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乐,学佛以后也写佛教的歌曲,乃至于敢灌带子,流通处有他灌的带子《楞严一笑》,你们可以去请。
黄帅:今天晚上我想了很久,新专辑有一首歌,那首歌叫《听钟》,最后结束的时候有三声钟声是我们柏林禅寺的钟声,也是费了很大劲在中央电视台找的人把纪录片中的钟声裁下来,放在里面的,我强调一定要用我们柏林禅寺的钟声。还有一点就是我一再的强调要请大和尚在结尾的时候要录一段《吉祥偈》,所以我们今天结束的时候也请大和尚为我们唱一下《吉祥偈》,好不好?(营员:好!)我唱错了你们别笑话!
好, 第一首有点问题。我们来唱第三首《青青菩提树》。
(前奏曲起)
“青青菩提树,宝像庄严处,经过多少岁月,依然苍翠如故。啊!仰参菩提树,遥望故乡路,几多朝朝暮暮,漫漫云烟无数。历经坎坷终无悔,未教年华虚度。噫……啊……面对大千世界,功过从何数,愿此身化作菩提,护众生光照千古。青青菩提树……。 愿此身化作菩提,护众生光照千古。”
我们要不要听大和尚的《吉祥偈》啊?
(营员:要!)
大和尚唱歌是很好听的。
明海大和尚:《吉祥偈》四句话:愿昼吉祥夜吉祥,昼夜六时恒吉祥,一切时中吉祥者,愿诸三宝哀摄受,就这首偈子。
我们现在回到题目看图片。这个是在教坐禅,盘腿,这个是晚上普茶,也在这个地方,这是我们师父跟营员在一起,你看,与众生打成一片,这个照片最经典了,师父跟营员在一起。这是在*轮阁上,坐在地板上,这上面还有个马来西亚居士,很多时候夏令营会有外国的人来。
这个是传灯、在塔前念经;这是在*轮阁上听课,这位法师现在在加拿大,他来讲课,之后师父给他赠送礼物;这位法师是从莆田广化寺请过来讲课的;这位居士,这位学者你们认识吗?叫王志远,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的;这上面有济群法师、妙华法师,这个时候开始有电脑了;这是坐禅行香,也是在这个地方,你看,还有外国朋友,这位是加拿大来的,卡尔曼大学宗教系的学生;这是营员劳动、出坡——拔草;行堂,行堂的营员一定要好好行,要不大家吃不饱饭;这个是分组座谈,上面是明奘法师;这是妙华法师和营员在一起,妙华法师也是非常博学,非常难得的;这个是唱三宝歌,那时候用的是手风琴,现在又进步了,用钢琴了;这个是出去云水、行脚、爬山;这个晚上传灯拍的,因为人多,所以灯光都成了河流。
第七届,还在*轮阁。这个是皈依,每届夏令营都有一些营员皈依三宝,什么叫皈依三宝呢?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那么你就是佛教徒,这是一个简单的仪式,是我们成为佛教徒的第一步;这是净因法师在讲课,这是净因法师跟营员在一起;这个是营员跟师父们在一起;这个是晚上茶话;这个是传灯,灯在塔上,供在那里,远拍的。
下面是第八届了,第八届生活禅夏令营。上面有一位法师是台湾的心道法师,台湾灵鹫山的住持,他也曾经到北大去讲课;右边是济群法师,左边是吴老,吴立民老居士,吴老是位了不起的老居士;这是第八届的合影,还有义工,上面有班老师;有时候夏令营会让营员抄经,这是一个抄经的场面,上面是悟凡法师,现在是我们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的侍者、秘书;有时候会让大家在一些纸上留言,你看,他们在留言,留言就很多喽,五花八门的什么都有;这个是出去云水、行脚的照片,到了外面行脚,吃饭是一大问题啊,你看这个营员嘴里叼着黄瓜,左边全部是烙饼,因为要吃饭,在外面吃饭很麻烦,因为有好几百人嘛。
第九届,2001年的开营式。这是晚上普茶,这个是成都文殊院的住持宗性法师,他那时候在中国佛学院讲课,这个是我们寺院的明馨师和营员在一起,扛上旗子去云水,在山间,在树下;这个是传灯,这次也会有传灯,我们那时候让大家忏悔,然后在一个卡上写上自己做错的事情,在佛前烧掉,然后要发愿,美好的愿望也要写在卡上,这是传灯的照片。
第十届,2002年,这个是接站,火车站接站,常仁法师坐在地上,接站是蛮辛苦的;这个是那时候弹琴的义工,这是我们的老义工赵居士,现在她都七十多了,所以不忍心请她来了;这个是唱三宝歌,外国人和我们一起参加夏令营, 也要合掌的(营员问:照片上外国人为什么戴着耳机?),戴耳机的原因是有同声翻译,他们不会汉语,所以同声翻译,有两次同声翻译。这是刚刚兴起网络的时候,你们看一个电脑前有好几个脑袋,唉,那时候新鲜啊!刚兴网络嘛!我们夏令营的活动在网上直播,结果电脑成了活动的关注点。这个是同声翻译,外国人戴着耳机,有一个人在一边同声翻译,就是别人听不到,他通过半导体传给他,像收音机一样,他们能听到,别人却听不到;这是唱三宝歌,这是外国朋友;这是一些老师的照片,右边是宗性法师,宗性法师讲课的时候,表情特别丰富;左边这个是王雷泉教授,复旦大学宗教研究所所长;下面是于晓非居士,他是中央党校的老师;这个是净因法师,这个也是刚兴电脑的时候,连净因法师都被吸引了,大家都来看,在网上直播,他要讲几句话, 那时候开营式、晚上的活动都是直播,网上还有很多人在远处参加。
这是第十届,打坐——坐禅,晚上灯火通明,喝茶,晚上的茶,那时候也有人弹琴;外国人也跟我们一起唱歌,他们也要唱一首歌;这上面也有一个外国人,这是老和尚的弟子,瑞士的,她来过很多年,这个人蛮有意思的;这是我们合影,我们和老师还有佛学院的同学。
这个是第十届夏令营,我们把五百个营员用十二辆大轿车拉到了山西的五台山,我们从黛螺顶下传灯到黛螺顶上,然后我们在五台山住一宿,第二天有活动,再回来。这个主持工作是很繁琐的,每一个车分成小组,那时候组长都拿对讲机,就是车队太长了。但是那次活动非常的完美,现在回忆起来有些后怕,那时候找的车都是杂牌部队,而且这么远,车很容易坏的,那时候好像没有考虑那么多,所以就成功了,非常顺利。现在回想起来真的是有点冒险,奇怪了!而且这是在夏令营开始的一个星期动的这个念头,我们还取了一个名字叫“五百佛子朝五台”,回来的时候路上遇到了堵车,很晚才回来。这个是在五台山的照片,你们看,这个是在碧山寺前面,这个是在塔院寺,这个是在金阁寺。
现在到了十一届了,2003年,第十一届夏令营。这时候我们已经有了现在你们用的文殊阁,这是明清法师教大家坐禅;右下角是冯学成老师,四川的;上面那个就是瑞士的明契师,她讲课,她有翻译,她说英文;这是抄经;这个是云水,在苍岩山上;这个是在观音殿前。
第十二届生活禅夏令营,2004年。这是接站,这时我们的营员就不一样了,你看他们都很活跃,很积极;这是报到;这是营员们、义工们在出板报;打坐是在万佛楼,坐在蒲团上,你看,他们都很好,不动。右下角的有一个画僧叫慧禅,俗名叫史国良,我们曾经请他来讲课,讲得非常感人;左上角是夏泽红居士,赞助人;这是一位心理学家,我们有一年请一位心理学家来讲课;有时候会有一些小朋友来,会有一些小朋友跟他们的家长来,所以就带他们念经,带他们背,给他们个任务,我说把《观音菩萨普门品》背会吧,就让他们去背;这个是我们出去云水,这是在赵州桥。
这里就到了2005年,第十三届生活禅夏令营,这张照片是在文殊阁拍的。这个是接站,我们的石家庄火车站在这十几年也有很多的变化,我们看这个接站的营员的表情都让人觉得非常的亲切,他们帮着搬椅子干活,过堂吃饭。这个是达照法师,中国佛学院的毕业生,现在在温州是一个寺院的住持。我们也请过企业家来讲课,左上角是香港旭日集团董事长杨钊先生,他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从二十几岁开始信佛到现在六十多岁了。他的企业发展了四十多年,他们的集团每年做很多的功德,全国南北的很多寺院的殿堂都是他们家出资修的,我们的万佛楼他们拿了两千多万,还有我们的观音殿,此外还有五台山普寿寺,江西抚州临川金山寺,都是他们拿钱,大概每年他们都会有一个多亿用于佛教的慈善、佛教寺院的修建,所以我们请他讲讲怎么样用佛法的智慧来做生意赚钱,怎么样能有一个成功的人生;右下角是一位环保人士,吴蓓女士,她讲了一些她的环保理念;我们还同时请过一个农民给我们讲怎么种庄稼,他是河北的,他种地不用农药不用化肥,无污染,种得很成功,他把庄稼当作众生来对待,把土地当作母亲来对待,所以他的地因为不用化肥但免疫力很强。我们好几届夏令营都有短期的出家,有几天的出家,他们要体验,这个是短期出家,在佛教是允许的,出家以后再还俗,大家不要认为还俗是丑事,这是很正常的;这张照片是短期出家以后,我们带着出家的营员上街托钵,让他们体验过去出家人一钵千家饭的那种感觉。在赵县的街上,大家看,这些都是营员,在剃度之后,也受了戒,穿上僧装,这都是师父啊,从营员变成师父,然后托着钵,在街上,之后万佛楼前合影。非常多的感受,那种分享让我们非常的感动。这张照片是什么镜头呢,你们可能想象不出来,因为出家是自愿的嘛!男营员去托钵,不出家的男女营员呢,就分成三个人一组,让他们上街去找出他们中午的饭来——不可以拿钱,不可以撒谎,不可以犯罪,然后要找出那天的饭。他们就有的人去乞讨,有的人去帮餐馆抄菜谱啊,还有一个营员拿了一把口琴坐在路边的石头上在那儿吹,最后也没有人来。他们找到了中午的饭,然后在一起进行分享,非常的感人。有一位营员说我从此知道帮助别人是多么的重要,因为他换位了,他换在一个需要帮助的位置上,在街上什么都没有,他找不到饭,脸上也挂不住啊!这个活动很有意思。同时这个活动也让我们理解了佛教中的一些词,什么叫福报,生活是多…
《十六届:生活禅夏令营回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