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的活动下来,我觉得也有一点的感悟。我想问老和尚的问题是,您提出生活禅理念的时候,是否有什么关于佛教上的指示,或者这个生活禅的理念的背后有什么故事或心路历程之类的?了解这些我觉得更有助于我们对生活禅加深了解,谢谢!
老和尚:生活禅的理念植根于佛教大乘的经典,植根于佛陀教化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这样的一个基本的理念;生活禅同时也是根据中国佛教两千年来的悠久的传统,生活禅更是植根于祖师禅一个深刻的反省。因为祖师禅从它的修行的法门,证悟的过程,处处都没有离开现实,处处都没有离开生活。祖师禅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公案,就是说我们要参活句不能参死句。禅,它不是静止的;禅,它也是随时在观机逗教,应病与药;禅,它不是一成不变的。之所以说禅有一千七百个公案,实际上,就是历代禅师在接引学人的时候,总结下来留下记录的有一千七百个个案,这一千七百个个案都是我们可以把它看作禅宗发展的从实践到内容的一个轨迹。所以说,生活禅既没有离开生活,更没有离开禅;生活禅既是要适应现代的根基,也没有离开传统的佛教。佛教讲两件事,不管有多少经,有多少论,有多少法门,都只讲两件事:一个是讲大智慧,一个是讲大慈悲。这两件事,戒、定、慧三学在其中,六度、万行在其中,所有的法门都在其中。那么生活禅的宗旨就是“觉悟人生,奉献人生”,有大智慧才能觉悟人生,有大慈悲才能奉献人生。所以,生活禅的基础,生活禅的出发点,就是从佛教的根本立场出发,佛教所有的法门都是从大慈大悲、大智大慧而展开的,既是见地也是功夫。所以,生活禅并不是把禅、把佛教来庸俗化,而是让禅、让佛法更好地来贴近生活,贴近现代人的生活,使现代人能够找到一个切入点,进入佛法,进入禅修。
女营员:净慧法师,您好!是这样的,我昨天晚上一直在思考很多问题,因为是止语,所以就没来得及问。昨天在传灯的时候,我发现一个小虫子淹没在灯油里面,我就一直放不下这件事情。因为,我想传灯是一件非常慈悲的事情,但是一条小生命没有了。所以想请您开示一下。
老和尚:佛法是讲因缘、因果,或者是说因缘、果报。我们整个一个宇宙,就是在因缘、果报这样一个大的系统中在运行,这是一个规律性的。那么,所有的有生命的也好,没有生命的也好,都是在因缘、果报这个大的系统中生生灭灭,这是一个大前提。至于讲到一件具体的事情,我们应该怎么去面对,比如说,一条虫跑到灯盏前面,一个飞蛾来扑火,我们怎么办?因为这不是一个一般的事情,比如说什么时候有飞蛾会来?会不会就来扑我这一盏灯?这件事没有发生的时候你无法预料,发生了以后你也是无可奈何,因为你也无法挽救它,这就是因缘、果报。这样一个大的规律,在这一个具体的事物上得到展现,我们怎么办呢?用一片慈悲心去面对,因为不是你主动地要去伤害这条虫子,不是你制造了这个环境一定要将这条虫置于死地,我们只能够生起一种同情心、大悲心。在这里呢,古代有一个诗人苏东坡,他有一首诗就是专门提到怎么样地来爱护这些小动物、小生命,这些小动物的生命往往会被人们忽视,会被人们漠视,好像这些小动物的生命不存在一样。作为一个佛教的诗人,苏东坡他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他具有慈悲的胸怀,他写下了一篇不朽的诗篇,这首诗是这样说的:“爱鼠常留饭,悯蛾不点灯。卷帘归乳燕,钻牖出痴蝇。”我们现在都把老鼠看作是敌人,看作是有害的动物。苏东坡他不这么看,他说我们人要吃饭,也要留一点饭给老鼠吃,你把老鼠喂饱了它就不啃你的东西了,不再给家里造成破坏了。我们要达到一个生命共融的这样一种生存环境,所以说“爱鼠常留饭”。“悯蛾不点灯”,当飞蛾特别多的时候,你注意把灯熄灭掉,不要让飞蛾碰到你这个灯上,伤生害命,这也是一种爱心的体现。“卷帘归乳燕”,在一般农村的房子,到了夏天都有燕子来做窝,当老燕孵出小燕来了,老燕子会到外面去找一些食物,回来喂这些乳燕,家庭里边把门帘关住了,老燕子进不来,小燕子却在梁上呱呱地叫,这个时候怎么办呢?你把帘子卷起来让老燕子能够回来。“钻牖出痴蝇”,家里有苍蝇在飞,想出去出不去,窗户用纸糊得严严的,我们现在是用玻璃封得严严的,古代在没有玻璃的时候是用纸封起来。看到苍蝇要出去怎么办呢?赶快打开窗户门,或者在窗户纸上捅个洞,让走投无路的苍蝇能够由此洞口飞出去。这虽然是讲的具体的四个小生命的故事,或者说是具体的如何对待这四种小生命的一种态度,一种心态。由此,推而广之,当地球上没有动物的生命的时候,也是我们人类生命结束的时候,所以,人与动物和谐生存、和谐共存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要做到生命共融,所以佛教提倡大慈大悲,提倡戒杀放生,提倡受持不杀戒,其中有深意,其中就包括着我们现代人所提倡的环保意识在内。
男营员:老和尚,您好!我的问题很简单,只有一句话,我想问您对于共产党员不准有宗教信仰这个规定是怎么看的?
老和尚:共产党人他是说已经信了马克思主义,已经是一个共产党员,你就只有一种信仰,你已经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信仰,那么你就不要再信仰宗教,这仅仅是限于共产党内部。那么对于共产党员以外的广大的人民群众,并不限制我们信仰宗教。不但是不限制,而且还真实地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像我们这次活动的举行,就是一个共产党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一个最好的体现。
女营员:老和尚,您好!我想问,在现实生活中能动静自如,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或者说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比如说,在学习的时候,往往是缺乏一种专注;然而在一些热闹场面我又投入不进去。我想不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老和尚:我们人类一个最大的问题,或者说我们人类有许多痛苦,从那里来呢?就是从我们在生活中老是错位,不是想昨天就是想明天,不是想东就是想西,不是想他就是想……总没有安住在当下,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人类的一切问题都从这个地方开始,所以我主张禅修的第一个要领就是要如何训练我们的注意力,我们的心念安住在当下,这就是很具体。你在看书不要打妄想,安住在当下,好好地看;你在写文章,安住在当下,好好写;你在做每一件事都能够安住当下,这个注意力就能集中,就能专注。专注也有祖师的教导,叫做“守一不移”。安住当下之后你就守一不移,这样你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就可以做到专注,专注就是定,就是禅定。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不是说我们经过半小时的训练,就可以达到这种境界,要经过很长时间的训练,才能够做到安住当下、守一不移。
男营员:净慧老和尚,我想了解一下,老和尚曾经有一个时期是人生最应该有作为的时期,非常黑暗。因为那个时候佛教受到打击,那一段时期您是怎么熬过来的?而且那个寂寞的时期,黑暗的时期之后,好像您一复出就有无穷的活力,那个力量是怎样集聚起来的?我们在面对黑暗的时候,该怎样的转化或者说是您有怎样的心路历程?谢谢!
老和尚:我在讲做人的八字方针:信仰、因果、良心、道德。第一条就讲到信仰。一个人有了信仰就真正有了精神的支柱,人生的目标;有了信仰就能克服一切困难;有了信仰就能在任何的逆境下,或者说顺境下,都能保持一颗平常的心。逆境也是因果,顺境还是因果,既然一切都是因果,我们就要正确地面对,就要去接受它。而且,作为个人,你要想改变某一种环境,除了你屋前屋后种几棵树、种几棵菜、把房子收拾干净一点,这个你做得了主,其他的好象都无能为力。个人要想改变这个大环境,那是不可能的。只有众人的力量汇集起来才能够造成一个大的环境,改变一个大的环境。所以,当一个人在孤独的时候,在寂寞的时候,不要忘记这都是因缘果报,不要忘记这都跟自己过去生中行为的积累有密切的关系,要很好地去接受它,不要想逃避,想逃避只会造成更大的困难。
女营员:尊敬的老和尚,您好!有一个问题想请您开示。明天我们就要离开夏令营回到世俗的生活中去了,现在我们的生活非常的忙碌,不知所以。现在社会上的竞争和压力都是很大的,无论是工作上的还是生活上的,而且还存在很多不如意的事情。比如说,你找到工作,根本是你不想做的,不喜欢去做的。而且这个社会是复杂的,有一些不好的现象。比如说尔虞我诈、互相欺骗这一类事情。这些问题我们不理解的话,就会导出很多心理疾病。我想请教老和尚,如何用佛陀的智慧,用禅的思想来化解一些问题,并在现实生活中成为一个真正合格的修行人呢?请老和尚开示。
老和尚:人生的不圆满,社会有缺陷,有压力,我们人生有种种困惑,特别是我们现在社会在一个转型的过程中,信仰失范,道德滑坡,每天都会有突破底线的问题。正因为有这样一些现实的存在,所以我们办生活禅夏令营,提倡生活禅有其极大的现实意义。那么面对这个社会有压力、有困惑、有困难,怎么办呢?我想不能够造成一种对立的情绪,“感恩、包容、分享、结缘”这四个理念,能够帮助我们在如何适应社会的整个大环境的挑战,如何来端正我们人生的态度上有一些帮助。希望我们各位年轻的朋友,好好地体会做人做事的“二八方针”。做人做到:信仰、因果、良心、道德;做事做到:感恩、包容、分享、结缘。这样我们人生就会减少许多的痛苦,就会生活得稍微有一点点的乐趣。但是,我们实际上要看到整个的人生,当你没有觉悟之前,没有开悟之前,整个是一个痛苦,是一个烦恼。所以,学习佛法的必要性、重要性,修生活禅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是要从迷惑走向觉悟,从染污走向清净,从烦恼走向菩提。我们不要怕忙,“忙中净土闹中禅,八万尘劳火里莲”,佛法、禅只有在忙碌的时候,才能显示出它的必要性,它的优越性。如果在山林枯坐,用不着那么麻烦。禅、佛法就是要解决我们在烦恼中的痛苦,就是要解决我们在迷惑中的困惑。所以,希望大家有信心来学习佛法,修行佛法,慢慢地来淡化烦恼,开发智慧,获得清凉自在的感受。
我们今天上午的分享到此为止。
《十五届:分享(净慧法师)》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