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呼喚觀世音▪P8

  ..續本文上一頁明顯和不明顯兩類,心識明顯見的加持,叫顯應;心不能見的加持,叫冥應。綜合起來,有六種感應方式:顯感顯應、冥感冥應、冥感顯應、顯感冥應、亦冥亦顯感而顯應、亦冥亦顯感而冥應。

  ①顯感顯應:這一生竭誠盡敬禮念供養,就得到加持,比如逢凶化吉、遇難成祥、消除業障、增長福慧等等。

  比如,古代太平洲有個強盜叫陸德,他燒殺搶劫當地人民,也殺害官員。蕪湖官員儲某逃避不及,被盜賊抓走。輪到殺他時,陸德見他頭上有叁道毫光出現,就放了他,而且叫他管理一邑的事,交給他倉庫。後來盜賊平複,他也因此而改任官職。儲某平時每天念觀世音菩薩一千聲、《圓覺經》一部,所以得到觀音菩薩護佑。

  晉朝有個西域商人,坐船在海中迷失航向。他和船上同伴一起念觀世音菩薩,見一和尚拿錫杖在空中引導,不過一個時辰,就回到本國。

  以上兩例都是今生念修觀音,今生明顯遇難成祥,這叫顯感顯應。

  ②冥感冥應:過去生曾經竭誠禮拜、念誦等,今生雖沒有修習,由宿世善根力得到菩薩加被,不知不覺之中消除業障、息滅災禍、增長福德。

  ③冥感顯應:過去生曾經種過善根,今生得到明顯加持。很多人今生沒有供奉觀音菩薩,但在危難中得到菩薩現身救護,這叫冥感顯應。

  比如,清朝有個沈松,他在山東任縣官時,他的一個同事被派到西藏去。這位同事父母年老,又沒有兒子。沈松講義氣,慨然代他前往,前後跋山涉水了叁年多才返回內地。

  路途中受冰雪寒苦,往往走一個多月都不見有人煙。他有兩個仆人跟著他,其中一個叫夏祥,侍奉主人最忠實。

  有一天,天很黑有霧,馬匹走到陡坡,往下是萬丈懸崖。兩個仆人都掉到山崖當中。沈松的馬蹄也已經陷落,這時候忽見雲霧之中觀音大士拿著青色蓮花向沈松指導,馬上他的身體越過懸崖,很平穩地到達平地。

  失去了兩個仆人,他哀傷痛哭,馬也嘶鳴不肯前進。過了很久,天變得更黑。他聽到有人在說話,就急忙去呼喚,只見夏祥獨自一人回來了。他說他墜入深崖時,來了一個一丈多高的全身長綠毛的人,把他從山崖中背出來。主仆倆劫後逢生,抱著大哭。

  以因果衡量,這兩人前世一定在菩薩前種過善根。爲什麼呢?因爲如果不需要能感因緣就能有應,那菩薩的大悲心平等觀照每一個衆生,應當世界上沒有任何苦難發生,實際上,苦難發生時,沒有和菩薩結過善緣,也無從得到菩薩的加持。

  所以,上面這樣的奇事並非事出無因,不過因在前世不爲人知,一般人就只把它當奇迹看待。這種情況實際是“冥感顯應”。

  ④顯感冥應:這一生竭誠禮拜、念修,沒見到加持迹象,冥冥之中蒙菩薩慈力消除業障、凶險等等。

  很多人修觀音菩薩修行法門,修得很誠心,但夢中或白天都沒見到菩薩現身加持,這是不是沒有感應呢?決定不是,不然觀音的心就沒有遍入衆生心,他的願也沒有成就圓滿。應當說,這都是在冥冥中得加持,這一點要深信。

  比如,本來有某種苦難,但不知不覺就提前解除了,而且自己還不知道,這叫冥應。或者,當下修當下就在變化,不過這種變化,不爲心識所知道,一般人的心識太粗,見不到微細變化,這些潛移默化都是“冥應”。其實只要修持,根身器界就已經開始在默默轉換。

  ⑤亦冥亦顯感而顯應:過去生曾經種了善根,今生又竭誠禮念,結果明顯獲得加持、轉禍爲福等等。

  ⑥亦冥亦顯感而冥應:過去生種過善根,今生又竭誠禮念,冥冥之中蒙菩薩慈力獲得種種利益。

  懂了這些之後,我們應當深信功不虛棄、果無浪得,緣起不會有任何錯過、偏差。不論前世或今生,下至對菩薩作一次禮拜、念一句聖號的善根,也決不會空耗,相反,不種善因,也不可能無因獲得感應。總之是:如是感、如是應,感小應小、感大應大,隨善行深淺、時間長短等等的差別,回應的加持在時間、在相狀、在大小上也呈現種種差別。

  這樣深信之後,應當理解觀世音菩薩就像如意寶一樣,只要我們有祈禱心、有信心,決定有求必應。即使我們一生都沒見到明顯加持的迹象,也沒有任何懷疑,因爲緣起不會空過、不會顛倒,我有心、菩薩有願,怎麼不感應?

  

  (叁)共修力

  我們提倡利用共修力,有兩個原因:

  第一是如果有更多人參與共修,可以形成一股合力,有更大的能力抵禦共業苦難。比如,千斤鼎一人擡不起,幾十人合作就可以擡起來。同樣,面對強大的惡業勢力,如果有更多人修持觀音菩薩修行法門,受持齋戒斷惡行善,在轉變共業上能更快、更有力度。

  第二是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得到共修功德。比如世間人入股,無非是想通過合作,大家共同來贏利,如果以某種入股方式能保證人人都獲利益,我想一般人都願意參加。誰都會想,這樣好的機會應當把握,因爲這唯一給自己帶來利益。有因果律作保證,我們敢肯定說,大家共修觀音菩薩修行法門是修大善業,對每個人都有利益。大家想一想,共修大善業怎麼會有損害?共修觀音菩薩修行法門怎麼會不吉祥?所以這樣的入股有利無害。看清楚這一點之後,我們就有信心。我們業力重,本來就要受持齋戒;在苦難深重的時代,本來就要依靠觀音大士的加持;我們作爲人類一員,本來有義務爲世界謀求和平、安甯。所以我們的目標一致,所作的事一致,這就有共修的契機,可以把大家的心連起來,統一好共修的項目和時間,共同來形成共修緣起,讓人人都可以加入共修圈,爲謀求世界和平而貢獻心力。

  在佛經上講到以前有個婆羅門,聰明具有智慧,他和叁十二個朋友共同修福德,後來命終都生到帝釋天,他作天主,另外叁十二人都作大臣,因此就叫做叁十叁天。這叁十叁人不是單幹,單幹力量小,合作修福的力量大,他們各自都得到了共修的福德。

  比如說,一條街道依次懸挂了一百盞燈,這一百盞燈一起來照亮街道,打開燈,光光俱照讓街道燈火通明,這就是合作而形成的效果。在這件事上,每一盞燈都參與了,都發了自己的一份光,因爲參與而創造了更大價值。如果不合作,每一盞燈都只在自己的小屋裏照明,那發的是同樣大的光,但作用有限,價值遠遠不如前者。這是比喻單修不如共修的功德大。所以《俱舍論》中就說,如果叁人共建一座佛塔,每個人都能得到建一座佛塔的功德。現在我們祈禱世界和平,如果大家能達成共識,向著相同的目標努力,那全世界有很多愛好和平的善良人士,大家的心力聚合在一起,就能發揮極大的作用。

  知道以上的道理之後,我們要學觀世音菩薩,幫助有情消除苦難,這樣就成了觀世音菩薩的助手,成了觀世音菩薩的化身,代觀世音菩薩爲世界拔除苦難。世界需要很多熱心腸的人來爲衆生謀福利,如果人人都漠不關心,那人間還有什麼溫暖?所以,我們不僅要自修、不僅要口裏發願,還要在實際行動上做出來,從自己身邊做起,教給有緣人消除苦難的方法。比如教自己的父母、孩子,醫生教自己的病人,老師教自己的學生,企業家教自己的工人,這是對他們切實的關懷,是真正愛護他,能真正給他平安。

  “菩薩畏因,凡夫畏果”。“菩薩爲人,凡夫爲己”。我們不該到苦難發生的那一刻,看著家人、朋友、學生和諸母有情無奈地感受果報。我們應當在因位時就盡心給他們講清楚消除苦難的方法,手拉手把他們引進消除苦難的正道。如果沒有這樣做,果報降臨時,我們也難以彌補。

  具體怎樣幫助衆生呢?方法是佛開示的四攝法——布施、愛語、同事、利行。

  一、布施,就是生活上要關懷、照顧、物質上提供幫助,有這樣的善心和行爲,別人就願意聽你的話,接受你的教導。

  二、愛語,就是要把道理講清楚,他有不明白、有疑惑、有認識錯誤的地方,想方設法幫他遣除,讓他心裏很認可,把他的心喚醒過來。

  叁、利行,就是要教方法給他,讓他懂得怎麼做。我們最好能讓他自己主動地消除苦難,這樣教會了一個人就是救了一個人。

  四、同事,就是自己以身作則,帶動別人讓他一直修持不退轉。

  以家庭爲例說明,自己的家人是最近、最直接的利益對象。怎麼能最好地做到利益家人呢?這需要每個人開動腦筋,把四攝法實際做出來。比如,首先要想一想,怎麼作布施,怎麼對家人慈愛,讓他們生起歡喜心,願意聽我的話。

  其次,要把道理給他們講清楚,比如,要講清楚因果,讓他們知道末法時代苦難時時處處都有,這樣才能生起消除苦難的緊迫意識;要講解造成苦難的原因是自己所造的惡業,只有在心上轉變業力,才能消除苦難;再多講講觀世音菩薩的願力功德和種種感應事迹,讓他對觀世音菩薩生起信心和皈投依靠的心。諸如此類,最後要把他從不明白教到明白,才算是真正對他有好處的愛語,說其它世間雜話並不是真正的愛護。但這裏也要注意把握尺度,淺者說淺、深者說深,應當談理論時,就談理論;只需說明事實,就多講事實。

  第叁利行,就是要想辦法教會家人修觀音菩薩修行法門,比如教他們怎麼在觀世音菩薩前祈禱、怎麼念好這一句心咒或名號、怎麼回向、怎麼受持齋戒、怎麼改過遷善。要教他們怎麼做,方法不教,他們不知道怎麼如法地修持,利益就很小。

  第四同事,就是要以身作則。自己實際發願,才能帶動家人發願。自己能堅持修觀音菩薩修行法門,才能帶動家人一起修。比如,自己持齋戒,可以引導全家人,按照他們的情況,選擇一個月的某些天一起來持齋戒,有些修行不夠,能持幾天也很好。總之,要有好方法,把家變成共修道場,讓家人都得到利益。我們凡夫誰都希望合家平安,這也是人之常情,按上面這樣做,就能讓家庭幸福。

  懂了這個舉例之後,推而廣之,對朋友、對學生、對弟子、對鄰居、對一切有緣人都這樣實行,以四攝法幫助更多人從因上消除苦難,這樣每個人都成了觀音菩薩的助手,都以觀音菩薩的心爲自己的心,都成爲偉大的人。

  我們能教會一個人消除苦難,就是把一個人救出苦難;我們能教會十個人消除苦難,就是把十個人救出苦難;我們能教會千千萬萬人消除苦難,就是把千千萬萬人救出苦難。這就是在人間實踐大乘菩薩行,這就是大悲陀羅尼的體現。

  總之,就像我在《共修觀音菩薩修行法門倡議書》中所說那樣,我們應當共同在心地上建立起大的緣起,彙合一切正面力量,借助觀世音菩薩的加持力,以修法力、持戒力、菩提心力,海內外修行者、善男信女的共同參與力,形成強大的善業場,成爲消除苦難、實現世界和平的強勁力量!

  

  觀音六字真言簡略念修儀軌

  全知麥彭仁波切 造

  益西彭措堪布 譯

  

  加倍咒:(叁遍)

  嗡、桑巴 桑巴 、波瑪納薩 、瑪哈奘巴瓦、吽帕的所哈。

  

  皈依:(叁遍)

  諸佛正法賢聖叁寶尊,從今直至菩提永皈依,

  我以所修施等諸資糧,爲利有情故願大覺成。

  

  發心:(叁遍)

  願諸衆生永具安樂及安樂因!

  願諸衆生永離衆苦及衆苦因!

  願諸衆生永具無苦之樂、我心愉悅!

  願諸衆生永離貪嗔之心、住平等舍!

  

  爾後觀想:(一遍)

  舍

  南海普陀清淨刹土中,

  純白蓮花明月座墊上,

  自身觀爲聖者觀世音,

  一面四臂雙足身皎潔,

  第一雙手合掌于胸前,

  下手分持白蓮水晶珠,

  绫羅珍寶裝飾跏趺坐,

  頭頂上師無量光莊嚴;

  眷屬佛及菩薩如雲聚,

  叁處嗡啊吽皆放光芒,

  迎請智慧尊衆無二入,

  至心稱念:乍吽旺吙;

  智尊與我融合爲一體,

  心間蓮月墊上之舍( )字,

  六字真言以咒鬘旋繞,

  發光供聖淨除衆生障;

  一切刹土普陀山淨土,

  一切顯現大悲觀音身,

  一切聲響六字真言語,

  一切心念空性大悲意,

  無執本來法性中念誦:

  嗡嘛呢叭彌吽

  隨意念誦六字大明咒或加上“舍”( )字七字大明咒。

  

  舍

  以心明觀自內心 無可識別如虛空

  無有所見極清澈 本體住于空性中

  嗡嘛呢叭彌吽舍 自性通徹空性中

  顯現不滅極明朗 無偏周遍無爲法

  自性光明極希有 嗡嘛呢叭彌吽舍

  明而空兮空又明 明空無二離思言

  本來俱生此大樂 乃爲了義觀自在

  嗡嘛呢叭彌吽舍

  思維意義而念誦,最後回向善根並誦吉祥詞。此乃麥彭嘉措根據經、續、竅訣,爲那他布則修行而著“觀音六字真言”之修法。善哉!吉祥!!!

  回向偈

  吽

  此善爲主叁世善,回向爲利無邊衆,

  願諸有情能速得,四臂觀音之果位。

  吉祥偈

  嗡

  諸現清淨身莊嚴,諸聲圓滿密咒性,

  諸念成熟智慧中,功德圓滿呈吉祥。

  

  

《呼喚觀世音》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