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行论讲记》第十册 第十品 回向 第一百九十八节课

  第一百九十八节课

  下面继续发愿回向:

  愿诸菩萨众,安住闻法眷,

  各以妙功德,庄严此大地!

  愿一切菩萨圣众(包括一地至十地的真实菩萨,以及尚未登地、但已发菩提心的胜解菩萨),始终安住在众多闻法眷属的中央,各自运用神通、方便、威力来宣讲妙法,庄严整个大地。

  花园里若没有鲜花和树木,则不会庄严,同样,世界上若没有教法和证法,也无法庄严。任何一个佛教团体或佛教道场,一定要有清净的教法和证法,有了这二者,即使外在的条件不是很圆满,对来世也具有实在意义。

  大家都知道,今生与来世比起来,来世更为重要。毕竟人生短暂,再长只不过一百多年,假如为了今生而造恶业,毁坏了生生世世,那么非常不值得。只有行持善法,为来世创造美好的条件,才是智者的选择。任何一个人都不要为了今天而毁了一辈子,毕竟一天只有24小时,而漫长的一辈子更重要。因此,大家的眼光应该放远一点,不要目光短浅、得一失万。为什么菩萨宣讲妙法是道场的庄严?原因就是佛法对来世有利益,能让一切有情生生世世获得快乐。

  此处讲了,菩萨在眷属的围绕下,显得极为庄严。《华严经》也说:“诸菩萨众,各各就座,周匝围绕,眷属庄严。”菩萨在各自的道场就座,有缘的眷属围绕着他聆听佛法。世间很多地方都有菩萨的化现,有些是国王形象,有些是善知识形象,有些是婆罗门形象……他们周围有一定的听法眷属。就像我们佛学院,今年讲经说法的法师有110多个,每个人的身边,少则二三十人,多则有几百人,大家都发了大乘菩提心,如是共同学习佛法,利乐有情、庄严国土,是非常值得随喜的!

  诸佛菩萨安住在眷属中,佛经中常有这样的描述,如《无量寿经》云:“阿弥陀佛于彼高座,威德巍巍,相好光明,声闻菩萨围绕恭敬。”阿弥陀佛被诸多声闻、菩萨等清净眷属所围绕,当然,个别经典中说极乐世界没有小乘声闻,但我认为,自私自利的小乘声闻是没有,可佛陀幻化的声闻眷属是有的。

  不管怎么样,诸佛菩萨化现的善知识,无论居士身份还是出家身份,都经常在众眷属中宣说妙法。佛教的核心就是通达佛法教义,讲闻三藏和修行三学是佛教的根本。大家今后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应该把佛教的教义尽量传播给众生。道场修得金光闪闪,朝拜的人络绎不绝,却没有讲经说法、闻思修行,那只是给众生种种善根而已。就像一个国家,教育没有的话,政治、经济、军事都没办法发展。释迦牟尼佛传下来的教义,超越一切世间学问,我们后学者若没有通达,好多道理就会变成迷信。

  现在很多道场修得非常不错,光建筑就花了几千万,甚至上亿。但我觉得这些不是很重要,最关键的是里面有没有讲经说法和修行教言。如果道场很简陋,但有了闻思修行,一个人也可以成为道场,就像米拉日巴所说:“身是寺庙心是佛,菩提行愿是庄严。”即使你住一个破茅棚,但内心中有佛法的慈悲与智慧,能直接或间接利益众生,也绝对是真正的佛教道场。

  作者在此诚心发愿:愿世间上有诸佛菩萨的化现在传法,以讲经说法和闻思修行来庄严国土。国土庄严并不是挂几个彩旗,或者寺院修得特别漂亮,这些没有任何意义。如同一个学校,它的根本核心是什么?就是教育。倘若没有教育,校园修得再美观也没有用。因此,我们佛教徒一定要抓住根本。末法时代以种种原因,很多修行人根本不懂佛教,有些佛教徒披着三衣,但什么善心都没有,每天随世间八法而转,目睹一个众生被杀,一刹那的悲心也不生起来,看到佛陀的身像或经典,一瞬间的信心也没有,这种修行人完全是徒有其表。

  所以大家平时一定要发愿,生生世世弘扬佛法。今生有因缘的话,也应以讲经说法来利益众生、庄严国土,不要认为:“我这辈子肯定没希望,下一辈子再说吧!”只要你肯发愿,因缘成熟的时候,无论你是什么身份,身边都会出现闻法者,所以一定要发愿!

  愿诸有情众,相续恒听闻,

  鸟树虚空光,所出妙法音!

  愿一切有情时常能听到诸佛菩萨化现的善知识宣说大小乘佛法,甚至能不断地听闻飞鸟、树木、虚空、光芒中传出的微妙法音,相续中的烦恼当下遣除,获得解脱果位。

  这也是非常殊胜的发愿,只要我们发愿,迟早都会实现。阿弥陀佛因地时也发过这种愿,后来的确实现了,故《阿弥陀经》中说:“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阿弥陀佛所化现的鸟儿,昼夜六时发出和雅之妙音,宣讲三十七道品。虚空中也经常演说诸行无常、有漏皆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等四法印以及三解脱门。如意宝树也会宣出法音,《阿弥陀经》还有一段说:“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不仅仅是清净刹土,世间高僧大德的境界中有时也会有这种现象。敦珠法王的一个法子叫根桑宁玛,他在寂静地方修行时,飞来一只鸟雀给他讲了许多佛法道理和对未来的授记。敦珠法王的传记中,也有一些飞禽专门给他宣说佛法。我们宁玛巴有个天法派,一个大德叫不变金刚,他的很多法门都是依靠不共指示从虚空中取得的伏藏。甚至普通的草木、风声、水声,在个别修行人耳中也是咒语佛号,就像金刚橛心咒持诵者、观音心咒持诵者的公案一样,这些都说明心清净的时候,无情物传来的声音也是妙法。

  当然,有些人不要说无情物,就算上师传法的声音,也觉得有点讨厌,不想听。或者对家里念佛机的声音,也很反感:“吵得很,快把它关了!”只有清净心,才能观出佛的妙法音。以前上师如意宝去印度,我们到印度首都——新德里时,被安排住进一家比较高级的宾馆。当时那里的条件特别差,我们的屋子没有空调,热得像在火炉里烤一样难受。只有法王的屋子有空调,但不像现在空调一样没有声音,它的噪音很大,一直在“呜儿呜儿”地叫。第二天早上,我们到上师那里去,上师对大家说,一个小时中空调所发出的声响,传到他的耳中竟然成了念诵文殊赞的动听妙音——“文殊金刚尊,一心祈祷您,殊胜加持智,遍满吾相续。”

  后来我们在印度呆了6个月左右,返回尼泊尔时,有一天法王说从夏绒卡秀塔那边发出一道光,感觉要到去一下,就急急忙忙让我们去。我们到了那里转绕佛塔时,上师专门有一段教言 ,后来被收录在《法王传》里。

  转完佛塔,法王信步走进一家卖佛像的店,看见一尊站立的文殊像,手持八大菩萨标志,形态比较特殊,正冲着自己微笑。法王怀疑眼睛看花了,使劲用手揉揉再看,突然从文殊像心间发出一道光,融入法王的心间,法王安住于文殊菩萨现空无二的不共智慧中,入定了很长时间。出定后法王十分高兴,当下唱了一首金刚歌,大概意思是:至尊文殊菩萨,您生生世世摄受我,您的恩德很大,为了报答您,我要利益众生。

  紧接着,我们又坐车去了佛陀舍身饲虎的圣地,法王流着泪讲了佛陀当年行菩萨道的感人事迹。由于他老人家当天念满30万遍文殊赞(空调声发出来的那个偈颂),以此缘起请到了那尊文殊像,后来此像一直陪在法王身旁。现在应该在门措空行母那里吧,我每次去的时候,都到处找那尊像,但触目可及的地方没有发现,这对我来说,是一尊有殊胜加持的文殊像。

  总之,我刚才的意思是,倘若境界比较高,空调声、风雨声传出的也是妙法。但如果心不清净,就算诸佛菩萨来到你面前讲最高的法,你也不一定受益。因此,我们在这里发愿:愿世间的所有众生,不仅有机会值遇善知识开示,甚至在无情法和动物的叫声中,也能得到正法的利益。

  愿彼常值佛,以及诸佛子,

  并以无边云,献供众生师!

  祈愿众生恒常幸遇圆满正等觉佛陀,以及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弥勒菩萨等佛子,还有诸佛菩萨化现的具有法相的善知识,在他们面前领受佛法精义而得解脱,同时以普贤云供的方式时时供养这些世间明目、众生导师。

  我们如果没有因缘亲见佛陀,善知识可以代表佛陀,佛像、佛塔、佛经也可以代表佛陀,供养这些对境与供养佛没什么差别。所谓的供养,有财物供养、承侍供养、修行供养三种。经论中说,最上等的供养就是如理护戒、行持善法之修行供养,对上师的供养如是,对诸佛菩萨的供养亦如是。

  很多人都认为供养钱最好,其实供养钱你很心疼,供养完了以后,很长时间忘不掉,一直耿耿于怀,那还不如作法供养。法供养的话,自己不会有很大执著,诸佛菩萨又最欢喜,那何乐而不为呢?

  因而我们应当发愿,愿众生都能遇到佛菩萨及善知识,通过各种方式对他们供养。法王如意宝在印度金刚座的发愿文——《愿海精髓》中讲了:“未来九百九十六尊佛来到人间时,愿我成为他们的承侍者 。”我们也要这样发愿。即生能成就是最好的,不能的话,未来还有很多佛出世,贤劫就有九百多尊佛,人寿八万岁时弥勒佛也会出世,愿我们和其他众生都能遇到这些佛。看见一些不信佛的人,也可以这样默默发愿,愿他们将来一定要遇到诸佛菩萨。(经堂里挂的唐卡突然掉下来,砸在一个道友头上,周围的人吓了一大跳。上师笑着说:“你看!佛陀都降临了,开始加持你们了,但愿众生见到佛陀时不要害怕!”)

  我经常这样想:“佛陀色身虽然已经涅槃,大恩上师也示现圆寂,但现在还好有佛经、佛号、佛像,时时可以看到,我们的福报非常大!”我不是为了讲课而故意这样说,心里确实这样认为,尤其是每次看到佛像时,觉得自己没有变成旁生或转生边地,实在很幸运。虽然我现在修行很差,各方面也特别差劲,但今生能遇到佛法,哪怕供养一朵花、起一个善心,这种功德也无法衡量。

  缘佛陀的功德不可思议,我以前也引用过,《法华经》云:“若人散乱心,乃至以一华,供养于画像,渐见无数佛。”不要说亲自供…

《《入行论讲记》第十册 第十品 回向 第一百九十八节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