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節課
下面繼續講這部論典。
如是汝屢屢,棄我令久苦,
今憶宿仇怨,摧汝自利心。
假如沒有遇到大乘佛法,沒有聽聞善知識的開示,我們將在輪回中不斷地漂泊受苦。這顆自私自利的心曾多次造下彌天大罪,果報成熟之後把我成千上萬次抛入叁惡趣中,感受旁生的役使痛苦、地獄的寒熱痛苦、餓鬼的饑渴痛苦。一想起這些舊仇新怨,我就氣憤難平,必須要跟它把賬算清,依靠尖銳、強有力的大乘對治法,想盡辦法摧毀這個自我之心。
如果自私自利非常強,造惡業是理所當然的。爲了維護自己的利益,身體可以殺生、邪淫,口裏可以罵人、說绮語和妄語……不說無始以來的各種惡業,僅僅是說一句惡語,果報也是相當可怕。喬美仁波切有段時間在禅修時,眼前經常會浮現出一只白狗,後來通過禅觀,他意識到這是自己的業報呈現:很久以前他當僧人時曾罵別人爲狗,後來果報現前,致使他五百世都在做狗。最後一世他做了只白狗,時值釋迦牟尼佛出世。當時有一群商人在吃飯,這只狗饑餓難耐便上去偷吃。商人們發現後逮住了它,並把它活活地埋在地裏。阿難尊者目睹這一切後,以慈悲心超度了它,使它來世逐漸轉生爲大成就者喬美仁波切。
《百業經》中也有“一只母狗”的故事,當時法王如意寶傳講時,要求我們全部發誓,以後不給別人起惡狗、老豬等侮辱性外號,不然這種果報特別可怕。故事情節是這樣的:有位施主養了一只母狗,這只母狗有個特點,外道來的時候它特別不高興,而見到佛教徒就搖著尾巴迎接。一天,舍利子通過神通觀察到度化施主的因緣成熟,于是前往他家化緣。他到那裏的時候,母狗遠遠相迎,顯得非常恭敬。施主見之,心想:“旁生都對他這麼恭敬,這位比丘肯定是大德,我作爲人更應恭敬承侍。”遂請尊者到家中應供,並請求傳法。傳法之後,施主當即獲證預流果。施主覺得母狗對自己恩德很大,同時請舍利子也爲它傳法。後來母狗因病去世,尊者讓施主把母狗的屍體置一靜處,說它的骨架以後會有大用處。
母狗死後轉生爲施主之女,具足各種相好。稍長,舍利子和施主讓她聽法,但她性情嬌縱,不肯前去。(就像現在的有些女孩子,特別傲慢,死亡在心裏好像根本沒有。)舍利子就把母狗的骨架放在她面前,令她憶起了前世。她特別害怕,傲慢心馬上摧毀無余,遂于尊者前聞法,證得預流果位。後來又在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下出家,證得阿羅漢果。
衆比丘啓問佛陀她的經曆是何因所致,佛陀說:“在迦葉佛出世時,有位比丘尼精通叁藏、具足梵行,(就像漢地有些大法師一樣,)又有錢,又有才華,又有勢力。她專門辦了一個道場,供養一些比丘尼,維持她們的生活。有一次她遇到急事請她們幫忙,大家都說:“我們正在念經,總不能舍離善法去幫你吧。”她頓時生起大嗔心:“我平時對你們事事關照,可我遇到急事誰都不肯幫忙,一點良心也沒有,像母狗一樣。”她如此惡口罵人造了嚴重罪業,後于五百世中轉爲母狗。由于母狗對舍利子生起歡喜心,再加上前世在迦葉佛教法下出過家,以此善緣而獲得阿羅漢果位。”
我們每個人也有不同的經曆,有好的,也有不好的,有時候做一些善事,有時候做不如法的事,尤其遇到聖者、佛法等殊勝對境時,造過各種各樣的善業,就像《俱舍論》中所說,善業和惡業摻雜在一起的花業,形成了自己來世的命運。如果能夠想得起來,我們前世在地獄裏不停地受過痛苦,在餓鬼中也飽嘗過無盡辛酸,這一切的來源就是貪執自己。這顆自私自利的心,爲了自己的安樂造作惡業,從而感受了無邊痛苦。麥彭仁波切說過:“一切愚昧之凡愚,貪戀片刻之安樂,從而造作罪惡業,結果感受無邊苦。”這些甚深的教言,大家理應銘刻于心,若能長期不斷地修持,滴水穿石,壞習氣、壞毛病一定會慢慢斷掉的。
有些人認爲,上師不在身邊、自己不住在學院就無法依止上師。其實真正的上師攝受,是遵循上師的教言,以其隨時隨地對照自己,不一定就是呆在上師身邊。現在有些上師什麼教言都不講,弟子整天呆在他身邊覺得很有安全感,認爲這樣就不會墮落。實際上,除了獨覺或者個別大成就者以外,通過身體來度化衆生是很少見的。我們應該依止的,是上師的教言,這些教言現在書本上有,音頻視頻上有,網絡上面也有。假如每天記住一個上師的教言,裏面的法義自然觸動你,使你的行爲不離正道,這才是真正的依止上師。
現在的世間人工作忙,家庭壓力大,生活節奏也快,要到山裏依止具有修證的上師,有相當大的困難。但無垢光尊者、麥彭仁波切爲主的前輩大德們的教言,既有文字上的記載,也有聲音上的宣流,依止上師的機會時時都有。只要有時間,坐車也可以聽上師的教言,哪怕每天記住一句話,這個也是依止上師。否則就算你整天跟著上師,但上師一句法也不傳,除了真正的大成就者能脫下鞋給你一敲,你就開悟了,一般來講這不是很常見。因此,大家應始終不離上師的教言。現在這方面確實比較方便。
在學習《入行論》的過程中,你們應該多對照其他的講義,然後與自己的分析結合起來,深入體會裏面的內容。聽說外面有些人爲了不被菩提學會開除,表面上交作業、參加輔導,實際上並沒有認認真真學習,這是比較遺憾的。佛法通過這種方式傳播,機會非常非常難得,大家應該利用起來。我以前在上師面前聽法時,當時覺得沒有什麼,但現在回想過來,那時的時光太珍貴了。不說上師如意寶那樣的大成就者,即便是其他的上師,我今天算了一下,很多都已經圓寂了,每個上師有不共的功德,我當時卻沒有感覺到他的教言那麼殊勝。再過一段時間的話,許多上師也會離開這個世間,到時候上師的教言除了書本上的以外,DVD、VCD可能已經報廢了 。我過去聽上師和其他法師的課時全部錄了音,五六年後現在一放,一點聲音都沒有了,所以有些聲音也沒什麼可靠的。文字上稍微好一點,如果留在文字上,再過幾百年後還可能存在。
昨前天學院裏有個道友,他是普通的出家人,他在十四年當中,每次聽上師講法就把中間的教言記錄下來,這次出了一本書。我們看了以後,確實想起法王曾經說過這些,有種提醒和記憶的作用。當時這麼多人一起聽法,並不感覺什麼,現在卻有一種不同的感受。所以有了文字好一點,除此之外很多都會消失的。因此,大家有這種機緣的時候,一定要認認真真地聽課。
醜叁(精通對治方便)分二:一、略說;二、廣說。
寅一、略說:
若汝欲自喜,不應自愛執,
若汝欲自護,則當常護他。
如果你想珍惜自己、讓自己幸福快樂,那就千萬不要愛執自己。有些人可能覺得這很相違,其實並不矛盾。俗話說:“智者求樂因,愚者求樂果。”世間學者爲了自己的事業,尚且能忍受痛苦而學習深造,更何況是出世間的大業了。一個人若想永遠快樂、沒有痛苦,唯一的辦法就是不要喜歡自己,不要爲自己而奮鬥。假如一味地爲了自己,不但得不到快樂,反而會墮入可怕的深淵。無垢光尊者在道歌中說:“若不摧毀我執山,永無滅盡迷亂時。”若沒有摧毀山王般的自私自利,始終都會忐忑不安,只有摧毀了我執大山,痛苦、恐怖、災難才會蕩然無存。
可是很多人都做不到這一點。藕益大師說:“內不見有我,則我無能。”倘若一切的奮鬥全是爲了自己,沒有見到“我”不存在,那麼修行絕對不會成功。自私自利比較強的人,不要說大的事情,連坐車也專門挑舒服的地方,不舒服的地方讓別人坐。這種人的人格,一定會導致他的事業不圓滿。
放下自我的人活得快樂,這一點我有深深的體會。前段時間也講過,去年我們開同學會,離別二十年後聚在一起,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經曆。我們兩個出家人算是把工作、前程、家庭全部放下了,結果飽嘗的痛苦是最少的。而其他人要麼是工作不順利,要麼是婚姻不正常,有個同學說他所走的路坑坑坎坎、彎彎曲曲,還有個同學說他的生活是最差的,感受了如何如何的痛苦……好像人人都有許許多多的無奈。我當時就想:“我雖然沒有很高的境界,但因爲對世間的事情看破了,在這麼長的時間中,比較而言還是很快樂的。”所以出家人也好、在家人也好,如果對自我的維護和愛執能放下來,快樂自然而然會現前的。但關鍵是很多人都放不下,越追求的話,幸福離自己越遙遠。
以前有這樣的故事:一個富人背著金銀財寶,到遠處去尋找幸福,可是走過了千山萬水,也未能找到幸福。他沮喪地坐在路旁,正好遇到一個農夫,富翁說:“我一直在尋找幸福,實在是找不到,怎麼辦?”農夫放下沈甸甸的柴,擦著汗說:“放下就是幸福呀!”富翁頓時醒悟,隨即將金銀財寶布施窮人,全部用來做善事。當天晚上他睡得很香,心裏沒有壓力,終于嘗到了幸福的味道。
所以,越是執著越痛苦,這一點不是佛教的教條,而是每個人的親身體驗。現在年輕人的感情也是這樣,他們認爲對方是自己的人,一定要抓住,不能放手,因此感受的痛苦無法用語言來描述。然而一旦真正放下了,覺得這個人無所謂,這種臭皮囊隨處都找得到,快樂的陽光馬上就會出現的。
許多人都想保護自己,不願遭受畏懼痛苦,如果真的這樣想,最好的辦法就是去愛護他人。像愛護眼目般愛自己誰都會,但這是凡夫人錯誤的想法,假如真想保護自己,就應該盡心盡力地利益他人。上師如意寶也說過:“若欲長久利己者,暫時利他乃竅訣。”
有利他心的人,是整個世間的莊嚴,人、非人、天龍八部、護法神都會保護他。以前我看過一個光碟,有個法師說他依止過一位藏傳佛教的上師,當時上師告訴他:“你要一心利益衆生,不用擔心自己,你的快樂諸佛菩薩會承包了!”這話雖然聽起來怪怪的,但實際上的確如此。一個人生起菩提心的話,他腳下踩的微塵也會爲天王所頂…
《《入行論講記》第八冊 第八品 靜慮 第一百四十九節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