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的伟大理想,那一个人就说我这个人穷怕了,我要能够腰缠十万贯就好了;那个人说我生性风流,相传古代扬州是烟花繁盛之地,我要能够生活在这个温柔乡里面多好啊;那个说你们这人太俗就只会想这些钱、美女,我这人想成仙成道,所以我要能够驾鹤西游,就是云游四海,这个多好啊,就问到第四个书生。那么第四个书生就说,你们这些人想法都不错,但是都不够完美,我这人的想法就是什么?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就是说我又有钱,还能到扬州。 主持人:您认同宗舜法师的观点吗?
凌海成:我也认同。
主持人:您刚才不还说嘛,那要是有求必应的话,那大家都求了,那干嘛还要求?
凌海成:不是,我刚才说的跟这个法师说的,应该说不矛盾。
宗舜法师:没有矛盾。
凌海成: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经典上说的,我们不容置疑。
宗舜法师:是。
凌海成:但是他额外的那些因缘,经典上它不是说没有因缘。
宗舜法师:对,它不是没有条件的。
凌海成:一定要有因缘。
宗舜法师:它也不是没有限制的。
凌海成:因为你经典讲的很清楚,种因得果,这也是经典上说的。那么它的前提是,你尽管是有这样的,你还有很多的因缘,佛教为什么要教育你那么多呢。教育你那么多,就是让你知道佛教怎么做人、怎么做事,那在这种情况下你求什么就来什么。
主持人:您求过吗?
凌海成:我当然求过。
主持人:您求的是什么?
凌海成:我主要是求平安,求家里人平安,我几乎没有求过财。
主持人:为什么?
凌海成:我觉得财这个东西不是求的东西,而且我个人不是很迫切,我觉得生活上一般就够了,就可以了,但是我更觉得家里人的健康是我特别关注的。
主持人:所以您的愿望都满足了吗?
凌海成:基本上满足了,只是说我父亲96岁的时候。
主持人:高寿。
凌海成:也是去年4月份到5月份的时候得病,得病我当然也一样的去求佛,希望他能够痊愈,但是还是没实现。我觉得他应该说是寿终,因为不管任何人他都有一个阳寿。
主持人:96岁高寿了,已经快过100了。
凌海成:尽管他们说这是喜丧,我说别说96岁,196岁,做儿女的也希望他继续活在你身边。所以作为儿女来说,当然是希望他能够多活一天,儿女心里也安慰一天。但是如果是说已经到了这个需要走的那一天了,那你也没有办法,你明白吗,一切都是因缘。
宗舜法师:对,这个求不能求呢,其实不是一个问题。因为我们刚才讲了,就是人世间确实充满了痛苦,那么作为佛教是一个拯救苦难的宗教,他一方面教会我们直接面对人生,种种不如意、不圆满的现实,让我们学会坚强、学会修葺,那另一方面它也会告诉我们如何去求、如何去修,才能够得到你真正想要追求的东西。
主持人: 看来这个佛还是可以求的?
宗舜法师:是,是可以求的。
主持人:并且在某些时候还是非常有用的?
宗舜法师:是。
◆求佛真的有用吗?求佛的重要原则
主持人:那我们什么时候求,或者说怎么样求,什么样的情况下求会有用呢?
宗舜:这个求佛,它是有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刚才凌老师说的一个很重要的,就是不能违背因果,因果的法则这是不可以违背的。我们按照因果的法则,最基本的定义就是,“种善因是得乐果,种恶因是得苦果。”那么我们从善和因的角度来说,就是说我种的是一个善因,将来能够赶得我很快乐的果报,反之也是这样的。
所以这个因果的法则就注定我们做一件坏事,希望佛能够替我们把这个抹掉,消掉这个恶果,这是违背因果。因为你干的原本就是一个要受苦的因,种一个这个因,而想得到一个快乐的果报,这是在因果上不对称,所以说,佛不可能有保佑这样的人。
主持人:那凌老师您刚才不也说嘛,说我杀了人我去求佛,那我就能逃难。
凌海成:就像刚才宗舜法师说的一样,我种因种的是苦果,你得承受这个苦果。原来我们那儿有一个,广济寺有一个法师,这个法师现在已经圆寂了。他常常跟我说,他说这个人,就是拜的人,他跟我说,这个人做了什么坏事了。
主持人:能看出来?
凌海成:他说,他今天来就是要躲避这个灾难。
主持人:那能躲过去吗?
凌海成:那很难说,我觉得如果因果要是说,没有因果那就没有得偿。
主持人:法师呢?他那个能躲过去吗?
宗舜法师:我是这样想,当人有这个惭愧心的时候,他的命运其实已经在发生改变。这个佛教说“不怕念醒,就怕悟迟”。不怕念醒,就是说你心中的坏念头产生了,这不要紧,但是最怕的就是不知道这个念头是坏的,同样你干了一个恶行,这个恶行固然是很坏,但是如果你还一直认为,你这样做是对的,那就更麻烦。
所以我们就觉得,就是说给任何人,都要给他一个生路,给他一个希望。那么我们要从一个发展的眼光来看,虽然他弥补的行为,可能不能够立刻导致他能够躲避那个灾难,但是由于他自己认识到他害怕,他想要逃避惩罚,这个就是已经明显认识到自己做的是错事。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说的话,那对他人生的教训,他已经获得了一个。
主持人:一个忏悔的机会?
宗舜法师:对,是。
主持人:本身可能他求佛,他不一定能够躲避这场灾难,但是至少他心灵上的这些罪恶,他可以洗掉一些?
宗舜法师:对。这个佛教里面说 “惭耻之服视为罪上”,就是说我们的最庄严的衣服打扮得我们漂亮的,第一个是惭愧,第二个是知羞耻。这个在佛教里面就说,这样两件衣服是最为庄严的,我们能够披上这样的衣服,就能够改变我们的形象。所以我们说即使是对于恶人,我们还是鼓励他去求佛。不是求佛给他把灾难免掉,而是说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后改变自己,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主持人:凌老师,您求佛的这个过程当中,给我们举个例子比较灵验的?
凌海成:很多。
主持人:您就讲一个吧。
凌海成:是有这么一回事,还是我父亲的。我父亲夜里边吃药,吃错了,他把半瓶药吃进去了,第二天早上去,整个人就没有知觉了,就好像是不行了。那天我正好送我侄子到日本去,所以我就很急,急得不得了。
主持人:这半瓶如果要是老人家吃进去……
凌海成:很快就不行了。
主持人:正常人也不行了吧。
凌海成:对,很快就不行了,而且不知道什么原因,不知道是吃药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以为是中风了。
主持人:他已经是一宿,就是已经在夜里消化了。
凌海成:对,第二天早上不动了,什么知觉都没有了。在这个时候,我就一边开车一边说,因为刚才说到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大家称观世音菩萨圣号前面,常常加上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
主持人:对。
凌海成:为什么呢?因为他确实能够救苦难,你这个声音在这儿,所以我这一路上大概走了两个小时,很远的路,的确很慢。我没有停一分钟,就一直念“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结果到了医院以后,这个保姆回忆,说他可能把那个药吃光了,还剩那么一小点,那么根据这个,我们就把他的血液或者什么东西,拿到另外一个专门检验病毒的这么一个医院,就检验出来了,是吃这个药。
主持人:如果没检验出来呢?
凌海成:没检验出来,就坏了,这人可能就没了。就因为这样的话,就一点一点,所有的事情都非常的顺利,所以就救了他,起死回生。
主持人:您觉得就是您念了观世音菩萨?
凌海成:我觉得就是观世音菩萨。
主持人:法师您觉得念这个菩萨名号的那个功德,让他父亲起死回生了吗?
宗舜法师: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个,如何看待这个感应,其实我们常人对于感应的东西,往往都过于喜欢把它神秘、渲染。
◆求佛真的有用吗?佛菩萨在生活中能感应到吗?
宗舜法师:就是对平常的这种感应,他大概觉得说不够神奇,这是一个普遍的心态。就是大家追求灵异、古怪,不合乎寻常的逻辑,如果是这样的,大家会觉得说这个就是感应。但是他就没想到佛法之道,本来就是平时之道,它是一个非常平易的。佛救助众生的方法,是非常非常多的,而且有的时候是超乎我们的想象。
就像观音菩萨的这个救助,他可能就是帮助这个小阿姨,回忆起来可能这个药,发现这个药就是剩下很少。然后,及时的有医院能够检查,能够知道他的各项指标是怎么回事,然后有针对性的(治疗)。而这个时候的感应,不是说凌老师一念观音菩萨,立刻就看见一个观音菩萨现身,然后拿甘露水在他身上一洒,然后立刻老人家坐起来了,起死回生,这个感应不是这样子的。
所以我们说,当你遇到困境的时候,你没有路了,忽然来了一个樵夫,给你指了一条山路;当你要渴死的时候,忽然一个车队路过,在这个时候,给你最后的一碗水。
主持人:那是观世音菩萨显灵?
宗舜法师:这个不是说,你不要管谁在显灵,也就是说当你向佛菩萨乞求的时候。佛菩萨们,他们从大悲心的角度,他们用智慧关照,他们都会了解我们的状况,于是他们就会用最最合乎逻辑,最最现实的这个方式来显现。
所以曾经佛教有一个故事,就讲这个有人跌到水里,就快淹死了,这时候他就想起观世音菩萨说,念观音菩萨很灵嘛,那我就拼命念观音菩萨,说观音菩萨你赶快救我吧。
主持人:对。
宗舜法师:好,就念了一会儿,没有显灵。来了一个船,小木船一个渔夫划着船就过来了,说你掉到河里,孩子上来吧。溺水的人说,老人家不用,我求了观音菩萨的,我坚信观音菩萨一定会来救我的,您去吧,小船就划走了。
那么继续在那儿念,在水里念,那么过一会儿又来一个大船,上面的人都叫他上船吧,上船吧,你们去吧,观世音菩萨会救我的。到最后又来一个很大很大的舰船,大家都把救…
《求佛真的有用吗?》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