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十五屆:多層面認識佛教(劉威)▪P4

  ..續本文上一頁恩、包容、分享、結緣”,做事要“信仰、因果、良心、道德”。我們生活在分享的世界裏,當然感到充滿快樂、法喜。

  生活禅夏令營已經十五屆了。十五年前,她象一朵初開的白色蓮花,柔弱但卻清新、自然。十五年的曆程裏,雖然風風雨雨,她已茁壯成長,嫩芽已變成枝葉。我感到還需要我們精心的呵護,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關愛。我們期待著她結出更多的智慧花果。

  以上講了佛教給予我們的資源。這種資源既爲佛教團體、佛教場所擁有,也是一種社會資源。信仰者可以從中汲取靈性的力量,借以安頓身心。學者或者學術界可以以其爲對象進行研究,探討人類精神發展的規律,可以做曆史的考察、可以做哲學的研究、也可以進行社會學的分析。藝術家、文學家也可以從中獲取創作的靈感。正當我們這個星球面臨著能源的危機之時,請讓我們大家也都來加倍關注、保護我們的文化資源,讓它們發揮應有的作用。

  佛教可以發揮什麼樣的作用?

  這個問題是提給大家的,從各自的角度,各自的崗位,我們能爲佛教做些什麼?

  從政府的角度,從社會管理的角度來看,主要是兩條: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發揮宗教在促進社會和諧方面的積極作用。在這方面,我們做了一些探索和嘗試。比如,佛指舍利赴臺灣、香港供奉。2002年,法門寺的佛指舍利赴臺灣供奉,曆時叁十七天,在臺灣二千叁百萬人口中,有四百多萬出來朝拜,讓我們看到了佛教的巨大影響力和凝聚力。又如海峽兩岸佛樂團聯合在臺灣、香港、澳門以及美國、加拿大展演,梵樂陣陣,讓我們看到了佛教文化藝術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2006年4月,中國佛教界在浙江杭州和舟山舉辦首屆世界佛教論壇。這是一次大型的國際宗教會議,對于中國宗教史來說,是一次前所未有的盛會,既是佛教傳入中國二千多年的第一次,也是新中國成立五十多年來共産黨執政條件下的第一次,還是當今世界,全球範圍內的一次佛教盛會,舉國關注,世界矚目。有叁十四個國家和我國臺港澳地區以及大陸的代表一千多人參加。涵蓋了佛教界、學術界、工商界、政界等多個界別。論壇曆時六天,跨越了杭州、舟山、上海叁地。這次盛會不僅推動了各國、各地區佛教間的交流,也是教、學、政、商之間的一次對話。就佛教來說,南北傳彙聚,叁大語系俱全。紅、黃、灰、紫各色佛教服裝鮮亮奪目,場面蔚爲壯觀。

  論壇邀請了老撾建國陣線主席西沙瓦

  喬本潘、柬埔寨國務大臣兼宗教部長昆航等政要,以及斯裏蘭卡、越南、印尼、尼泊爾等國家宗教部門負責人和十幾個國家的駐華使節出席。聯合國秘書長安南、英國菲利普親王、香港企業家李嘉誠、國學泰鬥季羨林等給大會發來賀電。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在杭州接見了部分與會代表。時任浙江省人大主任的習近平先生和全國政協副主席劉延東、董建華也都出席了開幕式。十一世班禅也首次在這一國際宗教場合隆重亮相。高僧雲集、高朋滿座。

  從舉辦這次論壇,我們再一次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國佛教的力量和潛力。在對外交流上,佛教完全可以發揮獨特的不可取代的作用。韓國和日本佛教都是由中國傳過去的,對我們認祖歸宗,其祖庭在我們這裏,從而有了中韓日叁國佛教黃金紐帶關系;南亞、東南亞許多國家一向被稱爲“佛教國家”,供奉在我國的佛牙舍利、佛指舍利,對這些國家有著持久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對于臺灣、香港、澳門而言,與大陸的佛教更是有著割不斷的法緣、血緣、親緣關系。

  從外部來說,各個國家都在爭奪宗教的旗幟,周邊國家紛紛舉辦佛教大會。如尼泊爾、緬甸、蒙古、哈薩克斯坦這些國家,都已多次舉辦了佛教或宗教的國際大會。我國臺灣、香港地區佛教界,多次呼籲大陸要舉辦世界性的佛教大會。

  作爲世界上佛教信衆最多的國家,作爲佛教曆史沒有中斷、一直傳承下來的國家,中國理所應當舉辦這樣的國際佛教大會。

  論壇的主題:“和諧世界,從心開始。”既呼應了中央提出的對內構建和諧社會、對外致力和諧世界的政治主張,符合時代發展潮流,又契合了佛教理念。佛教是講心的宗教,從而爲世界佛教界所接受,具有很大的感召力,引起了廣泛共鳴。

  世界宗教領袖聯盟秘書長巴瓦

  簡恩說:“首屆世界佛教論壇恰當地選擇了“和諧世界,從心開始”這個主題,它包含了佛教精髓和中國哲學的精髓,並使其富有人文關懷。在這個曆史性時刻,這個主題顯然受到了與會各方的極力稱贊。”

  對于我們國家來說,首屆世界佛教論壇,展示了中國的大國風範和中國政府親和、開明、開放的形象。與會代表普遍認爲,中國作爲一個無神論政黨執政的國家,能夠允許並且成功地舉辦這樣的宗教會議,體現了中國共産黨和政府對宗教包容、尊重的寬廣胸懷,體現了中國政府的高度智慧,是中國強大興盛的重要標志和象征。

  海外媒體報道認爲,首屆世界佛教論壇在中國是前所未有的創新;是中國促進構建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舉措,有助于消除中國威脅論;是政府善待宗教的一個積極信號,在宗教政策上顯示了包容和開放的胸襟;是中國民間外交一次成功範例。

  對于佛教來說,論壇重新確立了中國佛教界在亞洲及世界佛教界的重要地位,增強了中華文化在東亞和東南亞地區的凝聚力、向心力、感召力。

  總之,具有二千五百多年曆史的佛教,作爲人類史上的一個偉大而深刻的精神傳統,在今天的全球化語境中,針對人類面臨的諸多問題,是可以發揮積極作用,大有可爲的。

  

《十五屆:多層面認識佛教(劉威)》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