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莲花和一手拿念珠的。有汉式、有梵式、也有汉梵合一的。这是文殊菩萨,文殊菩萨应该是拿剑的,剑是要把我们的无明斩断,文殊菩萨是智慧的象征,所以有经盒。他有多手,是梵式的特征,又有冠,所以是汉梵合一的。这个是梵式的,多手多头很有动感,表情特别多,因为汉传的佛像表情都是很祥和的,梵式有的表情有些会是比较愤怒的,有不同的形态。
明清时期,明代有很多唐代的遗风,但是多了很多当时的特色,佛像是有头光和身光的,早期的头光、身光有火焰纹。到了明代,头、身光雕刻成很细致的龙凤与花卉,佛像也有肌肉感,但是跟唐代的不一样。(以上介绍出自山西洪洞广胜寺)。如果你去山西平遥,一定要去看看双林寺,里面有许多精美的佛、菩萨像。像这一瓣莲花,观音坐在其上,神态自在舒适,我海外的朋友大部分都很喜欢这尊观音,还有千手观音,这个韦驮也很精美,无论你走到那一个方向,他的眼睛总是看着你的。
我要说说悬塑了,在明代非常有名的是悬塑,如山西隰县的小西天,整个极乐世界不是平面的,是有层次的,用木雕构件层层立体地凸显出来,比方说这个飞天,是从墙上悬空飞出来的。其他如童子拜观音,自在观音等,都是悬塑。明代非常流行,现在山西有几个地方,有长治观音堂、小西天,全是悬塑,全是用木雕,金碧辉煌,整个就像极乐世界似的,所以叫小西天。活灵活现的,图片看不出来,我带了朋友去看,她说看了感动到要流泪。观音堂也是,在山西东南部长治那个地方,我觉得小西天更值得一看。你们看手指纤长,以前都有三十二相,要多礼佛,多尊重师长,多谦卑,就修得手指纤长,所以我们看到佛像的三十二相就要学习如何去将佛教理论落实到现实生活中去修行。比方说佛的肩膀是比较圆满的,就是说要无私的布施,所以佛的三十二相是很好的教育题材。
明代的佛像特征是怎么样呢?面形是瓜子脸,是当时美的标准,还有上眼盖是较凸出的,菩萨都戴有冠。这尊菩萨像你们看眼盖是不是凸出的,还有瓜子脸,这个是明代的特征,是当时美的标准,那么世俗化、民间化。这是明代侍女像,你看她是否与菩萨们的样子相似呢?少了宗教性和神圣感,但多了亲和力。这个白衣瓷观音是明代有名的何朝宗制作的,白衣观音在明代非常流行,还有达摩,送子观音等等。这是罗汉,山西灵石资寿寺的罗汉是维妙维肖的。罗汉的头部曾经给人偷走了,后来一台湾人给找回来,接驳回身上。接驳技术做得很好,完全看不到接驳痕迹。另一尊鱼篮观音是观音的化身——是提鱼篮美女去感化世人的故事形象。
到了清代梵式的造像比较多,我刚说梵式的造像的特征是螺髻上有宝珠,佛像金碧辉煌,有宽阔的肩膀,细腰。这是西藏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的弥勒像,很大,眉间白毫是用许多钻石宝石来做的。
梵式造像佛的眼、菩萨的眼中间是凹进去的,不像我们这样的平的,这是他的特征之一。还有如前所述多头多手,表情很多,女性的特征明显,手上的法器也特别多,这跟印度的神祗造形有关系。造像身材丰满,动感也多,而且佛有冠,一般汉式的佛像是没有冠的,这个印度的舞蹈女像非常漂亮,丰胸细腰,在美国的博物馆里面。她的身体扭动幅度很大,印度是非常重视动感的,所以密教的观音菩萨也是有动感的。
这是绿度母,这个是观音,在密教里的绿度母,就是观音菩萨看到人间的苦难而落泪,她的眼泪就化成绿度母和白度母,一起拯救人间的苦难。白度母面容慈悲,两手掌、二脚心与眉间共有五眼,加上双眼共有七只眼睛。绿度母只有一对眼睛。看看绿度母与观音菩萨有什么区别呢?绿度母的胸部女性特征比较强,观世音菩萨没有这么强。还有她手里拿的莲花一般是有未开、半开和盛开三种。有的人说是过去、现在、未来,也有人说我们的智慧没有开,希望将来开成正果。所以,含苞未开之莲花比喻众生未显露的佛性;半开的莲花是众生初发菩提心,开始修行;而盛开的莲花则比喻菩提心显现,得证佛果。你们看看这两尊观音菩萨和绿度母的分别,他们的区别在哪里呢?看看她(绿度母)的动感和女性特征较多。这个是金刚像,一般比较矮的,有大肚子。一腿屈曲,一腿是直的。
到了乾隆的时候,颁布了《造像量度经》,就是所有的佛像菩萨像都是要有一个标准的,材料和尺寸都是有一定标准的,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无论是坐像还是立像都很标准化,没有个别特性了,创作性就差了,好像都是一个模子造出来的。
清代,在故宫里面,或者在西藏的佛像都是非常华丽的,金碧辉煌,跟现在的尼泊尔一样。白度母有七只眼睛,那是观音菩萨,均是宽肩细腰。这个是文殊菩萨,莲花上有经盒和宝剑。
这个是清代尼泊尔的,非常华丽漂亮,金身上面镶有很多宝石,手执莲花,有半开、未开及盛开的。
双身修是怎么来的呢?佛教里的解释是方便和智慧相结合。其实从佛教的历史来看,在印度的印度教中曾有性力派(Shati)。原来的印度教有三个主神,即创造神、保护神和破坏神(湿婆)。湿婆是破坏的同时也是在创造的,有破坏才有创造,互相循环不息。自六世纪开始,湿婆派的《湿婆往世书》中认为湿婆创造这个世界时,把自己分成两个,一个是男身,一个是女身,女身是性力女神,是神的创生动力。认为两性湿婆象征两种神力的结合,只有性力女神有最强的创生的能力,他认为两种力量或者男女神结合在一起才能产生最强大的力量,这种观念进入了密教。这时候是七、八世纪,然后在九、十世纪就进入了西藏,然后就有了双身修,密教艺术后期就开始有了双身修。这个性力女神(八至九世纪)很难看得见,是在印度孟买的象岛(Elephant Island)。好多人问我,为什么佛教里的佛像都是大耳孔呢?这个也是从印度来的,现在少数民族都有这样大的耳孔的。这是在缅甸的Bre族大耳孔的,那是我的朋友,苗族,大而重的耳环把耳孔也扩大了。在印度时我也看了很多十世纪的神像,他们也是很新潮的,有的只戴一个耳环,一边不戴,好像现在新潮人士只戴一只耳环一样。古代的印度,只是有权有地位富有的人才会戴大耳环。佛陀是皇室贵族,出家前戴大耳环,所以也形成大耳孔了。
这个“卍”符号是什么呢?现在也说不清,因为考古发现,在四千多年前就已经存在了。不单只在中国,世界其他地方都有。你们看,四千多年前的陶器上就有这个卍纹。其真正的意思现在还没有一个正式的答案。有人说是太阳,也有人认为是火,光明之意。北魏时译为“万”,玄奘译为“德”(即佛之功德无量)。武则天长寿三年(693年)定读作“万”——集天下一切吉祥功德,其旋转方向可向左旋或右旋,意思是将佛法向四面八方无限地延伸,不断、无休止地救护众生。又名为吉祥喜旋:无比吉祥。
好了,讲了这么多,我现在想请你们回答一些小问题。你们看看这个像是什么时候的呢?我给你三个答案:北魏、唐代、明代?(有人答:北魏的)好,100分。可以告诉我这个像是什么时候的吗?你看看他的肌肉感,什么时代的佛像肌肉感、写实感很强呢?(营员们:唐)对,唐,而且是盛唐时期。初唐和晚唐都没有盛唐时期的肌肉感和写实感。
你们告诉我哪个是梵式的,哪个是汉式的?
(众答:左边是梵式,右边是汉式的)
为什么呢?
(众答:梵式,因为是多头多手)
这个是什么菩萨?哪个是汉式的?
(众答:千手观音。右边的是汉式的)
这个是汉式还是梵式?
(众答:汉式)
那个呢?(众答:梵式)
为什么?你觉得他是什么?
(众答:绿度母)
对,也是观音的化身,但是他的女性的特征比较大。
这个是汉式还是梵式?
(众答:梵式)
为什么呢?多手,对,应该是四臂观音,四臂观音是一只手拿莲花,一只拿念珠。
双手合十那个是汉还是梵呢?
(众答不一)
两种意见都有,是汉式的。还有唐代的观音曲线特别好,站姿就有S形的。这个是什么菩萨?
(有人答:观音)
观音?讲了几次了,你看他手里拿的什么?剑还有经盒,是什么菩萨?
(众答:文殊菩萨)
对,文殊,智慧。这个是梵还是汉呢?
(众答:汉)
你们看是什么朝代?你们看他的眼睛。是明代的。眼睛好像刚刚醒过来。还有,这个怎么?看他是梵的?我刚刚讲过了,这是供在我家的,雕塑得非常细,那个是千手观音。用高僧的灵骨和很好的泥土磨制成,然后再刻雕过的,烧成非常细的塑像。
丝绸之路真的很难走的,我到新疆、南疆走过两次。我最佩服的一个人就是玄奘法师,当我有困难的时候,我就想起玄奘法师,常常想,他可以做到,我为什么不能做,所以丝绸从长安卖到古罗马帝国的时候,价格是上涨了二百倍到八百倍(因为有好多人在艰险的丝绸之路上连生命都没有保证的)。佛教进入中国后,造像艺术促使中国的雕塑进一步的发展。也因为佛教艺术的推动,才普及佛教的信仰。因为佛教的义理很深奥,不是一般人可以看得懂,看得明白的。佛像艺术呢?就是把深奥的道理和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社会各个阶层都可以接受他。佛相众生相不一不二,出于人间又高于人间的一个形象。
那么怎么才算一尊好的佛像呢?佛像有教化的功能,所以三十二相里面,我刚说过,你很谦虚,很孝顺,又肯布施,又持戒等等都在三十二相上体现。观佛相好也是净化我们,摄受我们自己内在的功德。观像、观想是净化心灵,助显佛性的。每一尊佛每一尊菩萨都有体现他的某一种教义或者精神。比如我们拜四大菩萨,文殊代表智慧,普贤是大行,观音代表慈悲,地藏是大愿的精神。对我来说这是我自己的体验,我拜观世音菩萨常常要提醒我要有慈悲心,地藏菩萨提醒我要发愿,人真的要发愿,你发了愿以后,一些缘就会到你的身上了。我们对佛菩萨的礼拜能够加深他们对我们的教育,深化宗教的信仰。每一种宗教都要跟艺术结合在一起,梵蒂冈我去看过,教堂给人很大的震撼。佛像也是,以前造像的人都是有很虔诚的信仰,有很好的素养,才造出好的佛像,所以虔诚的信仰能够推动艺术达到更高更完美的境界;更高更完美的境界的佛像艺术又使佛教信仰更深化和强化,这两者是融合在一起的。还有佛像是多元文化,不同民族的,我们看到有希腊的、波斯的、鲜卑的、印度的、中国的等等。不同民族的结合,而这个结合也随着时空的变化而变化。从外来的、西域的到中国,到世俗化、到民间化。民间化以后,或者变成商品,不过三十二相等等的教化作用,佛像带出的精神就渐渐淡化了,这是造像中不太好的现象。
你们看最好的佛像是在古代尤其是北朝的时候。怎么算好的佛像呢?我们简单的总结一下有几点:
第一要庄严、神圣。
第二要慈悲、有智慧。今天早上我也听长老说过,真的慈悲和智慧是我们的生活,做人和做事都是要结合在一起的。此外佛像很开心的,给人很祥和的,很愉悦的感觉。
最后,也是最难的,就是艺术性。艺术就是看它有没有很强的感染力。
我就是随便地说说,对于佛像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各位!
《十七届:佛像艺术——佛像雕塑史与风格(李美贤)》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