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食物調配的原則

  食物調配的原則

  

  食物本身就賦予治愈疾病,增進整體健康的能力。

  透過對食物種類的辨明,明智的抉擇,與適當的食物調配,我們的每一餐都能洋溢慈祥和樂,遠離疾病,身心自在。

  健康絕對不是用高價位可以買賣的商品,健康是自我親身經曆且付諸實踐的坦途。

  十項重要原則

  1.食物經辨明種類後,選擇以蔬、果、谷、芽爲主。

  2.每餐建立以蔬菜或水果爲中心的調配法。

  3.蛋白質、脂肪、澱粉攝取量宜減少。

  4.澱粉、糖類與蛋白質、酸性水果,切忌等量混用。

  5.水果、瓜類宜單獨攝取。

  6.調配食物要種類單純,簡單勿複雜,減少人工調味料。

  7.烹調方法及時間,以減少破壞食物本身養分爲主。

  8.食物以季節性、地域性采收爲主。

  9.食物栽培以有機栽種,無農藥及化學製劑殘存爲佳。

  10.兩餐間隔四至四個半小時以上爲宜。

  整個食物的配合,要點在于把握蛋白質與澱粉不能夠等量相混。犯了這個要點,會造成很多疾病的來源。

  蛋白質必須要在酸性環境才能消化,澱粉則要在堿性環境,酸堿不協調,不能混用。

  雖然自然界裏面蛋白質與澱粉組成的東西非常多,可是天然食物裏有沒有看過又含有高蛋白、又含有高澱粉的任何一種食物

  自然界沒有這種組成模式,可是人們卻常使用這種組合,把高蛋白與高碳水化合物混用,所以我們的胃當然會承受不了,因爲這違反了自然。

  自然界的組成,以肉類來看,是以蛋白質爲主;碳水化合物則主要是含糖成分,含量非常的少。所以肉類是以蛋白質與多數的油脂組合而成,它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不多。

  反觀五谷類,如全麥、大麥或糙米,主要以碳水化合物爲主,它的蛋白質不到百分之十,脂肪不到百分之五,很好消化。

  自然界長遠保留下來的東西,不會因爲物競天擇遭到淘汰,這表示它的結構成分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今天我們做一餐飯,弄得什麼東西都是最高,什麼都是最多,什麼都是百分之百,根本就是糟蹋了我們的腸胃,根本就不能消化,最後當然會衍生很多很多的慢性病,這一點大家要好好地思維,要把調配的觀念改過來。

  澱粉與蛋白質不能配在一起,是指不能夠"等量"組合。

  蛋白質在一餐之中最好不要超過叁種,不要又吃雞蛋、又吃牛肉、羊肉、大豆,這樣子蛋白質太過複雜,會使我們的胃搞不清楚,所以只要單獨地選擇一種蛋白質就夠了。

  常聽說"少量多餐",雖然少量,但是根本還沒有消化下一餐就來了,所以胃病永遠治不好。

  一餐與下一餐之間要隔四到四個半鍾頭。而消化不良的人不要吃宵夜,晚上必須減少攝食的總量,並減少碳水化合物的量。如果以蛋白質爲主,那就很好消化,不會到隔天還有殘留。

  早餐進食不是看時間,而是看有沒有這個需要,以我們自己生理的需求來決定要不要吃早餐。

  如果前一天晚上沒做什麼,早上也沒什麼事情需要做的,肚子還是脹脹的,八點一到仍然不該吃早餐。所以,食物的選擇、食物的需求要看我們個人的生理狀況,不是時間到了就吃。

  在這一輩子當中,從來沒看過牙科醫師的人很少。但是牙齒有病,醫生怎麼告訴我們

  "你要多刷牙,要用加氟的牙膏,買牙線,要怎麼刷怎麼刷。"看你的牙齒不行了,就說,"拔掉,裝假牙,牙齒要矯正"。有哪個醫生告訴你"少吃酸性的東西,少吃糖分"

  可能有,但,是少數。

  其實,看種族健康不健康就看他們的牙齒。以非洲老祖宗的牙齒爲例,以前非常飽滿,叁十二顆牙;現在牙床結構全部改變了,牙齒淩亂,齒槽變得很小,不夠長。十六顆在下面,十六顆在上面,長得凹凸不平,很少有完整的。

  牙齒的毛病出在哪裏

  應該要讓口腔維持在堿性的環境。我們吃了很多酸的東西,例如糖等,它沒有辦法消化,卡在牙齒,所以整個口腔環境偏向酸性。而長期處在酸性的環境裏,長期磨損,就造成牙周病、蛀牙,種種無奇不有的病。

  有些小朋友不能斷奶,拿著奶瓶睡覺,將來發展成爲奶瓶性齲齒,很可怕。它會蛀到使得結構整個變小,長不出健康的牙,而且奶有乳酸,會腐蝕牙根,牙齒怎麼會好

  

  所以牙齒如果不好,趕快保持在堿性環境下,大量地攝取堿性食物,盡量杜絕澱粉、糖分的食物,即使不用加氟牙膏,蛀蝕的地方也會慢慢變成很好的組織。

  以前有個病例,有位年輕的病人,上下牙床總共蛀了十六顆,牙科醫師不知道該怎麼辦,拔也不是,不拔也不是。後來他找到一個醫生,這位崇尚自然的醫生,告訴他飲食應該如何攝食。第六個月之後,他回去給這個牙科醫師看,牙科醫師非常驚訝,十六顆蛀牙竟然好像填平了,有另外的一些組織長在蛀齒上面。他拿起鑽牙器鑽,非常堅硬,根本鑽不下來,就像我們的牙齒結構一樣,這就叫做"脫胎換牙"。

  所以,有很多治療的模式,並不是應該怎麼樣或一定要如何才算正確。我們只要回歸正確的飲食與生活,崇尚大自然,不要用加工的,不要用人工精致的東西,就可以讓我們恢複健康。

  正確的攝食不但讓我們的生命更具有價值,而且讓我們遠離慢性病,甚至遠離可怕的癌症。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