的求。
主持人:好,宗舜法師給我一個正確的求佛的方法?
宗舜法師:我覺得在觀念上首先要明確幾點,第一個是我們歡迎大家求佛,還是鼓勵大家求佛。大家應該把自己宗教的修行和我們乞求叁寶的加持,把它的結合起來。因爲只有通過叁寶多多的加持,讓我們的順緣能夠增長,讓我們的逆緣和違緣逐漸的削減。讓我們走起路來,就是在修行上,就會比較順,而且就會得到更多的利益,所以求、可求、應該求,這是要擺在第一位的。所以我們大家不要害怕求,這是第一。
第二,但是我們還要知道,說人生的路、修行的路,成佛的路是自己走的。從來沒有人能夠替代我們完成這個修行,最後圓成佛道。所以說我們應當把求佛,佛對我們的加持,作爲一個助道之源。而不要養成一個依賴性,也就是說一切我都拜托佛,感覺佛就是包辦我的一切,那這個就是一個懶惰主義。一個懶惰的人,那這樣子的人,是沒有辦法實現自己這個菩薩道的。所以我覺得第二個就要明確,就是既要求,又不要單純的依賴,這是第二個。
第叁個,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第叁個。要向佛求的時候要對佛說,請你用你的智慧爲我抉擇,這就是古代所說的可取則取。就是我會有很多的願望,佛菩薩去表達,那麼這些願望在我看來,表面上看來都是對我很好的。我希望有各種各樣子的福報,有錢的、有財的、有色的、有名的、有實的,乃至一切一切,我覺得這些東西對我都非常好。
但是很有可能那些東西只是刀刃上的蜂蜜,如果我們輕易的拿舌頭去舔的時候,會被舌割,我的舌頭會被刀刃傷害割傷。但是作爲凡夫,由于被這個欲望蒙蔽了雙眼,看不到這個所謂的好處後面隱藏的危機呀。但是佛菩薩他們有智慧的眼睛,他們能夠幫我去抉擇,所以我對他說,希望您保佑我如何如何。但是我也希望您能幫我抉擇,如果這個東西對我有益,您成就我、幫助我,讓它實現;如果這個東西對我不好,對我有害,那您就幫助我,讓它不要實現,這就是一個最好的求佛的方法。
主持人:好,感謝您收看《問道》節目,同時也希望各位觀衆,多多求佛,感謝兩位老師。
宗舜法師:感謝主持人。
《求佛真的有用嗎?》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