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七屆:普茶(一)▪P3

  ..續本文上一頁,圍繞著茶和禅。

  既然是談茶,我的印象當中,茶一直就是一種非常非常好的飲料。我喝的最複雜的一次茶是在河北電視臺的一位老記者家裏,他把小得像最小的酒盅那樣的四個茶杯非常近地擺放在一起,然後在像茶杯那樣小的茶壺裏填滿茶葉,填得冒了尖兒,然後用剛開的滾燙的水澆到裏面。倒茶的時候,用茶壺嘴繞著茶杯一圈一圈地轉,說是叫“關公巡城”,最後把茶壺裏剩下的水一滴一滴地分到四個杯子裏,說是叫“韓信點兵”。

  今天,我聽到淨因法師談到吃茶與禅之間有一種關系,我在剛才聽的時候體會了一下,我有一種感覺。他一邊說著,我一邊端起杯子去品這個茶,這個時候,我發現有一個非常小的感受,忽然感覺這個茶和自己能夠融爲一體,這種略微淡苦的味道在自己的舌苔上滑過的時候,這種感覺很難形容,大家可以端起杯來試一下。這個時候,我就想起了一行禅師,他就是講要把參禅落實到當下,落實到生活的每一個細節裏。就像你走路一樣,每一步,腳和地面接觸的時候,你細心地去體會、去感受、去完全進入一個完全自我的世界當中去。我不知道我對一行禅師的理解是不是對,但是我感覺一行禅師他不反對人們對自己的感性認識去體察。比如說,他吃甜的東西,他認爲這個東西甜,他就說甜,是香的,好吃,他就說好吃。這種落實于當下,我想和喝茶、和禅、甚至于走路、說話、工作、困了睡覺、餓了吃飯都有關系。睡覺也好,吃飯也好,都要認認真真地投入進去。

  某營員:

  我來自朱元璋的家鄉,離朱元璋的家只有一公裏。我說說安徽省奉陽縣的飲茶風俗。在安徽,是早晨10點以後至中午12點喝茶,晚上是絕對不飲茶的,再就是中午飯前和飯後飲茶。待客的時候,客人的茶不能喝完,喝完了,主人還會幫你添上。茶杯端上來以後,客人先把茶杯蓋兒放在茶杯上輕輕碰一下,再端到嘴邊,然後用嘴慢慢吸一口,把茶吸進去,自己去感悟、去品嘗。

  某營員:

  我自己也曾經喜歡喝茶,剛才妙華法師的開示非常及時、當機,就是說喝茶會醉。我這個人過去造了很多惡業,喝茶我醉過,抽煙我醉過,喝酒我也醉過。正因爲造了很多惡業,所以我才親近佛法,佛法讓我把茶醉、煙醉、酒醉基本上都抛棄了。現在,茶一般我不喝,煙更不吸,酒更不喝。我認爲,再好的東西還是要適度、要當機。如果不適度、不當機,哪怕是吃米飯也會把自己撐死。

  慧忠法師:

  剛才各位都在標榜自己家鄉的茶,我今天也標榜我家鄉的茶——黃梅茶。我看祖師也到過我們黃梅,因爲黃梅有四祖和五祖這兩個很大的道場,那兩個道場培養出了六祖慧能大師。另外,大家可能知道黃梅戲,黃梅戲最初也與茶有關系。最早的黃梅戲叫采茶調,黃梅人喜歡在山上采茶,采茶的時候各自發出各自的聲音,形成一種調子,就叫采茶調。後來黃梅發生水災,黃梅人就到了安徽要飯,把戲傳給了安徽人,他們學到以後把它發揚光大,形成了黃梅戲。

  妙華法師:

  我再說幾句。評點,完全是評點!

  先評點第一個發言。他剛才講到一行禅師,爲了讓大家對中國的祖師禅、如來禅和一行禅師這種具有西方意味的現代禅有一個區分,我覺得確實應該講幾句。一行禅師他的積極的一面是要我們專注于當下,安住于生活的衣食住行,尋找、體察這一種感覺。但是,絕對不是說要我們迷失在六根、六塵當中。這一點一定要分清楚。因爲我們的心平時比較散亂,當我們專注于走路的時候,哪怕是專注于一朵花的時候,我們從行走和一朵花可以體察到它們和叁千大千世界、和法界的千絲萬縷的聯系,由此而認識法,使我們覺悟真理,使我們安住于當下是對的。但絕對不是說,四川人喜歡吃麻辣的,那你就好好地吃麻辣燙,迷失于六根六塵,那是不對的。傳統的佛法當中要我們對于六根、六塵要無住,這是對的。無住,然後才使得我們破除了一種執著。我想,一個是禅的本體,一個是妙用。一行禅師他的偉大之處在于結合現代社會忙碌的人群,強調了禅的妙用,而中國傳統禅的風格強調了悟入本體,這兩者之間,一個是體,一個是用,並不矛盾。

  第二位是安徽的營員,他講了一句非常好的話,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沒有?我本來想好要講的,結果忘了。他講了以後,我覺得需要把這句話突出出來。禅和茶的內在的聯系突出地表現在“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他這句話有非常大的啓示作用,我覺得他講得非常好。謝謝大家!

  華雨法師:

  我覺得今天晚上大家講的雖然給我們帶來了歡喜,但是對于真正禅宗的茶,大家還沒有真正體會到。現在的人善于判斷、爭論,當端起一杯茶的時候,大家妄想紛飛,想趙州和尚吃茶,想各種各樣的名相,其實這些都不必要。因爲大家沒有用心去飲茶,而只是喜歡形式上的一些東西,這個東西沒有用的。這一杯茶,在我們佛教裏面來講,它是代表“法”,要用內心去飲茶,飲出來的味道,只有自己知道。你們不要去判斷了,要把心安下來,這個茶對你們就相當好。我們走過的路都是很坎坷的,人生的喜怒哀樂就在這一杯茶裏面能夠看出來。一個性格很暴躁的人,他就不能安下心來喝這杯茶,爲什麼呢?因爲在他的頭腦裏面太雜亂,他沒有安下心來。所以,大家不需要去說太多的話,只要大家能夠把這杯茶慢慢地用舌頭一舔,用心裏去體會它是什麼味道就可以了。現在,請大家不要說話,慢慢地喝下這一杯茶。五分鍾就可以了。

  明海法師:

  因爲時間的關系,就喝叁口吧。請大家按剛才這位師父的開示喝叁口。

  剛才發言的這位師父是我們佛學院的華宇師,每天晚上敲鍾的就是他。他今年17歲,是從廣西來的。

  某營員:

  華宇師父笑話我們世間之人只看形式,不懂內容。我剛才在華宇師父說法的同時偶然得了一首五言律詩,我想獻給大家,爲今天晚上的茶會助興:古人立禅案,舉杯試清淡,欲知禅意濃,還將茶飲看。

  某營員:

  大家說了茶的這麼多好處,但是我自己覺得茶還是不如水,不如白開水。因爲茶可以喝醉,但是水是永遠喝不醉的。平常心最好,茶平常,但是水比茶更平常,我更愛喝水。

  明海法師:

  大家今天關于茶的揭示都很豐富。現在我們請所有在場的法師和營員端起你們的茶,最後再喝叁口,作爲今天普茶的結束。

  

《七屆:普茶(一)》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