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慧燈之光九 《緣起贊》略釋▪P14

  ..續本文上一頁”佛陀沒有化到緣,空缽而歸,當天什麼都沒有吃到。

  有一次佛陀結夏安居的時候,竟然與目犍連、舍利子等所有僧衆一起吃了叁個月的馬飼料——已經發黴變質的糧食。剛一開始,一個國王熱情地邀請佛陀到一個地方結夏安居,並提供所有的生活資具。但因爲提婆達多的挑撥,國王中途變卦,停止了供養。安居的地方十分偏僻,沒有其他人知道。佛陀與弟子們也不可能中途結束安居,這是戒律中不允許的,所以只能堅持叁個月。阿難看到佛陀的缽裏都是發黴腐爛的糧食,悲傷至極。佛陀知道後,從嘴裏拿出一粒米,遞給阿難說:你嘗一嘗。阿難吃下去後,發現竟然是甘露的味道。他這才明白:我根本不了解佛的境界,佛陀的所有磨難,都只是顯現而已。

  這都是佛陀爲了某種必要而權巧方便的示現,有一部佛經專門對佛陀一生中發生的這些事情做了詳盡的解釋。

  但如今經常有這樣的事情發生:有些人一開始以爲自己的上師是很好的上師,後來無意中發現了一些上師的所謂“缺點”,就不想學佛了。雖然我們可以理解,這件事對他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打擊,但如果他的上師真有問題,那也是他自己沒有好好觀察的咎由自取。當年如果如理如法地冷靜觀察了,會有這種結果嗎?不會有。另外,即使上師真有問題,那也是上師自己的問題。他不能代表釋迦牟尼佛和佛法。他的問題,也不是佛菩薩和佛法的問題。即使上師有問題,也應該去找一個更好的上師,爲什麼就因此而不學佛了呢?這完全是一葉障目的愚蠢之舉。暫時有這樣的反應是正常的,但如果真的退失了,就實在太可惜了。

  佛陀爲了鼓勵末法時代的佛教徒,爲了激勵因失望即將半途而廢的後學者,爲了避免諸如此類的悲劇發生,才示現了很多看似不太適合佛陀身份的行爲。大家可以到大藏經裏面去看看,佛陀爲什麼背痛,爲什麼沒有人供養,裏面都講得一清二楚。

  所以,我們不能因爲某位上師的錯誤,而從學佛的行列中退卻。這就像治病的時候遇到一個壞醫生,也不能從此不治病了一樣。遇到壞醫生,病還是要治,最多重新換家醫院、換個醫生就行了。治病是自己的事情,不能因爲別人的錯誤而懲罰自己。

  以下講宗喀巴大師如何尋求佛陀密意的過程。

  于此奇勝教,諸不智衆生,

  周遍起糾诤,如跋縛羅草。

  雖然佛陀的妙法無比奇妙、殊勝,但很多沒有智慧的衆生,卻會故意挑起各種紛爭,像跋縛羅草一樣亂七八糟、糾纏不清,剪不斷,理還亂。

  跋縛羅草,是印度的一種草。這種草非常厲害,如果長得太多,連大象都可以被束縛。過去有些比丘在山上托缽乞食的時候,就被這種草纏住了。因爲戒律中要求比丘不能砍伐樹木、刈割青草,雖然這只是一個小小的戒律,但當時佛陀身邊的出家人卻非常嚴于律己,他們甯可舍棄生命,也不願違背佛陀的一個小小教言。因爲不願破戒去動一根草,最後只有纏繞致死。

  我們要知道,過去真正的成就者,譬如那爛陀寺的學者班智達們,會從不同的角度去解釋佛經,但他們的最終密意完全是一樣的。後來的有些人,卻曲解了他們的意思,所以才有了各種見解上的爭端。

  由見如是相,故我多勵力,

  隨順智者行,數求尊密意。

  看到各個宗派觀點不一致的情景,我更應該隨學諸如龍樹菩薩、月稱菩薩、寂天菩薩等真正的成就者、大智者們的觀點,努力探索、研究佛經,反反複複地尋求佛陀最究竟、最終極的真正密意。

  次于自他宗,修學衆教時,

  後反以疑網,遍燒惱我意。

  “自他宗”,即自宗和他宗。對此有幾種說法:一,自宗,指佛教各宗派;他宗,是指外道。二,自宗是大乘,他宗是小乘。

  宗喀巴大師說,在學習研究各種佛教和外道宗派之後,反而越學疑問越多。各種疑問像一張無形的網罟,讓宗喀巴大師忐忑不安、迷茫無措,變得更加不高興、不開心,找不到方向。

  那麼,該如何去尋找佛陀的真正密意呢?

  尊授記龍猛,釋無上乘法,

  遠離有無邊,教軌夜開園。

  世尊在很多佛經裏面都有授記,其中我們比較熟悉的佛經,是《大乘入楞伽經》。在這部佛經裏面,釋迦牟尼佛授記了很多人。其中最主要的有兩位:一個是龍樹菩薩,一個是無著菩薩。

  世尊授記,將來闡釋遠離有無之邊的無上中觀空性見解時,應該由龍樹菩薩來開演佛陀密意,這才是可信的。另外,佛陀又很清楚地授記,在佛陀圓寂四百多年以後,會出現無著菩薩,他會解釋佛陀的思想,區分大乘佛教的了義和不了義的差別。

  佛陀的授記,是正確無誤的。我們就應該跟隨佛陀授權的龍樹菩薩去解釋中觀、空性,因爲龍樹菩薩才是空性方面可信度很高的權威。

  诠釋龍樹菩薩密意的權威人士,是月稱菩薩。此處把月稱菩薩稱爲月亮,不是比喻的修飾方法,而是藏文詩歌的一種修飾方式。不說某人像天上的月亮或者鮮花,而是說這個人就是月亮,這個人的思想就是月亮,或者某個人就是花。“夜開”是一種蓮花。這種蓮花只有在晚上有月光的時候才會盛開,有陽光的時候就會閉合,所以稱爲“夜開”。龍樹菩薩的論點、教軌,就是這種在月光下才可以盛開的蓮花園,也即只有月稱菩薩才能領會龍樹菩薩的所有密意。

  無垢智輪滿,無礙遊虛空,

  除邊執心暗,映邪說星宿。

  十五的月亮是圓滿、無垢、沒有黑暗的。龍樹菩薩的教軌已經把佛陀的思想解釋得非常圓滿,沒有任何漏洞、錯誤、垢染,所以是無垢智慧月輪。清淨、無垢、圓滿的月亮,可以在太空不受任何阻礙地任意遨遊。此處形容龍樹菩薩也可以自由自在地宣講遠離一切戲論的空性,任何唯識宗與小乘宗派都無法阻擋。就像月亮升起來的時候,可以消除所有的黑暗一樣,龍樹菩薩的光明論點,也可以鏟除內心的黑暗邊際執著。

  “映邪說星宿”,在沒有月光的時候,星星本來也會發光。但月光一出來,星星的光就被湮沒了。同樣,常見和斷見等邪說,就像普通的星星。雖然在龍樹菩薩的空性理論沒有出場的時候,都顯得熠熠生光。每個教派,都以爲自己的見解准確無比。但龍樹菩薩和月稱菩薩的空性理論一出世,這些邪說星宿的暗淡光芒便刹那間黯然無色。

  吉祥月善說,白光鬘照顯,

  由師恩見時,我意獲安息。

  “吉祥月”,也即月稱菩薩的別稱。月稱菩薩的《入中論》,是透徹、清楚地闡釋龍樹思想的絕佳善說。當《入中論》的皎潔白光珠串普照大地的時候,衆生立即就能領悟佛陀的真正密意或終極思想。

  正當我被各種教派的觀點紛爭攪得一塌糊塗,內心煩亂不堪的時候,依靠上師的恩德,讓我清楚透徹地明白了龍樹菩薩和月稱菩薩的思想。瞬間,我所有的疑問都煙消雲散,所有的問題都不再是問題,我的心裏是多麼的清涼安逸啊!

  無論如何,月稱菩薩的《入中論》,還是需要上師的講解。如果上師不講解,誰也無法徹底通達,所以上師的恩德顯而易見。

  宗喀巴大師有很多上師,其中有以人的形象出現的,也有很多不是以人的形象出現的,如文殊菩薩等等。

  隨念佛陀的功德有兩個部分:第一是宗喀巴大師自己如何隨念佛陀;第二就是教誡後人如何隨念佛陀的功德。現在介紹第二個內容:

  一切佛事中,語事爲第一,

  彼複因此故,智由此念佛。

  在佛陀所有的度化衆生方法當中,語事業是最殊勝的。而在佛陀的語事業當中,最重要的,就是緣起空性。所以,有智慧的人都會依靠佛陀的語言去隨念佛陀。此處的“此”,是指語事業。

  “佛事”,即佛陀度化衆生的事業。《現觀莊嚴論》的最後,就講了佛陀度化衆生的二十七種事業。但實際上佛陀度化衆生的事業是各種各樣、不可思議的,並不只是限于二十七種。除了顯宗所講的大家比較容易理解和接受的佛陀度化衆生的事業以外,密宗示現忿怒金剛等特殊方法,也是比較快速的度化衆生的方式。

  普通人能夠看得見的,包括以人的形象出現的佛陀化身,以及佛陀爲了利益衆生,而幻化出的橋梁、清泉、食物、飲料、衣服、住宅等等,這些都是佛陀以身體度化衆生的方法。

  另外,佛陀還有以智慧度化衆生的方法,以及用語言度化衆生的方法等等。其中最主要、最殊勝的,就是以語言度化衆生的方法。雖然佛陀以身體示現出各種幻化,也可以度化衆生。佛陀在世的時候,爲了度化一些特殊衆生,有些時候會示現神通,但這也不能普遍適合于絕大多數人的根機。最能被大多數人所接受的方式,就是佛陀的語言,佛陀的教育。

  釋迦牟尼佛住世的時候,他度化衆生,也不是依靠神通和其他方式,而是講經說法轉*輪。雖然釋迦牟尼佛在兩千五百多年前就已經圓寂了,至少從普通人的角度來說是圓寂了。但因爲有了佛經,也即佛陀的語事業,通過文字這種載體,就可以把佛的思想、智慧,一代代地傳下來,直到如今傳到我們這裏。由此可見,佛陀最殊勝的度化衆生方法,就是語事業。

  在佛的二十七種事業當中,包括了令沒有進入佛門的人進入佛門,令沒有修道的人修道,令沒有發菩提心的人發菩提心,令沒有進入加行道的人從資糧道進入加行道,令沒有證悟的人從加行道轉入一地,然後從第一地到第二地、第叁地,乃至最後成佛。整個過程,包括了二十七個階段,故稱爲二十七種事業。所有這些事業,都是佛陀用語言來完成的。所以,佛語言的事業名列第一。

  佛陀轉了叁次*輪。從第一轉*輪開始,佛陀就在講緣起,雖然沒有講得那麼透徹,但也講了緣起;第二轉*輪所講的整個般若空性的內容,都是緣起;第叁轉*輪雖然強調的是光明、如來藏,但光明、如來藏也不離開空性。包括密宗,都沒有超越緣起性空。換言之,從顯宗到密宗的所有見解,都離不開緣起。所以,緣起性空,是佛陀語言的精華,是整個佛經的核心。

  佛陀的偉大,是用佛經來衡量的,而不是因爲佛陀相貌莊嚴、神通廣大。轉輪王不是佛,也不一定是菩薩,但也有接近于佛陀…

《慧燈之光九 《緣起贊》略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