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行論講記》第十冊 第十品 回向 第一百九十六節課

  第一百九十六節課

  現在還是講善根回向于善趣衆生。

  善趣中有很多可憐衆生,我們要一一地想出來,將善根福報回向給他們,之後他們獲得利益而離開痛苦,暫時具足人天福報,究竟獲得叁解脫果位。這是每一個大乘佛子的願望,也是大乘佛教的中心思想。那麼今天繼續講:

  願迷荒郊者,幸遇諸行旅,

  無有盜虎懼,無倦順利行!

  此處回向的是那些迷失在荒郊野外的漂泊者、迷路者。

  在古代,廣闊無邊的沙漠中,經常有人迷失方向。唐玄奘當時前往印度時,若不是觀世音菩薩加持,可能也會示現圓寂。還有很多人在森林中迷路而餓死,《釋迦牟尼佛廣傳》中也講過,甚至有些國王去森林打獵,也會找不到回家的路。由于當時沒有指南針,再加上很多地方荒無人煙,因環境陌生而迷路的現象十分常見。

  古代是這樣,現在雖然遠比古代先進,但也有在荒野中不知所向的情況發生。從2000年到2007年,新聞上常可以看到“迷路死于……”的字樣,據蘇丹一家報紙報道,多名蘇丹青年爲了尋找報酬豐厚的工作,冒著生命危險穿越利比亞沙漠,結果在沙漠中迷路而渴死。還有消息說,某某沙漠中發現幾名迷路者的屍體,他們在途中汽油耗盡,因迷路和幹渴而死。我們作爲大乘修行人,應始終想到這些可憐衆生,願他們能找到自己的方向,如果實在找不到,以諸佛菩薩的加持,也有幸遇到一些路人,得到幫助而抵達安全之處。

  昨前天我去了幾個學校,其中一個叫宗美學校,他們學校編了一本書,收集了很多小學生的作文。有個小學生寫了一篇作文叫《我做了一件難忘的好事》,故事描述得很簡單,但其意義相當深遠。她說:我跟幾個同學到山上撿牛糞,回來時天突然變了,下起了毛毛細雨,山頂雲霧缭繞,很難找到路回家。忽然我聽到一陣哭聲,沿著聲音去尋找,發現一個小孩子,坐在那裏哭。我問:“你怎麼啦?”她說:“我和同學來撿牛糞,因爲下雨,大家都跑散了。我迷了路,走也走不動,特別冷!”她一直在哆嗦。我就把這個小孩背起來,將她送回家。當我回去的時候,天已經很晚了,爺爺奶奶特別不高興,一個勁兒地責備我。我把整個情況講了一下,他們聽完後說:“你這樣做好事,我們也很贊歎,今後你要再接再厲。”我說:“爺爺奶奶,我一定會的!”

  這是一篇很普通的作文,對我們大人來講,內容十分簡單,但每個人從小都應養成這種習慣,不僅要讀書,懂一點知識,同時也要有愛心,幫助別人、助人爲樂。否則,學知識只爲了造福自身,那你文化程度再高,也意義不大。

  所以,平時若遇到別人有困難,我們應該義不容辭地幫助他,不但要發願,實際行動中也要去做。有時候我到漢地,坐車不知道方向,問路時也可以看出路人的素質。有些人非常慈悲,詳詳細細地給你指點:“從這裏右拐,再右拐,再右拐——”這些人也應該有菩薩精神吧。

  迷路在荒郊野外的人,往往會遇到可怕的老虎、豺狼、人熊、毒蛇、強盜、土匪等恐懼,願他們在路途中無有這些危險,旅途中一切順利。現在很多地方不安全,雖然物質高速發展,但人們的內心越來越墮落、越來越蒼白,在道德淪落的社會中,遇到恐怖分子司空見慣。很多出名的明星、歌星、富翁,連走路都很害怕,聽說有些人找替身,讓與自己一模一樣的人坐自己的車,結果確確實實被害了。退一步說,就算你只是個普通百姓,也會擔心這個、擔心那個,爲了防止小偷的光顧,家裏的防盜窗跟鳥籠沒什麼差別。

  我們發了大乘菩提心的人,只保護親人朋友,是一種低劣發心,我們應該願世間上所有的衆生,遣除一切恐怖畏懼,出門時一帆風順、一路平安,車禍與空難等違緣全部消失,即便上班或在家時,也遠離一切怖畏。這樣發願,是積累資糧最好的一種方法。

  可是很多人的世間習氣比較重,大乘心偶爾生得起來,但若沒有前世的善根、今生的串習,想長期保持有一定的困難。所以學佛的時間一定要越長越好,時間越長,境界越穩固,越不會被各種違緣動搖。否則,誰都想變成很好的修行人,想以清淨的生活度過一生,然由于每個人的因緣不同、願力不同,再加上接觸的朋友、社會環境也不相同,最後成功的寥寥無幾。記得堪布阿瓊在教言中說:“譬如藏地的賽馬,雖然目標一致,但騎馬者快慢不同、因緣不同,最終得獎的不是很多。同樣,每個人都發心想成佛,但到了中間時,有些疲憊不堪,半途而廢;有些遇到惡知識,誤入歧途;有些心力不夠,停了下來;有些拼命往前跑,但卻跑得不快,不可能到達目的地。”

  學佛,真的是靠心力還有因緣。我有時候回憶自己剛來學院時,那麼多道友在上師面前聽經聞法,而現在呢,有些人菩提心的力量非常強大,不但是度自己,度的衆生也非常多;有些人不要說度衆生,簡直就是給佛教抹黑;有些人沒搞什麼好事,也沒搞什麼壞事,只是默默無聞地呆著。可能在座的道友也是這樣,每個人入藏都是同一目標、同一發心,希望到藏地來求法修行,但由于各自的因緣不同,所接觸的人也不同,最終結果有天壤之別。所以,現在發心非常重要,我也不必每天提醒,但沒有智慧、記性不好的人要經常督促,不然很容易倒下去。

  論中的每一個願詞,表面上沒有什麼難懂,但其意義非常深奧。本頌可從字面上直接解釋,也可從更深的角度理解:在廣大無邊的輪回中,叁界衆生迷失了方向,因爲沒有遇到旅客這種善知識,恒時爲貪嗔癡的老虎和強盜所威脅,因而智慧的生命處于危急狀態。但願這些不知方向的可憐衆生,能幸遇大乘佛法的商旅隊伍,安然踏上修行的菩提大道。

  現在社會中,人人都在尋找智慧,可這種智慧只是吃穿生活的智慧,而不是了脫生死、獲得解脫妙梯的智慧。我們不妨靜下心來想想,真正遇到甘露妙法的人並不多,叁界輪回那麼多衆生沈溺在苦海中,始終被煩惱的鯨魚所吞噬,永遠不會有快樂,因此我們應該發一種善良的心,這樣,大乘修行也會成功的。

  願諸天守護,無路險難處,

  老弱無怙者,愚癡癫狂徒!

  祈願所有的白法天尊、護法神,在無路險惡之處,保護身處危險、無人照顧的老弱病殘。願那些無依無怙的老人、幼稚無知的孩童以及愚昧瘋狂的精神病患者,時時能得到天尊護法神的庇護!

  世間有很多缺乏照顧、特別可憐的老人。我有時候覺得,乞丐中年輕一點、身強力壯的,去要飯可能不太辛苦,但有些老年人,腿也不好,身體也不好,真的非常可憐。昨天我出去時遇到一個老師,他母親四肢殘廢,每晚痛得特別厲害,一直在慘叫。她1990年開始病的,病了18年,臥床16年。但他非常孝順,爲了母親而沒有成家,因爲成家的話,任何妻子都不願照顧她,很多女人特別害怕嫁給他。所以他一直單身,白天給學生教書,中午、晚上回去照顧母親。他已經照顧16年了,但從語氣和態度看得出來,他對母親仍十分愛護,還拜托我去念經加持。我們有些人不要說16年,照顧母親16天的話,恐怕語氣也不會這樣。人與人的確不相同,孝順的孩子和不孝順的孩子還是有本質上的差別。但不管怎麼樣,他母親確實非常可憐,死也死不了,活也活不成,每天晚上疼痛難忍,一直在喊,她和兒子都無法睡覺。我不知道她以前造了什麼業,不過,沒人照顧的話,她會非常可憐。

  如今社會上強調建養老院,對那些可憐的老人有很大幫助。藏地有些大德也在建養老院,我曾去過很多,那些養老院讓老人念咒語,用佛法來引導他們。當然,也有政府或慈善人士辦的養老院,光是解決吃住問題,暫時對他們有利,但究竟來講,老人們整天曬太陽、講是非,沒完沒了,就在那兒等死,看起來有點可憐。

  然後弱小者,主要是無父無母的孤兒。現在也有一些孤兒院,對孤兒的幫助非常大。

  還有精神癫狂者,現在也有很多精神病院,若不是爲了賺錢,也不是爲了自己的利益,真正幫助他們的話,這個功德不可思議。因爲不管是誰,都想成爲正常人,可是由于前世的業力,今生沒辦法控製自己的心識,遭到世人唾棄,自己必定非常痛苦。

  在這個世間上,無依無怙的老人、孩子、精神不正常者非常非常可憐,因此,我們平時應該將善根回向給他們,供護法時也不要天天保佑自己身體健康、心想事成,一切都圍繞著自己轉,而應祈禱庇護他們。

  供護法,有些人認爲是藏地的傳統。確實,藏地每個寺院和每個修行人都很重視供護法。《蓮花生大士傳記》中記載,蓮師初來藏地時,許多鬼神製造違緣,蓮師依靠神通一一降伏,讓他們發誓作護法神,保護佛法。其實這種故事在漢地也有,比如關公,就是智者大師在荊州玉泉山時,有一天坐禅入定,忽然天昏地暗、狂風暴雨,關公率鬼神眷屬現出種種可怖景象,擾亂智者大師。(叁國時期的關公,被呂蒙砍了頭,因嗔心太重,成鬼後始終無法得度。)大師面無懼色,對其諄諄開示佛理。最終關公向大師求授叁皈五戒,正式成爲他的弟子,並發誓今後不但不損害修行人,反而保護佛教,願作佛教護法,這就是漢傳佛教的“伽藍菩薩”。我覺得跟藏傳佛教的大德弘法或禅修時受到鬼神危害,降伏其成爲護法神的故事完全相同。

  我們平時供護法,不能天天求保護自己,而應祈禱弘揚佛法和利益衆生。世間上有很多可憐的老人、孤兒、精神病患者,但願通過護法的不共威力,讓他們找到自己的歸宿。一個老年人進了養老院,這就是護法的加持,不一定非要很神奇,只要讓他享受安樂就可以;一個孤兒沒有父母,遇到一個人領養他、照顧他,也是護法的加持。我們平時發願回向,就應該這樣想。

  按藏傳佛教的觀點,保護佛教和修行人的善神有吉祥怙主七十五尊,是非常出名的護法神,蓮花生大士的很多修行法中都有祈禱儀軌。還有,每個人來到人間後,形影不離的有五種守舍神——鄉土神、父族神、母族神、戰神、生命神,我…

《《入行論講記》第十冊 第十品 回向 第一百九十六節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