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行論講記》第十冊 第九品 智慧 第一百七十九節課

  第一百七十九節課

  下面的科判是“宣說能害”,也就是說,承認諸法有自性不合理,否則于理證、教證有妨害。

  庚叁(宣說能害)分叁:一、由因建立空性;二、由果建立空性;叁、成立之攝義。

  辛一(由因建立空性)分二:一、真實無生建立空性;二、名言中由因生建立空性。

  壬一(真實無生建立空性)分叁:一、破無因生;二、破常因生;叁、攝義。

  在有些講義中,此科判安立爲依靠中觀叁種因來破斥,即觀察因之金剛屑因、觀察本體之大緣起因、觀察果之破有無生因。抉擇空性的論典中,中觀共同五大因 用得比較多,比如,無垢光尊者的《七寶藏》、龍猛菩薩的中觀諸論用了金剛屑因和破有無生因,《中觀莊嚴論》用了離一多因,《中論》用了大緣起因……依此來破斥一切實法。

  有人可能認爲:“既然要破的是諸法實有,爲什麼《入中論》、《中論》、《四百論》等中觀論典中,首先破諸法産生呢?”這個問題很重要。因爲有爲法的法相是生、住、滅,如果抉擇諸法不生,自然就沒有它的安住和毀滅。衆生執著的對境是有爲法,如果有爲法都不存在了,對它的本體和果就不會産生強烈執著。

  很多人沒有學過空性法門,對世俗中的東西有強烈的分別念,怎麼樣也空不了,始終被執著束縛著,非常苦惱。在古代,人們看得不多,聽得也不多,不會有什麼大的痛苦,而現在的人隨著科學發展,表面上物質生活大幅度提高,可是內心卻越來越空虛、越來越蒼白。尤其是大城市裏的人,物質條件相當圓滿富足,但追求的目標越來越多,精神上的壓力越來越大,自己痛苦得不得了,最後不得不自殺。

  因此,無論出家人還是在家人,要想獲得快樂、安逸、舒適的生活,一定要對空性法門有所了解。不然的話,一直隨著欲望而奔波,一輩子會成爲欲望的奴隸。這樣的生活誰都不願意過,然而很多人由于業力現前,對如幻的對境耽著不舍,從而招致層出不窮的痛苦。所以,我非常希望大家通過各種方式來認識佛教,尤其是金剛屑因 這種推理非常殊勝,它就如同金剛能壞一切,而不爲一切所壞般,能摧毀各種邪見執著,無論是什麼樣的科學力量,在它面前都不堪一擊。我們在知識分子面前弘揚中觀空性理,靠的不是信仰或崇拜,而是確鑿的依據、可靠的推理。此處的邏輯推理叫金剛屑因,通過這樣的觀察方式,抉擇萬法在名言中如夢如幻、無有自性,勝義中遠離四邊八戲,這種境界若能得以成熟,生活中遇到什麼樣的違緣痛苦,自己也有坦然面對的能力和勇氣。

  因此,之所以要破一切萬法的産生,就是爲了對無生的境界有所認識。若能通達無生空性,不僅可以解脫生死輪回,還會給現實生活帶來無窮饒益。既然知道了它的價值,被煩惱束縛的嚴重患者,爲什麼不吃這樣空性的妙藥呢?

  癸一、破無因生:

  世人亦能見,一切能生因,

  如蓮根莖等,差別前因生。

  世間上有形形色色的外道,其中的順世外道,以前在印度比較興盛,如今在世界各地,類似的觀點也比較多。它最初的來源是這樣的:往昔阿修羅與天人作戰時,由于天人本性相信因果等善法,不願意殺害阿修羅。當時有一天尊認爲,如果這樣下去,天人恐怕會一敗塗地,于是撰著了一部無有前世後世的邪論。後來此觀點傳播于人間,形成了所謂的順世外道。(現在也有很多人認爲前世後世不存在,包括在座的有些道友,從小受的教育就是人只有一世,所以應當盡情享受,不要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等等。)

  順世外道爲了證明前世後世不存在,以一正理、叁比喻、四相來安立自宗。一正理,是前後世肯定不存在,因爲現量沒有見到之故。叁比喻是:1)無有因的比喻,如草地上長出蘑菇;2)無有果的比喻,如灰塵被風卷走般不複存在;3)無有本體的比喻,外道典籍中說:“日升河水向下流,豌豆圓形刺尖長,孔雀翎豔等諸法,誰亦未作自性成。”太陽東升西落、河水從高處流下、豌豆是圓形、荊棘刺是尖的、孔雀的翎羽五顔六色,皆是自然而然形成,並非人工所造,所以萬法是無因産生。

  這種說法非常可笑。雖然太陽從東方升起不是誰牽上去的,河水向下流不是誰引下去的,豌豆是圓形不是誰抟成的,刺又長又尖不是誰削的,孔雀的羽毛五彩斑斓也不是誰畫的,但這些並非無因而生。順世外道的觀點,我們講《中觀莊嚴論》等時也破斥過,麥彭仁波切說:“他們宣稱只許現量、不許比量,但在以理立宗時,卻說前世後世不存在,因爲沒有見到之故,這難道不是比量嗎?”而且,若許現量不見的法就不存在,那你自己的腸子你見過嗎?明天的事情你見過嗎?祖祖輩輩的事情你見過嗎?假如這些沒有見過,是否也要承許爲不存在呢?

  現在有許多這樣的人,聲稱前世後世不存在,就是因爲看不見。如果存在必須要被看見,那電磁波、原子、原子核、電子、誇克等,這些能被看見嗎?你們若認爲肉眼雖然看不見,但通過科學儀器可以發現,那麼同樣,前世後世肉眼看不見,但依靠種種依據也可以印證。

  所以,對方的觀點沒有任何道理,大家對此要有堅定的信解。否則,很多人從小就受一些教育的影響,對生死輪回、業因果半信半疑,這樣的話,會給自己的解脫帶來很大障礙。如果你真的存在一些邪見,那不妨與有智慧、有正見的人進行辯論,不要埋在心裏面。埋在心裏面的話,永遠都有一個疑團,逐漸逐漸就會變成“絕症”。

  其實,認爲萬法無因生的觀點,不要說是學過宗派的人,即便是普通的農民也不會承認。農民春天播下青稞的種子,經過精心耕耘,秋天就可以收割莊稼,這是誰都無法否認的。任何一個法,只要有因就能生果,因發生變化時,果也隨之變化,這是一種因果規律。理自在法稱論師說:“若此有彼生,若此變彼變,說此是彼因,此于彼亦有。”這樣的因果推理說得非常好。因和果的關系是有因定生果,一旦因發生變化,果也隨之而發生變化。譬如,種子被火燒焦了,就不可能産生苗芽,惡業通過忏悔得以清淨,就不會成熟果報。這種因果觀念在世間也是存在的,有些人爲什麼不承認呢?

  大家應該反反複複觀察,看自己有沒有這樣的邪見。如果你覺得前世後世不存在、業因果不存在,這種邪見以潛藏或現行的方式在你相續中存在,那務必要加以遣除。說實話,我非常擔心有些人,他們對佛教的教理不是很精通,雖然剃光頭入了佛門,或者受了居士戒,但心裏還存在百般懷疑:“我今生造惡業,來世會不會成熟啊?人到底有沒有前世後世啊?”如果這樣認爲,說明你非常愚笨。因爲在正理面前,因果規律無法推翻,無法推翻的東西你還不承認,你不是愚者是什麼啊?

  對方爭辯道:“如果說因果是存在的,那種子爲何不具足果的所有特征呢?比如,蓮花的種子只是灰色的一小粒,上面根本沒有蓮根、蓮莖、蓮花、蓮葉等差別相,既然二者如此不同,種子又豈是枝葉花果的生因?”

  這種說法很荒唐。蓮花、蓮根、蓮莖等的因,在種子上其實也是存在的。但這種存在並不是以現行的方式存在,不然,種子上有花蕊、花瓣的話,那它就變成花了,我們沒必要求果了,獻花的時候,供養一粒種子就可以,不必非要花錢買花。如此一來,世間人爲獲得果實而辛辛苦苦收集種子,此舉就成了徒勞無益,如月稱論師言:“世間爲求果實故,不應多門收集種。”

  既然因上沒有果的差別相,那因是不是不能生果呢?並非如此,這一點,我們講大緣起因時也會剖析。因若不存在,果是不能産生的,但因生果只是一種因緣顯現,此甚深奧秘在其他論典中也會宣說。因此,大家應該知道,順世外道所承認的無因生不合理,是極其低劣的見解。

  誰作因差別?由昔諸異因。

  何故因生果?從昔因力故。

  對方又問:“假如種子有蓮花莖葉的不同差別因,那這些差別因又是誰來造的呢?”外道認爲是上帝、梵天、帝釋天所造,這樣比較有說服力,但若這一點也不承認,豈不是證明諸法是無因而生?

  答曰:這些差別因沒有常有的作者,也沒有無常的作者,它只是由往昔的不同因而來。種子有生根莖葉的不共能力,這是一種緣起法,《解義慧劍》雲:“緣起生諸法,皆具依自體,住不共法相,堅硬濕熱等,名言此法爾,不可否認也。”因爲構成萬法的四大有不同法相,例如水是濕潤性、地是堅硬性、風是輕飄性,諸法各自因的功能不同,故呈現的果也是各種各樣,這就是萬法的名言規律。

  對方繼續問:“何故因生果?”既然因中有産生種種果法的功能,爲什麼它只産生同類的果呢?譬如,小麥的種子爲什麼只産生小麥,而不産生蓮花呢?

  答曰:“從昔因力故。”原因很簡單,每個法並非有能生一切的功能,有實法的特性只是安住于自己的本體,如《釋量論》雲:“有實依自性,安住各本體。”火安住于火的本體,水安住于水的本體,糖安住于糖的本體,不可能從糖中産生酸菜,也不可能從石頭中産生苗芽。往昔因力如何,所生之果也如何,盡管外緣能産生一些影響,比如所加的肥料不同,莊稼的味道就有所不同,但它的同類因只能生同類果,這不用觀待任何法。

  所以,諸法並不是無因而生,它必須觀待各自的因。如果我們遇到有人聲稱無因生,有能力的話,一定要推翻他的觀點。世間上的白天光明、夜晚黑暗,夏天滿山鮮花、冬天光禿禿的,這些現象都跟因緣有關,不觀待因的法,就會有恒常有或恒常無的過失。《中觀莊嚴論》雲:“不觀待他故,應成恒有無。”法稱論師在《釋量論》中也說:“無因不待他,應常有或無。”一切法皆依賴于因緣,若不觀待因緣,我們現在所見到的衆生也會看不見。因爲這些衆生並沒有轉生到地獄、餓鬼,而偏偏來到了人間,都有兩只眼睛、一個鼻子,這就是一種共同因緣。如果沒有共同因緣,我們便無法緣取這些衆生,《入中論》雲:“衆生無因應無取,猶如空花色與香。”

  …

《《入行論講記》第十冊 第九品 智慧 第一百七十九節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