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十六屆:生活禅夏令營回顧▪P4

  ..續本文上一頁樂,學佛以後也寫佛教的歌曲,乃至于敢灌帶子,流通處有他灌的帶子《楞嚴一笑》,你們可以去請。

  黃帥:今天晚上我想了很久,新專輯有一首歌,那首歌叫《聽鍾》,最後結束的時候有叁聲鍾聲是我們柏林禅寺的鍾聲,也是費了很大勁在中央電視臺找的人把紀錄片中的鍾聲裁下來,放在裏面的,我強調一定要用我們柏林禅寺的鍾聲。還有一點就是我一再的強調要請大和尚在結尾的時候要錄一段《吉祥偈》,所以我們今天結束的時候也請大和尚爲我們唱一下《吉祥偈》,好不好?(營員:好!)我唱錯了你們別笑話!

  好, 第一首有點問題。我們來唱第叁首《青青菩提樹》。

  (前奏曲起)

  “青青菩提樹,寶像莊嚴處,經過多少歲月,依然蒼翠如故。啊!仰參菩提樹,遙望故鄉路,幾多朝朝暮暮,漫漫雲煙無數。曆經坎坷終無悔,未教年華虛度。噫……啊……面對大千世界,功過從何數,願此身化作菩提,護衆生光照千古。青青菩提樹……。 願此身化作菩提,護衆生光照千古。”

  我們要不要聽大和尚的《吉祥偈》啊?

  (營員:要!)

  大和尚唱歌是很好聽的。

  明海大和尚:《吉祥偈》四句話:願晝吉祥夜吉祥,晝夜六時恒吉祥,一切時中吉祥者,願諸叁寶哀攝受,就這首偈子。

  我們現在回到題目看圖片。這個是在教坐禅,盤腿,這個是晚上普茶,也在這個地方,這是我們師父跟營員在一起,你看,與衆生打成一片,這個照片最經典了,師父跟營員在一起。這是在*輪閣上,坐在地板上,這上面還有個馬來西亞居士,很多時候夏令營會有外國的人來。

  這個是傳燈、在塔前念經;這是在*輪閣上聽課,這位法師現在在加拿大,他來講課,之後師父給他贈送禮物;這位法師是從莆田廣化寺請過來講課的;這位居士,這位學者你們認識嗎?叫王志遠,是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的;這上面有濟群法師、妙華法師,這個時候開始有電腦了;這是坐禅行香,也是在這個地方,你看,還有外國朋友,這位是加拿大來的,卡爾曼大學宗教系的學生;這是營員勞動、出坡——拔草;行堂,行堂的營員一定要好好行,要不大家吃不飽飯;這個是分組座談,上面是明奘法師;這是妙華法師和營員在一起,妙華法師也是非常博學,非常難得的;這個是唱叁寶歌,那時候用的是手風琴,現在又進步了,用鋼琴了;這個是出去雲水、行腳、爬山;這個晚上傳燈拍的,因爲人多,所以燈光都成了河流。

  第七屆,還在*輪閣。這個是皈依,每屆夏令營都有一些營員皈依叁寶,什麼叫皈依叁寶呢?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那麼你就是佛教徒,這是一個簡單的儀式,是我們成爲佛教徒的第一步;這是淨因法師在講課,這是淨因法師跟營員在一起;這個是營員跟師父們在一起;這個是晚上茶話;這個是傳燈,燈在塔上,供在那裏,遠拍的。

  下面是第八屆了,第八屆生活禅夏令營。上面有一位法師是臺灣的心道法師,臺灣靈鹫山的住持,他也曾經到北大去講課;右邊是濟群法師,左邊是吳老,吳立民老居士,吳老是位了不起的老居士;這是第八屆的合影,還有義工,上面有班老師;有時候夏令營會讓營員抄經,這是一個抄經的場面,上面是悟凡法師,現在是我們中國佛教協會會長的侍者、秘書;有時候會讓大家在一些紙上留言,你看,他們在留言,留言就很多喽,五花八門的什麼都有;這個是出去雲水、行腳的照片,到了外面行腳,吃飯是一大問題啊,你看這個營員嘴裏叼著黃瓜,左邊全部是烙餅,因爲要吃飯,在外面吃飯很麻煩,因爲有好幾百人嘛。

  第九屆,2001年的開營式。這是晚上普茶,這個是成都文殊院的住持宗性法師,他那時候在中國佛學院講課,這個是我們寺院的明馨師和營員在一起,扛上旗子去雲水,在山間,在樹下;這個是傳燈,這次也會有傳燈,我們那時候讓大家忏悔,然後在一個卡上寫上自己做錯的事情,在佛前燒掉,然後要發願,美好的願望也要寫在卡上,這是傳燈的照片。

  第十屆,2002年,這個是接站,火車站接站,常仁法師坐在地上,接站是蠻辛苦的;這個是那時候彈琴的義工,這是我們的老義工趙居士,現在她都七十多了,所以不忍心請她來了;這個是唱叁寶歌,外國人和我們一起參加夏令營, 也要合掌的(營員問:照片上外國人爲什麼戴著耳機?),戴耳機的原因是有同聲翻譯,他們不會漢語,所以同聲翻譯,有兩次同聲翻譯。這是剛剛興起網絡的時候,你們看一個電腦前有好幾個腦袋,唉,那時候新鮮啊!剛興網絡嘛!我們夏令營的活動在網上直播,結果電腦成了活動的關注點。這個是同聲翻譯,外國人戴著耳機,有一個人在一邊同聲翻譯,就是別人聽不到,他通過半導體傳給他,像收音機一樣,他們能聽到,別人卻聽不到;這是唱叁寶歌,這是外國朋友;這是一些老師的照片,右邊是宗性法師,宗性法師講課的時候,表情特別豐富;左邊這個是王雷泉教授,複旦大學宗教研究所所長;下面是于曉非居士,他是中央黨校的老師;這個是淨因法師,這個也是剛興電腦的時候,連淨因法師都被吸引了,大家都來看,在網上直播,他要講幾句話, 那時候開營式、晚上的活動都是直播,網上還有很多人在遠處參加。

  這是第十屆,打坐——坐禅,晚上燈火通明,喝茶,晚上的茶,那時候也有人彈琴;外國人也跟我們一起唱歌,他們也要唱一首歌;這上面也有一個外國人,這是老和尚的弟子,瑞士的,她來過很多年,這個人蠻有意思的;這是我們合影,我們和老師還有佛學院的同學。

  這個是第十屆夏令營,我們把五百個營員用十二輛大轎車拉到了山西的五臺山,我們從黛螺頂下傳燈到黛螺頂上,然後我們在五臺山住一宿,第二天有活動,再回來。這個主持工作是很繁瑣的,每一個車分成小組,那時候組長都拿對講機,就是車隊太長了。但是那次活動非常的完美,現在回憶起來有些後怕,那時候找的車都是雜牌部隊,而且這麼遠,車很容易壞的,那時候好像沒有考慮那麼多,所以就成功了,非常順利。現在回想起來真的是有點冒險,奇怪了!而且這是在夏令營開始的一個星期動的這個念頭,我們還取了一個名字叫“五百佛子朝五臺”,回來的時候路上遇到了堵車,很晚才回來。這個是在五臺山的照片,你們看,這個是在碧山寺前面,這個是在塔院寺,這個是在金閣寺。

  現在到了十一屆了,2003年,第十一屆夏令營。這時候我們已經有了現在你們用的文殊閣,這是明清法師教大家坐禅;右下角是馮學成老師,四川的;上面那個就是瑞士的明契師,她講課,她有翻譯,她說英文;這是抄經;這個是雲水,在蒼岩山上;這個是在觀音殿前。

  第十二屆生活禅夏令營,2004年。這是接站,這時我們的營員就不一樣了,你看他們都很活躍,很積極;這是報到;這是營員們、義工們在出板報;打坐是在萬佛樓,坐在蒲團上,你看,他們都很好,不動。右下角的有一個畫僧叫慧禅,俗名叫史國良,我們曾經請他來講課,講得非常感人;左上角是夏澤紅居士,贊助人;這是一位心理學家,我們有一年請一位心理學家來講課;有時候會有一些小朋友來,會有一些小朋友跟他們的家長來,所以就帶他們念經,帶他們背,給他們個任務,我說把《觀音菩薩普門品》背會吧,就讓他們去背;這個是我們出去雲水,這是在趙州橋。

  這裏就到了2005年,第十叁屆生活禅夏令營,這張照片是在文殊閣拍的。這個是接站,我們的石家莊火車站在這十幾年也有很多的變化,我們看這個接站的營員的表情都讓人覺得非常的親切,他們幫著搬椅子幹活,過堂吃飯。這個是達照法師,中國佛學院的畢業生,現在在溫州是一個寺院的住持。我們也請過企業家來講課,左上角是香港旭日集團董事長楊钊先生,他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從二十幾歲開始信佛到現在六十多歲了。他的企業發展了四十多年,他們的集團每年做很多的功德,全國南北的很多寺院的殿堂都是他們家出資修的,我們的萬佛樓他們拿了兩千多萬,還有我們的觀音殿,此外還有五臺山普壽寺,江西撫州臨川金山寺,都是他們拿錢,大概每年他們都會有一個多億用于佛教的慈善、佛教寺院的修建,所以我們請他講講怎麼樣用佛法的智慧來做生意賺錢,怎麼樣能有一個成功的人生;右下角是一位環保人士,吳蓓女士,她講了一些她的環保理念;我們還同時請過一個農民給我們講怎麼種莊稼,他是河北的,他種地不用農藥不用化肥,無汙染,種得很成功,他把莊稼當作衆生來對待,把土地當作母親來對待,所以他的地因爲不用化肥但免疫力很強。我們好幾屆夏令營都有短期的出家,有幾天的出家,他們要體驗,這個是短期出家,在佛教是允許的,出家以後再還俗,大家不要認爲還俗是醜事,這是很正常的;這張照片是短期出家以後,我們帶著出家的營員上街托缽,讓他們體驗過去出家人一缽千家飯的那種感覺。在趙縣的街上,大家看,這些都是營員,在剃度之後,也受了戒,穿上僧裝,這都是師父啊,從營員變成師父,然後托著缽,在街上,之後萬佛樓前合影。非常多的感受,那種分享讓我們非常的感動。這張照片是什麼鏡頭呢,你們可能想象不出來,因爲出家是自願的嘛!男營員去托缽,不出家的男女營員呢,就分成叁個人一組,讓他們上街去找出他們中午的飯來——不可以拿錢,不可以撒謊,不可以犯罪,然後要找出那天的飯。他們就有的人去乞討,有的人去幫餐館抄菜譜啊,還有一個營員拿了一把口琴坐在路邊的石頭上在那兒吹,最後也沒有人來。他們找到了中午的飯,然後在一起進行分享,非常的感人。有一位營員說我從此知道幫助別人是多麼的重要,因爲他換位了,他換在一個需要幫助的位置上,在街上什麼都沒有,他找不到飯,臉上也挂不住啊!這個活動很有意思。同時這個活動也讓我們理解了佛教中的一些詞,什麼叫福報,生活是多…

《十六屆:生活禅夏令營回顧》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