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白了嗎?回答已結束!
某營員:我有個同學,他是學生。在考試之前忽然升起了出家念頭,然後就准備好了一切,但是在前一天晚上他忽然又後悔了。然後他就沒有去成。但是考試已經過了,好幾門沒成績,連學位都沒有拿到。對于我們這些年青人一知半解。又沒有師父像這樣的給我們做開示。我們很盲目。請問怎樣處理好學佛和學習生活的關系?
老和尚;我在十叁年以前提出來修生活禅,當時提出這個理念的時候不是沒有考慮。而是有很多得考慮。包括這位營員提出來的問題。或者說出現過的這種現象,我們很多人都以爲學佛呀。學佛與做人、學佛和讀書、學佛和工作是截然不同的兩件事。因爲有這樣的想法有這樣的認識,所以出現很多誤區。出現很多的盲點,也造成個人、家庭、和社會種種的負面的影響,負面的後果。生活禅最基本的修行方法,就是說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這種生活既包括穿衣吃飯,男婚女嫁。也包括我們工作、讀書、做人。這些都是生活的內容。我們怎樣地在人生中來落實覺悟人生,奉獻人生的理念。這個是生活禅主要解決的問題。所以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這是六祖大師在一千叁百年的開示,我們今天從來溫習六祖大師的教戒。好像就在耳邊,好像真對我們當前佛教或者佛教信仰當中實現的很多問題有針對性的一種開示。佛法是要淨化這個世間,主要在世間來淨化世間。是要在生死中來了生死,是要在生活中來淨化生活。離開了生活離開了生死、離開了具體的做人做事。佛法到哪裏去落實呢?佛法就成了一個談玄說妙,沒有任何針對性的一種空頭的理論。所以說我們有許多學佛的人 -- 包括我們出家衆,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著把修行和生活,把修行和做人,把修行和工作截然地分開。因爲打坐是修行甚至說只有咱們作我喜歡的那樣一種修行的方式。那才是修行,那麼其他的一切都是什麼呢?我們和尚的行話叫做打閑岔,都不是修行。我就請問我們離開了自己的日常生活,我們要有一個專門的時間來修行。那我們一天有多少時間去落實修行這件事呢?即使是我們出家人兩堂殿也不過兩個人多小時,一天到晚坐香那還是有時間的規定。那些正常的佛事活動以外,要不要修行?也要修行只有再把念頭打成一片,把修行打成一片修行才有真正的受用。才真正能夠解決一點點的問題,所以我說不管爲僧或者爲俗。認真的落實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 才能夠真正把修行打成一片。那麼這種修行既包括修禅,也包括念佛。不管你修那個法門不做到打成一片,是不會有受用的。我們讀書的時候也是如此,在工作當中也是如此。修行是一個理念是一個關照,是當下的那個關照。我們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只要當下有關照,當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就不會出問題,你就不會走岔路。你就不會在迷失中生活,所以說修生活禅大家聽起來好像要求很低。實際上修生活禅是要求最高的一種法門。
他是希望在一天二十四小時都打成一片。不要說一般得人做不到我自己也做不到。一天二十四小時都打成一片談何容易呀?一天二十四小時都打成一片那才是生活禅的要求。(鼓掌)
營員提問:我想問宗舜法師一個問題。我在學校讀的是古代文學,主要是儒家的文學。從讀儒家文學時我們首先面臨一個問題。在我讀佛經的時候如何判斷我讀到的那些東西是佛經本身還是我自己的想象。您今天講座的時候也許用了很多經典來闡述您的觀點,您是如何判斷那些經書時保留了談本身的觀點。還是您借此來發揮您的一些看法?
宗舜法師:這個問題問得很有意思,那麼我和我身邊的達照法師兩個人呢都是從師方立天先生研究佛教文獻學的。所以說你講的這個呢雖然我們的專業不同但是方老這個大的方向是一致的。我們也常常爲這個問題痛苦,不過當下看到的東西是不真是的。但是我們也很喜歡做一些這樣辨別工作。但是我們覺得這個意義它在于文化面上。所以與修行結合起來的時候。有的時候。太過于經曆于所謂的真實。或者說改變他已經落到二谛裏去了。爲什麼這樣想呢?因爲本來從佛法的角度,確實法意甚深根本是我們凡夫不可能了解到的當佛陀用民句文宣把它講出來的時候。我們每個人那隨著自己的根性不同。聽到的內容導致以前夾雜了認識的不同。而且再加上一些傳承的不一致。有這樣一個故事,阿難在佛入滅以後,一次在外遊逛,經過一片竹林,聽到一個和尚在誦經“若人生百歲,不見水老鶴,不如生一日,而得睹見之”。阿難覺得很是不對,就對這個小和尚說,正確的經文應該是:若人生百歲,不見生滅法,不如生一日,而得了解之。小和尚聽阿難菩薩這麼一說,覺得很爲難,就跑去找他的老師;老師自然是個老和尚,反倒對小和尚說:阿難老朽昏聩,說話顛叁倒四,不用理他,只管念成“水老鶴”好了。
老和尚:這位營員所問的問題,我覺得有一些你自己已經解答了。實際上所說得當下只有一個當下。當下就是不二,當下不可能有兩個。只要你明明白白知道是當下就可以了,不要去執著這個當下或者另外一個當下。當下是什麼呢?當下就是你的智慧觀照在起作用。既然智慧觀照起作用。你就不是在迷惑中困擾。這是第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講到業障,業障怎麼去忏悔、怎麼去消除。我覺得不要在頭上去安頭,你知道業障知道是障礙馬上把這個念頭停止下來。不要繼續隨著業障跑掉。因爲要知業障本來空。這一念心當中你就能把現前煩惱化解。有許多的問題並不是外在在牽你的鼻子走,而是你往往把外在的東西自己拿來煩惱自己。如果明白這個道理不把他人煩惱來煩惱自己。不把他人的痛苦來煩惱自己,你馬上就從煩惱當中跳出來。第叁說道定業的問題我也曾經講到,大的所爲業大的確實是無法改變但是我們怎麼去面對它。如果我們真正解決了自己的迷惑問題,成爲一種會很輕松地去承擔你往昔的業報。你不會成爲它的俘虜、成爲一種障礙。當你很輕松地去面對的時候,你在償還報應這個當中你同樣是輕松自在的。這就要想到我們爲什麼要修行,爲什麼要開悟解除我們的煩惱。也就是說我們要以智慧用大智慧去面對我們的人生,去面對我們的人生的所有的一切遭遇。當你以智慧來面對的時候,你的問題都是享受。都是佛法在體現。所謂一切業障海,這四句話怎麼念呢?普賢觀經裏邊這麼說的:一切業障海,皆由妄想生,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實相。實相是生麼呢?實相就是大智慧,一切業障海,皆由妄想生。你要忏悔他怎麼辦呢
端坐念實相。只有用大智慧才能觀查到煩惱的實相是什麼,才能觀查到妄想的實相是什麼。能夠觀查到實相、當下。一切的問題都解決了,所以說開大智慧是學佛的一個根本目標。我們先不要管自己有多少煩惱,有多少的業障。有多少的舊債。而是要怎麼樣開智慧破無名,或者說破無名開智慧。這樣解決了這個問題。其他的問題都能不解而自解。(鼓掌)
《十叁屆:柏林夜話》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