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行論講記》第八冊 第八品 靜慮 第一百五十一節課

  第一百五十一節課

  繼續學習《入行論》的殊勝教言,今天從第二個問題開始講。前面說了,身體非常低劣,不應該貪執。但是許多人不知道身體到底有利還是有害,如果知道這個道理,就不應該貪著它了。

  巳二、由于不知利害故貪不合理:

  細心極愛護,或棄鹫獸食,

  身既無貪嗔,何苦愛此身?

  許多人把身體當成我所有,爲它日夜操勞,産生執著分別念,從而造下無邊的惡業。如果懂得身體的本質,就不會貪得那麼過分了。那身體的本質是什麼呢?下面利用智慧進行破析。

  所謂的我包括身體和心識,除去心識,對身體剖析時會發現,我們活著時特別愛護身體,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羅綢緞,用各種藥物飲食來保養它,但它就像路邊的石頭一樣,並沒有因此而生貪;死了以後,把這個屍體送到屍陀林,被禿鹫、野狗、烏鴉等爭吃吞食時,它也沒有對這些動物恨之入骨。且不說藏地屍陀林的屍體,就算是漢地火葬場的屍體,它也不會跳起來對焚化工人進行報仇。身體本是無情物,沒有主觀分別意識,對保護者不會起貪愛心、歡喜心,對傷害者也不會生嗔恨心、報複心。既然如此,我們對它百般貪愛,爲它而造各種惡業,又有什麼必要呢?這一點,佛陀在經中講得很清楚,後來的聖者們,如印度的龍猛菩薩、月稱菩薩、阿底峽尊者,以及藏、漢兩地的高僧大德,在有關教言中也講得非常殊勝。

  有些人可能想:“身體雖然沒有執著,但有人害它時我心裏會不高興,有人贊歎它時我心裏很歡喜,這是什麼原因呢?”這就是妄想分別在中間作怪,本來不是自己的東西反而當成自己的,本來不幹淨的東西反而執爲幹淨的,這些都是顛倒的執著,我們應該盡力破除。

  其實小乘對身體的破析也非常究竟,他們說身體猶如水泡,看起來很美麗,但一下子就消失了,絕對沒有任何實質。真正懂得佛理的人視身體如同破爛的衣服,何時撿起來、何時丟棄都是不執著的,一旦生病衰老、身體腐朽不堪,都會有面對的能力。這一點不用密乘大圓滿或者大乘教言,小乘《阿含經》中也說:“色如聚沫,受如浮泡,想如野馬 ,行如芭蕉,識爲幻法。”這一點,一般的佛教徒都會明白。可是世間上的知識分子,雖然對很多物質的本體、作用、分類、現象等一輩子絞盡腦汁在研究,但對自己的身體剖析得不夠。包括在醫院裏上班的醫護人員,天天跟身體打交道,但只認爲別人的身體無常、不清淨,從來也沒有想過自己的身體。

  這樣一來,迷迷茫茫的現代人,對自己的身體非常貪執。(當然,對身體生嗔恨心的現象比較少,除了個別精神不正常、自殺的人以外,許許多多的人對身體非常貪執。)前段時間我看到一個資料上說,有個72歲的老太太,好像姓趙,到南京醫科大學美容中心做祛除眼袋、臉部拉皮手術。早年她曾打過除皺針,但覺得效果不太好,這才在老伴和子女的支持下動手術。她康複出院的那天有記者去采訪,她非常得意地說:“你看我的臉上有沒有皺紋?我像不像是72歲?”但72歲的人做這些手術,在我們了解生老病死的人看來恐怕不值得,應該把錢用在放生或其他善法方面。也許臉上的皺紋沒有了,但別的地方皺紋還有許許多多,一一改變是不現實的。

  佛法對于身體的破析,現在很多人都不懂,每天超負荷、超規律地對自己的身體進行打扮。幾年前我偶然看到某雜志上說,一個女工每月工資500元,卻用300元買回一支名牌口紅,令我感慨不已。古人素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之說,人還是自然一點好。我們這裏就有個發心人員,我有時候給他一些營養品,他連連推辭道:“不用不用!我喜歡自然,這些東西都不想吃!”

  假如不懂得身體的本質,一味想改變自然規律,那也不是很容易的。歐陽修在《秋聲賦》中說:“渥然丹者爲槁木,黟然黑者爲星星。”無論你如何粉飾自己,終將隨著時光的流逝,紅潤的容顔變成枯槁面容,烏黑的頭發轉爲星星白發。但如今的世道非常顛倒,有些人年輕時還有幾根白發,老了以後故意去作特殊加工,頭發越來越黑了;年輕時臉上還有一點皺紋,人越來越老時,臉上越來越“幹淨”了。很多人都希望時光倒流、青春永駐,但在佛教徒的眼裏,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也是沒有必要的。內心的修行境界,才是最永久、最真實的美,除此之外的修飾美容,根本沒有絲毫意義。

  現在的社會上,一個人做了什麼,大家都要爭相效仿。包括我們出家人,也不要今天宣傳一瓶藥,說它對身體如何如何好,所有的人都去拼命買,但到底對身體有利無利也很難說。如今人內在的正知正念越來越少,外在的散亂危害越來越多,尤其是製造商們不信因果,爲賺錢打非常漂亮的廣告,裏面有很多狡詐成分,但大家爲了這個身體,不辨真假就蜂擁采購,這是非常愚癡的行爲。對身體不應該如此貪執,當然,最關鍵的是不能依靠它造惡業,否則一定會自食其果的。在這些問題上,大家務必要注意!

  上面從貪嗔方面分析之後,下面從稱贊和诋毀方面進一步分析:

  何毀引身嗔?何贊令身喜?

  身既無所知,殷勤何所爲?

  身體不但對愛護、傷害無有貪嗔,對于誹謗、贊譽也是一無所知,不會有絲毫嗔恨或喜愛。縱然成千上萬個人長期對它攻擊誹謗,說它長得特別難看,造了惡業、犯了國法、違背了戒律,它也不會有不滿的情緒。(因爲身體完全依靠心的支配,如果它能有反應,那對屍體贊毀也應該有反應了。)不管有多少人說它如何好看,有了不起的功德,造了什麼樣的善業,依止上師、持戒清淨,身體本身也毫無所動,不會有絲毫喜悅之情。

  大圓滿等密法中也說,對這個身體贊歎或誹謗時,如果當下觀察自己的心,很容易認識心的本性。可見,依靠這個身體,心裏産生歡喜和嗔恨是有的。因爲心識把身體執爲自己,所以聽別人說自己長得好難看,鼻子那麼大,就馬上悶悶不樂,非要跟他算賬:“你爲什麼在這麼多人面前說我?你管什麼閑事!”反之,如果有人對這個身體百般贊歎,自己也會因此欣喜無比。聽說有個飯店的老板娘經常贊美一個女顧客,說是來飯店的所有人當中,她是長得最好看的,于是那個人天天去那裏吃飯。

  有些人聽到贊歎自己時裝作不高興,但心裏還是非常快樂的,贊歎和誹謗比起來,凡夫人肯定對這兩個的感覺完全不同。以前有個人經常跟我說:“您如果在課堂上批評我,我一點感覺都沒有。”後來我不敢點名批評,只是稍微說了一下,部分人應該知道是她,下課後她就特別傷心。有些人以爲自己對什麼都沒有感覺,贊歎也可以、誹謗也可以,但凡夫人由于有我執的緣故,真對自己批評時,心裏還是很難受。可是身體有沒有感受呢?肯定沒有。雖然《俱舍論》裏面講了身受和意受兩種受,但身體的感受其實是意識在接受,如果沒有意識,身體單獨不會有感受的。因爲身體只是四大假合,沒有任何感覺,對它贊歎和辱罵就像空中的風一樣無利無害。既然如此,世間上的芸芸衆生,又何苦爲了不受诋毀、受到贊歎而如是努力呢?

  我們從無始以來到現在,得到贊美就心花怒放,被別人造謠就特別傷心,生怕在人前擡不起頭來。其實真正剖析的話,不管怎麼樣誹謗,對身體根本無有傷害,而心沒有形狀、顔色、本體,也不會受到傷害。既然對身無害,對心也無害,外界的毀譽對自己又起什麼作用呢?(這一點,以後在《智慧品》中也會分析。)

  當然,平時洗臉刷牙,自己幹淨一點,這在戒律中也是允許的。不能因爲這個身體沒有感覺,就整天欺負它,穿得破破爛爛的,表演濟公和尚。你沒有達到他的境界之前,暫時也沒有必要這樣做。但是,也不要對身體太貪執,前不久有資料上說,臺灣、香港、大陸的一些大牌明星,爲了臉上不起皺紋,專門到瑞士打防皺針,一針的價格高達58萬人民幣。但有時候也不成功,反而使面部肌肉變得僵硬,甚至沒有感覺,最後跟醫院打官司。

  對身體的過于執著,來源于不明白佛教道理,假如知道身體裏裏外外是什麼組成的,就沒有心情這樣做了。比如有一件破爛的衣服,能穿幾天就可以了,沒必要因爲它爛了而特別傷心,想方設法非要補起來,畢竟它的質量有一定限度。盡管我本人沒有什麼修行境界,但別人說我肝不好、骨頭不好,這裏不好、那裏不好,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這個身體只是暫時借用而已,質量本來就是這樣的。

  現在物價局對外面的物質評估得很不錯,“這個值得多少錢,它質量如何如何,能使用多少年”,但對自己的身體,誰都不估價,從來也不想身體是什麼樣的質量,到底能用多少年。其實一觀察的話,每個人的身體猶如水泡,依靠它行持善法是很好的,但沒有必要特別愛護、執著,爲它殺害無量衆生,讓自己越來越麻煩、越來越痛苦。然而許多人不明白這個道理,尤其是科學發達的當今社會,各種各樣的藥物推陳出新,讓人們的感官、心態備受刺激,最終毀壞了自己的今生,也毀壞了來世。

  在有些問題上,應該把佛教的慈悲觀、無常觀、因果觀等殊勝見解利用起來,這樣人活著才有意義、有價值。我們得一個人身不容易,白白浪費實在太可惜。龍猛菩薩在《大智度論》中說:“六情身完具,智鑒亦明利,而不求道法,唐受身智慧。”具足五欲六情的我們有明智的取舍智慧,不像牦牛和老豬一樣,但如果沒有求法修道,整天除了吃喝玩樂,什麼都不做,那就唐捐了我們的身體和智慧,非常可惜!

  因此在短暫的人生中,大家應該做一點有意義的事情,對自己的身體不要過于貪著或嗔恨,對別人的身體也應該用悲憫心來對待。佛陀在經中說,悲憫心是萬法的根本,成佛的唯一因就是大悲心,以大悲心觀一切衆生非常重要。現在的世間中,無數人根本不知方向,漫無目的地瘋狂追逐。有個美國波士頓的教授說:“過去有父母注意你,有老師、同齡人或其他人注意你,這就夠了。但現在這不…

《《入行論講記》第八冊 第八品 靜慮 第一百五十一節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