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行論講記》第十冊 第十品 回向 第一百九十七節課▪P2

  ..續本文上一頁的。譬如,《金剛經》不能念的話,《心經》應該可以念;《佛號寶鬘》不能念的話,個別佛號可以經常念;《百咒功德》不能念的話,有些咒語可以多念。平時對自己有一種要求。

  我們發願時除了永不舍棄菩提心外,還要祈禱諸佛菩薩攝持,斷除修行中的一切魔業。《般若經》說,魔衆對每個修行人都會有障礙。有些人總抱怨:“魔衆太猖狂啦!你們修行肯定很順利,我經常遇到一些魔障。”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只要你修行成功,魔王波旬就不高興。有關經典中說,假如你是懶惰者,就不會出現魔障,因爲懶惰就是魔,你既然已經著魔了,魔王便不會再幹涉。看你那麼懶惰,一直睡懶覺,魔王很高興;你平時很散亂,行持善法很放逸,他也很高興,不會讓你出“違緣”的。

  但如果你比較精進,魔障就會層出不窮。不過,對特別精進、智慧高的人,魔衆也會知難而退。《般若攝頌》中說:有四種非常精進的人,魔衆不會找他麻煩。哪四種人呢?一、利益衆生不舍菩提心之人;二、安住于空性境界之人;叁、誓言非常堅定之人;四、蒙受諸佛菩薩加持之人,這四種人不容易被魔業束縛。

  其實,魔業的形式比較多。《大集大虛空藏菩薩所問經》中說,喜歡小乘、不喜大乘,是一種魔業;對密宗生不起信心、對大乘六度萬行生不起信心,是一種魔業;不護菩提心,也是一種魔業。《華嚴經》還講了十種魔業,其中忘失菩提心就是魔業。因此,我們修學大乘的過程中,身體生病、做噩夢不算是魔業,最大的魔業就是對菩提心沒有興趣、退失信心,不願意利益衆生,這是魔王波旬最高興的事情。《現觀莊嚴論》中所闡述的魔業,實際上也是圍繞菩提心而講的。

  因此,大家應經常發願:“願我生生世世受諸佛菩薩、善知識攝持,遠離一切魔障!”一切魔障歸納起來就是對菩提心、菩提行製造障礙,如果你這兩方面很順利,就沒有其他魔障了。做一點噩夢沒有什麼,四大不調時風脈顯現一些相也沒有什麼,念一些咒語就可以解決了。有些修行人對噩夢特別執著,其實噩夢並不是什麼魔障,你特別強烈的自私心比噩夢還嚴重。可誰都沒有認爲自私心是著魔,總覺得做噩夢、自己不順是著魔了,這是一種錯誤的想法!

  辛二(回向成爲安樂之因)分二:一、回向實現意願;二、願離不幸。

  壬一、回向實現意願:

  願諸有情衆,萬壽永無疆,

  安樂度時日,不聞死殁名!

  願一切有情都萬壽無疆、長命百歲,恒時安樂度日,不要有痛苦,甚至連死亡的名稱也聽不到。

  菩薩所有的發願,其精義就是不舍菩提心,永遠利益衆生。《楞嚴經》中說:“願今得果成寶王,還度如是恒沙衆,將此深心奉塵剎,是則名爲報佛恩。”這個教證的意義非常深,我們發願得到圓滿如來正等覺的佛果,這是菩提心的第一個要求;得佛果不是爲了自己快樂,不像現在的腐敗分子一樣,當領導就開始享受,而是將所有的力量奉獻給衆生,度化如恒河沙數的一切有情,以此菩提心供養十方諸刹佛陀,就是報答佛陀的恩德。如果一個人有這樣的利他心,願他的壽命綿長無限,《別解脫經》中也說:“行持善法的人,活的時間越長越好;而造惡業的人,活的時間越短越好。”

  大家對佛陀應當有報恩之心,若能如此,在世間活多少時日都很快樂。這種快樂並不是有漏的快樂,而是像極樂世界等清淨刹土一樣,連死亡的名稱都聽不到,不會一打開報紙就是——這裏翻車死了多少人,那裏自殺性爆炸死了多少人,這裏鬧地震,那裏有雪災,那裏暴風雨……種種死亡接連不斷、沒有窮盡。我們願所有的衆生就像北俱盧洲的有情一樣,無有中間死亡的現象,每個人都能活一千年。

  然而現在末法時代,人的壽命不會太長,一旦活得很長,會被認爲不吉利。漢地有種說法是:“老而不死,謂之妖。”我們藏地也認爲,老年人的頭發如果不白不太好。但這些是民間說法,老年人不一定非要白頭,很多老年人喜歡把頭發染成黑色、紅色,這也沒什麼不可以的。

  其實,衆生的壽命越長,這說明福報越大。釋迦牟尼佛以前的幾尊佛出世時,有些是人壽八萬歲,有些是人壽六萬歲,有些是人壽四萬歲 ,但隨著衆生福報越來越微薄,壽命也越來越減少。以前我看過明朝的一本書,名叫《五雜組》,裏面講了各個朝代的百歲老人,壽命最長的有兩百多歲。其中“洛陽李元爽”,活到了136歲,唐代詩人白居易在《九老圖詩序》中也提到過。還有大名鼎鼎的彭祖,據說他活了八百多歲。那麼現在最長壽的人是多少歲呢?截止2002年,世界上壽命最長的人是印度的一個婦女,有130歲高齡。不知道她現在是否健在,如果仍然健在,我們去獻一條哈達,願她再活100年。

  很多人都希望自己長命百歲,以前法王在世時,有些居士就委托我們:“聽說法王加持力很大,可不可以讓我永遠不死?”有些老年人想自己永遠不死,獲得長壽持明的果位。其實凡夫人的生命是有漏的、無常的,就像水泡一樣不堅實,但即便如此,我們也應盡量發善願,見到一個人就願他萬壽無疆,而不要想:“你短命!你該死!”菩薩的心,隨時隨地都要散發出利他的光芒。

  願于諸方所,遍長如意林,

  充滿佛佛子,所宣妙法音!

  祈願東南西北、四方四隅的一切方所,遍布極樂世界或叁十叁天那樣的如意樹,衆生需要什麼快樂,均可從如意樹上直接降下。而且在如意樹林中,到處充滿如來與諸大佛子演說妙法的悅耳之音。

  在一些極樂世界圖中,通常是佛陀坐于菩提樹下傳法,衆菩薩在周圍環繞谛聽,就像釋迦牟尼佛在鹿野苑給五比丘和八萬天子轉*輪一樣。如《普賢行願品》所說:“衆會圍繞諸如來,悉在菩提樹王下,所有一切衆生語,悉以諸音而說法。”

  極樂世界等清淨佛土中,十方自然充滿宣說佛法的妙音;在福報具足的天界中,天鼓、樹木、飛禽等也會宣說四法印。娑婆世界完全變成這樣有一定的困難,但我們應當像法藏比丘因地時發願那樣,願十方世界都遍滿如意寶樹,其中有無量佛菩薩所宣講的微妙法音,或者願世間各個角落都遍滿諸佛菩薩,他們正在給衆生傳授佛法。

  從這些大乘教言中也可了知,登地菩薩還要在如來面前聽受佛法。而我們現在有些人,聽完一部就認爲再也不用聽了,這是一種邪見。凡夫人覺得自己不用聞法,而登地菩薩還要不斷聞法,可見凡夫人與菩薩之間的差距特別大。因此,我們要發願再再地聞法,如果自己有能力,應該在不同世界宣揚佛法,讓所有的地方都遍滿佛法甘露。隨時要發這樣的殊勝大願。

  普願十方地,無礫無荊棘,

  平坦如舒掌,光滑似琉璃!

  普願十方世界的大地,不要像娑婆世界這樣凹凸不平,遍滿土石草木及不清淨的東西,而應變成像極樂國土、琉璃世界那樣,沒有沙礫、土石、荊棘,處處平坦如掌,光滑得好似琉璃。

  《大乘無量壽莊嚴經》中雲:“彼佛國土清淨嚴飾,寬廣平正,無有丘陵、坑坎、荊棘、沙礫、土石等山。”我們周圍的環境中有瓦礫、荊棘、沙漠,是嫉妒別人、惡口罵人的增上果,成熟在外境上的報應,而西方極樂世界以黃金爲地、東方琉璃世界以琉璃爲地,這種清淨的環境在娑婆世界不可能有。就算個別衆生因福報現前,所住的環境非常舒服,但也無法與佛刹相媲美。《長阿含經》中說,清淨佛刹“地平如掌,無有高下”,地面光滑柔軟,遍滿芬芳撲鼻的鮮花,極其舒適悅意。

  即使我們沒有這種環境,但也可以發願將來獲得,就如同一個人在讀書時,雖然身無分文,卻可發願當大老板時要修一所豪華的別墅,有了這個心願,也許長大後就會實現。同樣,我們現在雖是凡夫人,但因地時也可以爲了利益衆生,發願創造、莊嚴自己的刹土。大家也正在學《現觀莊嚴論》,裏面的有些發願,就是爲了成佛利他而做准備的。

  我們所處的娑婆世界,是吾等本師釋迦牟尼佛以大悲心攝持的,很多人都不願攝持如此汙穢的世界,但釋迦佛因地時卻發下五百大願,說將來成佛時所攝受的衆生是什麼樣的,自己的刹土又是如何,如今他已經成佛了,所有的願也都圓滿實現。因此,你們不要認爲:“我只是一介凡夫人,連一地菩薩都不是,准備成佛的刹土,是不是言之過早了?”不能這麼想。我們每個人在讀小學時,都寫過《我的理想》這篇作文,這就是我們的人生目標——那天一個老師讓學生寫作文,內容是你長大之後要幹什麼,有個學生寫:“我要搞蟲草生意!”搞蟲草生意有什麼用呢?我們可不能這樣發願,一定要發願利益衆生,受持清淨的刹土。

  

  

  

《《入行論講記》第十冊 第十品 回向 第一百九十七節課》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