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節課
《回向品》正在講善根回向給地獄衆生,昨天講了“略說”,今天開始講“廣說”。
子二、廣說:
願彼寒者暖,亦願菩薩雲,
飄降無邊水,清涼炙熱苦!
我們的善根要回向給可憐衆生,尤其在世間當中,最可憐、最痛苦的就是地獄衆生,這一點在大小乘經論中描述得非常清楚。
不過,現在的人特別可怕,看不見、聽不見的,就認爲不存在,這是極爲愚癡的想法。按照佛教的觀點,不僅人類存在、旁生存在,餓鬼和地獄也是存在的。如果你對地獄的存在持有懷疑,不妨對高僧大德提出自己的疑問,同時也學習一些業因果、輪回痛苦的經典和論典,從中就可以了知,造惡業必定墮入叁惡趣。如果你沒有這種因果正見,那學什麼法、做什麼事都是目光短淺,只顧眼前、不顧將來。對自己的未來一點不准備的話,這是非常可笑的事情。我們年輕時讀書,就是爲了長大後的成家立業;中年時積累財産,就是爲了年老後的衣食無憂;平時買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就是爲了人生做一些准備……同樣,既然來世存在,我們活著的時候就要斷惡行善,否則,在貪嗔癡的引發下造下彌天大罪,必定會墮入十八大地獄。因此,我們要建立正確的因果觀念,同時,也應該將善根回向給地獄中的可憐衆生。
從這一頌開始,分別爲不同的地獄衆生作回向,首先是寒冰地獄與熱地獄。大家都知道,寒地獄大致分類有八種:具疱地獄、疱裂地獄、阿秋秋地獄、緊牙地獄、虎虎婆地獄、裂如青蓮花地獄、裂如紅蓮花地獄、裂如大蓮花地獄。這八大地獄到處冰天雪地、被嚴寒所逼迫。藏地或者東北到了寒冬臘月,如果赤身裸體呆在外面,就會冷得受不了,但這種寒冷與寒地獄的痛苦相比,簡直望塵莫及,千分不及一、萬分不及一。想想冬天都覺得寒冷難耐,更何況身處寒地獄的這些衆生了,因此,我們應該把善根回向給它們。
其實菩薩的發願力不可思議,通過這樣的回向,無量地獄衆生可以從寒苦中獲得解脫。地獄衆生的確非常可憐,我們冷了還可以加衣服、吹空調,或者有暖風機,但它們根本沒有這些。所以,但願我們能讓這些衆生獲得溫暖,每一個地獄衆生的身邊,都出現一個熱風扇——有沒有啊?(衆笑)
熱地獄的衆生也是如此。熱地獄大概有八種分類:複活地獄、黑繩地獄、衆合地獄、號叫地獄、大號叫地獄、燒熱地獄、極熱地獄、無間地獄。這八大地獄處處都是熊熊烈火,不斷燒烤地獄衆生的身體。平時一個小火星濺到身上,我們都痛得要命,但熱地獄衆生的痛苦與我們有天壤之別。《業分別經》中說,平常火的七倍溫度是檀香火,檀香火的七倍溫度是劫末火,劫末火的七倍溫度是第一層熱地獄(複活地獄),依此層層往下,溫度越來越高,到了無間地獄,溫度達到頂點。所以,世間任何一個高溫,根本沒辦法與之相比。在這些熱地獄中,如今正有無量衆生在感受燒烤的痛苦,我們應通過回向,給這些衆生降下無邊甘霖,熄滅所有的火焰,給它們帶來清涼!
這樣回向是可以實現的,它是有功德、有力量的。《地藏菩薩本願經》中有一個公案說,很久很久以前,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出世,像法時期有一婆羅門女,善根深厚,信仰佛教極爲虔誠。但她有一個邪見較重的母親,不但不信佛教,反而誹謗僧衆、輕毀叁寶。婆羅門女想盡一切辦法勸母親,但始終無法轉變她的觀念。後來母親過世,婆羅門女很傷心,據母親生前種種,推知她肯定墮入了惡趣。于是婆羅門女變賣家産,供養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像,在佛像面前一直虔心祈禱。之後,感得佛陀在空中告訴她,要想知道母親轉生何處,回去誠心念佛號即可。
婆羅門女回去後,一天一夜不斷持念佛號,以佛的加持和威力,她看到自己來到地獄,並目睹了各種苦難慘境。有一鬼王名爲無毒,前來迎接她。她問這是什麼地方,鬼王說:“這是鐵圍山。”“鐵圍山不是地獄嗎?我怎麼會來到這裏?我母親是不是轉生到這裏了?”鬼王告訴她:“你母親本來在此受苦,但3天前已經生天了,因爲她女兒爲她設供修福,供養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婆羅門女回到人間後,對因果更加深信不疑,立弘誓願:“願我盡未來劫,應有罪苦衆生,廣設方便,使令解脫!”佛陀告訴大衆說,當時的婆羅門女,即當今的地藏菩薩;當時的無毒鬼王,即當今的財首菩薩。
通過這個公案可知,縱然轉入無間地獄,爲其超度回向,它們也能獲得解脫。所以在藏傳佛教中,人死以後,49天內必須給他不斷地念經,這是最基本的規矩。如果家人比較孝順、有良心,不管死了什麼人,3年中每年都要給他念一部大的經,此後經常要給亡者回向,比如你朝山時就一邊轉山一邊念他的名字回向,供養僧衆也寫上他的名字回向,到寺院在佛像前點香、點燈,也念著他的名字回向……所以,我們藏地有種說法是:“這一家連孝順的子女也沒有,做善事都不提父母的名字!”
在座各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恩人、親友,他們離開人間後,我們沒有必要到墳墓那兒供香供花。現在很多電影裏都是演:當一個人思念一個人的時候,就默默走到他的墳前,在那裏放一束鮮花……這種傳統無有任何意義,既然亡者已逝,供花對他又有什麼用呢?如果你真的很孝順,就應該到寺院在佛像面前供花、供香、磕頭,念一些《普賢行願品》或《回向品》,並把善根回向給亡靈。這樣,即使他業力非常深重,正在地獄裏受苦,依靠叁寶的加持、回向和善心的力量,也可以得到解脫。所以,好的傳統應該建立起來,至于沒有意義的風俗習慣,有也可以,沒有也可以。
描寫地獄的經典,漢傳佛教中也比較多。例如,安世高翻譯的《佛說十八泥犁經》,裏面就講了十八地獄。(我看了一下,前八個是熱地獄,後十個好像全是寒地獄。)還有昙無蘭翻譯的,也有《佛說四泥犁經》、《佛說泥犁經》、《佛說鐵城泥犁經》幾種。漢地最普遍、最有影響力的,就是《地藏菩薩本願經》。這些經典都講了一些地獄狀況,只不過有些名詞不太好懂。《正法念處經》、《業分別經》、《毗奈耶經》以及《大圓滿心性休息》、《菩提道次第論》等經論,對地獄也有較廣的敘述。而且,在漢地個別小寺院的門口,也寫有一些地獄的狀況。(但有些地方的說法,可能民間色彩比較濃。)
佛經中所講到的地獄,大家一定要了解。漢傳佛教的大乘經典比較多,尤其在唐代,許多皇帝對弘揚佛法不遺余力,大多數經典都是奉诏譯的。然可惜的是,這每部經典不像藏地一樣,修行人必須要學習,而是翻譯完了就放在《大藏經》裏,由于有些文字晦澀難懂,誰都不知道裏面的內容。所以,我們後一代的佛教徒,尤其是年輕的高僧大德和虔誠居士,應該正式學習《大藏經》的經典,這是很有必要的!
漢傳佛教的佛法原本非常興盛,皇帝當時很重視,譯師們也辛辛苦苦譯出了很多經典,但後來之所以沒有流傳下來,我個人認爲,可能是因爲當時禅宗比較興盛,禅宗強調“不立文字”,所以人們沒有特別重視聞思。還有一個教派——淨土宗,也是除了念佛以外,對學習佛法不太注重。這兩個宗派在漢傳佛教的地位舉足輕重,因此,有些優良傳統就沒有了立足之地。
當然,對利根者來講,不立文字確實可以成佛,但對末法時期的初學者而言,誠如麥彭仁波切在《定解寶燈論》中所說,你什麼道理都不懂,一開始就絕思絕慮,這是不合理的。現在的藏傳佛教,也有個別上師提倡直接入定,不必聞思。對利根者、證悟者來講,這種修法是非常好,但我們大多數都是凡夫人、普通人,若連基本的因果概念都沒有,就學大圓滿的最高見解,看起來你好像證悟了,什麼都不執著;你上師也很高興,授記你爲幾地菩薩,師徒倆都特別開心。但過了一段時間,違緣出現時,你自相的貪嗔就露出來了,不要說一地菩薩,加行道的境界也沒有,那個時候,大家都有點失望。
所以按法王如意寶的傳統,修行人理應先聞思,然後,再坐禅、念佛或者修無上密法,我覺得這樣非常好。在學佛的過程中,大家一定要先熟悉大經大論,包括地獄在內的道理,民間說法和世間傳統並不重要,而應當遵循佛陀在大乘經典中的教言。
作爲一個藏傳佛教徒,我也經常翻閱漢文的《大藏經》。雖然自己水平比較低,再加上裏面全是古文,啃半天也啃不動,但我還是很有興趣,經常琢磨“這在藏文中怎麼講,漢文中怎麼講”,喜歡在《大藏經》的寶庫裏尋找如意寶。可是現在所謂的高僧大德、大方丈,好多人對此興趣索然,他們整天忙于開會、應酬,將佛陀的寶貴教言置之不理,這一點是非常可惜的!
此處所講到的地獄,藏傳佛教、漢傳佛教有很多大乘經典進行說明,其真實性毋庸置疑。所以我們應該發願:寒熱地獄中正在受苦的衆生,一定要讓它們獲得快樂!
現在是夏天了,我們學院非常涼爽,很舒服的,但漢地很多地方特別熱,人們就像住在火爐裏一樣。當然,這種痛苦遠不及熱地獄,熱地獄的痛苦,人間也不會有。以前法王去印度時,當時氣溫接近50°C,我們覺得就像熱地獄一樣,但法王說不能用這個比喻,這種溫度連熱地獄的一分也趕不上。現在有些城市也熱得不行了,人們連衣服都不想穿,老年人成天拿一把扇子,年輕人也躲在冷氣房裏不敢出來……但很多人根本想不到,這點兒酷熱真的不算什麼,熱地獄衆生與火焰融成一體,連哭聲都喊不出來,相比之下,自己已經很幸福了。
總而言之,我們感受寒冷時,應該想到寒地獄衆生正在受苦;感受熾熱時,應該想到熱地獄衆生正在受苦,同時願它們從中獲得解脫。除了人間以外,地獄肯定存在,這是佛陀的金剛語,所以大家應該以大慈大悲的智慧來回向!
願彼劍葉林,悉成美樂園,
鐵刺樹枝幹,鹹成如意枝!
願獄成樂園,飾以鷗鵝雁,
悅音美飛禽,芬芳大蓮池!
有些經典說,無間地獄周圍有16個…
《《入行論講記》第十冊 第十品 回向 第一百九十二節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