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水果應該單獨攝取

  水果應該單獨攝取

  

  ★水果的分類

  通常按照水果中所含糖分及水果酸的量,區分爲叁類:酸性、亞酸性、甜性。

  茲列舉如下:

  酸性水果--葡萄柚、橘子、鳳梨、奇異果、檸檬、酸蘋果、草莓、酸李。

  亞酸性水果--蘋果、芒果、杏子、木瓜、葡萄、桃子、櫻桃、蜜李。

  甜性水果--香蕉、甜葡萄、幹果、無花果、柿子。

  亞酸性水果可與酸性或甜性水果結合使用,但酸性水果不應與甜性水果合用,因爲酸的水果會幹擾甜的,影響排空時間。

  水果潛在性屬于堿性食物,但它堿性的作用卻必須透過消化系統,才能完全發揮出來。當水果成熟時,水果所含的酸會逐漸轉型成爲糖分。

  水果多半含檸檬酸、蘋果酸等酸質,經曆完整的氧化作用,形成二氧化碳及水,反而會增加血中的堿性作用,幫助人們維持血液的酸堿平衡。

  原則上攝取水果應限製種類,一次不要超過叁種以上。如果要飲用蔬、果汁,應于用餐前叁十分鍾使用,因爲蔬、果汁會使消化液稀釋、沖淡,影響消化作用。所以果汁不應與主餐合用,最好單獨飲用。

  水果的調配

  水果若與其他食物合並使用,將會停留在胃部一段時間,直到食物消化後,才會開始作用。

  此時滯留的水果,所含的糖分就會發生發酵作用,呈現出與其他食物合並使用的不協調現象。這就是爲什麼我們在飯後吃水果,會有飽脹感、泛酸、嗳氣(酸水冒出來)等不舒適的感受。

  熱帶或亞熱帶地區以水果當做早餐或夏日的午餐,尤其以水果全餐最爲理想。

  水果全餐能促使我們身體更有效率地善用能量,在早餐後,就可以發揮創造力,在更多腦力、心靈,或身體勞動的工作上。因此,早餐以水果爲主,是創造活力的泉源。

  如果一時之間不能習慣純粹以水果作爲主餐,可以任意選取下列叁種建議,加以調配:

  1.加一至兩湯匙的生麥片(麥片可于前一晚,以冷開水浸泡),這是著名的瑞士營養學家布萊柴爾-班納(Dr.Max Bricher-Benner),精心調配,極富醫療效果的瑞士營養餐--麥果泥(Muesli)。

  2.加一湯匙小麥胚芽或麥麸合用。

  3.加一些堅果(如芝麻、葵花子、南瓜子等)。尤其甜性水果加堅果,味道極佳,組成也理想。

  病中若以水果餐爲主,甜味水果則切莫與強酸水果合用,如香蕉、無花果、甜棗等,不要與橘子、葡萄柚或鳳梨等合用。

  任何水果均以季節性、産地所生長的爲宜,攝取時不但要足量,且最好是以有機農法栽種者爲上選。食用水果,不要加糖,而任何堅果、種子經過發芽或浸泡後,均可與水果合用。

  水果攝取是以單獨爲最適宜,但唯有酪梨例外。

  酪梨本身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及脂肪,不僅味道醇美,也提供非常優質又自然的油脂來源。但它豐富的油脂成分,會阻止其他蛋白質、澱粉的消化及延長胃的排空時間。

  酪梨可與任何酸性或亞酸性水果合用,可與不含澱粉的蔬果合用。

  它本身蛋白質的含量,遠勝于牛奶,所以不需另外再與其他蛋白質合用(包括種子及堅果類)。並且它是沙拉醬的重要材料。

  瓜類則是水果中,最容易消化且消化最迅速的水果。不過食用任何瓜類,均宜單獨使用。如果與其他食品或水果合用,瓜類會滯留在胃中,因糖分發酵産生氣體,形成嚴重的脹氣,甚至腹痛。

  例如在餐後吃西瓜,西瓜會被食物、分泌增多的唾液及胃的消化液所阻擋,因而在胃中滯留,形成腹脹不消化的現象。

  食用瓜類的時間,宜在進餐前的半小時以上,或者進餐後至少叁小時最爲適當。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