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如果一個銀河系是一個單位世界,這叁千大千世界就大了。那多少個銀河系組成這叁千大千世界?根據佛經上的講法(這個說法叫概說),至少一百億個銀河系。
今天科學家還沒能發現這麼多銀河系。現代科學儀器探測的能力,還達不到一百億個銀河系,現在能探到幾十個、幾百個銀河系。再往遠處去,我們現在科技能力還達不到。
一百億個銀河系,才是一個叁千大千世界。假令這個叁千大千世界裏面所有一切衆生。這衆生數字沒法子計算。佛經裏面講的衆生包括六道衆生,這裏面,有許多我們肉眼見不到的。像天道、鬼道、地獄道,我們都見不到。我們能見到的範圍,實在講很少。畜牲我們能見到一小部分,還有一大部分我們見不到。譬如畜牲裏的龍,我們就見不到。
“悉成緣覺”。假設這些衆生都成緣覺。緣覺就是辟支佛,比阿羅漢還要高一級。他的神通、智慧、也不是阿羅漢能比的。說這叁千大千世界衆生都證到辟支佛果了。
“于百千劫”。“百千劫”是時間,單位是“劫”。多少劫?一百個一千劫。十個一千劫是一萬劫,一百千就是十萬劫。這麼長的時間共同來計算,算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數,算不出來。“若能知其量數者,不取正覺”。我們就曉得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有多少。
這些人從那裏來的?阿彌陀佛成佛到今天十劫。都是這十劫當中,十方世界根熟衆生去往生的。一切諸佛爲這些衆生講經說法,勸他們發願求生淨土,所以現在有這麼多的人。
這還不是完整的數字。只是講往生位次是十信位的菩薩,人數就這麼多了。往上去,十住菩薩、十行菩薩、十回向菩薩,都還沒說。爲什麼單講十信?因爲聲聞、人天,相當于十信位的菩薩。五十一個年級,只講一年級到十年級,數量就太大,沒法子講了。所以上面那些年級就不要說了。上面那些年級,人數到底是多還是少?絕對超過這個數量,不會少過這個數量。爲什麼?十方世界那些大菩薩們去往生的,不知道有多少人?我們從這個地方去體會、去思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法緣的殊勝,任何一尊佛都不能跟他相比。法緣是無比的殊勝。
我們讀這經文,要從這上面去體會。這些人都是諸上善人。“上善之人”,那就沒有惡人。
我作佛時。十方世界無量刹中。無數諸佛。若不共稱歎我名。說我功德國土之善者。不取正覺。
這一段是第十七“諸佛稱歎願”。這一願非常重要。如果沒有這一願,西方世界雖然好,沒人介紹,誰知道?
這一願實際上是說明,阿彌陀佛在西方建立極樂世界,像辦一個佛教大學一樣,要有人代他去招生。那些人替他招生?十方所有一切諸佛,都要替阿彌陀佛招生。所以他的學生就多了,道場法緣就殊勝了。這一願意思就在此地。
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也是十方無數諸佛之一。釋迦佛這樣苦口婆心勸我們去往生,想必一切諸佛對于一切衆生,也像釋迦牟尼佛一樣。《彌陀經》裏面,四次勸勉我們求生彼國,真正不容易。這樣的懇切,印證了善導大師所說的:“諸佛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只有根沒熟的,對于這個法門不能相信,不肯發願求生的人,才說其他法門。講禅、講教、甚至于講密,都是對于根沒熟的衆生而說的。
縱然是修學其他法門,參禅也好,持咒也好,學教也好,無論學那個宗派,我們在大乘法裏面看到,他們真正修成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個“見性成佛”,不是成究竟佛,跟阿彌陀佛不能比。諸位如果讀江味農居士的《金剛經講義》,就明了《金剛經》上講的“諸佛”,跟這裏講的“諸佛”不一樣。
《金剛經》所說的諸佛,是四十一位菩薩。圓教初住菩薩,就破一品無明,見一分真性,他就明心見性了,他就算佛了。爲什麼?這種菩薩他有能力、他有神通。看到一切衆生,應以佛身而得度者,他就示現八相成道,就示現成佛的身分來度衆生。像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裏面所說的,“應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現佛身而爲說法”。圓初住的菩薩就有能力現佛身,比他高的那更不必說了。所以從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是四十一尊佛,那叫“諸佛”。實際上在圓教,他是菩薩。
此地所講的無數“諸佛”,是講的究竟圓滿佛,是圓教佛。不是天臺家所講的藏教佛、通教佛、別教佛。那些佛都是菩薩的果位,是菩薩示現的。這個地方是究竟佛果,圓教的佛。
“無數諸佛”。這一些諸佛,跟阿彌陀佛同心、同願。因爲一切諸佛都是一個心願,希望一切衆生快快成佛,希望一切衆生立刻能脫離六道輪回,圓成佛道。
衆生的業障、習氣太重,佛雖然有這個心願,也沒有辦法度盡這些衆生。畢竟被阿彌陀佛想出一個非常巧妙的方法,能令一切極重罪業的衆生,都能在一生中圓成佛道。諸佛一看,沒有一個不歡喜。這正是我要做的,阿彌陀佛做成功了。那一些諸佛,趕緊把他的學生都送到阿彌陀佛那裏去。是這麼一回事情。所以西方極樂世界,人數這麼多,不可思議。他們是十方一切諸佛介紹、推薦、保送到極樂世界去的。
所以諸位要知道,佛的經論無量無邊,應機而說。這個世界的衆生沒有這個根機,佛絕對不說這一部經。但是所有一切諸佛,沒有不講《無量壽經》的,沒有不講《十六觀經》的,沒有不講《阿彌陀經》的。爲什麼?這叁經是一切諸佛之所贊歎,一切諸佛必定要講這個法門。這叁經是一切如來的“正說”,換句話說,這叁經以外是一切諸佛的“旁說”。好像我們在學校的時候,有必修課,有選修課。淨土叁經是一切諸佛對衆生講經說法的必修課,是正課。佛所講的其他一切法門都是一切衆生的選修課,不是正修課。這個我們一定要認識清楚。
叁經的內容,是說阿彌陀佛無比殊勝的功德,說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依正莊嚴”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生活的狀況,修學的狀況,成就的狀況。“之善”。這個“善”是止于至善,是他方一切諸佛世界之所不及的。
如果他方世界有跟極樂世界一樣的,那這些人何必去往生?不要說其他諸佛世界了。我們所熟悉的華藏世界,是《華嚴經》上所說的毗盧遮那佛的世界。毗盧遮那佛的後補佛,也就是毗盧遮那佛的傳人,是文殊菩薩、普賢菩薩(這是華藏世界的華嚴叁聖)。文殊、普賢在《華嚴經》還要發願求生極樂世界,這就是說明了,西方極樂世界一定是勝過華藏世界。否則文殊、普賢在華藏世界成佛就好了,何必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親近阿彌陀佛?這事我們要多想想。把這個想通了,才真的能放下萬緣,死心塌地老實念佛。否則的話,會以爲還有其他法門比這個更善,比這個更好,比這個更高。那全是妄想,全想錯了。
我作佛時。十方衆生。聞我名號。至心信樂。所有善根。心心回向。願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這是第十八“十念必生願”。這一願是古來大德認爲是四十八願中最重要的一願,“十念必生”。諸位同學一定要知道。
隋唐的大德們,將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做了一個比較。在一切經之中,那一部經第一?幾乎大家都公認《華嚴》第一。《華嚴》叫根本*輪,圓滿的*輪。《華嚴經》跟《無量壽經》做個比較,《無量壽經》第一了。爲什麼?因爲《華嚴》在末後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歸到《無量壽經》了。《無量壽經》是《華嚴》的歸宿。《華嚴》像大海一樣,所有河流的水都流到大海,都流到華藏世界。不管你學禅也好,學密也好,學什麼法門都好,學成功了,都到華藏世界。到了華藏世界,再跟著文殊、普賢,念阿彌陀佛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拐這麼大彎,還是到極樂世界去了。那麼《無量壽經》是專講極樂世界的,所以是《華嚴》的歸宿。
那麼《無量壽經》現在這個本子裏面有四十八品,那一品第一?我們現在講的這一品,第六品∣四十八願。這是淨宗的根本*輪。這四十八願就好像西方極樂世界的憲法,非常重要。四十八願有四十八條,那一條第一?古來祖師大德公認,第十八願第一。這一層一層比較,把頂尖找出來了。這第十八願講什麼?第十八願就是講的“執持名號”。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就是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在整個佛法裏找到頂尖的頂尖,就是這一句佛號。
所以四十八願可以說,是解釋這個名號功德的。《無量壽經》解釋四十八願的。《大方廣佛華嚴經》是解釋《無量壽經》的。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是解釋《華嚴經》的。這麼來回一看,才真正把佛法的頂尖找到了。然後你就死心塌地念這句佛號,絕對不會動搖了,這一生中決定圓滿成就。這非常重要。
佛號怎麼念法?這一段經文裏面告訴我們念佛的要領,我們必須要遵守。
“十方衆生”。“十方衆生”當然包括我們自己在其中。阿彌陀佛說這句話,釋迦牟尼佛爲我們介紹。這已經包括我們自己在內。這才知道這個經典、法門跟我是什麼關系?關系太密切了。裏面講到我,我在其中。
“聞我名號”。這個“聞”是菩薩聞、思、修叁慧。如果不是叁慧具足,你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怎麼可能至心信樂?所以“聞”是個關鍵。也就是說我們無量劫來的“善根、福德”,在這一生中成熟了。聞是“因緣”。善根、福德、因緣,叁個條件同時具足,無始劫的善根現前。
所以“至心信樂”。這個“至心”是真心,真正的相信,真正歡喜。這裏沒有說“解”,只講信,只講歡喜。說得好!有的人聽到之後,完全明白了,歡喜心生起來。很多鄉下老太太念阿彌陀佛,臨終站著往生、坐著往生,預知時至。問他懂不懂?他不懂,他不解,但他真相信,他真歡喜。他確實具足了“至心信樂”。
“所有善根,心心回向,願生我國”。在日常生活當中,所做一點很小的善事,都回向求生淨土。做善事,就有福報、有善果。真正念佛人,他不享福,他不接受善果,他要把所修積的這些善根、功德,都回向求生淨土。希望在臨命終時,沒有病苦。臨終見到佛來接引,歡喜安詳的隨著阿彌陀佛往生極樂世界。所以說預知時至,臨終不生病,曉得什麼時候走,走得非常自在、非常潇灑。
“乃至十念”。這是講念佛。一天念多少?有些人說我的工作、生活非常繁忙,沒有時間念佛。沒時間,一天念十句佛號,就行了。念十句的時間應該有。所以清朝初年,慈雲灌頂法師傳給我們“十念法”。工作非常繁忙的人,早晚功課,就用十念。他的十念是一口氣爲一念。這一口氣不拘念多少。每一個人身體狀況不相同。身體很好、氣很長的人,他一口氣念很多聲。身體衰弱、氣短的人,一口氣念叁、五聲。沒有關系。念十口氣,不要念多,念多傷身體。
去年我在馬來西亞講經,傳給大家一個新的“十念法”,比灌頂法師的十念法還要簡單、還要容易。我教人念的十念法,就是十句阿彌陀佛。時間大概一分鍾就夠了。合掌“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一堂課就做完了。但是這個十念法一天要念九次,才有效果。效果很好。這個十念法,陸居士把它寫出來,我們印了大概有叁四十萬張,流通全世界。這是真的是無量功德。早晨起床念一次,家裏有佛像,在佛像面前合掌,恭恭敬敬,放下萬緣,把早課一分鍾就做完了。吃早飯的時候做一次,把心放下,用真誠、清淨心念十聲佛號,念完了再吃飯,那個飯吃得一定很舒服,也幫助消化。上、下午上班、下班各一次,一共就是九次。時間很短,但是每一次距離的時間不長,一天九次(愈多愈好),收的效果就非常大了。不可以少過九次,一次只要一分鍾,對你的工作、事業毫無妨礙(只有幫助,沒有妨礙)。所以用這個十念法。乃至十念,以清淨心、真誠心來念。
“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將來決定得生淨土。
《淨宗朝暮課誦經文講記 第叁卷》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