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教化了。實在佛並沒有入涅槃,仍舊還是在靈鹫山說法,不過是用的神通,使得那些妄想顛倒的衆生,就是近在那裏,也都看不見佛罷了。照這樣說起來,那麼我們的教主釋迦牟尼佛,實在是沒有入涅槃,但是我們卻是看不到佛的相好了,聽不到佛的說法了。這是我們福德薄的大苦處,應該要曉得慚愧,真心忏悔自己的業障的。照經上的說法,只要我們能夠至誠的一心求見佛,佛還許現相到這世界上來,給我們看見的。佛現相在這世界上了,那麼種種的災難苦惱,都可以消滅了。所以這種請佛住世的願心,一定不可以不發的。從前傅大士同了他的弟子,常常修種種的難行苦行,供養叁寶,請佛住世的,這是我們的好榜樣,應該要照樣學的。講到佛不住在世界上了,衆生的種種苦處,我們已經親身受著的了。十方一切微塵的世界上的衆生,也同我們一樣歎苦的,不曉得有多少哩。我們也應該代大衆至誠哀求十方一切微塵的世界裏頭的佛,慈悲一切苦惱的衆生,常住在世界上,方便教化,度脫衆生生死的苦,不要現那種入涅槃的相。不獨是應該求請一切諸佛,不要入涅槃,並且也應該求請所有一切的善知識,都不要入涅槃。爲的是好使得一切衆生,脫離種種苦處,得著種種樂處的緣故。這種大願,也是要常常存在心裏頭的。
八者常隨佛學。
這一句,是第八個大願心。菩薩的四宏誓願,都在這一句裏頭包括盡的了。發心學佛,就是願意要成佛道。佛從起初發心起,一直到成佛,修種種的難行苦行,直有叁大阿僧祇劫的長久,也不過是學法門,斷煩惱,兩件事情罷了。修到功行圓滿,成了佛,在十方微塵世界裏頭,坐一切的道場,轉一切的*輪,到那個時候,才是專門做度衆生的事情了。所以發學佛的心,就是發菩薩的四宏誓願,也就是發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王。照經上說,若是想要成如來的一切功德,應該要修這十種廣大的行願的。可見得一切的佛,都是修了這十種大願,才能夠成佛的,那麼學佛,不就是學修這十大願王麼。這裏的隨字,是跟隨了佛,學修一切的功德,不離開佛的意思。講因果的道理,種了什麼因,就結什麼果,所以要想成佛,一定要依照佛所做的事情去做的,那叫做種佛因,結佛果。照釋迦牟尼佛所修的苦行講起來,那是布施的身體性命,真是不可說不可說的多了。爲了要救度我們這班苦惱衆生,情願自己吃苦,求種種的妙法。剝了身上的皮,當做紙用。削了骨頭,當做筆用。刺了血出來,當做墨用。寫那各種的經典,總算起來,積得要像須彌山那麼的多哩。自己的身體性命,尚且肯爲了法,都拿來布施,那種榮華富貴,金銀財寶,更加肯拿來布施,不必說的了。所以佛的恩德,實在是永遠報不盡的。要想報答佛恩,只有照了佛所做的事情去做。但是這種舍身命的苦行,一定要證得了無生法忍,才可以學得來。這種無生法忍,不是容易證得的。像在這個世界上修行,惡緣多,善緣少,佛又是難得碰著的,修行容易要退轉來的。不曉得要修到什麼時候,才能夠證著這種無生法忍。所以淨土十疑論上說,初發心的凡夫,必須要常常不離開佛。大乘起信論上說,衆生初學這種法門,心裏頭膽怯,恐怕住在這個娑婆世界上,不能夠常常供養佛,難得成功這個信心,應該曉得佛有勝妙的方便法。只要專心念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把所修的善根,發願回向,求生到那個世界裏頭去,就能夠往生的。生到了極樂世界去,常常看見佛的,所以再也不會退轉來的。照無量壽經上的說法,生到極樂世界去的人,都能夠一世修到等覺菩薩的,這就是常常跟隨佛的好處。所以要想學佛,一定要修淨土法門,求生西方的。有人道,經上邊說十方叁世一切佛,世界裏頭微塵數的佛,有這麼多的佛,都應該要跟隨了學的,怎麼單跟阿彌陀佛學呢。我道,無量壽經上,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裏頭,第二十叁願說,國土裏頭的菩薩,靠了佛的威神力,供養諸佛,若是一餐飯的時候,不能夠周遍到無數無量億那由他諸佛世界去的,我就不願成佛。現在阿彌陀佛成了佛了,這個願心,一定滿足的。所以一生到極樂世界去,就可以常常跟隨了十方叁世的一切諸佛學了。那就不獨是發願心了,竟然是實在做到這常隨佛學四個字了。但是先要跟隨阿彌陀佛學成了,到了極樂世界去,才能夠跟了十方叁世諸佛去學。所以念佛求生西方,實在是有種種無窮無盡的好處的。又有人問道,現在不但是阿彌陀佛,不在世界上,連十方叁世一切的佛,都不在世界上。我們就是願意跟隨了佛學佛法,可憐沒有佛可以跟隨,這有什麼辦法呢。我道,佛雖然不在世界上,但是佛所說的經,所說的修行方法,都還留在世界上。大家都可以照了佛經上,所說的修行方法去學,同了跟隨了佛去學,不是一樣的麼。
九者恒順衆生。
這一句,是第九個大願心。恒字,是長久不變的意思。順字,是依順旁人心願的意思。十方的世界,無量無邊。世界上的衆生,更加是多得說不盡的。這樣多的衆生,都要使得他們得著利益。若是抛棄了一個,那就不是菩薩的平等大慈心了,也就不可以算是普賢行願了。講起輪回的道理來,那麼一切衆生,都是夙世的父母。講起佛性的道理來,那麼一切衆生,都是未來的佛。講起法身的道理來,那麼一切衆生,都是自己的本體。有這叁種道理,所以對那一切衆生,實在是都應該要順他們的。況且菩薩發心,本來就爲了要救度一切衆生,怎麼能夠不順他們呢。但是這個順字,卻是要辨清楚的。若是說那個衆生,是喜歡做惡事情的,那就不獨是不可以順他,並且一定要用正當道理來,懇切的勸他。倘然勸了他不肯聽,那麼就是用威力來,強迫他改惡行善,也是應該的。要曉得菩薩的順衆生,是要教他們脫離種種的苦處,得著種種的樂處,才算是真的能夠順他們。譬如像世間的父母待子女一樣,真愛子女的,一定是管束很嚴的。所以要管束得嚴,就是要他們將來自己得著受用,不受到種種苦的緣故。若是只曉得一味的溺愛,養成了他們一種作惡的性情,害他們後來種種的吃苦,這就不是愛子女,實在是害子女了。菩薩的順衆生,是像真愛子女的父母,不是像溺愛子女的父母的。所以菩薩戒本經裏頭,有不谏惡人戒,不折伏衆生戒,不行威折戒,神力不折攝戒,幾條戒法的。有人道,要盡十方所有的衆生,都順他們,怎麼辦得到呢。我道,現在我們是凡夫,沒有得到神通道力,自然是辦不到了,但是這種願心,是一定要發的。發這種願心,就叫做發菩提心,菩提心是往生淨土的正因,要求生淨土的人,怎麼可以不發這種願心呢。阿彌陀佛就因爲發了四十八種大願心,所以到底成了佛。發願是修行的根本,沒有願心,一定不會成事實的,所以發願實在是很要緊很要緊的。十方叁世一切的佛,都是從發願上修成的。照道理說,一切的法,都是自己的心造的。自己的心,同了一切衆生的心,圓融無礙的。所以自己發心,他們就都能夠得著利益,那是心性的神妙,不可思議的。只要想施食的一種法,只用幾粒米,就能夠使得法界的衆生,都吃飽的。雖然說是靠法的力量,究竟一半還是靠自己的心的力量。心不至誠的,一定不能夠有大效驗的。所以只要自己真實的發心,實在沒有一件事情做不到的。從前南嶽思大禅師的弟子,大善禅師,修成了一種慈心叁昧。有一群的鹿,被人家圍住了。有一個人,代這些鹿合掌念了幾聲南無大善禅師,那些鹿就從圈子裏頭,都飛出去了。這件事情,不就是大善禅師發這恒順衆生的願心的力量麼。所以我們只要常常發這個願心,能夠一念一念的接連不斷,成功了慈心叁昧,那就可以學觀世音菩薩的普救一切苦難衆生,自在優婆夷的遍施一切饑餓衆生,妙德救護衆生夜天的教化一切世界,一切趣中的衆生了。照經上邊的說法,菩薩若是能夠隨順衆生,就算是隨順了供養的諸佛。若是對一切衆生,能夠尊敬他們,服事他們,就算是尊敬服事了如來。若是能夠使得衆生心裏頭歡喜,就是使得一切如來心裏頭都歡喜了。爲什麼呢,因爲諸佛如來的心,只是一種大悲心的緣故。又說菩薩要用大悲心來,使得一切衆生都受著利益,就能夠成功佛的大菩提果了。所以成佛的因緣,完全是在衆生身上的,若是沒有了衆生,一切菩薩要做功德,就沒有做處了,就一定不能夠成佛了。所以修行的人,對了這恒順衆生的一種願心,應該要特別注意的。
十者普皆回向。
這一句,是第十個大願心。普字,是周遍的意思。皆字,是一齊的意思。就是把上邊所修的九種普賢行願的大功德,一齊都回向給所有十方微塵世界裏頭的一切衆生,願意使得他們,都永遠受著安樂,沒有各種病痛的苦惱。要想做惡事的,教他們都一定做不成。修善業的,教他們都能夠做得很快很多很好。若是有些衆生,因爲從前造的惡業多,受著了一切極重的苦果報,我願意都代他們受苦,像那善伏太子一樣,使得他們都能夠解脫苦難修成功佛的無上菩提。這一種願心,連那上邊的九種願心,總共是十種願心,願願都是周遍法界的。因爲這種願心發得大,所以叫做願王。照經上說,發這種大願心的,能夠把五逆十惡所有一切的罪業,都消滅淨的。現世裏頭,也不受著種種的苦惱。到那臨終的時候,靠了這十大願王的威神力,一刹那的時候,就能夠往生到極樂世界去。並且生到了極樂世界,立刻就可以見到佛。所以這種願心,一定應該要發的。真修淨業的人,就在念一句阿彌陀佛裏頭,完全具足這十大願的。因爲一切諸佛,總是一個法身,所以禮敬阿彌陀佛,就是禮敬諸佛了。佛的名號,是表顯佛的種種功德的,那麼念佛就是稱贊如來了。依照法門修行,叫做真法供養,功德最大,那麼念佛就是廣修供養了。念一句佛號,能夠消滅八十億劫生死的重罪,那麼念佛就是忏悔業障了。一句佛號,是佛的種種功德莊嚴成功的,所以稱做萬德洪名,那麼念佛就是隨喜功德了。因爲要聽佛說法,所以求生西方,因爲求生西方,所以認真念佛,那麼念佛就是請轉*輪了。念念想阿彌陀佛,是法界身,大慈大悲心,常住在世界上接引衆生,永遠不滅的,十方諸佛,實在也都是常住不滅的,那麼念佛就是請佛住世了。念念想自己將來往生到極樂世界去了,可以常常跟著佛,學一切的佛法,那麼念佛就是常隨佛學了。念念想阿彌陀佛,就爲了要救度衆生,所以發的四十八願,自己將來往生了,能夠證得無生法忍,也就可以分身到十方一切世界去,度衆生,報佛恩了,那麼念佛就是恒順衆生了。念佛功課做完了,把功德回向一切衆生,願意他們都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成功佛道,那麼就是普皆回向了。總之這個念佛法門,沒有一種佛法,不收在裏頭的,所以專門念阿彌陀佛,實在是無上的妙法,功德不可思議的。
十方叁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诃薩。摩诃般若波羅蜜。
這叁句,是別相叁寶。第一句是佛寶,第二句是僧寶,第叁句是法寶。十方,是總包括一切世界說的。叁世,是總包括一切時劫說的。十方的世界裏頭,各有叁世時劫的不同。叁世的時劫裏頭,又各有十方世界的不同。世界裏頭,還有世界,時劫裏頭,還有時劫,重重無盡的。像這樣的一切佛,一切菩薩,都是從摩诃般若波羅蜜裏頭生出來的。摩诃般若波羅蜜,就是一切衆生自己的心性。一切的佛菩薩,都是從自己的心性裏頭,現出來的。自同了他,沒有二相的。所以別相叁寶,也就是自性叁寶。這叁句裏頭,雖然沒有說到皈依的字樣,但是念這叁句,實在就是表示皈依的意思。
《朝暮課誦白話解釋卷上 七、十大願》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