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節課
下面繼續學習自他交換的具體修法。
現在講的是修嫉妒心,即站在別人的位置上,對自方修嫉妒心。這種修法對治煩惱的力量極強,加持力也很大,我們特別可怕的嫉妒心,一定要通過這種竅訣來斷除。
卯二、于功德法嫉妒:
世間盛贊彼,吾之身名裂,
無才何所爲?才學衆悉有,
彼較某人劣,吾亦勝某人。
前面已經講了,我們修嫉妒心時,把地位最下等、身份極下劣的人換作自己,原來的自己換作別人,然後進行換位思考。因爲我們平時只想到自己,對別人沒有那麼重視,而現在學了大乘佛法之後,一定要把自己的位置換作衆生來思考。這個時候,你從來沒有體會過的感受會自然顯現,觸動非常強烈。
在這裏,別人換作原來的我之後,具足名聲、財富、地位、權勢等一切福報,衆人對之極其羨慕,而我淪落爲了乞丐、屠夫、妓女等下賤人,住在社會的底層。我們經常看不起種姓低劣的人,自己稍微有點功德才學,就春風得意,覺得非常了不起,但現在換了角度後,可以感受這些苦惱,以後就不會這樣了。
我們要想:“他人具足圓滿的功德和才學,而我一無所有、身敗名裂,衆人以蔑視的眼光來對待我,處處說我的過失,使我擡不起頭來,實在無法活下去。”這種心不能有任何懷疑,也不能打其他妄想,只有真正生得起來,修行才會比較成功。
修自他交換時,華智仁波切專門講過一個出家人,他騎著牦牛,牦牛特別累了,走不動時他就用棍棒來打,棍棒爛了以後,又撿起一塊尖石繼續打它的脊背。此時我們應專心意念那頭牦牛就是自己,背上承受著難以支撐的沈重負擔,鼻子由繩子穿著,同時被石頭打著,那種感覺該是何等的痛苦。
世間上有許多低劣可憐的衆生,他們也不願意接受痛苦,不管是別人的蔑視欺負,還是身上的各種災難,都是非常非常的痛苦。我們成名時被萬人贊頌,這是很容易的事情,然而世事無常,一旦跌落到深淵中,別人落井下石對你攻擊,你也應該能夠接受。拳王泰森曾因強奸罪坐牢叁年,最近NBA的科比也因性侵犯而被起訴。泰森在一個電視節目上說:“我能夠體會到科比如今的境遇,作爲一個年輕人,成名和身敗名裂是一瞬間的事。當然,他應該不會像我這樣被判刑,但如果事情發生了,希望他也想開一點,也許在牢獄中,他想跟誰聯系更方便。”(名人平時到哪裏去,都被成千上萬個人圍著,想見誰很不方便,可能在坐牢時好一點。不過,坐牢跟誰聯系也不容易,只是聯系監獄裏的人方便一點。)
我們應該把最低劣或者坐監獄的人想作自己,看原來的自己高高在上,對他修嫉妒心。平時我們的心胸比較狹窄,什麼事情都斤斤計較,就好像衛藏的厲鬼一樣,動不動就發牢騷,可是若把自己想爲最下等的衆生,應該會有不同的感覺。
其實低劣者與高者比起來,盡管有些地方比不上,但也並不是一無是處,還是應該想得開。爲什麼呢?佛經中雲:“一切衆生皆具如來藏功德之相。”既然具足如來藏,那也用不著自暴自棄,甚至想去自殺。因爲與更下等的人相比,你還是超過他們,那些傲慢的人與最高的智者比起來,還是差得很遠。所謂“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你雖然趕不上高者,但比你更低劣的肯定大有人在,殊勝也是觀待低下而安立的。
打個比方說,就算我愚笨得要命,《佛子行》叁十七個頌詞,背了兩年多還背不下來,對其他學問也是一竅不通,但我下面還有牦牛、老狗等旁生,人當中還有連吃飯都不能自理的殘疾人,跟這些相比,我算是了不起的“教授”了。而那些高高在上的人,只不過是傲慢而已,其實也沒什麼超勝的學問,尤其是越沒學問的人越喜歡傲慢,根本不知道人上有人、天外有天,帝釋天、梵天、自在天在他上面。我們藏族有種說法:“高聳入雲的山峰,你不要傲慢,你上面還有高高的藍天;清澈透明的江河,你不要傲慢,你上面還有高高的大橋。”同樣,傲氣十足的這些人,你也不要傲慢,你上面還有更有才華、更有勢力的人。
人的傲慢心,有時候從表情上也看得出來。我在大概六七歲時,我們小小的一個村子裏,有個姑娘很好看,人們都叫她“天女”。我們很多小孩想看看她到底長得怎麼樣。一次有個很好的機會——全村開會,我們幾個小孩就看“天女”去了。當時她確實打扮得很出衆,雖然不像現在城市裏的人一樣,把自己變成“塑料娃娃”,但也是身上挂滿了珠寶珊瑚。我們幾個到她前面,一直目不轉睛地盯著,這時候她就更傲慢了,“你們看什麼呀,你們看什麼呀!”後來我們有點生氣,說:“她這麼難看,眼睛半睜半閉的,好像瞎子一樣。”她聽到之後特別生氣,咆哮道:“你們說什麼,誰是瞎子!”我們說:“她現在更可怕了,跟魔女一樣。”然後一邊說一邊跑了。
實際上,剛開始我們感覺她還可以,微笑也不錯。後來我們小孩子比較調皮,語言不注意得罪了她,最後真的特別可怕。所以“微笑的後面還有獠牙”,有些修行人不要上當啊!
傲慢非常不好,過于自卑也不合理,我們應該經常換位思考,古人對這種美德非常重視。就像昨天所講,孔子在《論語》中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當時他有個弟子問:“一生中要行持的一個法,應該是什麼法?”孔夫子告訴他:“你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千萬不要讓別人去做。”確實如此。比如說殺生,上至國家總統,下至街上乞丐,誰都不願意被殺,那麼其它衆生也是如此。我想勿施于“人”最好改爲勿施于“衆”,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不要強加于其他衆生。
這樣的換位思考,在國際上也非常重視。以前國際上開了幾個會議,最終達成共識認爲,不管是任何民族、任何宗教、任何國家,人與人之間最容易接受的,就是“推己及人”的理念。自己怎麼樣,別人亦是如此,這也是一種社會准則。這樣的自他交換,不僅是佛教承認,就連其他宗教也推崇至極。只不過佛教中的修法講得非常深,而在儒教和其他的宗教中,說是這樣說,可範圍僅僅局限于今世或者人類,並不像佛教這麼廣泛。現在的道德公益或最崇高的人文思想,根本比不上佛教的理念,這一點並不是自己誇自己,而是從道理上得出的結論。
我們如今有學習佛法的機會和緣分,應當從內心中生起歡喜心。我非常希望大家持之以恒地學習,不要認爲學一兩年、一兩個月就可以了。這段時間醫生和學院的很多法師說我身體不好,讓我隔天講一堂課,但隔天講課的話,我的身心確實有些退失,一天不講課,這一天好像白白地浪費了。我沒有來學院之前不知道方向,來了學院之後,只要有機會,在學院中講經說法幾乎沒有間斷過。我想如果這樣長期下去,可能我的行爲、道德、修行等只有退失,不會進步。古代文學家黃山谷曾說:“叁日不讀書,便覺語言無味,面目可憎。”我們大乘行人也是這樣,一個月沒有學習的話,形象和語言都變樣了。
在我們學院中,有些人不聽法師的課,自己去“獨修”,跟誰都不願接觸,這種人的行爲很快就變壞了。而天天聽課的道友們,雖然不一定能背誦,但他的言行舉止還是非常如理如法。所以希望以菩提學會爲主的十方僧衆和虔誠居士,每天應該學一點法。現在科學比較發達,各方面的條件也比較具足,大家應當珍惜機會。尤其我們這次推廣《入行論》,我自己也很辛苦,每次做法本、做光碟,這些方面經常要接電話,耳朵好像都聾了。很多事情並不是自然而成的,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現在你們手裏的《入行論講記》一至七冊,厚厚的,但很多人都不珍惜。我看見這種態度,確實有點傷心。我們剛來學院時,不要說七八本法本,就連一本也得不到,只有晚上一直抄,包括《入行論》的講記、頌詞,我們都是抄下來的。但是現在有些人不珍惜,我原來也去過印書、做光碟的地方,包括我們這裏的一些整理,都是很不容易的。昨天幾個道友把發獎的東西背來背去,特別辛苦。學院裏相當一部分人爲了大家的學習,把自己的聞思修行全部放棄了,除了吃飯睡覺以外,時間全部用在這上面。外面有一部分人也是如此。在當今物欲縱橫的社會上,誰願意付出那麼多的人力、財力?但他們還是付出了很大代價,給大家提供方便。以前古人求一個法、得一個法本,要經過千辛萬苦、翻山越嶺,可是現在就算送到你門口上,問可不可以下來取,個別居士也是:“啊,我現在不空。你在門口給我等一個小時,我正在給我的小寶寶喂奶!(衆笑)”是不是喔?我這是臆造的,但也有類似的態度。
戒見衰退等,因惑而非我,
故應悲濟我,困則自取受。
在這個世間上,最殊勝的就是戒律清淨、見解正確,然而有些人依靠外道或惡友的因緣,以致戒律廢弛、見解退失,再加上“等”字所包括的行爲,也不如法,很多人看不慣。(即使內在有一種超勝的境界,行爲不如法的話,還是會遭人歧視。)“等”字還包括了生活,每天都是邪命養活,通過不正當的手段來過活。如果我們是這種人,那應該知道,這樣做並不是自己願意的,而是因無始以來的無明煩惱嚴重,貪心嗔心極爲強盛,再加上外界複雜混亂的環境等因素,才導致了這種可怕的結果。作爲一個修行人,誰願意變成破戒者、破見解者?但是由于煩惱所催,自己也是身不由己。
有首歌裏唱道:“我們身不由己,因爲我們年輕。”現在有些人毀壞戒律,確實也不願意,但是煩惱現前時,或者自己年輕、氣脈明點比較強盛,實在沒辦法克製,最後不得不淪落到這種境地。那個時候,很多人對你嗤之以鼻,再後悔也無濟于事。
有些人破了戒律,要被學院或僧團開除時,我們應觀想自己是那個破戒者,一方面來講很可憐,另一方面也不能過于失望,連活下去的勇氣都沒有。應當想:“我現在這樣低劣,但並非我心甘情願,而是煩惱惡緣在控製我,你們自稱對衆生有大慈大悲心,那就應該幫助我、救護我。如果你能救護…
《《入行論講記》第八冊 第八品 靜慮 第一百四十二節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