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節課
下面繼續發願回向:
願諸菩薩衆,安住聞法眷,
各以妙功德,莊嚴此大地!
願一切菩薩聖衆(包括一地至十地的真實菩薩,以及尚未登地、但已發菩提心的勝解菩薩),始終安住在衆多聞法眷屬的中央,各自運用神通、方便、威力來宣講妙法,莊嚴整個大地。
花園裏若沒有鮮花和樹木,則不會莊嚴,同樣,世界上若沒有教法和證法,也無法莊嚴。任何一個佛教團體或佛教道場,一定要有清淨的教法和證法,有了這二者,即使外在的條件不是很圓滿,對來世也具有實在意義。
大家都知道,今生與來世比起來,來世更爲重要。畢竟人生短暫,再長只不過一百多年,假如爲了今生而造惡業,毀壞了生生世世,那麼非常不值得。只有行持善法,爲來世創造美好的條件,才是智者的選擇。任何一個人都不要爲了今天而毀了一輩子,畢竟一天只有24小時,而漫長的一輩子更重要。因此,大家的眼光應該放遠一點,不要目光短淺、得一失萬。爲什麼菩薩宣講妙法是道場的莊嚴?原因就是佛法對來世有利益,能讓一切有情生生世世獲得快樂。
此處講了,菩薩在眷屬的圍繞下,顯得極爲莊嚴。《華嚴經》也說:“諸菩薩衆,各各就座,周匝圍繞,眷屬莊嚴。”菩薩在各自的道場就座,有緣的眷屬圍繞著他聆聽佛法。世間很多地方都有菩薩的化現,有些是國王形象,有些是善知識形象,有些是婆羅門形象……他們周圍有一定的聽法眷屬。就像我們佛學院,今年講經說法的法師有110多個,每個人的身邊,少則二叁十人,多則有幾百人,大家都發了大乘菩提心,如是共同學習佛法,利樂有情、莊嚴國土,是非常值得隨喜的!
諸佛菩薩安住在眷屬中,佛經中常有這樣的描述,如《無量壽經》雲:“阿彌陀佛于彼高座,威德巍巍,相好光明,聲聞菩薩圍繞恭敬。”阿彌陀佛被諸多聲聞、菩薩等清淨眷屬所圍繞,當然,個別經典中說極樂世界沒有小乘聲聞,但我認爲,自私自利的小乘聲聞是沒有,可佛陀幻化的聲聞眷屬是有的。
不管怎麼樣,諸佛菩薩化現的善知識,無論居士身份還是出家身份,都經常在衆眷屬中宣說妙法。佛教的核心就是通達佛法教義,講聞叁藏和修行叁學是佛教的根本。大家今後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應該把佛教的教義盡量傳播給衆生。道場修得金光閃閃,朝拜的人絡繹不絕,卻沒有講經說法、聞思修行,那只是給衆生種種善根而已。就像一個國家,教育沒有的話,政治、經濟、軍事都沒辦法發展。釋迦牟尼佛傳下來的教義,超越一切世間學問,我們後學者若沒有通達,好多道理就會變成迷信。
現在很多道場修得非常不錯,光建築就花了幾千萬,甚至上億。但我覺得這些不是很重要,最關鍵的是裏面有沒有講經說法和修行教言。如果道場很簡陋,但有了聞思修行,一個人也可以成爲道場,就像米拉日巴所說:“身是寺廟心是佛,菩提行願是莊嚴。”即使你住一個破茅棚,但內心中有佛法的慈悲與智慧,能直接或間接利益衆生,也絕對是真正的佛教道場。
作者在此誠心發願:願世間上有諸佛菩薩的化現在傳法,以講經說法和聞思修行來莊嚴國土。國土莊嚴並不是挂幾個彩旗,或者寺院修得特別漂亮,這些沒有任何意義。如同一個學校,它的根本核心是什麼?就是教育。倘若沒有教育,校園修得再美觀也沒有用。因此,我們佛教徒一定要抓住根本。末法時代以種種原因,很多修行人根本不懂佛教,有些佛教徒披著叁衣,但什麼善心都沒有,每天隨世間八法而轉,目睹一個衆生被殺,一刹那的悲心也不生起來,看到佛陀的身像或經典,一瞬間的信心也沒有,這種修行人完全是徒有其表。
所以大家平時一定要發願,生生世世弘揚佛法。今生有因緣的話,也應以講經說法來利益衆生、莊嚴國土,不要認爲:“我這輩子肯定沒希望,下一輩子再說吧!”只要你肯發願,因緣成熟的時候,無論你是什麼身份,身邊都會出現聞法者,所以一定要發願!
願諸有情衆,相續恒聽聞,
鳥樹虛空光,所出妙法音!
願一切有情時常能聽到諸佛菩薩化現的善知識宣說大小乘佛法,甚至能不斷地聽聞飛鳥、樹木、虛空、光芒中傳出的微妙法音,相續中的煩惱當下遣除,獲得解脫果位。
這也是非常殊勝的發願,只要我們發願,遲早都會實現。阿彌陀佛因地時也發過這種願,後來的確實現了,故《阿彌陀經》中說:“是諸衆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阿彌陀佛所化現的鳥兒,晝夜六時發出和雅之妙音,宣講叁十七道品。虛空中也經常演說諸行無常、有漏皆苦、諸法無我、涅槃寂靜等四法印以及叁解脫門。如意寶樹也會宣出法音,《阿彌陀經》還有一段說:“微風吹動,諸寶行樹,及寶羅網,出微妙音……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不僅僅是清淨刹土,世間高僧大德的境界中有時也會有這種現象。敦珠法王的一個法子叫根桑甯瑪,他在寂靜地方修行時,飛來一只鳥雀給他講了許多佛法道理和對未來的授記。敦珠法王的傳記中,也有一些飛禽專門給他宣說佛法。我們甯瑪巴有個天法派,一個大德叫不變金剛,他的很多法門都是依靠不共指示從虛空中取得的伏藏。甚至普通的草木、風聲、水聲,在個別修行人耳中也是咒語佛號,就像金剛橛心咒持誦者、觀音心咒持誦者的公案一樣,這些都說明心清淨的時候,無情物傳來的聲音也是妙法。
當然,有些人不要說無情物,就算上師傳法的聲音,也覺得有點討厭,不想聽。或者對家裏念佛機的聲音,也很反感:“吵得很,快把它關了!”只有清淨心,才能觀出佛的妙法音。以前上師如意寶去印度,我們到印度首都——新德裏時,被安排住進一家比較高級的賓館。當時那裏的條件特別差,我們的屋子沒有空調,熱得像在火爐裏烤一樣難受。只有法王的屋子有空調,但不像現在空調一樣沒有聲音,它的噪音很大,一直在“嗚兒嗚兒”地叫。第二天早上,我們到上師那裏去,上師對大家說,一個小時中空調所發出的聲響,傳到他的耳中竟然成了念誦文殊贊的動聽妙音——“文殊金剛尊,一心祈禱您,殊勝加持智,遍滿吾相續。”
後來我們在印度呆了6個月左右,返回尼泊爾時,有一天法王說從夏絨卡秀塔那邊發出一道光,感覺要到去一下,就急急忙忙讓我們去。我們到了那裏轉繞佛塔時,上師專門有一段教言 ,後來被收錄在《法王傳》裏。
轉完佛塔,法王信步走進一家賣佛像的店,看見一尊站立的文殊像,手持八大菩薩標志,形態比較特殊,正沖著自己微笑。法王懷疑眼睛看花了,使勁用手揉揉再看,突然從文殊像心間發出一道光,融入法王的心間,法王安住于文殊菩薩現空無二的不共智慧中,入定了很長時間。出定後法王十分高興,當下唱了一首金剛歌,大概意思是:至尊文殊菩薩,您生生世世攝受我,您的恩德很大,爲了報答您,我要利益衆生。
緊接著,我們又坐車去了佛陀舍身飼虎的聖地,法王流著淚講了佛陀當年行菩薩道的感人事迹。由于他老人家當天念滿30萬遍文殊贊(空調聲發出來的那個偈頌),以此緣起請到了那尊文殊像,後來此像一直陪在法王身旁。現在應該在門措空行母那裏吧,我每次去的時候,都到處找那尊像,但觸目可及的地方沒有發現,這對我來說,是一尊有殊勝加持的文殊像。
總之,我剛才的意思是,倘若境界比較高,空調聲、風雨聲傳出的也是妙法。但如果心不清淨,就算諸佛菩薩來到你面前講最高的法,你也不一定受益。因此,我們在這裏發願:願世間的所有衆生,不僅有機會值遇善知識開示,甚至在無情法和動物的叫聲中,也能得到正法的利益。
願彼常值佛,以及諸佛子,
並以無邊雲,獻供衆生師!
祈願衆生恒常幸遇圓滿正等覺佛陀,以及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彌勒菩薩等佛子,還有諸佛菩薩化現的具有法相的善知識,在他們面前領受佛法精義而得解脫,同時以普賢雲供的方式時時供養這些世間明目、衆生導師。
我們如果沒有因緣親見佛陀,善知識可以代表佛陀,佛像、佛塔、佛經也可以代表佛陀,供養這些對境與供養佛沒什麼差別。所謂的供養,有財物供養、承侍供養、修行供養叁種。經論中說,最上等的供養就是如理護戒、行持善法之修行供養,對上師的供養如是,對諸佛菩薩的供養亦如是。
很多人都認爲供養錢最好,其實供養錢你很心疼,供養完了以後,很長時間忘不掉,一直耿耿于懷,那還不如作法供養。法供養的話,自己不會有很大執著,諸佛菩薩又最歡喜,那何樂而不爲呢?
因而我們應當發願,願衆生都能遇到佛菩薩及善知識,通過各種方式對他們供養。法王如意寶在印度金剛座的發願文——《願海精髓》中講了:“未來九百九十六尊佛來到人間時,願我成爲他們的承侍者 。”我們也要這樣發願。即生能成就是最好的,不能的話,未來還有很多佛出世,賢劫就有九百多尊佛,人壽八萬歲時彌勒佛也會出世,願我們和其他衆生都能遇到這些佛。看見一些不信佛的人,也可以這樣默默發願,願他們將來一定要遇到諸佛菩薩。(經堂裏挂的唐卡突然掉下來,砸在一個道友頭上,周圍的人嚇了一大跳。上師笑著說:“你看!佛陀都降臨了,開始加持你們了,但願衆生見到佛陀時不要害怕!”)
我經常這樣想:“佛陀色身雖然已經涅槃,大恩上師也示現圓寂,但現在還好有佛經、佛號、佛像,時時可以看到,我們的福報非常大!”我不是爲了講課而故意這樣說,心裏確實這樣認爲,尤其是每次看到佛像時,覺得自己沒有變成旁生或轉生邊地,實在很幸運。雖然我現在修行很差,各方面也特別差勁,但今生能遇到佛法,哪怕供養一朵花、起一個善心,這種功德也無法衡量。
緣佛陀的功德不可思議,我以前也引用過,《法華經》雲:“若人散亂心,乃至以一華,供養于畫像,漸見無數佛。”不要說親自供…
《《入行論講記》第十冊 第十品 回向 第一百九十八節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