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十七屆:佛像藝術——佛像雕塑史與風格(李美賢)▪P5

  ..續本文上一頁蓮花和一手拿念珠的。有漢式、有梵式、也有漢梵合一的。這是文殊菩薩,文殊菩薩應該是拿劍的,劍是要把我們的無明斬斷,文殊菩薩是智慧的象征,所以有經盒。他有多手,是梵式的特征,又有冠,所以是漢梵合一的。這個是梵式的,多手多頭很有動感,表情特別多,因爲漢傳的佛像表情都是很祥和的,梵式有的表情有些會是比較憤怒的,有不同的形態。

  明清時期,明代有很多唐代的遺風,但是多了很多當時的特色,佛像是有頭光和身光的,早期的頭光、身光有火焰紋。到了明代,頭、身光雕刻成很細致的龍鳳與花卉,佛像也有肌肉感,但是跟唐代的不一樣。(以上介紹出自山西洪洞廣勝寺)。如果你去山西平遙,一定要去看看雙林寺,裏面有許多精美的佛、菩薩像。像這一瓣蓮花,觀音坐在其上,神態自在舒適,我海外的朋友大部分都很喜歡這尊觀音,還有千手觀音,這個韋馱也很精美,無論你走到那一個方向,他的眼睛總是看著你的。

  我要說說懸塑了,在明代非常有名的是懸塑,如山西隰縣的小西天,整個極樂世界不是平面的,是有層次的,用木雕構件層層立體地凸顯出來,比方說這個飛天,是從牆上懸空飛出來的。其他如童子拜觀音,自在觀音等,都是懸塑。明代非常流行,現在山西有幾個地方,有長治觀音堂、小西天,全是懸塑,全是用木雕,金碧輝煌,整個就像極樂世界似的,所以叫小西天。活靈活現的,圖片看不出來,我帶了朋友去看,她說看了感動到要流淚。觀音堂也是,在山西東南部長治那個地方,我覺得小西天更值得一看。你們看手指纖長,以前都有叁十二相,要多禮佛,多尊重師長,多謙卑,就修得手指纖長,所以我們看到佛像的叁十二相就要學習如何去將佛教理論落實到現實生活中去修行。比方說佛的肩膀是比較圓滿的,就是說要無私的布施,所以佛的叁十二相是很好的教育題材。

  明代的佛像特征是怎麼樣呢?面形是瓜子臉,是當時美的標准,還有上眼蓋是較凸出的,菩薩都戴有冠。這尊菩薩像你們看眼蓋是不是凸出的,還有瓜子臉,這個是明代的特征,是當時美的標准,那麼世俗化、民間化。這是明代侍女像,你看她是否與菩薩們的樣子相似呢?少了宗教性和神聖感,但多了親和力。這個白衣瓷觀音是明代有名的何朝宗製作的,白衣觀音在明代非常流行,還有達摩,送子觀音等等。這是羅漢,山西靈石資壽寺的羅漢是維妙維肖的。羅漢的頭部曾經給人偷走了,後來一臺灣人給找回來,接駁回身上。接駁技術做得很好,完全看不到接駁痕迹。另一尊魚籃觀音是觀音的化身——是提魚籃美女去感化世人的故事形象。

  到了清代梵式的造像比較多,我剛說梵式的造像的特征是螺髻上有寶珠,佛像金碧輝煌,有寬闊的肩膀,細腰。這是西藏日喀則紮什倫布寺的彌勒像,很大,眉間白毫是用許多鑽石寶石來做的。

  梵式造像佛的眼、菩薩的眼中間是凹進去的,不像我們這樣的平的,這是他的特征之一。還有如前所述多頭多手,表情很多,女性的特征明顯,手上的法器也特別多,這跟印度的神祗造形有關系。造像身材豐滿,動感也多,而且佛有冠,一般漢式的佛像是沒有冠的,這個印度的舞蹈女像非常漂亮,豐胸細腰,在美國的博物館裏面。她的身體扭動幅度很大,印度是非常重視動感的,所以密教的觀音菩薩也是有動感的。

  這是綠度母,這個是觀音,在密教裏的綠度母,就是觀音菩薩看到人間的苦難而落淚,她的眼淚就化成綠度母和白度母,一起拯救人間的苦難。白度母面容慈悲,兩手掌、二腳心與眉間共有五眼,加上雙眼共有七只眼睛。綠度母只有一對眼睛。看看綠度母與觀音菩薩有什麼區別呢?綠度母的胸部女性特征比較強,觀世音菩薩沒有這麼強。還有她手裏拿的蓮花一般是有未開、半開和盛開叁種。有的人說是過去、現在、未來,也有人說我們的智慧沒有開,希望將來開成正果。所以,含苞未開之蓮花比喻衆生未顯露的佛性;半開的蓮花是衆生初發菩提心,開始修行;而盛開的蓮花則比喻菩提心顯現,得證佛果。你們看看這兩尊觀音菩薩和綠度母的分別,他們的區別在哪裏呢?看看她(綠度母)的動感和女性特征較多。這個是金剛像,一般比較矮的,有大肚子。一腿屈曲,一腿是直的。

  到了乾隆的時候,頒布了《造像量度經》,就是所有的佛像菩薩像都是要有一個標准的,材料和尺寸都是有一定標准的,所以從那個時候開始無論是坐像還是立像都很標准化,沒有個別特性了,創作性就差了,好像都是一個模子造出來的。

  清代,在故宮裏面,或者在西藏的佛像都是非常華麗的,金碧輝煌,跟現在的尼泊爾一樣。白度母有七只眼睛,那是觀音菩薩,均是寬肩細腰。這個是文殊菩薩,蓮花上有經盒和寶劍。

  這個是清代尼泊爾的,非常華麗漂亮,金身上面鑲有很多寶石,手執蓮花,有半開、未開及盛開的。

  雙身修是怎麼來的呢?佛教裏的解釋是方便和智慧相結合。其實從佛教的曆史來看,在印度的印度教中曾有性力派(Shati)。原來的印度教有叁個主神,即創造神、保護神和破壞神(濕婆)。濕婆是破壞的同時也是在創造的,有破壞才有創造,互相循環不息。自六世紀開始,濕婆派的《濕婆往世書》中認爲濕婆創造這個世界時,把自己分成兩個,一個是男身,一個是女身,女身是性力女神,是神的創生動力。認爲兩性濕婆象征兩種神力的結合,只有性力女神有最強的創生的能力,他認爲兩種力量或者男女神結合在一起才能産生最強大的力量,這種觀念進入了密教。這時候是七、八世紀,然後在九、十世紀就進入了西藏,然後就有了雙身修,密教藝術後期就開始有了雙身修。這個性力女神(八至九世紀)很難看得見,是在印度孟買的象島(Elephant Island)。好多人問我,爲什麼佛教裏的佛像都是大耳孔呢?這個也是從印度來的,現在少數民族都有這樣大的耳孔的。這是在緬甸的Bre族大耳孔的,那是我的朋友,苗族,大而重的耳環把耳孔也擴大了。在印度時我也看了很多十世紀的神像,他們也是很新潮的,有的只戴一個耳環,一邊不戴,好像現在新潮人士只戴一只耳環一樣。古代的印度,只是有權有地位富有的人才會戴大耳環。佛陀是皇室貴族,出家前戴大耳環,所以也形成大耳孔了。

  這個“卍”符號是什麼呢?現在也說不清,因爲考古發現,在四千多年前就已經存在了。不單只在中國,世界其他地方都有。你們看,四千多年前的陶器上就有這個卍紋。其真正的意思現在還沒有一個正式的答案。有人說是太陽,也有人認爲是火,光明之意。北魏時譯爲“萬”,玄奘譯爲“德”(即佛之功德無量)。武則天長壽叁年(693年)定讀作“萬”——集天下一切吉祥功德,其旋轉方向可向左旋或右旋,意思是將佛法向四面八方無限地延伸,不斷、無休止地救護衆生。又名爲吉祥喜旋:無比吉祥。

  好了,講了這麼多,我現在想請你們回答一些小問題。你們看看這個像是什麼時候的呢?我給你叁個答案:北魏、唐代、明代?(有人答:北魏的)好,100分。可以告訴我這個像是什麼時候的嗎?你看看他的肌肉感,什麼時代的佛像肌肉感、寫實感很強呢?(營員們:唐)對,唐,而且是盛唐時期。初唐和晚唐都沒有盛唐時期的肌肉感和寫實感。

  你們告訴我哪個是梵式的,哪個是漢式的?

  (衆答:左邊是梵式,右邊是漢式的)

  爲什麼呢?

  (衆答:梵式,因爲是多頭多手)

  這個是什麼菩薩?哪個是漢式的?

  (衆答:千手觀音。右邊的是漢式的)

  這個是漢式還是梵式?

  (衆答:漢式)

  那個呢?(衆答:梵式)

  爲什麼?你覺得他是什麼?

  (衆答:綠度母)

  對,也是觀音的化身,但是他的女性的特征比較大。

  這個是漢式還是梵式?

  (衆答:梵式)

  爲什麼呢?多手,對,應該是四臂觀音,四臂觀音是一只手拿蓮花,一只拿念珠。

  雙手合十那個是漢還是梵呢?

  (衆答不一)

  兩種意見都有,是漢式的。還有唐代的觀音曲線特別好,站姿就有S形的。這個是什麼菩薩?

  (有人答:觀音)

  觀音?講了幾次了,你看他手裏拿的什麼?劍還有經盒,是什麼菩薩?

  (衆答:文殊菩薩)

  對,文殊,智慧。這個是梵還是漢呢?

  (衆答:漢)

  你們看是什麼朝代?你們看他的眼睛。是明代的。眼睛好像剛剛醒過來。還有,這個怎麼?看他是梵的?我剛剛講過了,這是供在我家的,雕塑得非常細,那個是千手觀音。用高僧的靈骨和很好的泥土磨製成,然後再刻雕過的,燒成非常細的塑像。

  絲綢之路真的很難走的,我到新疆、南疆走過兩次。我最佩服的一個人就是玄奘法師,當我有困難的時候,我就想起玄奘法師,常常想,他可以做到,我爲什麼不能做,所以絲綢從長安賣到古羅馬帝國的時候,價格是上漲了二百倍到八百倍(因爲有好多人在艱險的絲綢之路上連生命都沒有保證的)。佛教進入中國後,造像藝術促使中國的雕塑進一步的發展。也因爲佛教藝術的推動,才普及佛教的信仰。因爲佛教的義理很深奧,不是一般人可以看得懂,看得明白的。佛像藝術呢?就是把深奧的道理和抽象的概念具體化,使社會各個階層都可以接受他。佛相衆生相不一不二,出于人間又高于人間的一個形象。

  那麼怎麼才算一尊好的佛像呢?佛像有教化的功能,所以叁十二相裏面,我剛說過,你很謙虛,很孝順,又肯布施,又持戒等等都在叁十二相上體現。觀佛相好也是淨化我們,攝受我們自己內在的功德。觀像、觀想是淨化心靈,助顯佛性的。每一尊佛每一尊菩薩都有體現他的某一種教義或者精神。比如我們拜四大菩薩,文殊代表智慧,普賢是大行,觀音代表慈悲,地藏是大願的精神。對我來說這是我自己的體驗,我拜觀世音菩薩常常要提醒我要有慈悲心,地藏菩薩提醒我要發願,人真的要發願,你發了願以後,一些緣就會到你的身上了。我們對佛菩薩的禮拜能夠加深他們對我們的教育,深化宗教的信仰。每一種宗教都要跟藝術結合在一起,梵蒂岡我去看過,教堂給人很大的震撼。佛像也是,以前造像的人都是有很虔誠的信仰,有很好的素養,才造出好的佛像,所以虔誠的信仰能夠推動藝術達到更高更完美的境界;更高更完美的境界的佛像藝術又使佛教信仰更深化和強化,這兩者是融合在一起的。還有佛像是多元文化,不同民族的,我們看到有希臘的、波斯的、鮮卑的、印度的、中國的等等。不同民族的結合,而這個結合也隨著時空的變化而變化。從外來的、西域的到中國,到世俗化、到民間化。民間化以後,或者變成商品,不過叁十二相等等的教化作用,佛像帶出的精神就漸漸淡化了,這是造像中不太好的現象。

  你們看最好的佛像是在古代尤其是北朝的時候。怎麼算好的佛像呢?我們簡單的總結一下有幾點:

  第一要莊嚴、神聖。

  第二要慈悲、有智慧。今天早上我也聽長老說過,真的慈悲和智慧是我們的生活,做人和做事都是要結合在一起的。此外佛像很開心的,給人很祥和的,很愉悅的感覺。

  最後,也是最難的,就是藝術性。藝術就是看它有沒有很強的感染力。

  我就是隨便地說說,對于佛像的分享就到這裏。謝謝各位!

  

《十七屆:佛像藝術——佛像雕塑史與風格(李美賢)》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