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行論講記》第十冊 第九品 智慧 第一百八十七節課▪P2

  ..續本文上一頁不一定證得空性,可是看破紅塵之後,生活上有很多輕松,流的淚跟在家人比起來,應該說少很多。

  我們證悟空性的真正作用,就是對衆生生起真正的利他心,若想生起利他心,首先必須緣苦難的衆生生起悲心。最近,我們看到衆生受苦的現象比較多,不管打開收音機還是電視,播放的都是天災人禍,自然災害也好,人類戰爭也罷,許多場面慘不忍睹。就拿今年來講,年初的時候有暴風雪,受災地區遍及中國14個省市,很多人都無法返鄉過節;前不久,緬甸一帶爆發熱帶風暴,至今已經死了叁四萬人,幾十萬人無家可歸;最近四川發生大地震,好幾萬人被埋在廢墟中,美好家園毀于一旦,家破人亡處處可見;還有,安徽也爆發了小兒手足口病……各種災害層出不窮,即使沒證悟空性,我們也忍不住生起悲心。

  這些災害的原因是什麼呢?一方面是衆生造惡業的果報現前,假如前世傷害過別人,即生就要遭受這樣的痛苦;另一方面,現在人類破壞自然非常嚴重。我並不是發現了什麼,但自己每次路經汶川一帶,看到不管是山也好、地也好,全部破壞得特別厲害,經過的時候心驚膽戰、十分害怕,以前就有這種感覺。當然,這是一種緣,不是因,最主要的因就是衆生前世造的惡業,再加上嚴重破壞自然平衡,必然會遭受大自然的懲罰。老子曾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切萬物都是有法規的,人與自然界息息相關、密不可分,如果損害了自然界,按照佛教的說法,龍王、地神、山神、水神就會發怒,給人類降下種種不幸。

  其實,我們身體是一個小宇宙,外在的環境是大宇宙,二者是一體的,假如嚴重破壞了大宇宙,最後也會毀滅自己。《黃帝內經》中列舉了大量事實來證明天與人是統一的,比如,天有日月,人有雙目;天有四時,人有四肢;天有五行,人有五髒;天有叁百六十五度,人有叁百六十五骨節;鼻額像山嶽,毫發像草木……可見,人與自然相依相偎、無法分割。然而相當長的時期內,人類因爲可以上天入海,就認爲自己無所不能,打著“人定勝天”的旗號,對自然進行肆無忌憚的掠奪,最終招致了大自然的強烈報複。

  作爲一個佛教徒,我今天在這裏呼籲,我們應該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最少也是念1萬遍到10萬遍的觀音心咒或佛號,回向救度這些可憐衆生。在座的道友從今天就開始念,對可憐的衆生,我們佛教徒應該有辦法,念觀音心咒或阿彌陀佛名號,對他們決定是有利的。不像現在有些人,光是“祈禱祝福他們,讓他們平安,讓他們戰勝痛苦”,只是口頭上說說而已,實際上真正能帶來利益的,唯有佛菩薩的加持。所以在座的人今天就開始念誦。

  以後看到這個光碟或者文字的佛友,希望你們從此時起,也念1到10萬遍的觀音心咒回向這些衆生,以免除自然災害及墮入惡趣等暫時和究竟的痛苦。同時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大家應該盡量獻出愛心,幫助這些可憐的衆生。我們作爲一名佛弟子,這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當年寂天菩薩也是如此:有一段時期印度某地遭到極大的自然災害,糧食顆粒無收,當地一千多乞丐沒有飯吃,餓得奄奄一息。乞丐們正在等死時,寂天論師用神通使他們得到豐足的飲食,身體完全恢複過來,然後爲他們宣講因果、十善等佛法,令其全部皈入佛教。(第六種稀有傳記)

  還有一次,在一個地方有五百名持邪見的外道,當時那裏鬧饑荒,他們得不到食物,遭受到饑餓的折磨。他們私下商議:誰要能解決衆人的食物問題,就推他爲首領。寂天論師得知後,便到城市裏化了一缽食物,通過不可思議的威神力加持,使五百名外道取之不盡,擺脫了饑餓痛苦。之後,寂天論師給他們講經說法,傳授五戒十善,使他們抛棄了邪見,行持佛法。(第七種稀有傳記 )

  所以,我們平時看見遇難者、痛苦者時,不管是見解上、行爲上還是生活上遇到困難,只要我們有能力,就要盡心盡力幫助。如果沒有這樣做,光是口頭上說發菩提心,行爲上卻無動于衷,這是不合理的。對可憐衆生生悲心,這方面的教理非常多,關鍵要看自己平時有沒有串習?遇到一些痛苦者,心裏會不會有反應?若對空性法門有所認識,自然會對沒有通達空性的衆生起悲心。相反,對空性的道理不了解,所作所爲被實執束縛,而且沒有利他心,一切以自我爲中心,那做什麼都意義不大。因此,大家應當抛開自私心,驅開執著心,盡量安住于空性中,以清淨心來幫助衆生。

  現在很多人早上起來坐禅,晚上睡前也坐禅,但坐禅的過程中,應該有麥彭仁波切那樣的竅訣,即先觀察自己的蘊存不存在?我存不存在?法存不存在?通過各種方式進行剖析,對單空生起無僞的見解,之後再對離一切戲論的境界進行修持,這樣坐禅才會成功。否則,修空性很容易誤入歧途。

  有了這樣的基礎,對世間的得失盛衰就不會執著,覺得它跟夢境沒什麼差別,其自性不可得,顯現也是假的,執著又有什麼意義呢?自己若遠離了這些執著,再回過頭看芸芸衆生,爲了蠅頭小利而大肆造業,自然會對他們生起悲心。這種悲心的生起並不是特別困難,當然,倘若自我的心一點也沒有損害,空性的見解一點也沒有證得,那說得再漂亮、做得再轟動,悲心也生不起來,痛苦的毒芽仍會不斷生長。

  因此在修行的過程中,大家務必要依照傳承上師們的教言,從根本上鏟除執著。這個並不是那麼簡單的,不是短暫的時間中馬上就能明心見性。不過也不要緊,只要我們的路是正確的,依靠不斷的努力,總有一天會達成所願。世間人搞一個企業、搞一個項目,尚且不可能一天兩天就成功,修行也是同樣的道理,必須依靠循序漸進次第性修持正法,才能斷除執著。若能如此,你一方面不會入歧途,另一方面,自己的修行境界也會越來越穩固。

  

  

《《入行論講記》第十冊 第九品 智慧 第一百八十七節課》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