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大學生需要注意的一些問題?
索達吉堪布答:現在世間上很多人,整天追求名聞利養,被貪嗔癡所纏縛,爲了虛幻不實的目標,日日夜夜奔波忙碌。其實一個人今生擁有的名利再多,百年後也會舍棄一切而往赴黃泉。當你離開這個世間時,是不是“人死如燈滅”呢?絕對不是,對此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然而,“明明白白一條路,萬萬千千不肯修”,很多人對佛陀揭示的解脫道,怎麼樣都不願意修,他們不信因果、不信輪回,以此錯誤的人生觀,給自己、給社會帶來了災難性的破壞。
如今不少人覺得人生只是幾十年,玩一玩就可以,這種想法特別低劣,跟畜生沒有多大差別。薩迦班智達在格言中曾說,人若一心一意尋求今生的利益,從來也不希求解脫,那就跟畜生一模一樣了——這不是我講的,是幾百年前的智者說的,他這樣說並不是胡言亂語,有智慧的人應仔細思維。
很多人因爲環境、教育的影響,一輩子只追求眼前利益。尤其是一些大學生,上了大學以後,智慧沒有越來越大,傲慢卻越來越大了。在大學裏,各種亂七八糟的知識都學會了,對社會、家庭、個人有利的學問,卻忘得一幹二淨。這樣一來,沒有良好的人格爲基礎,他們離開學校後,做很多事情都不順利,與人相處也格格不入,于是天天抱怨社會不公、單位不好,從來沒有一顆感恩的心——這就是不少大學生的現狀,相信大家也有目共睹。
因此,湯因比博士說:“21世紀能挽救人類的,就是孔孟學說和大乘佛教。”尤其是大乘佛教中忘我利他的精神,對當前來講不可缺少。如果沒有它,每個人都爲了自己的利益不擇手段,甚至傷害父母、老師也無所謂,那這個世間會變成什麼樣?可想而知。
現在有些大學生,一畢業就把老師的恩德抛之腦後,完全忘了他們對自己的付出。最近我跟浙江大學的很多教授交談時,發現有些人名副其實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他們二叁十年來夜以繼日、廢寢忘食,爲學生的未來勞心費神,這種付出既神聖又偉大,是世間上最有意義的。可如今很多忘恩負義的大學生,離開學校以後,見到老師連個招呼都不打,從來也沒有想一下,自己的知識有多少來自于老師?
作爲一個人,理應懂得“滴水之恩,湧泉相報”。我本人而言,對出世間上師們的法恩無比感恩;對世間的小學老師、中學老師,也常念念不忘。每次想到自己如今有點滴智慧、點滴學識,都是他們的汗水、青春、健康換來的,就覺得老師恩深似海。不僅僅心裏這樣想,實際行動中也盡量地知恩、報恩,我始終都有這個原則。而現在很多大學生,考上大學就忘了老師的心血,這種人即使以後步入社會,恐怕前途也不一定光明。
所以,大乘佛教的教義,對現代社會來講非常需要。這不是我誇誇其談,而是自己確實從中得到了受用。爲了讓更多人了解大乘佛教,這幾年我也一直依靠現代科技手段,弘揚《入菩薩行論》等大乘經論。漢地和藏地許多人通過學習,有了極大的改變,前後可以說判若兩人。甚至有些人前世因緣成熟,很快能找到自己的歸宿。
就像“叁車和尚”窺基大師,據曆史記載,當年唐玄奘去印度取經的途中,路過一深山老林,見到一茅屋紫氣缭繞,知道裏面定有異人。他進去一看,有位老僧在入定,頭上、身上都長滿了野草。玄奘伸手摸了摸他胸口,尚有微溫,便用引磬使他出了定。
一問之下,才知道老僧在此入定,已千年有余,目的是等釋迦牟尼佛來度他。玄奘告訴他:“釋迦牟尼佛已涅槃了。”老僧說:“那就等彌勒佛出世吧,我跟他去弘法。”玄奘想了想說:“彌勒佛出世還須五十六億七千萬年,恐怕你又會錯過時機。這樣吧,不如你現在轉世投胎,等我從印度取經歸來,我們一起弘法利生,如何?”老僧點頭說:“這樣也好。”當下便按照玄奘的指點,去皇宮投胎做皇太子。結果他投錯了地方,投到了當朝大臣尉遲恭的家中。
十九年後,玄奘從印度取經歸來,不忘前約去找他,勸他出家。此時他已習慣了紙醉金迷的生活,堅決不肯。後來皇帝下旨:不出家就賜死!他沒辦法,只好同意,但提出條件,必須隨行叁個馬車:一車金銀財寶,一車美酒,一車美女。玄奘點頭默許。
他勉勉強強來到寺院門口,一聲洪亮的鍾聲傳來,蓦然驚醒了他沈睡的記憶。他當即淚流滿面,把叁車都打發回去了,從此虔心皈依佛門,發奮修行,成爲玄奘的座下大弟子,法號窺基,後來終成一代高僧。
可見,有前世因緣的人,善知識在旁邊稍微提點一下,善根馬上就會複蘇。現在有些人到了寺院,聽到佛法或看到佛像,不知不覺就流出眼淚,這也是前世的宿緣成熟。當然,我並不是要求你們所有人都出家,只是希望大家能正確認識大乘佛教。
法國有個人叫馬蒂厄(Matthieu Ricard,1946-),他出家後與身爲哲學家的父親有過一番對話,後編成了一本書叫《僧侶與哲學家》,又名《和尚與哲學家——佛教與西方思想的對話》。書中就講了,作爲知識分子,應該怎麼樣面對世間?學習佛法的種性蘇醒之後,又該怎麼樣面對生活?這些方方面面的道理,大家最好能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