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十六届:生活禅夏令营回顾▪P3

  ..续本文上一页的条件怎么样?(营员:好!)还是比较简陋的啊,实事求是!早上有个营员他用了简陋这个词,就是那个发言的营员,许可吧?以前更简陋,以前不是简陋了,简陋这个词都不足以描述,陋,就是漏,漏雨,有时候还漏雨。这个棚子就漏雨的(指照片),夏令营开营的时候,我拿着一张纸在主持,唉,上头下大雨把我那个纸都弄湿了。第一届生活禅夏令营的课堂——这个照片上,这是课堂,你们注意,它是个棚子,没有墙,只有一面有墙,就是临时搭起来的一个棚子。我们师父有一个本事,就是能把旧的房子翻来覆去用,这样隔开,那又拆开,那儿又隔开,玩出很多花样来,旧房子最后被用得精疲力尽,才拆掉。这个实际上是几个砖垛,上面是石棉瓦,下面蛮热的,就是用电风扇,没有空调。

  这是第一届夏令营的开营式,上面有一位大德居士叫吴立民先生,湖南人,在今年年初他老人家去世了。第一届夏令营的时候他来了,代表了中国佛教协会致贺词,宣读了赵朴老给我们生活禅夏令营的贺信。赵朴老还给我们题“生活禅夏令营”这六个字,给我们很多的支持、关心。可以说,夏令营没有赵朴老的支持也是不可能起来的。我们这里在座的有很多人是80后、90后,想象不出来在1993年的时候,面向很多人,而且主要是青年学生办佛教的弘法的夏令营的这种微妙之处。就是依当时的我国的宗教政策,这样的活动是可以办的,但是也可以不办,就是可办可不办的。在很多的地方可能就不会办,宗教主管部门如果他们的思想比较保守一点,不会让寺院办,至于寺院会不会办呢,那当然牵扯的因缘就更多了:寺院有没有这样的硬件,师父有没有这样的想法,师父想办,寺院的大众会否支持呀,这么多人在寺院住,又是大热天,是不是有点太那个啦等等,所以说牵扯因缘就太多了。因此我们在1993年就开始办这个面向青年学生的夏令营意义非常之深远,实际上也有很多的难处,后来我们知道河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厅就这个活动讨论的时候也有不同的意见。当时有个副厅长叫才利民,他现在是山东省副省长,他十分支持,他当时力排众议啊,他那时年轻,才三十多岁,他很支持,说这样的活动可以办,我们就举办了第一届。

  有了第一届就有第二届,后来人们又要求再办第三届,社会各界都支持,甚至也有很多政府官员,他的小孩子也来参加,这样呢慢慢就一发不可收拾。在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并没有想办这么长的时间,这是一些内部的情况,我们就说,试试看吧,办两年就不办了。为什么这么想呢?因为我们寺院的硬件太差了!有好几年啊,只有释迦牟尼佛是在新建的房子里面,所有的人包括出家人都是住以前的旧房子,条件很不好,于是我们说,让其他有条件的寺院来办吧,但是坚持了好几年,好像也没有寺院来响应,所以硬着头皮一直办下去。

  上面这个照片是开营式,唱三宝歌,上面有明继法师,还有慧琳首座,现在都在我们寺院,也有日本的木村礼道。这应该是1994年以后了,这是那时候的营员,他们在打坐。看,坐禅对于刚学的人来说是有点枯燥的,但是营员们表现都非常好,腿很痛,但是都能坚持。

  这个是夏令营,左边写毛笔字的——这回再考考,有北大的吗?北大的营员有吗?来,你过来,你来认认这上面的人。考考你,认出来有奖,上面有你们北大的老师!哦,是新生,还没有去报到?(营员:我是大一的)有老生吗?很遗憾!左边这个教授是湛如法师,现在是北大东语系的,博士,湛如博士,在那里任教。

  夏令营跟很多的法师结缘,湛如法师,现在我们要请他,要提前很长时间预约啊,他现在也是明星级的人物。那时候他在厦门南普陀佛学院任教,中国佛学院毕业以后在那里任教几年,那时候就开始参加我们的夏令营,给我们的营员讲课。右边这位法师是从国外来的一位法师,所以夏令营跟很多法师结了善缘,同时也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平台,让他们有机会面对现在的年轻人弘法。注意这也是需要锻炼的,找这种感觉与这种沟通的方式,这也是要有一个过程的,所以很多的法师在夏令营中间得到锻炼。这个是我,很瘦,那时候,瘦得可怕!这上面有我们寺院的两位法师,那时候只有十二三岁,左边这个是明继法师,右边是明非法师,明非法师在上海玉佛寺,当然现在都已经中国佛学院毕业,都是大法师了。右边的这一个同学是个高中生叫邓小松,曾经做过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他的英文很好,主持过英文节目。

  (演示另一张照片)

  他们在干什么?拉的是什么?(营员:不知道)拉的是大粪,这是个厕所,这是我们干的活,就是用车拉这个粪,做什么?灌柏树,前面的柏树,所以长得很快。这是1993年嘛,这明继12岁,明非13岁,小松可能只有18岁。

  这个是夏令营期间我们出去,第一届夏令营在哪里呢?在井陉苍岩山,在那里行脚。夏令营很多时候会出去行脚,今年由于流感这些原因,我们把这个活动取消了。这个是出去行脚的照片,在这上面有很多熟悉的面孔,有的人也换了身份,这上面有明勇法师,但是当时他是在家人,是第一届的营员。还有已经成为博士的,那时候是在校的本科生;这个是我们行脚的时候在野外休息;这个是我们在正定大佛寺,上面有王雷泉教授;这个是我们在正定临济寺,朝拜临济塔;这个是我们在正定临济寺大殿前面;这个是我们在正定大佛寺;这个是在苍岩山在那里唱三宝歌。拿话筒的,(指照片上当年的明海大和尚自己)现在还拿着话筒。这个是过堂吃饭,行堂,这个是营员自己在行堂。我们营员行堂你们要学习,要很快就掌握,这里面有很多技巧,怎么样效率最高,怎么样让大家吃得舒服。早上在营员们来以前,你们要提前把粥盛到他们的碗里,让那个粥凉,不要等他们坐好了再盛,热的要死,你要用心啊!每次夏令营都会有营员来做这个工作。

  这是我们夏令营来讲课的几位主要的法师,这是湛如法师,中间是济群法师,济群法师是苏州西园寺的,和我们宗舜法师在一个寺院的,现在都是很有影响的法师。在左边是净因法师,是香港大学佛学研究所主持人,这个照片上有两个博士了。最右边这个是隆振法师,现在在新加坡主持一个禅修中心,他以前也是柏林寺的监院。上面这个棚子就是讲课的棚子,那也是这样的地方,你看这个墙是临时搭起来的。(演示另一组照片)

  第二届,开营。师父和我们在一起,跟师父上殿,在普光明殿前面绕佛,上殿,念经,你们有没有发现那时候没有营裤,裤子没有统一,是吧?他们的营衫是统一的,再后来就统一了营裤,进步了,到你们这一届有一个新的进步,你们不知道,就是你们的营裤和营衫整个提高了一个档次,是时装级的,可惜咱们没有旧的给你们看,过去的那个营衫洗几次就会变形的,现在你们这个营衫非常好。

  这个是晚上分组座谈,我注意到这照片上有位新加坡来的比丘尼师父,哎呦,这都是十几年前的事了,这是过堂、吃饭、念供,这是他们营员和出家人交流,这是到赵州桥去行脚,有一年我们走到了赵州桥,没有坐车,这上面有明证法师。

  第三届,还是在这样一个棚子里面,好像到了第四届就没有了。这个开营仪式在观音殿前面露天的,这是我们晚上茶话,这是绕佛,这是晚上我们要坐禅,坐禅以前要行香,这是快行,这是打坐。这上面离我们最近的这个营员今天晚上就来了,她在香港大学读博士,已经是一个妈妈了,她的小孩子也参加了几次夏令营了,几岁了,应该十岁了吧?王冰是一个非常好的妈妈,她写的日记,她跟他儿子交流的,非常感动,得有一本书了,一本册子,可以这样说夏令营改变了她人生的路。

  现在照片上是过堂,那时候斋堂很窄,这上面有我们一个义工的协调员,有我们一位老义工,今天还在现场,再考考你们(营员:右下角是班老师)对,右下角这个是班老师,现在班老师在大学里任教。

  这个是谁呢?这位法师是现在中国佛教协会秘书长、副会长学诚大和尚,在讲课。这个上面有个妙华法师,他背对着我们。妙华法师以前在中国佛教协会。

  这是第三届,这个是我们晚上要传灯,我们每届夏令营都有一个传灯的活动,这次也会有,我们会把灯供到赵州塔,灯会一直亮个通宵。

  这是第四届,1996年,看起来这次已经换地方了。所以从第四届起,我们在*轮阁,就没有在露天的棚子,*轮阁在禅堂的上面。这张照片上面有我们中国佛教协会以前的副会长,也是著名的学者周绍良老先生,有济群法师、湛如法师、于晓非居士、妙华法师。

  这个是我们夏令营的赞助人夏泽红居士,夏泽红居士就有一个奇迹,从第一届夏令营到现在坚持赞助,你们一定会想,那她一定很有钱,对吧?其实不然,她不是什么大的集团的老总,她开始赞助的时候才二十几岁。北京有一家素食餐馆叫荷塘月色,她就是那家餐馆的老板,一直赞助到现在,到本届。她过两天会来,24号会来,现在她到青海去了。后来她就在北京做素食,推广素食,刚开始也很困难。每次夏令营开营我们都会请她讲话,因为她很会即席发言。这个是湛如法师在讲课;这个是妙华法师,在*轮阁上。那时候营员们就坐在地毯上,这是湛如法师讲完以后,我印象是湛如法师讲完以后,老和尚过来。这是在赵州塔前供灯,上面有一位大法师,右边,这是明奘法师、隆振法师。这个是供灯的照片。

  第五届生活禅夏令营的开营式,然后是打坐,在*轮阁上,就坐在地毯上。右边这位是圣凯法师,现在应该是圣凯教授了,是南京大学哲学研究所的,他也是博士,现在在南京大学任教;中间是明奘法师,左边是弘澈法师,他在香港,香港佛教联合会。

  看得出大家有些累了,我们唱唱歌吧,黄帅!你给我们唱一首歌,我们听黄帅给我们唱一首歌!黄帅也是我们的营员,年轻的老营员,他在学校里面教音…

《十六届:生活禅夏令营回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