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法大意▪P3

  ..續本文上一頁界生的心,同我有什麼相幹呢。況且境界若是能夠生出心來的,那麼不論聖人凡人,對了境界,都應該要生出心來了。爲什麼聖人對了境界,一些些心都不生出來呢。那麼可見得這個心,也不是從境界上生出來的了。若是說自己的心,同外面的境界合攏來,才生出來的。那麼先要問,究竟心同境界,還是兩樣都有能夠生出心來的這一種性的呢,還是沒有的呢。若是兩樣都能夠生出心來的,那麼不必要合攏了,才生出這個心來了。況且兩樣都能夠生出心來的,那麼合攏來了,就應該兩樣各生一個心,就要生出兩個心來了。因爲從自己的心裏頭,生出了一個心來,從外面的境界上,也生出一個心來,不是就要有兩個心麼。你想有這個道理麼。若是心同境界,兩樣都不能夠生出心來的,那麼就像一塊砂石,軋不出油來,兩塊砂石,怎麼會軋出油來呢。所以就曉得心同境界,合攏了生出心來的這種說法,也是說不通的。若是說這個心的生出來,是沒有因緣的,那麼變做虛空裏頭,憑空生出一個心來了,那是更加沒有這個道理了。這樣的細細考究起來,到底尋不見這一個煩惱心的來處去處,那就曉得這個心,本來就是無生法了,也就曉得一個人只有這一個心。煩惱是這個心,菩提也是這個心,不過在著相不著相的分別罷了,這還不是煩惱就是菩提麼。楞嚴經上說,十方諸佛一同對阿難說,你所以受那輪回的緣故,同得著解脫的緣故,都在自己的六根上,不關旁的事情的。可見得眼,耳,鼻,舌,身,意,這六種根的性,實在就是緣因佛性。因爲不明白那一心的道理,就算各種境界,都是真的有的,起了種種分別執著的念頭,造出種種的善業惡業來,所以就轉到輪回裏頭去了。若是曉得一切都是自己的心,各種境界,完全都是很清淨的相,沒有什麼可以使得人煩惱的,那麼分別執著的念頭,就自然不起了。再能夠可憐那一切衆生,不懂得這種道理,冤枉受那生死的苦,就發起普賢菩薩的行願心來。忏悔罪業,至誠的拜佛念佛,修種種的淨業,把這種功德,回向一切衆生,願意同他們一齊都生到極樂世界去。照這樣的修法,不但是一定可以往生西方,並且還一定可以生上品的,這就叫做造業就是解脫了。照這樣的修法,一定可以了脫生死的。

  講到那種佛菩薩的境界,不是我們凡夫可以比得來的。我們凡夫,一定要照修行的方法,一步步修上去,不可以跨大步的。若是性急亂來,就好像小孩子飛跑,一個不小心,就要跌倒的,或是連性命都要送掉的。現在有一種人,看見了維摩诘經,同涅槃經裏頭,有淫,怒,癡,就是戒,定,慧,造業就是解脫幾句經的道理,他們並沒有絲毫懂得,也不曉得細細的想想。單看了這幾句文字,心裏頭就想,淫,就是戒,怒,就是定,癡,就是慧,那是犯了淫怒癡,也沒有什麼要緊的。就隨意造出種種的惡業來了,一些也沒有慚愧的心,並且還要看輕那守清淨戒法的人,說他是小乘法,不是大乘法。這種人叫做撥無因果,將來一定要落到地獄裏頭去的,真是可憐得很哩。從前佛在世的時候,有一個比丘尼,叫做寶蓮香,他心裏頭想,淫欲的事情,不比得那殺生偷盜,要害著傍人的,所以罪過的。這男女相愛的事情,是大家願意的,沒有什麼罪過的。起了這個念頭,就做出了淫欲的事情來了。後來他全身的骨節裏頭,都發出火來燒著,就落到地獄裏頭去了。這是楞嚴經上說的,是的的確確的。總之一切事情,都在這一個心,或是迷惑,或是覺悟的分別。心迷惑了,就什麼壞事都會做出來了。心覺悟了,就完全是一腔正念,自然守住清淨的戒法,那裏還會淫呢。正念安定得很,那裏還會怒呢。正念明了得很,那裏還會癡呢。迷同了悟,都是這一個心,並沒有兩個心的。淫怒癡同了戒定慧,也都是這一個心。淫怒癡的心,就是戒定慧的心,戒定慧的心,就是淫怒癡的心,並不是有兩個心,所以說淫怒癡即戒定慧。心迷惑了,就起淫怒癡的妄念,造出種種的惡業來。心覺悟了,明白清淨了,一些些沒有什麼牽挂束縛了,那就自然解脫了。業同解脫,也就是這一個心,所以說業即解脫。前邊講過的苦即法身,煩惱即菩提,同後邊的貪欲是涅槃,轉煩惱成菩提,都是這個道理。不過這些話,都是單講理性的話。照理性上說起來,一切衆生,本來都是佛,但是現在被無明蒙住了,不覺悟了,變成了一個迷惑的衆生了,不能夠同佛一樣了。那麼怎樣可以只講理性,不講修法呢。

  佛經上所說的,不斷煩惱而成解脫,那是講一種夙根最深的人,明白了那一心的道理,覺得煩惱本來是沒有的,還有什麼斷不斷呢。這個不斷的不字,並不是沒有的解釋,是沒有什麼東西可以斷的意思。但是這種境界,不是平常人能夠做得到的。像楞嚴經上說,尚無不殺,不盜,不淫,雲何更有殺盜淫事。這兩句的意思,是說那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的念頭,尚且沒有,怎麼還會有殺生偷盜淫欲的事情做出來呢。但是平常修行的人,是不可以不把煩惱這樣東西,慢慢的修,修到斷盡滅絕的。若是真的可以不要斷得煩惱,就自然能夠成功解脫的,那麼爲什麼一定要斷了見思惑,才可以跳出叁界呢。爲什麼佛要把殺盜淫妄四種罪,定做根本重戒呢。諸法無行經上說,貪欲是涅槃,恚癡亦如是。如此叁事中,有無量佛道。這幾句話,是說貪,瞋,癡這叁種性,本來就是無生法。從這個念頭起來的時候,就去追求這個念頭,究竟是從什麼地方起的,各處都搜尋到了,到底沒有這個念頭的起處。就曉得一切的妄念,實在本來是無生的。有無量佛道這句話,是說上邊所說貪恚癡叁種業,有無量無邊的佛道在裏頭,很可以用功研究佛理的。所以下面又說,若人有我心,及有得見者,是人爲貪欲,將入于地獄。這四句話,是說若是一個人有認做實在是有我的那種心,同有認做真正有什麼東西可以得著的那種見解,那麼這個人,就要被貪欲的心,送到地獄裏頭去了。照這樣說法,就見得這貪欲的心,實在是萬萬有不得的,貪欲的事情,更加是萬萬做不得的。除非是那已經證得無生法的大菩薩,爲了要度脫有緣的衆生,一定要用那一種方法,才可以度他,那麼就現出那遊戲叁昧貪欲的假形相來。但是能夠現這種假形相的大菩薩,是已經沒有一些些認做有我的那種心的人,也沒有一些些可以得著什麼東西的見解的了。像我們這種凡夫,怎麼能夠同大菩薩比,隨便做出這種犯重戒的事情來呢。並且我們真是能夠把身體一切,都看空了,那麼還有什麼貪欲的心,會生出來呢。就因爲不能夠看空,認定了有一個我,所以要起這貪欲的念頭。能夠自己覺得了錯,就在這個起心動念上,用心研究佛法,那也是轉煩惱成菩提的一種法門。若是弄錯了,當做貪欲就是菩提,不礙事的,就造出惡業來,那麼就是下了地獄的種子了。我因爲這種道理,才學佛法的人,往往容易弄錯,落到魔鬼道裏頭去。所以你問了我,我就說出這許多的話來,一來是借這種話來忏悔自己的罪業,二來是奉勸學佛的人,總要修十善業,相信因果。照觀無量壽佛經上,所說的各種修淨業的法門去做,那麼將來大家都可以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

  那人道,一切善惡的事情,都是從自己心上起的,這種道理,我是相信的。講到那外面的各種境界,不管你心裏頭愛他,恨他,他總是那種樣子的,那麼自己的心外面的東西,明明是同了自己的心,各不相幹的了,怎麼可以說都是自己的心變現出來的呢。我道,你不要不相信,我再來把這種道理,細細的講給你聽。心有兩種的分別,一種是真心,一種是妄心。真心,就是一切衆生的根本法身,是永遠不改變的,所以叫做真如性。妄心,是從接觸了外面的境界才起的,是刻刻變換的,所以又叫做生滅心。你方才所說的心,是妄心,不是真心。妄心是事事窒礙的,真心是處處靈通的。所有一切的色法,心法,都是從這真心裏頭,變現出來的,所以又叫做如來藏心。那些變現出來的東西,都沒有體性的,就都是空的假的。只有這個真心,是有體性的,是實在的。所以一切的法,只是一個真心,並沒有一些旁的東西,所以又說是唯心。諸佛菩薩,因爲證得了這個真心,所以就有各種的自在神通。能夠把須彌山放在芥菜子裏頭,並且須彌山並沒有縮小,芥菜子也並沒有放大,你想稀奇不稀奇呢。諸佛菩薩還能夠把極短的時候,變做極長,把極長的時候,變做極短。所有過去未來的一切時劫,完全都收在現在的一個念頭裏邊,你想稀奇不稀奇呢。從前有一個高僧,名叫靈潤。他同了幾個出家的人去遊山,走到一處荒野地方,忽然四方都有火燒來了,那些人都嚇得跑散了,獨有靈潤和尚,仍舊照常走他的路。他對那些人道,心的外面,沒有東西的,這火實在就是自己的心變現出來的,不是真的。倘然說這火可以逃避得脫的,那是認做真是有這個火了,就免不了要被火燒著了。後來這火燒近靈潤和尚的身邊,就自然消滅了。若是這火不是自己的心變現出來的,怎麼靈潤和尚認做不是真的火,火就會依了靈潤和尚的話,就消滅了呢。還有一個高僧,大衆稱他生公的。他在我們世界上的時候,涅槃經的下半部,還沒有傳到中國來。他先就說一闡提的人,也有佛性的,大家都說他是違背佛法,不相信他的話。有一回,他到蘇州虎丘山,一個人坐在一塊石上,對那旁邊豎起的石頭說道,一闡提有佛性的麼。那些石頭,都向他點頭。人家常常說的生公說法,頑石點頭,就是這個出典。後來中國得著了涅槃經的下半部,經裏頭真的說,一闡提也有佛性的。倘使那些石頭,不是自己的心變現出來的,怎麼會點頭呢。講禅宗的六祖大師,得了五祖傳他的衣缽,回到廣東韶州府地方,住在寶林寺裏頭。有些惡人,要去害他,六祖避到了前山去,那些惡人,就把前山放火燒起來。六祖把身體隱了,挨到了石頭裏面去,就免脫了這個難關。現在石上邊,還有六祖盤膝坐在那裏的痕迹,同布衣的紋路哩。倘使身體同那石頭,實在是有的,那麼…

《佛法大意》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