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十五屆:分享(淨慧法師)▪P3

  ..續本文上一頁的活動下來,我覺得也有一點的感悟。我想問老和尚的問題是,您提出生活禅理念的時候,是否有什麼關于佛教上的指示,或者這個生活禅的理念的背後有什麼故事或心路曆程之類的?了解這些我覺得更有助于我們對生活禅加深了解,謝謝!

  老和尚:生活禅的理念植根于佛教大乘的經典,植根于佛陀教化一切衆生離苦得樂,這樣的一個基本的理念;生活禅同時也是根據中國佛教兩千年來的悠久的傳統,生活禅更是植根于祖師禅一個深刻的反省。因爲祖師禅從它的修行的法門,證悟的過程,處處都沒有離開現實,處處都沒有離開生活。祖師禅有一個非常有名的公案,就是說我們要參活句不能參死句。禅,它不是靜止的;禅,它也是隨時在觀機逗教,應病與藥;禅,它不是一成不變的。之所以說禅有一千七百個公案,實際上,就是曆代禅師在接引學人的時候,總結下來留下記錄的有一千七百個個案,這一千七百個個案都是我們可以把它看作禅宗發展的從實踐到內容的一個軌迹。所以說,生活禅既沒有離開生活,更沒有離開禅;生活禅既是要適應現代的根基,也沒有離開傳統的佛教。佛教講兩件事,不管有多少經,有多少論,有多少法門,都只講兩件事:一個是講大智慧,一個是講大慈悲。這兩件事,戒、定、慧叁學在其中,六度、萬行在其中,所有的法門都在其中。那麼生活禅的宗旨就是“覺悟人生,奉獻人生”,有大智慧才能覺悟人生,有大慈悲才能奉獻人生。所以,生活禅的基礎,生活禅的出發點,就是從佛教的根本立場出發,佛教所有的法門都是從大慈大悲、大智大慧而展開的,既是見地也是功夫。所以,生活禅並不是把禅、把佛教來庸俗化,而是讓禅、讓佛法更好地來貼近生活,貼近現代人的生活,使現代人能夠找到一個切入點,進入佛法,進入禅修。

  女營員:淨慧法師,您好!是這樣的,我昨天晚上一直在思考很多問題,因爲是止語,所以就沒來得及問。昨天在傳燈的時候,我發現一個小蟲子淹沒在燈油裏面,我就一直放不下這件事情。因爲,我想傳燈是一件非常慈悲的事情,但是一條小生命沒有了。所以想請您開示一下。

  老和尚:佛法是講因緣、因果,或者是說因緣、果報。我們整個一個宇宙,就是在因緣、果報這樣一個大的系統中在運行,這是一個規律性的。那麼,所有的有生命的也好,沒有生命的也好,都是在因緣、果報這個大的系統中生生滅滅,這是一個大前提。至于講到一件具體的事情,我們應該怎麼去面對,比如說,一條蟲跑到燈盞前面,一個飛蛾來撲火,我們怎麼辦?因爲這不是一個一般的事情,比如說什麼時候有飛蛾會來?會不會就來撲我這一盞燈?這件事沒有發生的時候你無法預料,發生了以後你也是無可奈何,因爲你也無法挽救它,這就是因緣、果報。這樣一個大的規律,在這一個具體的事物上得到展現,我們怎麼辦呢?用一片慈悲心去面對,因爲不是你主動地要去傷害這條蟲子,不是你製造了這個環境一定要將這條蟲置于死地,我們只能夠生起一種同情心、大悲心。在這裏呢,古代有一個詩人蘇東坡,他有一首詩就是專門提到怎麼樣地來愛護這些小動物、小生命,這些小動物的生命往往會被人們忽視,會被人們漠視,好像這些小動物的生命不存在一樣。作爲一個佛教的詩人,蘇東坡他具有敏銳的觀察力,他具有慈悲的胸懷,他寫下了一篇不朽的詩篇,這首詩是這樣說的:“愛鼠常留飯,憫蛾不點燈。卷簾歸乳燕,鑽牖出癡蠅。”我們現在都把老鼠看作是敵人,看作是有害的動物。蘇東坡他不這麼看,他說我們人要吃飯,也要留一點飯給老鼠吃,你把老鼠喂飽了它就不啃你的東西了,不再給家裏造成破壞了。我們要達到一個生命共融的這樣一種生存環境,所以說“愛鼠常留飯”。“憫蛾不點燈”,當飛蛾特別多的時候,你注意把燈熄滅掉,不要讓飛蛾碰到你這個燈上,傷生害命,這也是一種愛心的體現。“卷簾歸乳燕”,在一般農村的房子,到了夏天都有燕子來做窩,當老燕孵出小燕來了,老燕子會到外面去找一些食物,回來喂這些乳燕,家庭裏邊把門簾關住了,老燕子進不來,小燕子卻在梁上呱呱地叫,這個時候怎麼辦呢?你把簾子卷起來讓老燕子能夠回來。“鑽牖出癡蠅”,家裏有蒼蠅在飛,想出去出不去,窗戶用紙糊得嚴嚴的,我們現在是用玻璃封得嚴嚴的,古代在沒有玻璃的時候是用紙封起來。看到蒼蠅要出去怎麼辦呢?趕快打開窗戶門,或者在窗戶紙上捅個洞,讓走投無路的蒼蠅能夠由此洞口飛出去。這雖然是講的具體的四個小生命的故事,或者說是具體的如何對待這四種小生命的一種態度,一種心態。由此,推而廣之,當地球上沒有動物的生命的時候,也是我們人類生命結束的時候,所以,人與動物和諧生存、和諧共存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要做到生命共融,所以佛教提倡大慈大悲,提倡戒殺放生,提倡受持不殺戒,其中有深意,其中就包括著我們現代人所提倡的環保意識在內。

  男營員:老和尚,您好!我的問題很簡單,只有一句話,我想問您對于共産黨員不准有宗教信仰這個規定是怎麼看的?

  老和尚:共産黨人他是說已經信了馬克思主義,已經是一個共産黨員,你就只有一種信仰,你已經選擇了馬克思主義作爲信仰,那麼你就不要再信仰宗教,這僅僅是限于共産黨內部。那麼對于共産黨員以外的廣大的人民群衆,並不限製我們信仰宗教。不但是不限製,而且還真實地落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像我們這次活動的舉行,就是一個共産黨堅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一個最好的體現。

  女營員:老和尚,您好!我想問,在現實生活中能動靜自如,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或者說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比如說,在學習的時候,往往是缺乏一種專注;然而在一些熱鬧場面我又投入不進去。我想不知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老和尚:我們人類一個最大的問題,或者說我們人類有許多痛苦,從那裏來呢?就是從我們在生活中老是錯位,不是想昨天就是想明天,不是想東就是想西,不是想他就是想……總沒有安住在當下,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人類的一切問題都從這個地方開始,所以我主張禅修的第一個要領就是要如何訓練我們的注意力,我們的心念安住在當下,這就是很具體。你在看書不要打妄想,安住在當下,好好地看;你在寫文章,安住在當下,好好寫;你在做每一件事都能夠安住當下,這個注意力就能集中,就能專注。專注也有祖師的教導,叫做“守一不移”。安住當下之後你就守一不移,這樣你經過長時間的訓練,就可以做到專注,專注就是定,就是禅定。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不是說我們經過半小時的訓練,就可以達到這種境界,要經過很長時間的訓練,才能夠做到安住當下、守一不移。

  男營員:淨慧老和尚,我想了解一下,老和尚曾經有一個時期是人生最應該有作爲的時期,非常黑暗。因爲那個時候佛教受到打擊,那一段時期您是怎麼熬過來的?而且那個寂寞的時期,黑暗的時期之後,好像您一複出就有無窮的活力,那個力量是怎樣集聚起來的?我們在面對黑暗的時候,該怎樣的轉化或者說是您有怎樣的心路曆程?謝謝!

  老和尚:我在講做人的八字方針:信仰、因果、良心、道德。第一條就講到信仰。一個人有了信仰就真正有了精神的支柱,人生的目標;有了信仰就能克服一切困難;有了信仰就能在任何的逆境下,或者說順境下,都能保持一顆平常的心。逆境也是因果,順境還是因果,既然一切都是因果,我們就要正確地面對,就要去接受它。而且,作爲個人,你要想改變某一種環境,除了你屋前屋後種幾棵樹、種幾棵菜、把房子收拾幹淨一點,這個你做得了主,其他的好象都無能爲力。個人要想改變這個大環境,那是不可能的。只有衆人的力量彙集起來才能夠造成一個大的環境,改變一個大的環境。所以,當一個人在孤獨的時候,在寂寞的時候,不要忘記這都是因緣果報,不要忘記這都跟自己過去生中行爲的積累有密切的關系,要很好地去接受它,不要想逃避,想逃避只會造成更大的困難。

  女營員:尊敬的老和尚,您好!有一個問題想請您開示。明天我們就要離開夏令營回到世俗的生活中去了,現在我們的生活非常的忙碌,不知所以。現在社會上的競爭和壓力都是很大的,無論是工作上的還是生活上的,而且還存在很多不如意的事情。比如說,你找到工作,根本是你不想做的,不喜歡去做的。而且這個社會是複雜的,有一些不好的現象。比如說爾虞我詐、互相欺騙這一類事情。這些問題我們不理解的話,就會導出很多心理疾病。我想請教老和尚,如何用佛陀的智慧,用禅的思想來化解一些問題,並在現實生活中成爲一個真正合格的修行人呢?請老和尚開示。

  老和尚:人生的不圓滿,社會有缺陷,有壓力,我們人生有種種困惑,特別是我們現在社會在一個轉型的過程中,信仰失範,道德滑坡,每天都會有突破底線的問題。正因爲有這樣一些現實的存在,所以我們辦生活禅夏令營,提倡生活禅有其極大的現實意義。那麼面對這個社會有壓力、有困惑、有困難,怎麼辦呢?我想不能夠造成一種對立的情緒,“感恩、包容、分享、結緣”這四個理念,能夠幫助我們在如何適應社會的整個大環境的挑戰,如何來端正我們人生的態度上有一些幫助。希望我們各位年輕的朋友,好好地體會做人做事的“二八方針”。做人做到:信仰、因果、良心、道德;做事做到:感恩、包容、分享、結緣。這樣我們人生就會減少許多的痛苦,就會生活得稍微有一點點的樂趣。但是,我們實際上要看到整個的人生,當你沒有覺悟之前,沒有開悟之前,整個是一個痛苦,是一個煩惱。所以,學習佛法的必要性、重要性,修生活禅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是要從迷惑走向覺悟,從染汙走向清淨,從煩惱走向菩提。我們不要怕忙,“忙中淨土鬧中禅,八萬塵勞火裏蓮”,佛法、禅只有在忙碌的時候,才能顯示出它的必要性,它的優越性。如果在山林枯坐,用不著那麼麻煩。禅、佛法就是要解決我們在煩惱中的痛苦,就是要解決我們在迷惑中的困惑。所以,希望大家有信心來學習佛法,修行佛法,慢慢地來淡化煩惱,開發智慧,獲得清涼自在的感受。

  我們今天上午的分享到此爲止。

  

《十五屆:分享(淨慧法師)》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