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學佛開拓心靈寶庫

  學佛開拓心靈寶庫

  (12.08.22客堂開示)

  佛力感召而來

  在一個寺院裏面聽著風中的鈴聲,聽著小鳥鳴叫,一圈是山,而且我們是濱臨東海,亞歐大版板的最東邊,外面就是臨著東海和太平洋,大家或是坐火車或是坐飛機、坐汽車,各種各樣的交通工具,把你們運到這裏,克服了我們物理的距離。

  但是來到這片土地和建築,但是它是傳承著一種不同的訊息,祂既是我們古老的,同時對于我們來說又是新鮮的訊息,這種感受,所以是佛的力量感召大家彙聚到這裏,我們大家今天的見面都是佛陀的安排,是內心的佛性驅使我們來,佛的力量感召我們來。

  所以今天坐到這邊都來自不同的地方,但是我們坐這邊卻似乎是那樣地自然,一點沒有覺得有隔閡,很多的你們在座的是第一次見面,也會覺得沒有距離感,那樣的親切,這跟你坐火車的時候完全是不一樣的,坐汽車、坐火車或許是他坐在你的鄰座,甚至你們的衣服都能碰在一起,但是你們的心是很難相應的,總是那麼陌生和有距離感。但是今天我們坐在這裏,大家的感覺就會不一樣,俨然是一家人一樣,對不對?特別是像今天還是有一點熱的,更需要我們的心靜下來,我們說心定自然涼。

  我們甚至覺得風多美呀,是一種恩惠一樣,拂在我們身上,所以當一個人思想境界不一樣了,完全的生命質量是不同的,我剛才這段話的引導,就是想引導大家的心進入這種狀態,你會發現同樣是生命,世間同樣是空間,但是你心態不同的時候,這個世界都不一樣的,心情不好的時候這世界是黑白的,暗無天日的。心情好的時候那是彩色的,是有音樂的,是靈動的。心情不好的時候,這個是很呆板的,所以怎樣的人,怎樣的心態,他眼中的世界是完全不同的。

  學佛拓展心靈世界

  所以爲什麼要學佛?就是爲了拓展我們的心靈世界,讓這個世界從有限變的無限,這是一個我們內在資源的開發,現在我們讀書都會去學怎麼提高研究生産力,怎麼開發資源,甚至也會去尋找這方面的工作,我們人類也正在做這方面的事情。但是作爲佛教來說,一直著重于開發我們內在的資源。

  這個腦科學家也已經告訴我們,人的大腦98.5%是處在休眠狀態的。所以佛教是這樣的,譬如說家裏面人信仰佛教,小孩子不是說一生下來就一定是佛教徒,佛教是啓迪我們思考問題,甚至也允許大家來推敲佛教的本身,它到底符不符合真理。所以它沒有強求的這種皈依的。是大家自覺的、自願的、心服口服的一種選擇。包括就是皈依之後的,如果你覺得你發現有更高明的,你照樣可以放棄佛教也不要緊,不會遭到追殺。

  去年我就看到有的社會調查嘛,到大學裏面去對學生去調查,現在憂郁症、躁郁症的傾向占到百分之十七,然後名牌大學的話,這種情況占到23%,那你想想看,年輕一代剛在讀書的人就是這種現象,精神問題已經很嚴重了。然後中年人也是,中年人這個比例都不在少數,抽煙的被煙鬼控製著,喝酒的被酒鬼控製著,搓麻將的被賭鬼控製著。這在社會上幾乎是很普遍的。

  反過來說不被這些習氣控製的人幾乎找不到,這是一種很嚴重的問題,我們都被自己的習氣控製著,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這也是佛要來救苦救難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我們每個人其實在一個很有問題的社會空間裏,人際關系,甚至自身的健康啊,精神的、肉體的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問題。

  超越業力反撲

  像他剛才講我造了一輩子的業,然後我一學佛反而不好的事更多了。你學佛了,這些業反而會追你的。我前面開玩笑說,你信佛的然後不信佛了,沒人會追殺你的。但是你是過去造了很多的業,你想到佛門裏來,那些業會追殺你的。它會想盡辦法攔截你,不讓你學佛。就好像你欠了很多債的,你想出國,有可能不會讓你走的,對不對?別人想盡辦法要拉著你追著你,讓你還債,知道你要走了,甚至把你給告法院了,不會讓你輕易走掉的,你欠這麼多債你想一走了之,不可能的。

  但是對學佛的來說的話,還是會産生很大的福報的,福德的力量,因爲你念一聲佛好了,它那個正面的力量對我們都會有很大的影響,正因爲這樣,那也追債的衆生那更是不會放你了。

  (信衆:他念佛現在也不舒服,他念佛就不舒服,他說恨死他了)。

  師父:對啊,就是啊,因爲念佛爲什麼就不舒服?說明念佛對他身上的衆生有作用,知道嗎?所以他想盡辦法阻擋你,不讓你念佛。你一但繼續再念下去,有可能他就控製不了你了,這也是一種最後的垂死掙紮。但是很多人在這個現象當中會被嚇住,我不念佛了不念佛了,你放心你放心,我不念佛了。那他最好了,你不念佛,我慢慢收拾你。

  這說明念佛是對的,學佛是對的,可以解決這些問題,但是正是要解決了,他就會掙紮嘛,就像一個人比如說你是黑社會裏面的,他自己也不知道,反正生活當中就這樣從小一起玩玩,不小心後來發現我們這組織好像是黑社會組織,但是最後你想我不幹了,我想做一個老老實實的普通人了,那是不容易的。

  我比這個例子你聽得懂嗎?這些人不會放他的,甚至致你死地,也不會讓你改道,這個學佛就是希望嘛,你既然念佛了,他們有反應,說明對了,我總算找到緊箍咒了。就像唐僧一念咒,這孫悟空就頭痛一樣,對不對?那就有辦法了嘛,你繼續學佛啊。(信衆:回向給他,誦經回向給他),對,只有這樣才可以解決。

  那你就多一份智慧你就知道了嘛,學佛對的,他就怕你學佛,他就是讓你放棄學佛。那你要不要放棄學佛?我現在問你們?是不是?要不要放棄?你要很清楚的。

  我們的生活範圍不是一個宗教開明的一個地方,所以我們基本上不是從小就有宗教信仰的。所以這個問題你坐在這邊我們這樣一講,是不是又明晰起來了?思路清楚了?對啊。

  所以說學佛了之後,有了這樣子的不良反應,其實恰恰是學佛的瑞相,說明學佛很好。就好像你掃地,灰塵都起來了,這說明掃地掃對了,我家裏好久沒打掃了。你不能因爲灰塵起來了,不掃了不掃了,不會吧。像洗衣服一樣的,一洗一泡下去黑水一大堆,你說對對對應該洗應該洗。你不能說看到黑水,不洗了不洗了。

  那是一樣的,你一學佛,然後那麼多的東西現出來,這說明很好,學佛學對了,繼續學下去。我這樣講你聽明白了嗎?(信衆:那有時候我想做功課,但是又不知道怎麼做),功課這又不要緊的,多一點少一點都可以,(信衆:有個開頭嘛,比如說是誦什麼經嗎?有開頭),對,有開頭也行,念個結尾也行,當中拿出四句偈的,都可以。(信衆:比如說是誦心經啊,大悲咒啊,直接就誦一個咒就可以了是嗎?)也可以的,就像你家小孩玩玩具一樣,玩一個玩具也可以,我這一大堆玩具你看玩的多開心,也可以,是不是?把玩具商店都搬到你家去也可以,是不是?這就跟據你自己情況,都可以的。

  念經肯定是好的,念一個咒就有一個咒的功德,念十個咒有十個咒的功德,這就看你的嘛,你有沒有時間,有沒有這樣的精力。

  出家需有獻身精神

  首先你看我們佛教有二千六百多年曆史。一旦出家穿上這個衣服,對這個社會來說就是代表叁寶,我們的形象就會直接影響到佛,會影響整體佛教,對不對?連這個社會上一個人假冒的出家人,他穿上這個衣服,都對整個佛教的影響那麼大。那你可以知道。如果我們真的穿上去,你別說爲佛爭光了,首先不能給佛丟臉,這是一個很主要的,對不對?說爭光還不一定談的上,首先他的底線就是不給佛丟臉。那所以呢誰要出家,那我們肯定要好好地把好這個關。

  主要是一個內心的責任,你升起了這個責任感,你願意就是說爲佛的這個事業而獻身,出家是一種獻身的,魯迅的筆下的出家人就是一批犧牲的人群,他是有思想,有作爲的,甚至有很崇高的這個理想的,有堅定的意志的,所以這群人也是民族的脊梁。我們中國傳統的文化主要就是表現在儒釋道上,現在佛教又承擔了我們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個重任,所以出家不是一個容易的事情,是自我已經淨化了,或者是用叁寶來自我淨化,同時又把自己奉獻給叁寶的,造福人類的這樣一個事情。所以出家也是值得全社會尊重的。

  所以出家人也稱爲叫寶,在人群之中他叫寶,衆中尊,在一切生命當中他是最尊貴的,這樣一種人,所以能夠找到那個感覺了,那就可以了,那就可以成爲一個出家人了。你看剛才她表妹在說一樣,她很了解她姐姐,她姐姐也是一個有志向、有思想,有追求的一個人,對事物的要求也是精益求精,做事也是一絲不苟的一個人,這樣的有思想的,有毅力的,能夠自我要求就是非常高的人,那她要進入佛門的話,那是可以的。並不是說社會上什麼人都可以出家。出家都是自己深思熟慮,然後自己的各方面內外的品質要跟的上才行。

  我們還在自我要求,對不對?雖然出家了,但是現在你不是說,馬上就可以去弘揚佛法了,還不是這樣的,那要在這邊慢慢地師父還要調教調教,通過做事情再調教,能進一步的跟師父相應,跟曆代祖師相應,最後與佛性相應,那好了。跟佛性相應了你就可以弘法,度衆生了。你就能擔當衆生的這種業了,衆生業是很重的,一個人的重業壓到身上,都會把我們壓得喘不過氣來。

  身心出家得圓滿

  (弟子:師父,我有個問題,比如說有很多人說他顯的是在家相,但是心已經出家了,怎麼看待這個問題?就是說心出家與外相出家這個有差別嗎?)這個出家是這樣的,有心出家,有身出家,有身心都出家的,有的人是身出家,心沒有出家。有的是心出家,身沒有出家。作爲皈依叁寶的,作爲好好學佛了,明白了佛對我們的這個,來救苦救難的這個意義,明白我們是在輪回的狀態,我們屬于叁界苦宅,我們要脫離輪回,跳出叁界,你這個心念已經升起來了,那你的心也開始…

《學佛開拓心靈寶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继续阅读 ▪ 消除危機靠佛教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