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輪明月》放映前的分享:柏林夜話(二)
(2007年7月22日晚于觀音殿前)
明海大和尚:各位營員、各位居士,你們好。今天晚上的活動,在夏令營活動裏面還是第一次,也相對輕松一點。這個活動是圍繞一部電影來開展,有一部電影叫《一輪明月》,是寫我們近代的高僧弘一大師。這個電影得過政府的電影界政府大獎——華表獎。我們有幸請到拍攝這部電影的兩位居士,請她們到這裏。我給你們介紹一下,這兩位女居士,是這部電影的發行人,也是全程的策劃、組織、拍攝這個電影的人。我有緣在她們最早啓動拍攝的時候,就認識她們,我最早認識孫增華居士,這位叫孫增華居士。這位是周珊薇居士。孫增華居士以前是在甯夏電視臺工作,周珊薇是中國文聯駐廈門辦事處的主任。在我們印象中,她們是兩個非常普通的文化人,是拿工資的,所以沒有錢,也沒有什麼社會影響力。僅僅是因爲感動于弘一大師的人格,就是一種感動,由于這種感動,她們就……這兩個人以前不認識,她們同時因爲這件事感動,由于因緣的力量,她們認識了,就一起發願拍這部電影。拍電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它是要錢的,也要演員,所以這中間很困難,她們曆經了很多的困難,有非常豐富的心路曆程和工作感受。所有這些感受,最後都升華到佛法的學習和理解上,升華到她們兩個人的修行上。所以,我覺得這個事情是一個很完整的、很讓人感動的一個因緣。
那麼,這兩位居士從開始籌拍,到後來也來過這裏幾次。她們來的時候,就是遇到很多困難,希望得到我們的幫助,很慚愧呀,雖然她們拍的是關于出家人的電影。但是作爲出家人,不管是我個人,還是我們寺院,也沒有給她們什麼幫助。但是每次,我見到她們呢,給我一個印象,這個話筒也感動了(掌聲)(我剛才並不是想哭說不出話,是嗓子不舒服,話筒當真了,呵呵)。我每次見到她們,給我的印象,孫居士,她們的困難是很大的,她們借了很多錢,借了親朋好友幾百萬。中間主演是濮存昕,明天早上到這裏講課,晚上趕過來。這個濮先生爲了拍這個電影,他也要學習佛教,學習佛法,最後把自己家裏的存款也拿出來,私房錢拿出來,不惜一切代價來拍這個片子。所以,他們的壓力很大,在這樣的壓力下,這個孫老師總是笑眯眯的,她總是氣定神閑,很安詳。當然嘴上說的事情都是很難的,她的神態、心態很靜定。這個周老師,她給我的印象,不客氣地說老是愁眉苦臉的。(笑聲)我相信在拍這個片子之前,她也是這樣的,顯然她是一個特別容易感動、善感這樣的一個人。我就開玩笑,她是慈、她是悲,慈就是老是開心,悲就是老是感動中,老是在感動中,想掉眼淚的,就是觀音菩薩大慈大悲。我個人在她們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從她們拍這個片子中受教育。由于這樣一個因緣,我想請她們給你們分享一段她們拍電影的心路曆程,之後再看看這個片子。(掌聲)這個周老師,提前我跟她講了,她不敢,她一說話會掉眼淚,我們先請孫老師講。孫老師先把歡喜的氛圍奠定了,再請周老師講。(掌聲)
孫增華居士:阿彌陀佛!實在太慚愧了,因爲我們口頭表達能力非常差,所以不太敢上來講話。但是明海師父在這兒,我們只有從命了,恭敬不如從命講幾句罷。呆會同學們就會看到《一輪明月》。這部電影由濮存昕主演,孫加林導演,創作班子是非常優秀的一個集體,通過努力,通過各界人士的支持和幫助,取得非常大的成功,相信大家一會兒看完這部片子,一定會被濮存昕扮演的弘一大師所感動,永遠地留在你們的腦海中。這部影片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它不僅獲得了政府大獎——電影華表獎,並且我們受到了北京政府的表彰獎勵。在港、澳、臺都去進行了展映,在開羅電影節、上海電影節都進行了展映,反響強烈。電影《一輪明月》取得了這樣大的成功,它的發源地、緣起是什麼?這是鮮爲人知的,所以現在,我要把它的發源地和緣起,把這個故事講給同學們聽,和同學們一起分享。(掌聲)
那是在2000年的時候,追溯到七年以前,我和周老師在偶然的一個機會,得到了一篇電影散文,題目就是“一輪明月”。這四個字是我們前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老的題詞。我們得到這個以後如獲至寶,我們兩人一口氣把它讀完,被弘一大師精神深深感動,這本書好像是我們第一次了解弘一大師的一生。我們兩個人就想共同把弘一大師搬上銀幕,讓更多的人來學習、瞻仰弘一大師。有了這個心願以後,我們就開始進行努力了。這本書是中國佛教協會原辦公室主任李辰軍送給我們的,後來當我們有這個想法以後,就告訴李辰軍,他說,你們知道嗎,這本書是怎麼出版的嗎?這本書是承德文聯主席武華寫的,寫出來以後一直擱置在這裏,後來李辰軍,他就來請柏林寺淨慧長老想辦法,能不能把這本書出版?淨慧長老大慈大悲,他當時立即籌集了資金來資助這部書。所以我們才有機會看到這本書,我們才産生這樣一個想法。後來,淨慧長老又陸續資助出版了弘一大師的墨寶,我們得到了弘一大師的墨寶,都非常地感動,這更加激勵我們要把這部電影拍好,要去拍攝成功。那麼,我們就對淨慧長老産生了無比的敬仰之心,淨慧長老這麼慈悲資助弘一大師的書和墨寶的出版,我當時對淨慧長老非常地敬仰。在第二年釋迦牟尼佛成道日這一天,來到了柏林寺皈依了淨慧長老,由淨慧長老授叁皈五戒。從此我們就在淨慧長老的鼓勵支持下,在佛法的指導下來進行我們的工作。當時我記得有這樣一個情節:淨慧長老給我們授叁皈五戒後,就讓當時的明海法師給我們寫皈依證、起法名。當時明海法師寫好皈依證遞到我手裏的時候,唉呀,我當時目瞪口呆,這個反應,我簡直驚呆了,叫什麼呀?明月明弘。(掌聲)明海法師當時是……
明海大和尚:那是因爲她說,她們想拍弘一大師,所以取這個名字激勵她,沒有別的。
孫增華居士:我在這裏發呆的時候,明海法師說,你們不是要拍《一輪明月》,我們也想拍弘一法師,希望你們能拍好。我認爲,這個名字凝聚著明海法師的慈悲和智慧,給了我們信心,給我們帶來了好運,帶來了福報!(掌聲)這一年,還有一個不可思議一件事情,我們又得到了一本中國佛教協會出版的《法音》雜志,登載了2001年11月5日這一天,江澤民主席到柏林禅寺視察,11月5日是趙樸老的生日,我一查,這一天,農曆九月二十是弘一大師的生日,這兩個偉人的生日重合在一天,江澤民主席來到柏林寺,這是巧合呢,還是有意的安排?我們就在琢磨著,翻到後面,有一篇文章《一個僧人眼中的江澤民主席》:“江澤民主席來到柏林寺,一跨下汽車,和淨慧長老沒有握手,而是雙手合十,口念:阿彌陀佛!”寫得非常的生動,我們接著往下看,有這麼一段,江澤民主席和僧衆們交談的時候,講到了弘一大師,他非常敬仰弘一大師,並當場朗誦了弘一大師《祖國歌》的歌詞。我們看到之後,激動地跳起來,買了好幾十本,送到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電影電視劇本策劃中心去,太不可思議了,叁個主任都在辦公室,這也是很少見。(笑聲)把雜志送給他們每人一本,江主席對弘一大師這麼敬仰,你們還不趕快立項呀?佛教片要立項,這個事在頭幾年比較慎重,他們看了之後,五分鍾,叁個主任商量了一下,立即給我們下了一個文件,支持幫助策劃這部電影,並且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劇本規劃策劃中心作爲總策劃,支持我們,幫助我們。從此中國電影一百年來,第一部描寫僧人的正信、正念、正覺的佛教體裁的電影,就從這裏開始孕育、運作到成功,柏林寺就是這部電影的發源地和緣起。這篇文章作者是誰呀?就是我們現在的明海方丈,(掌聲)文章裏面法名是常獨,我覺得是明海法師,後來我就落實了。
明海大和尚:你稍微注意時間,後面還有很多精彩的。
孫增華居士:下面不講明海法師了,要不他就叫我趕快結束了,不講他了。我們今天帶著這部電影,在柏林寺放映,表示我們對柏林寺的感恩之情,也是對淨慧長老、對明海方丈的無比感恩之情,在這裏表達感恩之情。無論做一件事情,拍攝一部電影,做其他也好,都要有一個願望,有一個目的,有一個意義、宗旨是什麼?我們當時拍電影的願望和宗旨,就把它寫成了一篇祈願文,在我們的開機儀式上宣讀。我們的開機儀式也是別開生面的,我們拍這樣一部影片,就要把所有的上百號的人員的思想統一到一起。所以,我們寫了一篇祈願文,把大家的思想統一到一起,爲了一個目標,來把它拍攝好。當時,我們就在開機儀式上宣讀,至今我還津津樂道,我給大家朗誦一段,與大家共享:
今晚是這樣美好而祥和/我們沐浴在慈悲的佛光裏/今晚是這麼歡喜和感恩/這無比殊勝因緣的聚集……/所有的人都殷殷期待/——明天將托起《一輪明月》/一輪明月,不僅僅是一部電影,他是弘一大師的法身舍利呀/他的精神,他的人格,他的藝術,他的佛學/永遠供人們瞻禮/永遠讓渤海從清,缁素皈仰/我們承擔著使命/我們肩負著責任/我們在做一件匡扶人心、提高人間道德勇氣的好事/因此,我們向佛陀祈願:/祈願佛陀加被護念所有攝製組的工作人員身體健康,工作順利/加被護念電影《一輪明月》弘一大師拍攝成功,一切圓滿!
我們的導演被感動了,他把這篇祈願文貼在牆上,每天要讀誦它,按照我們的宗旨和目標,所有的工作人員都在這個目的、願望下任勞任怨,兢兢業業,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所以一百多個工作人員,團結得非常好,工作得非常好,所以才拍攝成這樣一個經典之作。所以在這裏,我想跟同學們說:希望你們能珍惜七天夏令營的生活,能在柏林寺這塊佛教聖地種下一個善因,發一個善願。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用佛法指導自己的行爲,用法雨甘露去澆灌它、滋潤它,將來一定會結出豐碩的成果。…
《十五屆:《一輪明月》放映前的分享——柏林夜話(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