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就有堅強的心願。沒有修行的人就不同了,他靈魂脫體之後,是渺渺茫茫、昏天暗地的,隨緣投胎,隨業投胎,隨習氣投胎,無依無靠,因爲他沒有念佛。修其他宗派那就不同了,因爲他在百年之後時,沒有佛即刻現前接引。我們修淨土念佛的就不用怕走錯路,因我們信願堅強,佛隨時會來接引我們。按照唯識學來說,我們人臨命終之後,業識脫體後是所見昏天暗地找不到路,此時餓鬼道的人就化作其親戚、朋友、眷屬,你看到就會說:你也在這裏啊!他就會說:啊呀!終于看到你了,你不知道你現在什麼地方,我給你帶路吧。然後就牽引你墮入鬼道!我們臨命終時會看到無量的眷屬,就是有無量的鬼怪化作其眷屬來牽引他。所以在臨命終時,因爲會有這個親切感,很多人都會墮入鬼道。我們人在臨命終之後,若是沒有信淨土法門、沒有念佛的人,只要神識一脫體就完全找不到路,到什麼時候才找得到路呢?中陰身在七七四十九天以內,他會去轉世,我們人若是平時有修持的,神識脫體時會看到叁種光——藍光、金色光、紅色光,這是諸佛菩薩來接引我們,有極清淨的光。平時與我們有業緣的人,譬如我們神識脫體時,若沒有佛來接引,我們的神識速度比光線更快,就在宇宙當中徘徊、飄浮,因爲沒有身體了,就完全靠意識的起心動念,如果平時沒有修淨土法門,也不曾念佛,意識浮現的全是妄想。這時他若是想著某人,就投胎出生在某人家中。他若是欠人債務,想到債還沒有還,他就出生爲對方牛欄中的牛。若是倒人會錢[7],就會出生爲對方家中的豬,給他養大了賣錢。據經典上所說,我們百年神識脫體之後,要是你不修淨土的,完全是昏天暗地,只有看到有緣父母交合時的一道光,你就循著這道光去投生,因爲你的福報因緣就是在那個地方,但是那對父母可不一定是人,有時是豬公和豬母,有時是狗公和狗母,你不知道就跑去投胎了,你也分不清楚,更無法讓你選擇。你想出生在佛化家庭,兩夫妻都是信佛的人,也不可能如你所願,若能如願你就是菩薩了,否則都是不能控製生死的。業力會把你牽引到那一道,無人能知曉,只有修淨土的人才有把握!所以說:修淨土的人很有把握,我們一斷氣,佛馬上現前,立刻來接引我,也不用怕走錯路,不迷路就一百個放心!所以說安住一心念佛,就佛國去此不遠,佛力不可思議,一念即得生彼,不須愁遠。
下面再來講有關根缺等不生的疑感:
【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者,但論生彼國無女人,及無盲聾喑啞人。不道此間女人,根缺人不得生。彼若如此說者,愚癡全不識經意。】
這個女人及根缺,是從業力的角度來說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業力,有業力就會現出受用的果報,有男人、女人,有的六根具足、有的盲聾喑啞,盲就是眼睛看不見、聾就是耳朵聽不到、喑啞就是不能說話的啞巴,都是六根不具足的。我們的外表有男人、女人,六根具足、六根不具足。但是我們能念的心,沒有這種差別,那個明了的心、本來面目是沒有這種差別的,那只是一個果報的差別。你如果要這樣解釋,說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那你就是完全不了解天親菩薩造作《往生論》的意思了。
【即如韋提女人,是請淨土主,及五百侍女,佛授記悉得往生彼國。但此處女人及盲聾瘖啞人,心念彌陀佛悉生彼國已,更不受女身,亦不受根缺身。】
這裏講一則善女人念佛修行往生的公案,大家都很熟悉。韋提希夫人是出生在佛世時候的凡夫。因爲阿阇世隨順調達惡友的教唆,將父王關在七重室內,並且限製任何人都不得前往探視。阿阇世太子因爲交了壞朋友,《觀經》的經文講“惡友調達”,惡友就是惡知識,調達就是提婆達多。提婆達多唆使阿阇世太子篡位,推翻頻婆娑羅王,登上王位當新王。提婆達多則要推翻世尊,想要奪取僧團的管理權,推翻世尊他自己要當新佛。所以阿阇世太子與提婆達多這兩個人,正所謂狼狽爲奸,共同行惡。
韋提希夫人洗過澡之後,就用酥蜜和著面粉,塗抹在自己的身上,並且在諸璎珞中盛裝葡萄漿,然後不爲人知的讓頻婆娑羅王飲食,頻婆娑羅王才經過多天都沒有餓死。阿阇世太子聽聞此事之後,非常的生氣,即拿著利劍想要殺害母親,幸好被耆婆與月光兩位大臣勸阻。
耆婆是一位名醫,他放棄權勢名位,一心學醫學佛,是個了不起的人,阿阇世對這一位同父異母的哥哥非常的敬重。當時耆婆與月光勸阻說:“大王!自古以來有爲了篡奪王位殺害父親的,可是從來沒聽過爲了篡奪王位而殺害母親的,這樣的罪過很大,所以千萬不可。”正因爲耆婆與月光的勸阻,阿阇世太子才沒有殺母親,只把她囚禁在深宮之中。
韋提希夫人被囚禁之後,心中憂愁憔悴,于是遙向耆阇崛山(就是靈鹫山),對著釋迦牟尼佛所在之處,至誠頂禮說:“如來世尊在往昔的時候,經常派遣阿難尊者來慰問我,如今我心中憂愁,世尊的威德望重,我不敢請世尊相見,所以希望世尊能夠派遣目連、阿難兩位尊者與我相見。”韋提希夫人是很客氣的,對佛極爲尊敬,自己發生了人倫的變故,逆子要殺害她,被關在皇宮之內,韋提希夫人還不敢禮請佛親自來,只要請目犍連尊者跟阿難尊者來跟她相見就可以了。
韋提希夫人遙向釋迦牟尼佛頂禮,一邊說話,一邊哭得非常的傷心。這時候世尊在靈山,知道韋提希夫人心中所想,即敕令大目犍連以及阿難從空而至。因爲目犍連尊者與阿難尊者有神足通,所以就從靈山飛到摩竭陀國的皇宮之內。
佛陀自己從靈山隱沒,而出現在宮中。這時候的世尊就顯神通了,世尊要救度韋提希夫人,世尊知道韋提希夫人受逆子的殺害,關閉在皇宮裏,內心非常的痛苦,借著韋提希夫人的受苦,宣講《觀經》的因緣成熟了。這一部經不只可以利益韋提希夫人,更可以利益無窮無盡的衆生,乃至于未來世的一切凡夫衆生。所以世尊這時候,把本來在靈鹫山宣講的《妙法蓮華經》停下來,以神通道力從靈山隱沒,出現在皇宮。
韋提希夫人看到世尊,在頂禮佛足後,便舉起頭來,仰望世尊釋迦牟尼佛。此時世尊身放紫金色光明,坐在百寶蓮華臺上,目犍連尊者隨侍在左邊,阿難尊者隨侍在右邊,還有帝釋、梵王、護世諸天,在虛空中散落鮮花供佛。
韋提希夫人見了世尊,喜極而泣,就嚎啕大哭,禀告世尊說:“世尊!我以前到底是犯了什麼罪,怎麼會生此忤逆不孝的惡子。唯願世尊爲我廣說沒有憂愁苦惱的世界,我當往生其處。我不喜歡閻浮提這個濁惡痛苦的世界。此五濁惡世,地獄、餓鬼、畜生充滿,諸多不善之事聚集。願我未來不聞惡聲、不見惡人,于今向世尊求哀忏悔,唯願佛陀慈悲,教我觀想充滿清淨善業的世界。”
韋提希夫人的這一番話,確實帶給我們很大的啓示。她是摩竭陀國的王後,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第一夫人,可她有因爲權勢很高而帶來的快樂嗎?沒有,反而被逆子所害,非常的傷心。所以韋提希夫人請問世尊兩個問題:我過去世到底造了什麼樣的罪業,怎麼會生這個忤逆的孩子?世尊又是什麼因緣跟提婆達多共爲眷屬?雖然在《觀經》中世尊沒有回答這兩個問題,不過我們也可以知道,人與人之間的因緣,不是善緣就是惡緣是無緣不結的。
事實上,從《觀經四帖疏》中善導大師的開示,我們就知道,韋提希夫人跟頻婆娑羅王,當然跟阿阇世太子的前生五通仙人是結惡緣的。頻婆娑羅王跟韋提希夫人,因爲年紀大了,希望早一點有子嗣,能夠有太子來繼承王位,所以就派使者把五通仙人殺死。五通仙人本來他還有叁年的生命,但被頻婆娑羅王派使者把他殺害了。在臨死之前,五通仙人就發了一個惡願:“現在大王叫人把我殺死了,以後我也要把大王殺死。”所以這是冤冤相報。
這時候世尊在眉間白毫放大光明,光中呈現黃金色,遍照十方無量世界,然後返回住于佛頂上,而且化爲金臺,十方諸佛淨妙國土,皆于其中顯現出來。在世尊的神通顯現之下,世尊的佛頂光明金臺,所有十方清淨的國土,韋提希夫人的凡夫肉眼,可看得一清二楚。
韋提希夫人見到此勝妙的聖境之後,就禀告佛陀說:“此諸佛土皆有光明,都很清淨莊嚴。但我看了之後,樂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處。唯願世尊,教我思惟,教我正受。”
經文中的“我今樂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處”,“樂生”就是我很歡喜要往生,也就是往生到阿彌陀佛的淨土世界,心情是歡喜、快樂的。
那怎麼去呢?
佛陀告訴韋提希夫人:“阿彌陀佛去此不遠,你應當一心系念,仔細觀想彼國。我現在爲你分別解說,也令未來世修學淨土法門的人,得生西方極樂國土。想要往生彼極樂國的人,應當修學叁種福德: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叁歸,具足衆戒,不犯威儀。叁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如是叁事,名爲淨業正因。”
所以我們念佛人,想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如何修福德呢?很簡單,把《觀經》中說的叁福一點一點的做到,將來就會很自在的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好好的念佛,把叁福做好,就會像韋提希夫人那樣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接著佛陀又爲韋提希夫人說了十六種觀法,韋提希夫人與五百位侍女,聽聞了佛說法之後,應時即見極樂世界廣大無邊之相,得見阿彌陀佛相好光明及二大菩薩。此時韋提希夫人心生歡喜,贊歎未曾得見如是不可思議之境界,心中于是豁然大悟,證得無生法忍,而五百位侍女,則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也就是發要成佛度衆生的心,願生彼國極樂世界。世尊爲她們全部授記,皆當往生西方淨土,往生彼國之後,獲得諸佛現前叁昧。也就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之後,證得了念佛叁昧。
這時候韋提希夫人與五百位侍女,是平生還是臨終?都還沒有死當然是平生。所以韋提希夫人,對于往生這一件事情,在平生就已經決定了。從韋提希夫人這一則往生的故事,我們可以得到以下的幾點啓示:
第一、母子如果過去世結了惡緣,現生必定互相苦惱。所以諸位菩薩,跟每一個人要結善緣。
第二、有權勢的人不一定就快樂。當到一國的皇後就一定快樂嗎?也不一定。有錢有權就一定快樂嗎?亦不一定。
第叁、苦腦、挫折,是修行菩提的逆增上緣。因爲韋提希夫人如果沒有逆子阿阇世太子要殺害她,她就不會痛苦,也不會遙禮世尊,請世尊派阿難來安慰她。世尊也不會爲韋提希夫人宣講《觀無量壽佛經》。所以使得韋提希夫人得到往生利益的起因,還是阿阇世太子。所以我們碰到困難、挫折、打擊、橫逆等等,要經得起考驗,這詳才會成就道業。
第四、《觀經》是世尊爲凡夫所說的經典。韋提希夫人是凡夫,未來世一切被煩惱賊所害的我們也是凡夫,所以《觀經》就是世尊爲我們所宣說的經典。我們只要照著《觀經》的教法修學,持念阿彌陀佛的名號,就能跟韋提希夫人一樣,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二乘人但回心願生淨土,至彼更無二乘執心。爲此故雲:“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非謂此處,女人及根缺人不得生也。】
這一段也很容是懂,二乘人就是聲聞、緣覺,如果他們回小向大,願生淨土、願成佛普度衆生,生到淨土之後就沒有二乘人的執心了。“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不是說娑婆世界的女人及五根不全的人,不能往生極樂世界。而是說極樂世界沒有女人及根缺者。這就是說:凡是娑婆世界的女人也好、盲人也好、聾人也好、識字的也好、不識字的也好、啞巴的也不要緊,只要他能深信、發願往生西方的,只要他能念阿彌陀佛名號,啞巴無法說話就在心裏默念阿彌陀佛,這樣的人都能生到極樂世界。一生極樂就沒有五不全的人,大家都都四肢健全,都有健康的身體。
不過這裏說的“二乘種不生”還值得注意,這是說若不發菩提心就不能往生。極樂世界是爲了大乘的無上菩提而安立的,如只是想要去成就自受用的安樂,以成就自受用功德的這種狹隘的心量,那就不能往生了。爲什麼不能往生呢?因爲你的心跟阿彌陀佛的本願根本不相應。感應道交要心心相印,如果求住生者的心仍是爲自己的狹隘心、卑劣心,而阿彌陀佛的心是廣大的心,這二個怎麼能感應道交呢?狹隘的心是不能感應無上廣大之菩提心的。
十方世界有很多的淨土,有的淨土攝受聲聞、緣覺、菩薩叁乘人,有的淨土只攝受大乘根機的人,阿彌陀佛國土就是屬于這種,它不攝受二乘人,所以說二乘種不生。人天乘的它也不收,對娑婆世界有貪戀的也不收。所以天親菩薩說:極樂世界是大乘善根界,它只攝受大乘的凡夫菩薩跟深位的菩薩。所以這個地方,同修們要清楚。
就是說,一切法因緣生,阿彌陀佛創造一個無量光、無量壽的功德存在法界,但是你要跟他感應,有一定的規矩、一定的章法,我們能滿足這些條件了,就會出現感應。如果因緣還不具足,就沒有辦法跟他感應。
以下是結論:
【故《無量壽經》四十八願雲:“設我得佛,十方世界一切女人,稱我名號,厭惡女身,舍命之後,更受女身者,不取正覺。”況生彼國,更受女身!根缺者亦爾。】
這以下引證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說:爲什麼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極樂世界爲什麼沒有女人呢?法藏菩薩說:假設我得佛,十方世界一切的女人,平常以清淨的信心稱念我的名號,厭惡這個卑劣的女身,舍命之後如再受女身的話,我就不取正覺。所以極樂世界,在彌陀的本願攝受之下,是沒有女身的,根缺的情況也同樣是沒有的。
要啓動無量光、無量壽的功德,是有它的因緣的,在後面會說明怎麼去啓動。每一個人都在念佛,但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把佛號無量光、無量壽的功德啓動,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做得到。重點不是在阿彌陀佛對誰偏心,而是他因地發願的時候,他在設定無量光、無量壽的時候,就有一定的規矩,如不遵守這個規矩,那怎麼能夠啓動無量光、無量壽呢?到底我們心中念這句阿彌陀佛,要有怎樣的因緣才能啓動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加持力,把這個無量光、無量壽的功德真正、全部啓動起來呢?
我們可看最後一個問,這是最重要的一個總結。
《《淨土十疑論》淺講 第九疑 路遠難到、女人及根缺不生疑》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