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宗朝暮课诵经文讲记 第三卷▪P3

  ..续本文上一页萨。圆教初住菩萨,就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他就明心见性了,他就算佛了。为什么?这种菩萨他有能力、他有神通。看到一切众生,应以佛身而得度者,他就示现八相成道,就示现成佛的身分来度众生。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里面所说的,“应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圆初住的菩萨就有能力现佛身,比他高的那更不必说了。所以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是四十一尊佛,那叫“诸佛”。实际上在圆教,他是菩萨。

  

此地所讲的无数“诸佛”,是讲的究竟圆满佛,是圆教佛。不是天台家所讲的藏教佛、通教佛、别教佛。那些佛都是菩萨的果位,是菩萨示现的。这个地方是究竟佛果,圆教的佛。

  

“无数诸佛”。这一些诸佛,跟阿弥陀佛同心、同愿。因为一切诸佛都是一个心愿,希望一切众生快快成佛,希望一切众生立刻能脱离六道轮回,圆成佛道。

  

众生的业障、习气太重,佛虽然有这个心愿,也没有办法度尽这些众生。毕竟被阿弥陀佛想出一个非常巧妙的方法,能令一切极重罪业的众生,都能在一生中圆成佛道。诸佛一看,没有一个不欢喜。这正是我要做的,阿弥陀佛做成功了。那一些诸佛,赶紧把他的学生都送到阿弥陀佛那里去。是这么一回事情。所以西方极乐世界,人数这么多,不可思议。他们是十方一切诸佛介绍、推荐、保送到极乐世界去的。

  

所以诸位要知道,佛的经论无量无边,应机而说。这个世界的众生没有这个根机,佛绝对不说这一部经。但是所有一切诸佛,没有不讲《无量寿经》的,没有不讲《十六观经》的,没有不讲《阿弥陀经》的。为什么?这三经是一切诸佛之所赞叹,一切诸佛必定要讲这个法门。这三经是一切如来的“正说”,换句话说,这三经以外是一切诸佛的“旁说”。好像我们在学校的时候,有必修课,有选修课。净土三经是一切诸佛对众生讲经说法的必修课,是正课。佛所讲的其他一切法门都是一切众生的选修课,不是正修课。这个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

  

三经的内容,是说阿弥陀佛无比殊胜的功德,说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依正庄严”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生活的状况,修学的状况,成就的状况。“之善”。这个“善”是止于至善,是他方一切诸佛世界之所不及的。

  

如果他方世界有跟极乐世界一样的,那这些人何必去往生?不要说其他诸佛世界了。我们所熟悉的华藏世界,是《华严经》上所说的毗卢遮那佛的世界。毗卢遮那佛的后补佛,也就是毗卢遮那佛的传人,是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这是华藏世界的华严三圣)。文殊、普贤在《华严经》还要发愿求生极乐世界,这就是说明了,西方极乐世界一定是胜过华藏世界。否则文殊、普贤在华藏世界成佛就好了,何必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亲近阿弥陀佛?这事我们要多想想。把这个想通了,才真的能放下万缘,死心塌地老实念佛。否则的话,会以为还有其他法门比这个更善,比这个更好,比这个更高。那全是妄想,全想错了。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这是第十八“十念必生愿”。这一愿是古来大德认为是四十八愿中最重要的一愿,“十念必生”。诸位同学一定要知道。

  

隋唐的大德们,将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做了一个比较。在一切经之中,那一部经第一?几乎大家都公认《华严》第一。《华严》叫根本*轮,圆满的*轮。《华严经》跟《无量寿经》做个比较,《无量寿经》第一了。为什么?因为《华严》在末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归到《无量寿经》了。《无量寿经》是《华严》的归宿。《华严》像大海一样,所有河流的水都流到大海,都流到华藏世界。不管你学禅也好,学密也好,学什么法门都好,学成功了,都到华藏世界。到了华藏世界,再跟著文殊、普贤,念阿弥陀佛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拐这么大弯,还是到极乐世界去了。那么《无量寿经》是专讲极乐世界的,所以是《华严》的归宿。

  

那么《无量寿经》现在这个本子里面有四十八品,那一品第一?我们现在讲的这一品,第六品——四十八愿。这是净宗的根本*轮。这四十八愿就好像西方极乐世界的宪法,非常重要。四十八愿有四十八条,那一条第一?古来祖师大德公认,第十八愿第一。这一层一层比较,把顶尖找出来了。这第十八愿讲什么?第十八愿就是讲的“执持名号”。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就是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在整个佛法里找到顶尖的顶尖,就是这一句佛号。

  

所以四十八愿可以说,是解释这个名号功德的。《无量寿经》解释四十八愿的。《大方广佛华严经》是解释《无量寿经》的。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是解释《华严经》的。这么来回一看,才真正把佛法的顶尖找到了。然后你就死心塌地念这句佛号,绝对不会动摇了,这一生中决定圆满成就。这非常重要。

  

佛号怎么念法?这一段经文里面告诉我们念佛的要领,我们必须要遵守。

  

“十方众生”。“十方众生”当然包括我们自己在其中。阿弥陀佛说这句话,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这已经包括我们自己在内。这才知道这个经典、法门跟我是什么关系?关系太密切了。里面讲到我,我在其中。

  

“闻我名号”。这个“闻”是菩萨闻、思、修三慧。如果不是三慧具足,你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怎么可能至心信乐?所以“闻”是个关键。也就是说我们无量劫来的“善根、福德”,在这一生中成熟了。闻是“因缘”。善根、福德、因缘,三个条件同时具足,无始劫的善根现前。

  

所以“至心信乐”。这个“至心”是真心,真正的相信,真正欢喜。这里没有说“解”,只讲信,只讲欢喜。说得好!有的人听到之后,完全明白了,欢喜心生起来。很多乡下老太太念阿弥陀佛,临终站著往生、坐著往生,预知时至。问他懂不懂?他不懂,他不解,但他真相信,他真欢喜。他确实具足了“至心信乐”。

  

“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在日常生活当中,所做一点很小的善事,都回向求生净土。做善事,就有福报、有善果。真正念佛人,他不享福,他不接受善果,他要把所修积的这些善根、功德,都回向求生净土。希望在临命终时,没有病苦。临终见到佛来接引,欢喜安详的随著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所以说预知时至,临终不生病,晓得什么时候走,走得非常自在、非常潇洒。

  

“乃至十念”。这是讲念佛。一天念多少?有些人说我的工作、生活非常繁忙,没有时间念佛。没时间,一天念十句佛号,就行了。念十句的时间应该有。所以清朝初年,慈云灌顶法师传给我们“十念法”。工作非常繁忙的人,早晚功课,就用十念。他的十念是一口气为一念。这一口气不拘念多少。每一个人身体状况不相同。身体很好、气很长的人,他一口气念很多声。身体衰弱、气短的人,一口气念三、五声。没有关系。念十口气,不要念多,念多伤身体。

  

去年我在马来西亚讲经,传给大家一个新的“十念法”,比灌顶法师的十念法还要简单、还要容易。我教人念的十念法,就是十句阿弥陀佛。时间大概一分钟就够了。合掌“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一堂课就做完了。但是这个十念法一天要念九次,才有效果。效果很好。这个十念法,陆居士把它写出来,我们印了大概有三四十万张,流通全世界。这是真的是无量功德。早晨起床念一次,家里有佛像,在佛像面前合掌,恭恭敬敬,放下万缘,把早课一分钟就做完了。吃早饭的时候做一次,把心放下,用真诚、清净心念十声佛号,念完了再吃饭,那个饭吃得一定很舒服,也帮助消化。上、下午上班、下班各一次,一共就是九次。时间很短,但是每一次距离的时间不长,一天九次(愈多愈好),收的效果就非常大了。不可以少过九次,一次只要一分钟,对你的工作、事业毫无妨碍(只有帮助,没有妨碍)。所以用这个十念法。乃至十念,以清净心、真诚心来念。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将来决定得生净土。

  

“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三千大千世界是一尊佛的教化区域,一尊佛教化的范围。这是一个很大的星系。佛在经典里面告诉我们这个世界的状况,真的很像现代天文学家观察宇宙星系所说的那个模样。但是释迦牟尼佛那个时候,没有发明望远镜,他说得比现在科学家讲得还要清楚。过去有人认为佛法中所说的三千大千世界,就是现在科学家发现的银河系。我们对银河系的状况,逐渐逐渐明了了。

  

但是黄念祖老居士在《无量寿经注解》后面,有一篇文章,他的看法也蛮有道理。他说银河系不是三千大千世界,只是一个单位世界。单位世界就是我们经上讲的一个小世界。这个小世界是以一个须弥山为中心。日月星辰,以及我们的星球都绕著须弥山转。所以他的看法,认为银河系的中心就是佛讲的须弥山。这个说法能说得通。确实我们太阳系是围绕著银河系转的。这个说法没说错。

  

《净宗朝暮课诵经文讲记 第三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