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胃消化的因素
胃的內壁有35000條腺體,每天分泌3.5升胃液(主要是鹽酸),用以促進蛋白質的分解。
胃攪拌食物,是靠肌肉收縮的。我們所攝取的東西,一層層堆積起來,消化作用則是從最靠近胃內壁的東西開始消化起。肌肉的收縮,波浪式的摩擦動作,從上到下,連續不停。爾後消化攪拌均勻,使食物變成濃濃的糨糊般,緩緩地送到幽門瓣,進入十二指腸。
假使有大量的胃液流入十二指腸內,就會侵蝕十二指腸壁,發生潰瘍(消化性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占75%,胃潰瘍僅占25%)。
正常生理幽門瓣有節製性,每次僅能容許少量食物通過,絕不會超過十二指腸(其爲含堿性消化液)的容量。因爲攝食的先後順序、食物的配合組成,都與消化吸收息息相關。
影響胃的消化機能有以下因素:
1.食物的溫度:冰冷食物會延緩胃的蠕動。如喝一杯冰水或吃一大杯冰淇淋,胃的溫度,由攝氏37度驟然降低至11度左右。約需半小時以後,才能恢複溫暖。在這段時間內,一切胃的消化分解蠕動完全停止。
2.情緒的影響:生氣動怒,滿臉通紅,胃也會脹紅。害怕時面如死灰,胃也會變成灰色。興奮緊張時,胃會劇烈收縮,胃液分泌增加叁倍以上。而焦慮不安時,肌肉蠕動幾乎完全停止,胃液分泌也會減少。此時如果吃東西,食物就會原封不動堆積在胃中,使人感到又脹又飽,極爲不適。因此,情緒不穩定時,最好不要再吃東西了。
3.刺激品的傷害:如胡椒、蒜、咖啡、酒精、尼古丁等,會刺激胃的內壁,使胃的內膜馬上充血,像火灼燒般,並會促使分泌大量胃酸,增加胃潰瘍的機會。
4.藥品的影響:如阿司匹林會刺激胃壁,造成胃的糜爛及許多出血點。
★影響小腸消化吸收的因素
人類的小腸分成叁段,第一段是約25厘米長的十二指腸,第二段是2.5米的空腸,第叁段是3.5米的迴腸,最後則是1.5米的大腸。所以腸道約有8米。
小腸猶如一座複雜的食品加工廠,它能使食物變成血液裏正常的成分,提供人體無數萬億細胞的食糧。如果不是小腸能將食物做化學性的轉換,就算攝食再多,依舊無法利用。
小腸除了纖維質如硬果皮、芹菜筋等無法消化外,其他沒有不能消化的。
當十二指腸分泌激素,注入血液中,刺激胰髒即刻分泌堿性的消化液,每天大約就有一升左右的消化液會流入十二指腸,用以中和胃酸。如果失去這種功能,十二指腸潰瘍就形成了。
每天流到小腸的消化液,尚有兩升的唾液、叁升的胃液、兩升膽汁以及腸液,合起來約有八升。
腸壁內有幾百萬根絨毛,爲分解及吸收食物的場所,最後蛋白質及碳水化合物,送入血液中,脂肪則取道淋巴循環系統。
小腸消化一頓飯時間,約需叁至八小時。精神緊張,服用藥物,細菌侵入,會加速小腸的蠕動而腹瀉。憂慮不安,飲食不當,藥物作用會影響小腸蠕動停頓,形成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