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十叁屆:讓感恩的清泉澆灌生命的綠洲(安虎生)▪P2

  ..續本文上一頁該出的問題也都出了。

  由于沒有資金,佛教在線原先的人員全部離開了。當時的感覺很悲壯,我一個人開始了佛教在線的全部維護工作。感覺有一點向《英雄兒女》裏面的王成,一會搜集一些佛教的資訊,發布在新聞系統,一會在論壇上看看哪些帖子需要刪除,一會再到聊天室做管理員,聯絡那些熱心的網友,說實話,也多虧了這些網友,要不是他們的鼓勵、支持和無私的參與,佛教在線在那個時候肯定就關閉了。因爲,一方面由于資金和人力極度匮乏,第二呢,網絡黑客還在不斷地搞破壞。第叁,佛教界也有反對的,認爲網絡上並不能學佛,其中一個比較著名的說法就是:網絡上可以打坐嗎?還說網絡上還有很多壞的信息,會吸引一些人看到那些壞的信息。當時我想,既然這樣,那就算了,我就關閉了服務器。結果呢,很多網友打電話來,有認識的,也有不認識的,我記得好像還有一個在比利時的,打電話和我說,他在海外,天天上佛教在線,看大陸的佛教消息,和網友們討論問題,感覺非常好,希望我能堅持辦下去,如果需要,他願意提供支持。特別的,我得到兩位良師益友的極大支持,一位是現任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的 楊笑天 博士,在他的指引下,我開始修學“普賢行願品”,另一位是地震專 家趙鳳新 博士,他專爲我開講了“初發心功德品”,讓我更深的了解到,爲什麼要學佛。在這些支持和鼓勵下, 4 天後,我重新把佛教在線開通起來。

  今天跟各位同學彙報這段經曆,沒有別的意思,就是想說明:當我們決定要去學佛的時候,或者說我們認同了佛法的道理、認同了一個最終目標的時候,我們在中間不管是遇到了順利還是挫折,我們只能堅定不移地走下去。也是通過這件事我才體會到一點:佛法本來是莊嚴我們自己生命,解決我們自己生命中的問題,它和我們外在的,包括我們的身體健康,包括我們的事業是否順利沒有必然的聯系。我們不是爲了自己的身體健康而學佛的,也不是爲了讓自己的事業順利而學佛。可能在我們學佛以後會得到很好的機會,也可能會遇到逆境,但無論是順緣還是逆緣,其實都是對我們的訓練和加持。當我自己想明白這一點後,我學佛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死心塌地!不再想其他的東西。既然我選擇了佛教,選擇了佛法作爲思想的訓練和指導,那就只能以佛菩薩和高僧大德爲榜樣,盡我們最大努力,用盡我們全部的力量,來實踐佛陀的言教。如果套用今天的主題來講就是感恩,感謝一切的因緣,不管是幫助我們的,還是妨礙我們的,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在這裏化爲我們的精神食糧,都可以使我們更加地提升自己。

  佛教中的感恩,有一個回向偈子,“上報四重恩”。中國佛教協會前會長趙樸老,也講過要“知恩報恩”。我自己的一點體會,就是只有記住恩情,我們的心才能得到安甯,也只有記住恩情,才能使我們所有的善行得到支撐的土壤,在感恩的土壤上,我們才能建立起好的因緣,好的關系,我們自身的幸福快樂才能在這裏得以滋生。也只有感恩的思想,能讓我們自己的內心從僵硬的狀態變成柔軟的狀態,從麻木的狀況走向敏感,從痛苦走向最終的快樂。我想這個感恩絕對不是單向的。

  去年華中理工大學有一個學生,考上北大的碩博連讀,在華中理工大學要進入北京大學讀書的階段,檢查出了有癌症,他的同學就發起募捐,其中他一個同學在北京找到我,我也做了一點事情。我們在上大學的時候,我們所有的一切都是學校包攬了。我非常清楚地記得我的一個同學,是山東人,姓劉,得了肝炎以後,因爲家是農村的,他所有治病的經費,他的生活費全部由學校包了。那時候上大學就像進了保險箱一樣,從大學出來工作那是不用想的,不僅是包了而且可以選擇。到今天,大學普及化,學校教育體製的改革,整個社會風氣的改變,可能對大學生有一個非常大的沖擊。大學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象歌裏唱的“大學是個象牙塔”。那麼面對這種狀況,出現了很多實際的困難和思想上的困難。學校裏面的這種思想會演化成極端的行爲。那次他們在各大學裏做自殺統計,非常嚴重,基于這樣的情況,我和中華慈善總會協商,來成立一個叫“中華慈善總會大學生災害緊急援助基金”,希望大學生群體和社會群體之間架起一個援助和溝通的橋梁。看到大學生面臨這種困擾,我寫了一篇介紹性的文章,這篇文章的題目就是我今天演講的題目“讓感恩的清泉澆灌生命的綠洲”。這個感恩不是單向的感恩,也不是說好像我們有困難了需要資金協助,我們要感恩這些施予資金的人,而且是一個雙向的,就像我們在佛教裏講的布施一樣。其實布施和感恩就像一體雙面,感恩要有行動,就要去做布施,布施就是感恩直接真切的體現。那麼從布施的角度上講,布施者要感激有福田可種,在這種理念的導引下我們希望和大學生的群體建立這種關系,不僅是從資金上解決一些急需解決的困難,同時也從思想上和大學生群體建立一種交流和互動,讓大學生能了解社會,讓社會了解大學生的真實的困難,包括思想上的困難。因爲現在獨生子也比較多,整個交流互動的機會比較少。在那種狀況下産生的那種念頭, 就開始了這樣的一個行動。

  零零雜雜和大家講了這些事情,歸結起來只是一句話,就是當我們受到了,不管是其他人還是自己親人的恩惠時,我們自己要有感覺。現在有很多人在得到別人的恩惠時,無動于衷,認爲這一切是應該的。舉最簡單的一個例子,我們去餐館吃飯,我們覺得服務員給我們服務是天經地義的,可能原因很簡單,因爲我們最後是要付帳的。服務員做錯一點事情的時候,會遭到我們非常嚴厲的呵斥,我們可能沒有那種感激的心情,被物化掉了。當我們在聽課的時候,我們對老師是否有感恩之情?過去叫“一日爲師,終生爲父”,那時師道尊嚴是很嚴格的,但是現在也可能被物化了,我請你講一節課,我要付你多少錢,已經買斷你的勞動了,我不需要感謝你。以至延續到對你自己的父母,親人也沒有感謝的情,我是你的兒女,你應該爲我這樣做,要是你沒有這樣做,你對不起我,這樣的心態應該說在這個社會上到處彌漫。從單位到社會和家庭,彌漫著一種純粹的、物化的、單向結算的方法,彼此沒有任何感謝之情,到處都是僵硬的,冷冰冰的,像鋼鐵一樣,沒有連接,沒有緩沖。在這種狀況下,不僅給別人帶來了痛苦,最終自己也是痛苦地承受著。因爲沒有感恩之情,你就不僅拒絕了朋友,而且拒絕了你所有的歡樂。你的心一定是冰冷麻木僵硬的,你不知道什麼是快樂,那麼剩余的可能只是感官上的刺激,也許這種感官的刺激大家認爲是快樂,就像有些人在紋身,還有一些人有受虐狂的傾向,靠一種肉體的感官刺激,本來想喚起自己心靈中的那一點快樂。但是這樣做,第一是只能不斷加深自己的痛苦,這種刺激只能不斷加深,以致最後完全失效,根本不能往細微層面上體驗。我們講的發心,從內心,從身體深處發起的那種喜悅,那種真正的快樂,是無法體驗到的。

  講到感恩,我這裏還特別強調一點,我們是否感了自己的恩。我們的身體是各種因緣和合而成的,有父母的功勞,有大地的功勞,有衆生的功勞,沒有這樣的身體,我們是無法自在的。我們是否善待了這個各種因緣合成的身體,是否從心靈上不斷給它澆灌,不斷讓它豐滿,不斷保持它常青。從身體狀況上,我們是否愛護它,給它合適的營養,適當的休息,良好的訓練。我們現在社會上有很多人對自己的身體都不愛惜,對自己身體的和合,也沒有感恩之情,想怎麼糟蹋就怎麼糟蹋,發展到最後,可能各種刺激都不過瘾,最後去吸毒,放縱自己。用自己的肉體作代價獲取短暫的感覺,最後完全墮入一種不可救藥的地步。其實從我自身的感受中,我們感恩不僅是外向的,而且也是內向的。不僅是從物質上的感恩,也要在思想上感恩,別人給我們一句贊揚,我們要感恩。同時我們要感謝那種表象上,甚至是那些從表象上阻止我們的人和事,因爲只有嚴酷的環境,才能培養堅強的戰士,我們不應該抱怨那些給了我們挫折的人或者是事,我們應該感謝,甚至我們在這種訓練下,還保留了自己的生命,得到了經驗,有了繼續戰鬥的勇氣,這一切都需要我們去感恩。

  今天我在這裏談一點自己學佛的經曆,以及對感恩的理解,我也非常感恩,感恩明海大和尚和柏林寺的常住,也感恩大家,在這裏聽我絮絮叨叨這些事情,謝謝大家!(掌聲)

  

《十叁屆:讓感恩的清泉澆灌生命的綠洲(安虎生)》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