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十二屆:生活禅夏令營日記(羅玉生)

  生活禅夏令營日記

  羅玉生

  

  要記錄下生活禅的精髓內容是不可能的。我只想通過這些文字,讓那些已經參加過夏令營的朋友重溫一遍美好的回憶,讓那些還沒機會參加夏令營的朋友,對夏令營有一個感性的認識,或許能因此促成他們的善緣,那麼我的努力也算是有價值的了。

  7 月 18 日 星期日 小雨轉晴

  淩晨 4 點半,在鍾聲中醒來,隨衆一起到萬佛樓上早課,聲聲佛號,句句經音,一同流注心底,道場如此清淨莊嚴,內心也自然清淨莊嚴了許多。

  今天是生活禅夏令營營員正式開始報到的日子,當然,也有許多提前到來做義工的營員,我是16 日來的,在義工裏面已經是最晚的了。報到的營員自有專人接待,我沒什麼具體工作。早飯後幹了點雜活,然後和**師兄去打掃廁所,一起的還有兩個剛剛報到的新營員。**師兄是**大學的在讀博士生,不知讓博士打掃廁所算不算浪費人才,哈哈!反正也沒人逼他去幹,而是他先主動提出來的,並拉上了我。上午我們共打掃了四個廁所,成就蠻大的。

  中午休息了一會兒,午睡醒來時已經兩點半,呆了近一個小時沒找到事情做,然後又到齋堂裏忙得團團轉,搬桌子,擺椅子。勞動很累,但每個人都很快樂。

  晚上7 點鍾,夏令營組織活動,共分觀音殿和文殊閣兩組,觀音殿前的一組是學唱佛教歌曲和座談,文殊閣裏的一組是坐禅和座談,我參加的是前一組。我們學唱了《寒山僧蹤》和《六字吉祥頌》兩首歌曲,教唱的女孩米米是“佛教在線”網站《佛音大家唱》欄目的主持人,她的歌聲優美、純淨,仿佛一泓清水洗濯著我心靈的塵垢,又有落淚的沖動了,急忙使勁抑製住。學完歌後,大家隨意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裏都有一位法師和大家座談。座談時氣氛很活躍,法師都很平和親切,大家爭相提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直到寺裏就寢的鍾聲響過,大家才散開,各自返回宿舍。

  7 月 19 日 星期一 晴

  早課已略有些熟悉,但仍然隨不上法師們熟練而快速的誦經聲,一些唱腔也學不好,但比第一天剛上早課時應該說還是有進步的。

  上午8 點半,柏林禅寺代理住持明海大和尚在文殊閣給營員開示。大和尚要求大家把參加夏令營當作雲遊僧人挂單,通過夏令營鍛煉自己獨立、堅強的大丈夫氣概,從而使自己不隨境轉,獲得自在。大和尚還介紹了柏林禅寺的曆史和夏令營的發展情況,然後回答了大家的問題。大家提問的內容很豐富,從佛教在當代社會的意義和作用,到如何消除當代人對傳統文化的隔膜,問題都有一定的文化內涵和現實意義。大和尚知識淵博、平和幽默,言語中世間法出世間法圓融無礙,莊嚴親切中透出濃濃的攝受力,顯示了一個年輕的佛門龍象的風範。句句珠玑印在了每個營員的心中,增長了善緣,開啓了智慧。

  下午常照法師講解早晚課誦儀軌,法師講解得深入淺出,大家時而報以熱烈的掌聲。夏令營的營員們基本上也到齊了,今年原計劃只招300 人的,但由于報名的人太多,負責錄取的明影師父也是慈悲心切,結果是一擴再擴,成了現在的500 多人,即使這樣還有許多人沒能如願呢。一個同學告訴我,他們同學報名的有 70 多人,結果來了的只有30 多個。 500 多人,大部分都是在校大學生,讀博讀研的也不少,也有參加了工作的(比如本人,站在他們中間,一個感覺,老了!),還有 10 多個兒童,可愛得不得了!

  晚上,負責夏令營工作的明奘法師組織大家在萬佛樓前開展活動。奘師用非常活潑有趣的方式,組織大家一認二、二認四、四認八,互相認識並組成一組,然後每組再加入一個協調員。小組成立後,給大家分配工作,奘師剛一說出工作,立刻有好幾組的協調員跑上前去搶,像行堂(打飯菜)、刷碗、打掃廁所等累或髒的活都是稍遲一步就搶不到,我們組分到的是打掃萬佛樓的工作。也許有人會問,打飯菜和刷碗也算累活嗎,開玩笑,算上常住和居士將近 1000 人哪,每人兩個碗,你算算,何況正是叁伏天!活動結束時已經 10 點多,寺裏就寢的鍾聲早已響過。

  7 月 20 日 星期二 陣雨

  按時早課、過堂。與前幾天不同的是,今天我是以一個協調員的身份,引領其他 10 名營員有秩序地一同參加這些事情,多了一份責任感。

  上午集合後,大緣法師詳細講解了過堂的注意事項。從進門、坐下、供養、用齋到離開,細致到進門先邁哪條腿,吃飯先拿哪只碗。窺一斑而知全豹,僧人的叁千威儀、八萬細行,令人敬仰。當我們用心按這些看似苛刻的規矩去做時,內心的清淨莊嚴就很自然地現前了。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這看似簡單的一粥一飯中體現的不正是佛法的戒定慧嗎?

  9 點鍾夏令營開營式開始。一些地方領導和夏令營指導老師、護法居士等參加了開營式。在夏令營授課老師馮學成居士講話時,開始下小雨。雨越下越密,但是包括明海大和尚和省市領導在內的人都沒有動,也沒有打傘,一起陪著營員挨淋,只找了兩把陽傘保護錄像及網絡直播等貴重器材。500 多名營員坐在那裏,沒有人亂動,也沒有人發出嘈雜的聲音,營員代表講話、宣讀誓詞等活動仍有條不紊地進行。雨在宣讀誓詞時變小,誓詞宣讀完畢雨停了,似乎是觀音菩薩爲洗去我們身心的塵垢而特意灑下這甘露淨水,也似乎是佛菩薩給所有營員製造的一個小小的考驗。雨下得正好,每個人的衣服半濕,再小起不到考驗的效果,再大恐怕就有人會得感冒或者會議無法繼續了。

  明海大和尚進行開示,明確了夏令營的主題“安住于責任與義務中”,並引用了淨慧老和尚法語“在盡責中求滿足,在義務中求心安,在奉獻中求幸福,在無我中求進取,在生活中透禅機,在保任中證解脫”,指出正信的佛教徒要有開放的心態、擔當的勇氣,在覺悟中奉獻,在奉獻中覺悟,號召大家修行菩薩道,踐履生活禅,做滾滾紅塵中的大丈夫。

  最後營員代表接過營旗,儀式在優美的《六字吉祥頌》佛曲中結束。

  下午是明海大和尚主持的禅坐訓練,第一次 5 分鍾,第二次15 分鍾。我第一次用單盤,當然不會覺得疼痛,畢竟練習打坐已經有半年時間了。第二次試著用雙盤,可只堅持了 10 多分鍾就忍受不了了,呲牙咧嘴地把腿放了下來,即使這樣也算是有了進步,我的雙盤是前天晚上才偶然間盤上去的。其間大和尚針對學員們的提問做了詳盡的回答,他的語氣始終是那樣親切、平和。

  晚上,許金聲教授給我們講《禅是認識自我的藝術》,這是夏令營的第一堂講座。

  7 月 21 日 星期叁 晴

  上早課,早齋,然後我們組和其他幾個組的營員一起打掃萬佛樓衛生。萬佛樓巍峨莊嚴,大殿中央供著五方佛,一樓二樓牆壁佛龛裏還供著一萬尊小佛像,好象是五方佛各有兩千尊,一進門,人的恭敬心自然就生起來了。

  上午是講座時間,北京“荷塘月色”素餐廳總經理夏澤紅居士做報告《生活與修行》,明影師父主持,兩人一問一答。夏居士親切、真誠,言談舉止中看不出一點兒商人氣。她 87 年于中國政法大學畢業後分配到國家機關工作,但她不滿足于坐在辦公室裏喝茶看報紙的狀態,不滿足于生活安逸心靈卻無法安住的狀態,離職四處闖蕩。參加了第一屆生活禅夏令營後,感受到了“精進、奉獻、普度衆生”的佛教精神。後來慘淡經營,開辦了荷塘月色素餐廳。她將佛法融入生活之中,融入經營之中,把高遠的利益與平淡瑣碎的生活統一起來,使素餐廳成爲一個弘法利生的道場。從她的身上,我看到了一個修行者真誠、勤勉、敬業、勇猛無畏的精神,這四個特點是明海大和尚概括的。

  下午是道智法師主持的專注力訓練,數呼吸、數佛號,在莊嚴的萬佛樓裏,有佛菩薩和護法天神的加持,心裏自然清淨得很。

  7 月 22 日 星期四 晴

  早課,早齋,打掃我們負責的衛生區。

  上午禅坐進行覺知力訓練,我們一邊聽著明奘師父催眠式的引導,一邊按要求做著各種動作,平靜而又清醒,每一個細微的動作都在自己的覺照之下,別有一番意趣。討論時許多營員都談了自己獨特的感受,而我這顆躁動得太久的心,這時只感到平靜、喜悅,反而說不出什麼了。

  下午是河北慈善功德會與我們營員的心靈互動活動。貧困孩子生活的艱難和他們在逆境中的自強不息讓我感動,慈善會的各位法師、居士的菩薩行讓我敬佩,明海大和尚開示時引用妙湛老和尚臨終語“勿忘世上苦人多!”讓我産生了強烈的共鳴。作爲一名佛子,我認爲每個人都應當把慈善行爲當作一個終生的事業堅持下去的,哪怕自己只是一只小小的螢火蟲吧,也要努力去發出自己的光。

  晚上是分組夜談,我們幾個組和明奘師父等幾位法師分在一起,營員們提的問題有了一些深度,奘師的開示更是精彩,掌聲笑聲不斷。

  7 月 23 日 星期五 晴

  早課,早齋,打掃衛生區。

  上午是慧禅法師的講座《藝術、人生與禅》。慧禅法師俗名史國良,出家前是個有名的畫家,現在是一個很有成就的畫僧。我對繪畫是外行,但我知道,在中國,幾乎所有的傳統藝術中都能找到佛教徒的身影,琴、棋、書、畫、詩,佛教思想與中國的傳統文化、思想、藝術相互滲透、相互滋養,這些談來就是學術論文的範疇了,且不去管它。單單李太白的一首《聽蜀僧彈琴》:

  蜀僧抱綠绮,西下峨眉峰。

  爲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響入霜鍾。

  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

  那種超然、悠然的境界就足以令人神往不已了。也許,只有這樣的演奏者,只有這樣的聆聽者,才會有這樣美的意境,才會有這樣好的詩吧。

  下午進行禅坐耐力訓練,由明影師主持,影師要求大家按照他介紹的方法觀“我”觀“…

《十二屆:生活禅夏令營日記(羅玉生)》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