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樣的,不是你想象的平面的。有的營員沒出門幾步,就有人叫她說:“閨女上哪啊?”她說:“師父讓我們上街找飯。”“別找了,上我家吧!”我問她說:“你有故事嗎?她說我沒有故事,就這個。”還有的營員知道明天要上街,他今天晚上就上街去電話亭打電話跟家長商量:“有這麼件事,師父讓我們上街,怎麼辦啊?我想去參加。”那邊父母堅決反對說:“不可以,堅決不可以,太危險了!”等他打完電話走出亭子的時候,那個看電話亭的人說:“我兒子正好要考大學,你明天上午去幫我給他輔導一下就好了。”就解決喽!還有的人在縣城轉了很久,一根黃瓜也沒有弄到,他們理解了,什麼叫福報,這個緣,有的人莫名其妙地就要給你,還有的人要到東西之後別人找他討。而且我們還看出了營員對生活的期望值,對幸福的理解,有的營員生活的期望值很高啊,要換作我出去要兩個饅頭就可以了,他不,還得要菜呀,要了菜以後還得喝水,又弄到水,完了之後還要吃水果,他又要到西紅柿。他給自己設定的期望值、設定的目標很高的,不是草草了事,僅僅幾個饅頭就好了。唉!你可以看出他們對生活的理解不一樣,而且很自信:我還要要水,我還要要菜,我還要水果,我聽了,心想:哎呦,你真有福報哎!所以說大家要修行,要結緣,今天老和尚講的廣結善緣,不管在什麼時間,在什麼地方,面對什麼樣的衆生,跟他結善緣,有一天大家都會碰到。這張圖片是在萬佛樓上殿,有時候你們單獨上,有時候也會和師父們一起上。剛才講那個要飯,有一個營員出去轉了一圈,曆盡艱辛,回到山門的時候,在那裏就放聲痛哭啊!就是那麼幾個小時之內的體驗。這是在傳燈,是明奘法師主持的,明奘法師是一個高明的導演,他總是把活動搞得非常的生動。這是第十四屆夏令營,這是在接站,這個接站小營員叫慧月,現在已經長得很高大了,快認不出來了。這個是在客堂報到,然後是分享,這張照片很好,都在笑。這個是明勇法師帶領大家參觀寺院。這個是明一法師,現在在湖北黃梅,當時帶大家參觀寺院。
這個是十四屆夏令營開營式,右邊這個是省裏的統戰部長給我們送的一塊匾,這個是學習坐禅,這個是小組座談,這個是有的營員要皈依。這個是香港理工大學的潘宗光校長,他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明年我們會請他來講課,來講過一次,潘校長有很多書,他是一位優秀的校長,他們學校的校長最多任兩屆,他任了四屆,因爲大家全部挽留他,老師、學生都挽留他,一直當到現在都七十歲了,不能再當了,他是一位好佛教徒,一位好校長;這位是衍真大和尚,是江西寶峰,就是馬祖道一道場的;這個就是我說的那個有機農業的倡導者,安金磊先生,他就種他的地,我到他家去過,我們夏令營吃的土豆有他供養的;這個是達照法師、明勇法師講課的照片;這個是營員們在唱歌,有時候我們也會在晚上做文藝表演,這個就是營員們在合唱;這個是在數據中心,他們在工作;這個是外國的營員在學習包餃子;這個是新出家的夏令營的營員在受戒,當他們還俗的時候也按照一個簡單的儀軌念幾句話就可以了。
這個是第十五屆生活禅夏令營。開營式、營員們在做衛生、在火車站接站,十五屆夏令營看起來是一個跨越,經過了兩年的跨越。這個是報到,這是義工們在幹活;這是明紹法師帶營員們參觀寺院;這個是晚上的普茶,這是教大家寺院的儀軌;這是十五屆的開營式;這是明奘法師授營旗;這是在文殊閣教大家坐禅,坐禅的時候有人行香,拿著香板,一般不會打;這是教大家放松,做放松的操。
這個照片左邊有一個是國家宗教局的劉威先生,上面是馬來西亞的素聞法師,下面還是我們的湛如博士,這時候他就是博士了,在北京大學東語系,這已經非昔日可比了;這是十五屆夏令營授課的現場。
十五屆夏令營我們還看了一部電影叫《弘一大師》,看這個電影的緣起是因爲有兩個居士發心了,借錢拍了這部片子,主演就是濮存昕,結果這個片子賠本了,賣不出去。因爲現在的電影市場很激烈,市場上看好的不是這種電影,所以她們非常困難,我們給她們一些幫助,然後買了她們的拷貝。這是濮存昕來給我們講課,因爲他演弘一大師嘛!所以讓他給我們講講,他講得非常好,他是一位德藝雙馨的演員。你們想象不出來,他得過小兒麻痹症,之後做手術做好了,他以前走路是那樣的——小兒麻痹症的那種,我覺得濮存昕給我們最大的啓發就是他自強不息,抱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善待自己,然後走出了自己的路。他曾經給我們講,他的腿以前是那樣子,後來做手術換了,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這個是非常的不容易的。這是濟群法師,這是衍真大和尚;這是我們到邢臺去雲水,木村法師帶著一個小朋友,小朋友也要在這裏做小和尚;老和尚在給我們開示,是在邢臺雲通寺;這是道智法師,這個是合影;這個是營員們短期出家的剃度的照片;出去托缽,托缽的時候你會冒出很多的念頭,走很久還沒有人給你,你心裏會想:怎麼還沒有人,還沒有人,然後人家往你的缽裏面扔東西,你會用眼光去瞟,用余光去瞟,如果是錢你會去瞟它的數額,你看這都是問題,如果多了你會高興,雖然並不歸你所有。所以人的心很奇怪,我們修行就是要了解它,要做它的主人。這個是往缽裏放吃的;這個是師父托缽,拿著錫杖;這個是——有供養食物還有供養錢,你們肯定說:那個缽那麼小。因爲還有人給我們服務,多了以後就有人用車拉回來,有一幫服務的人;你看,很長的隊伍,在趙縣的街上,也是很壯觀的一個景觀哪!這是我們的營員師父們,剛出家的,他們做得很好,你看,有人給他放東西,他也不看他。然後跟老和尚合影;這個是學習坐禅,還有皈依、傳燈,傳燈的照片。
今天晚上我也沒有講什麼,就是翻了一些照片,給大家看了一些照片,通過這些照片和大家一起重溫了柏林寺的曆史和變革,也重溫了生活禅夏令營所走過的十七年的路,這十七年中有太多的值得回味的事情,同時很多營員在這裏找到了他們心靈的皈依處,打開了心結,理清了他們人生的思路,找到了他們人生的方向,實際上有很多精彩的個案。夏令營這十多年,是柏林寺不斷的發展,也是我們整個社會不斷進步和發展的十多年,寺院的發展也是以社會的發展作爲基礎的,在這十七年中也有很多營員從學生變成了爲人母,爲人父。從在校讀書的年輕人變成了老師、教授甚至領導,我們營員有太多的成功的故事,成功的案例,由于時間的關系也不可能一一地跟大家分享。我們大家可以想象得出來,夏令營確實也改變了很多人的人生目標,我們的很多夏令營營員因爲參加夏令營而研究佛學,有的是學佛自己受用,有的呢進一步地來研究佛學,走上研究的道路,這裏有很多。在場的還有幾位我們的老義工,李老師,在嗎?請你給我們講幾句,李老師是我們夏令營第二屆的營員,現在他的兒子十八歲了,每年夏令營,我們還請他來做義工,前天我跟他講,讓你的兒子來接班。
李老師:我不知道說什麼啊,我就覺得夏令營收獲了很多,做義工收獲也很多,一兩句也說不清楚。剛才大和尚也說了很多了,我個人是跟著夏令營成長的,那是1994年的時候,一直參加到十五屆夏令營。我個人覺得我是聽師父,聽佛說法,一定沒有錯。我記得有一屆夏令營我講過我的一些體會,有稿子,所以大家可以在網站上下載到,我說的也不成熟,還是聽大和尚和師父們說吧,我就說到這兒,謝謝!
明海大和尚:我們的明影法師也是夏令營的營員,(明影法師:對!)啊,也是老營員了,後來又出了家,現在請這位老營員講幾句。
明影法師:我也不知道說些什麼,剛才大和尚給我們看了前幾屆夏令營的照片,我們都在底下竊竊私語:我是哪一屆的,做了什麼。我是第四屆夏令營參加了一半,應該說是做了半屆營員;第五屆呢就是做義工,就是招呼法師們吃飯,給他們打開水;第六屆、第七屆、第八屆呢就是義工,第九屆呢是最年輕的輔導老師。以後就是一直爲夏令營服務,一直隨著夏令營一起成長,我說的就是這些。
明海大和尚:我們寺院有很多師父是夏令營的營員出身的,剛才講的明勇法師本來是首都機場的老師,當我剛出家的時候他就來對我說,他想出家。後來他參加第一屆夏令營。他很有意思,爲了出家,他能准備十年。還有我們寺院的明勝法師,記得他也是夏令營第一屆的營員。我們有幾位義工啊,剛才李老師,還有包老師、班老師,他們每年都堅持來,讓我們非常的感動。實際上十幾年前,北京的義工還有很多,有的呢就做媽媽了不方便了,有的工作的調動,但是我們這兒有幾位義工是離得近、堅持過來的。包老師,你也給大家講兩句啊。包老師:剛才李老師和班老師都堅持不講話,其實我也沒有太多的話,但是有一點想要說。剛剛我坐在這裏看這些圖片的回顧,當看到第五屆夏令營的時候,我感覺特別的親切。第五屆夏令營我也就參加了一半,我是每天晚上過來,偷偷的叩開柏林禅寺的側門,進來參加晚上的活動,喝喝茶,吃吃西瓜,跟營員們交流一下。那時候我是來這裏做調研的,我跟柏林禅寺結緣是因爲我暑假到趙縣來做社會調查,當時我們研究所有一個研究項目,是中日國民環境意識比較方面的一個項目。我對趙州祖師一直很欽慕,現在到了趙州這個地方,一直就想著趁這個機會來尋訪一下。來之前我就先向周圍的人打聽過,想知道這個地方現在有什麼,那個塔到底是不是趙州祖師的。記得當時有個趙縣的小夥子就跟我說:“那個塔我都進去過,你要不要我帶你鑽進去看看?”我一聽嚇了一跳,但是他的話我記住了,他還告訴我廟裏現在有人,正在辦一個活動。
那時柏林寺的後面,就是剛才大和尚講的這個萬佛樓的地方是個大坑,四十多畝的一個大深坑。我們正在這個縣做環境方面的調研,…
《十六屆:生活禅夏令營回顧》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