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很多,淨土的經,也多有他的注疏的。那麼講相宗的大法師,也是稱揚淨土宗的了。近來學相宗的人,知道觀想彌勒佛,求生到兜率天宮去,很不容易,所以也都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了。叁論宗,也叫性宗,又叫空宗,又叫破相宗。最先傳到中國來的,就是翻譯阿彌陀經的鸠摩羅什法師。這一宗的修行法,是照叁部論所說的法門修的。叁部論,是叁部書,叫中論,百論,十二門論。中論同十二門論,都是龍樹菩薩做的。龍樹菩薩是佛授記他往生極樂世界的。羅什法師的弟子,像那道生,僧肇,道融,僧叡一班人都是學習這個宗派的。僧叡後來進了東林蓮社,專心念佛。到劉宋的元嘉十六年,他忽然對大家說道,我要去了,就向西合掌坐化了。大家看見他的榻前,有一朵金蓮花,一刻就不見了,只看見有五色的香煙,從他房裏頭出去。這是他往生西方祥瑞的相。那麼叁論宗,也講念佛求生西方的。密宗,也叫真言宗。真言,就是佛經裏頭的咒。唐朝的一行禅師,得著了中印度一位法師,名叫善無畏叁藏的真傳,做了一部大日經的疏釋。後來學密宗的,就照了他的疏釋學的,大家都把這部疏釋,叫做神變疏鈔。還有南印度的金剛智尊者,北印度的不空尊者,也都是傳密教到中國來的。密教裏頭,分做五部。實在就是佛的五種智,分配五方世界。把中方世界毗盧遮那佛,做灌頂部主,就是佛的清淨法界智。東方世界阿閦毗佛,做金剛部主,就是佛的大圓鏡智。南方世界寶生佛,做寶生部主,就是佛的平等性智。西方世界無量壽佛,做蓮花部主,就是佛的妙觀察智。北方世界成就佛,做羯磨部主,就是佛的成所作智。四方的四尊佛,都是從毗盧遮那佛的清淨法界智裏頭,流出來的。無量壽佛,就是阿彌陀佛,毗盧遮那佛,就是釋迦牟尼佛。無量壽佛,既然也是從毗盧遮那佛的清淨智裏頭,流出來的,那麼阿彌陀佛,實在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分身佛了。那麼釋迦牟尼佛勸人念阿彌陀佛,求生到極樂世界去,實在就是勸人生到自己的國土裏頭去了。所以往生西方的人,不獨是靠阿彌陀佛的願力,實在也靠著釋迦牟尼佛的願力了。阿彌陀佛同釋迦牟尼佛,既然都是密宗各部裏頭的一位部主,那麼密宗同淨土宗,不獨是都有關系,並且釋迦牟尼佛,就是毗盧遮那佛,那麼密宗的部主,也是勸人修念佛求生淨土的了。還有一種律宗,也叫南山宗。唐朝的道宣律師,把大小乘的戒法,一齊融合通了,立了這一宗。因爲他住在終南山的,所以就叫南山宗。這是大略講講佛法的宗派,可以曉得一些名目罷了。
戒本來是約束身體,收住妄心,使得叁業六根,都清淨的一種方便法。所以戒律真能夠守得清清淨淨,一些不犯,也就可以破惑證果,了脫生死的,所以又說是戒波羅蜜。戒法有各種的不同。在家的善男子,受了五戒,叫做優婆塞。在家的善女人,受了五戒,叫做優婆夷。初出家的人,受了十戒叫做沙彌。受了具足戒,男的叫做比丘僧女的叫做比丘尼。梵網經上說的菩薩戒,是十條重戒,四十八條輕戒。現在傳戒的叁壇戒法,第一壇說沙彌戒,第二壇說比丘戒,第叁壇說菩薩戒。比丘的戒法,要臨時傳授的。若是預先偷聽了他人說戒,或是偷看了比丘戒的經本,就叫做盜戒,將來永遠不能夠得戒的,這一層也應該要曉得的。上邊所說的,都叫律儀戒,是防止造出罪業來的。還有定共戒,道共戒,兩種。定共戒,是入定的時候,自然能夠調伏身心,防止一切的惡法。道共戒,是見到了真道理後,自然不會犯戒了。像那須陀洹,他耕種田地,地下的蟲,自然都離開他的鋤頭四寸,不會有誤傷的。這兩種戒法,是就在修定修道裏頭得的,不是受的,所以說是定共戒,道共戒。在方等經裏頭,還有攝律儀,攝善法,攝衆生,叁種戒法,叫做叁聚戒。這叁種,專門是大乘菩薩的戒法。大乘菩薩,本來是叁業一齊防止的,但是可以表明白戒法的相的,總只有這身口兩業,所以叫做攝律儀戒。從律儀上發起大菩提心,能夠防止一切不善的事情,精進修行一切的善法,叫做攝善法戒。菩薩利益衆生的事情,有十一種。第一,凡是對衆生有益處的事情,都要幫他們一同去做。第二,是照顧病人。第叁,是演講佛法。第四,凡是我從前受過恩德的衆生,都要報他們的恩。第五,凡是有苦難的人,都要救他們,凡是有憂愁煩惱的人,都要解勸他們。第六,是周濟窮苦的人。第七,是修種種的道德,做旁人的榜樣。第八,是安慰旁人,使得旁人心裏頭沒有驚嚇。第九,是稱贊有道德的人。第十,是攝伏作惡的衆生,教他們改過。第十一,是用神通力,現出罪惡的因果報應來,好讓衆生心裏頭懼怕,不敢再做惡事情。這十一種,叫做攝衆生戒。攝律儀,是心思身體,都要端端正正,使得妄想的心不起來。攝善法,是所有一切的善,完全都攝受,拿來幫助成功自己的佛道。攝衆生,是教化一切衆生。這叁種戒法,實在是把一切菩薩法,都收盡了。在大論裏頭,還有十種戒的名目。第一,不缺戒。第二,不破戒。第叁,不穿戒。第四,不雜戒。第五,隨道戒。第六,無著戒。五六兩戒,是約真谛說的持戒法。第七,智所贊戒。第八,自在戒。這兩種戒,是約俗谛說的持戒法。第九,隨定戒。第十,具足戒。這是持的中道第一義谛戒。我爲什麼煩煩碎碎的講這一大篇戒法呢,因爲戒是學佛法的開頭第一件要緊事情,是真實的忏悔法,真實的莊嚴淨土法。觀無量壽佛經裏頭說,要想往生到極樂國去的,應該修叁種淨業正因,這第二種淨業正因,就是戒法。經裏頭說中叁品往生的人,都是靠了持戒的善根,才能夠往生的。所以這律宗同往生淨土,關系更加大。因爲凡是修律宗的人,只要能夠回向西方,就沒有不往生的。往生集裏頭,就很多很多是修律宗的人。總之念佛求生西方的法門,是最簡便,最穩當的,所以隨便修那一宗人,大半都要同淨土宗一齊修的。
凡是有性命的,那怕是很小的蟲蟻,那一個不想要得著樂趣,免掉苦處呢。但是講到苦處,要算做到我們娑婆世界的衆生,是苦到極頂的了。講到樂趣,要算生到極樂世界去,是樂到極頂的了。這是什麼講究呢。娑婆世界的人,苦的事情多得很。大略講講,有八種苦,第一,是生苦。識神投在胞胎裏頭去,像是落到了地獄裏頭去一樣,身體裹在血裏頭,像是在血汙池裏頭一樣。有的時候,母親吃了冷的東西,就像在寒冰地獄一樣。母親吃了熱的東西,就像在火熱地獄一樣。到了十月滿足,生出來的時候,受著了外面的空氣,像是千萬把的尖刀,刺在身上,痛得了不得,所以小孩子落地,總是哭的。那往生極樂世界的人,借蓮花做胞胎,清清淨淨的化生,沒有生苦的。第二是老苦。一個人年紀大了,精力就漸漸的衰弱了,頭發禿了,皮膚皺了。耳朵聾了,要聽聽不到。眼睛糊塗了,要看看不見。牙齒脫落了,要吃嚼不動。手腳沒有力了,要拿拿不起,要走走不動。這不都是苦處麼。那往生極樂世界的人,不像這裏的人,血肉成功的身體,是一種清淨光明的身體,永遠不會改變的,所以沒有老苦的。第叁是病苦。這個世界上的人,是地水火風的四大,和合了成功這個血肉身體的。若是四大稍有一些不調和,就要生出病來了。病的苦處,大家都曉得的,說也說不完的。那往生極樂世界的人,是功德造成清虛的身體,沒有什麼痛癢的,也沒有病苦的。第四是死苦,現在的時代,叫做減劫時代,就是人的壽命,越下去越短。現在做一世人,不過是幾十年,將來到壽最短的時候,人的壽只有十歲,在世界上受完了報,就死了。到了死的時候,一生所造的業,都現出業相來,心裏頭恐慌得了不得。到那一口氣回不轉來,四大分散的時候,好比是把一個烏龜,活活的敲去他的殼。那種極難受的痛苦,不能夠往生西方的人,都是逃不了的,所以往往有面上現出哭的樣子來的。那往生極樂世界的人,到臨死的時候,佛菩薩來迎接他,自然一些痛苦也沒有。生到了西方去,就同佛一樣的無量無邊阿僧祇劫的壽命,沒有死苦的。第五是求不得苦。這個世界上的人,一世裏頭,忙忙碌碌,都是爲了求名求利,求福求壽,但是種種的事情,怎麼能夠件件都滿他的願呢。有一種求不到手,不能夠滿他的願,心裏頭就覺得非常的難過,這也是一種極大的苦處。那往生極樂世界的人,自然一切都能夠稱心如意,就是求一世上就成佛,也可以滿他的願,沒有求不得苦的。第六是愛別離苦。世界上的夫妻兒女,都是夙世的緣,等到緣盡了,就大家要分散了。無論怎樣的恩愛,總沒有永遠不分散的。在那分散的時候,心裏頭的一種悲傷,最是難受。那往生極樂世界的人,沒有恩愛私情的,並且都是自由自在的,也不會要勉強離別的,所以沒有愛別離苦的。第七是怨憎會苦。冤家對頭的人,聚在一處,不是相罵,便是相打。或是你要東,他偏偏要西,或是用計策來暗裏頭害你,總沒有好事情做出來的,也是說不盡種種的苦處。這種苦處,同那愛別離的苦,恰巧相反的。那往生極樂世界的人,只有同那許多上品的善人,時常聚會在一處,沒有怨憎會苦的。第八是五陰熾盛苦。色受想行識,叫做五陰。色,就是身體,受想行識,是心法,一個人實在只有這五種法。世界上的凡夫,往往把念念生滅的識神,當做是我,把業識現出來的色身,當做是我的,就生出種種的煩惱妄想來,像是一團火,燒得很厲害。這個不獨是眼前受苦,還種了後世無窮無盡的苦因。那往生極樂世界的人,心同身體,都是完全清清淨淨,沒有五陰熾盛苦的。單把這幾層來比較,娑婆世界的苦,極樂世界的樂,已經是天差地遠了。況且不但是這八種苦,還有說不盡的許多苦哩。但是要想脫離娑婆世界的苦,一定要把世界上的一切,都看得很淡,要想得極樂世界的樂,一定要把佛號念得很熟,才可以有往生的把握。雖然說帶業可以往生,十念可以往生,究竟像那出門的人,還是資糧備得足的好。講到念佛的好處,大略說說有九種。第一,…
《佛法大意》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