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样的,不是你想象的平面的。有的营员没出门几步,就有人叫她说:“闺女上哪啊?”她说:“师父让我们上街找饭。”“别找了,上我家吧!”我问她说:“你有故事吗?她说我没有故事,就这个。”还有的营员知道明天要上街,他今天晚上就上街去电话亭打电话跟家长商量:“有这么件事,师父让我们上街,怎么办啊?我想去参加。”那边父母坚决反对说:“不可以,坚决不可以,太危险了!”等他打完电话走出亭子的时候,那个看电话亭的人说:“我儿子正好要考大学,你明天上午去帮我给他辅导一下就好了。”就解决喽!还有的人在县城转了很久,一根黄瓜也没有弄到,他们理解了,什么叫福报,这个缘,有的人莫名其妙地就要给你,还有的人要到东西之后别人找他讨。而且我们还看出了营员对生活的期望值,对幸福的理解,有的营员生活的期望值很高啊,要换作我出去要两个馒头就可以了,他不,还得要菜呀,要了菜以后还得喝水,又弄到水,完了之后还要吃水果,他又要到西红柿。他给自己设定的期望值、设定的目标很高的,不是草草了事,仅仅几个馒头就好了。唉!你可以看出他们对生活的理解不一样,而且很自信:我还要要水,我还要要菜,我还要水果,我听了,心想:哎呦,你真有福报哎!所以说大家要修行,要结缘,今天老和尚讲的广结善缘,不管在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面对什么样的众生,跟他结善缘,有一天大家都会碰到。这张图片是在万佛楼上殿,有时候你们单独上,有时候也会和师父们一起上。刚才讲那个要饭,有一个营员出去转了一圈,历尽艰辛,回到山门的时候,在那里就放声痛哭啊!就是那么几个小时之内的体验。这是在传灯,是明奘法师主持的,明奘法师是一个高明的导演,他总是把活动搞得非常的生动。这是第十四届夏令营,这是在接站,这个接站小营员叫慧月,现在已经长得很高大了,快认不出来了。这个是在客堂报到,然后是分享,这张照片很好,都在笑。这个是明勇法师带领大家参观寺院。这个是明一法师,现在在湖北黄梅,当时带大家参观寺院。
这个是十四届夏令营开营式,右边这个是省里的统战部长给我们送的一块匾,这个是学习坐禅,这个是小组座谈,这个是有的营员要皈依。这个是香港理工大学的潘宗光校长,他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明年我们会请他来讲课,来讲过一次,潘校长有很多书,他是一位优秀的校长,他们学校的校长最多任两届,他任了四届,因为大家全部挽留他,老师、学生都挽留他,一直当到现在都七十岁了,不能再当了,他是一位好佛教徒,一位好校长;这位是衍真大和尚,是江西宝峰,就是马祖道一道场的;这个就是我说的那个有机农业的倡导者,安金磊先生,他就种他的地,我到他家去过,我们夏令营吃的土豆有他供养的;这个是达照法师、明勇法师讲课的照片;这个是营员们在唱歌,有时候我们也会在晚上做文艺表演,这个就是营员们在合唱;这个是在数据中心,他们在工作;这个是外国的营员在学习包饺子;这个是新出家的夏令营的营员在受戒,当他们还俗的时候也按照一个简单的仪轨念几句话就可以了。
这个是第十五届生活禅夏令营。开营式、营员们在做卫生、在火车站接站,十五届夏令营看起来是一个跨越,经过了两年的跨越。这个是报到,这是义工们在干活;这是明绍法师带营员们参观寺院;这个是晚上的普茶,这是教大家寺院的仪轨;这是十五届的开营式;这是明奘法师授营旗;这是在文殊阁教大家坐禅,坐禅的时候有人行香,拿着香板,一般不会打;这是教大家放松,做放松的操。
这个照片左边有一个是国家宗教局的刘威先生,上面是马来西亚的素闻法师,下面还是我们的湛如博士,这时候他就是博士了,在北京大学东语系,这已经非昔日可比了;这是十五届夏令营授课的现场。
十五届夏令营我们还看了一部电影叫《弘一大师》,看这个电影的缘起是因为有两个居士发心了,借钱拍了这部片子,主演就是濮存昕,结果这个片子赔本了,卖不出去。因为现在的电影市场很激烈,市场上看好的不是这种电影,所以她们非常困难,我们给她们一些帮助,然后买了她们的拷贝。这是濮存昕来给我们讲课,因为他演弘一大师嘛!所以让他给我们讲讲,他讲得非常好,他是一位德艺双馨的演员。你们想象不出来,他得过小儿麻痹症,之后做手术做好了,他以前走路是那样的——小儿麻痹症的那种,我觉得濮存昕给我们最大的启发就是他自强不息,抱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善待自己,然后走出了自己的路。他曾经给我们讲,他的腿以前是那样子,后来做手术换了,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个是非常的不容易的。这是济群法师,这是衍真大和尚;这是我们到邢台去云水,木村法师带着一个小朋友,小朋友也要在这里做小和尚;老和尚在给我们开示,是在邢台云通寺;这是道智法师,这个是合影;这个是营员们短期出家的剃度的照片;出去托钵,托钵的时候你会冒出很多的念头,走很久还没有人给你,你心里会想:怎么还没有人,还没有人,然后人家往你的钵里面扔东西,你会用眼光去瞟,用余光去瞟,如果是钱你会去瞟它的数额,你看这都是问题,如果多了你会高兴,虽然并不归你所有。所以人的心很奇怪,我们修行就是要了解它,要做它的主人。这个是往钵里放吃的;这个是师父托钵,拿着锡杖;这个是——有供养食物还有供养钱,你们肯定说:那个钵那么小。因为还有人给我们服务,多了以后就有人用车拉回来,有一帮服务的人;你看,很长的队伍,在赵县的街上,也是很壮观的一个景观哪!这是我们的营员师父们,刚出家的,他们做得很好,你看,有人给他放东西,他也不看他。然后跟老和尚合影;这个是学习坐禅,还有皈依、传灯,传灯的照片。
今天晚上我也没有讲什么,就是翻了一些照片,给大家看了一些照片,通过这些照片和大家一起重温了柏林寺的历史和变革,也重温了生活禅夏令营所走过的十七年的路,这十七年中有太多的值得回味的事情,同时很多营员在这里找到了他们心灵的皈依处,打开了心结,理清了他们人生的思路,找到了他们人生的方向,实际上有很多精彩的个案。夏令营这十多年,是柏林寺不断的发展,也是我们整个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十多年,寺院的发展也是以社会的发展作为基础的,在这十七年中也有很多营员从学生变成了为人母,为人父。从在校读书的年轻人变成了老师、教授甚至领导,我们营员有太多的成功的故事,成功的案例,由于时间的关系也不可能一一地跟大家分享。我们大家可以想象得出来,夏令营确实也改变了很多人的人生目标,我们的很多夏令营营员因为参加夏令营而研究佛学,有的是学佛自己受用,有的呢进一步地来研究佛学,走上研究的道路,这里有很多。在场的还有几位我们的老义工,李老师,在吗?请你给我们讲几句,李老师是我们夏令营第二届的营员,现在他的儿子十八岁了,每年夏令营,我们还请他来做义工,前天我跟他讲,让你的儿子来接班。
李老师:我不知道说什么啊,我就觉得夏令营收获了很多,做义工收获也很多,一两句也说不清楚。刚才大和尚也说了很多了,我个人是跟着夏令营成长的,那是1994年的时候,一直参加到十五届夏令营。我个人觉得我是听师父,听佛说法,一定没有错。我记得有一届夏令营我讲过我的一些体会,有稿子,所以大家可以在网站上下载到,我说的也不成熟,还是听大和尚和师父们说吧,我就说到这儿,谢谢!
明海大和尚:我们的明影法师也是夏令营的营员,(明影法师:对!)啊,也是老营员了,后来又出了家,现在请这位老营员讲几句。
明影法师:我也不知道说些什么,刚才大和尚给我们看了前几届夏令营的照片,我们都在底下窃窃私语:我是哪一届的,做了什么。我是第四届夏令营参加了一半,应该说是做了半届营员;第五届呢就是做义工,就是招呼法师们吃饭,给他们打开水;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呢就是义工,第九届呢是最年轻的辅导老师。以后就是一直为夏令营服务,一直随着夏令营一起成长,我说的就是这些。
明海大和尚:我们寺院有很多师父是夏令营的营员出身的,刚才讲的明勇法师本来是首都机场的老师,当我刚出家的时候他就来对我说,他想出家。后来他参加第一届夏令营。他很有意思,为了出家,他能准备十年。还有我们寺院的明胜法师,记得他也是夏令营第一届的营员。我们有几位义工啊,刚才李老师,还有包老师、班老师,他们每年都坚持来,让我们非常的感动。实际上十几年前,北京的义工还有很多,有的呢就做妈妈了不方便了,有的工作的调动,但是我们这儿有几位义工是离得近、坚持过来的。包老师,你也给大家讲两句啊。包老师:刚才李老师和班老师都坚持不讲话,其实我也没有太多的话,但是有一点想要说。刚刚我坐在这里看这些图片的回顾,当看到第五届夏令营的时候,我感觉特别的亲切。第五届夏令营我也就参加了一半,我是每天晚上过来,偷偷的叩开柏林禅寺的侧门,进来参加晚上的活动,喝喝茶,吃吃西瓜,跟营员们交流一下。那时候我是来这里做调研的,我跟柏林禅寺结缘是因为我暑假到赵县来做社会调查,当时我们研究所有一个研究项目,是中日国民环境意识比较方面的一个项目。我对赵州祖师一直很钦慕,现在到了赵州这个地方,一直就想着趁这个机会来寻访一下。来之前我就先向周围的人打听过,想知道这个地方现在有什么,那个塔到底是不是赵州祖师的。记得当时有个赵县的小伙子就跟我说:“那个塔我都进去过,你要不要我带你钻进去看看?”我一听吓了一跳,但是他的话我记住了,他还告诉我庙里现在有人,正在办一个活动。
那时柏林寺的后面,就是刚才大和尚讲的这个万佛楼的地方是个大坑,四十多亩的一个大深坑。我们正在这个县做环境方面的调研,…
《十六届:生活禅夏令营回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