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行論講記》第八冊 第八品 靜慮 第一百叁十七節課▪P2

  ..續本文上一頁家,即使沒當成一個合格的出家人,不殺牦牛也算是很好的。”因爲穿著僧衣不可能去殺牦牛,所以有些人戒規守得不一定很好,聞思也不一定很成功,但一輩子穿著出家人的衣服,就不會去殺害衆生。有些父母讓孩子出家,不求其他的貢獻,不殺牦牛也算是一種供養。我有時候想:“我這一輩子多虧出家了,否則,會像我的同齡人一樣,現在算起來,殺的衆生可能相當相當多。這個命債是逃不掉的,來世一定會遭受痛苦。”《賢愚經》中說:“戲笑殺他命,悲號入地獄。億載苦萬端,傷心不可錄。”歡歡喜喜地殺害衆生,最後定會悲鳴號叫地墮入地獄,千百萬劫中所感受的痛苦,實在無法用筆墨來描述。

  不說地獄,就算在人間,即生中也會特別痛苦。所以大家在有生之年,一定不能殺害衆生。佛經雲:“殺生之上無余罪,十不善中邪見重。”漢地的大德也說過:“萬物皆有痛感,微如蟲蟻也不能殺害,因爲它們也貪執身體。”我們生病了,馬上就去醫院,特別怕死,願意活在人間,其它衆生也是如此。但我們人類太可怕,很多人從小沒有培養慈悲心,認爲虐待動物、殘殺動物是英雄之舉,這樣之後,惡業越來越增上,最後變成特別可怕的人。

  因此,大家應當從這種惡習中擺脫出來,以慈悲心來對待萬物,走路也要看看地上有沒有小蟲,平常經常發誓縱遇生命危險也不害衆生。其實我們的生活不一定非要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世界上有許許多多的謀生手段,沒必要非得像屠夫一樣造惡業。今天聽課的各位道友,大家應該從內心裏想:“我以前爲了這個身體造了無數惡業,從現在開始,即使不造其他善業,在有生之年也要盡量不害衆生,尤其是不故意殺害衆生。”發這個願的話,功德也非常大!

  或爲求利敬,乃至殺父母,

  盜取叁寶物,以是焚無間。

  現在人求的特別特別多,有些專家說這種貪心太過分了,欲壑難填,甚至天人也無法滿足。這些人爲了求名、求利、求地位,不要說殺動物如割草,就算殺人也不眨眼,若不是害怕法律的話,把親朋好友全部殺掉都無所謂。甚至世間上恩德最大、從小撫養自己的父母,殺害他們也毫不手軟,一點都不顧忌。

  在佛教曆史上,未生怨王殺害自己的父親,勒行王以貪心增長而殺害母親,這樣造五無間罪的現象有是有,但實際生活中還是比較少。然而在當今社會,殺父母的現象比比皆是,我在這裏順便舉兩個例子:

  第一個,前幾年有個案子在巴西轟動一時,某富翁的女兒蘇珊,愛上一個窮小子丹尼爾,他們的感情遭到父母的強烈反對。于是二人産生殺心,趁父母在熟睡時,用鐵棒砸碎了父母的頭,並製造歹徒入室搶劫的假象。結果在2006年被查出來後,她和丹尼爾互相指責對方是該案的主謀,一段戀情就此告吹。

  還有,大概在今年持明法會期間,蘭州某報紙上刊登了這樣一則新聞:有個人叫許福斌,他生長在農民家裏,父母對孩子特別關愛。但他是個網迷,天天要都上網,因不滿父母對自己沈迷網絡的責罵,遂産生殺死父母的惡念。有一天,母親到廚房裏燒火,他乘機用提前准備好的鐵錘,猛砸母親的太陽穴,致其倒地。父親聽到響聲趕來後,他又持鐵錘狠砸父親的腦袋,將父親砸死。然後,許福斌將一玉米棒塞在父親嘴裏,又拿一截木棒在母親嘴裏亂搗。他在父親身上搜出27元後,就到外面上網去了。次日淩晨,他上完網回家後,竟然喪心病狂地對母親的屍體進行侮辱。最後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判他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現在的很多孩子都是這樣,爲了上網甯願殺死自己的父母。有些居士也應該注意,不然天天不讓孩子上網的話,還是很危險的。(衆笑)

  古代的教育與現在完全不同,《朱子格言》中說“讀書志在聖賢”,但現在的教育是“讀書志在賺錢”,或者“讀書志在找朋友”,這樣一來,從小就受到不好的教育,許多孩子根本不知道恭敬師長、孝順父母,這種讀書到底有利無利也很難說。老師們教學生,也是在課本上走馬觀花就過了,除此之外,根本不教他們從小怎麼樣對待環境、怎麼樣愛護動物、怎麼樣恭敬父母。辦學校是爲了什麼?就是爲了賺錢,一個人能賺幾萬塊,依靠學校來發大財。很多父母只是把孩子送到那裏,對老師教什麼根本不管。老師也是天天打麻將、天天幹壞事,學生學不到什麼優良品質。如此一來,社會治安也好,管理秩序也好,到處都是一片混亂,殺害父母、造五無間罪的現象數不勝數。

  更可怕的,就是盜取叁寶財物。十種不善業當中,本來偷盜就相當可怕,但是盜叁寶物更可怕,因爲對境非常嚴厲之故,所以佛陀在《寶梁經》裏說:“宜自啖身肉,不得盜叁寶物。”所謂的叁寶物,造佛像、造佛塔等方面的叫佛寶財物,印經書、造論典方面的叫法寶財物,供養僧衆的叫僧寶財物。實際上,供養僧衆的財物也可以叫叁寶物,因爲從廣義上講,僧衆的身口意代表叁寶,因此如果亂用供養僧衆的錢,果報是相當可怕的。

  現在有些居士,打著供養上師、供養寺院、印經書、放生等旗號募捐,但錢召集完了以後,就開始自己亂用。這樣的話,那還不如到社會上去做強盜,否則,對境是叁寶物的話,來世必定會墮入惡趣,感受無量的痛苦,如同成都某寺院當家師變牛和五臺山人皮鼓的故事那樣。

  如今不僅是在家人,出家人也有私用叁寶財産的現象。前幾年四川有一個寺院,有個和尚負責管理寺院的財物,他喜歡上一個漂亮的尼姑,(聽說這個和尚長得比較難看,)于是挪用寺院的大量財物,給那個尼姑在貧窮的家鄉蓋房子、買轎車,兩人多年保持不正當的關系。後來尼姑又喜歡上另一個和尚,據說他是教務長,長得也稍微好一點。但由于第一個和尚在自己身上付出了很多,不可能輕易放過自己,于是他們就想辦法把那個和尚殺了。殺完了之後,公安局通過手機破了案 。可能那幾年手機比較貴重,不像現在這樣泛濫。最後教務長和那個尼姑都被判死刑,據說她判死刑時,肚子裏還有小孩。

  從世間上看這是特別大的案子,而從佛教的角度來看,這幾個人不斷享用僧衆的財産,所造的業比五無間罪還嚴重。佛經中說:“五逆四重,我亦能救,盜僧物者,我所不救。”五逆四重的罪業通過忏悔可得以清淨,但是盜取僧衆的財物,縱然一針一線,佛陀也沒有能力救護。

  因此,各個寺院管理財物的人一定要注意,否則不小心就會造下可怕的果報。有些人雖然很注意,但容易遭別人毀謗,其實也是有原因的。凡是管財物的,不管是放生錢、叁寶物,都應該叁四個人以上把賬目弄得清清楚楚,不然的話,就算你自己再清白,也不一定有人會相信。比如我這個堪布,餓死也不會偷叁寶尤其是僧衆的財物,法王如意寶講《百業經》時,講過很多這方面的公案,所以平時非常謹慎。但如果賬目不清楚的話,別人可能對我議論紛紛:“會計是他自己,出納是他自己,負責人也是他自己,全部都是一個人在管!”這樣的話,我再清淨,在衆人的分別念前也不好解釋。所以我希望凡是負責叁寶物的人,應該叁四個人以上把賬算得清清楚楚,這一點務必要做到。

  國家比較正規的部門,財務製度都井然有條,而佛教的有些寺院、團體、居士林弄得很糟糕,全部是一個人在負責。自己相信自己,但別人不一定相信你,如果想讓大家相信,應該幾個人把這件事情弄得清清楚楚,每個月定期、不定期地進行公布,這樣大家才不會懷疑,自己的心裏也很舒服。

  所以我要求學院各部門管理財務的人,每個月要公開查賬,這是非常有必要的。希望你們以後弘法利生時,不管在哪個寺院、哪個道場,都應該建立健全財務製度,這樣一方面可以約束自己,一方面也不會遭別人誹謗。

  下一個是總結文:

  有誰聰智者,欲護供此身?

  誰不視如仇,誰不輕蔑彼?

  通過以上的分析大家應該明白,假如貪執自己的身體,即生會遭受無量痛苦,來世也是墮入無間地獄。既然如此,哪個有智慧的人,會願意守護這樣的臭皮囊呢?哪位智者會不願意視之如仇敵呢?

  從小到現在,我們依靠這個身體造了許多惡業,我有時候想:“山上的牦牛多好啊,每天除了吃草喝水以外,無記中可能踩死一些蟲,此外造的惡業並不多。可是有些大城市的人,活一天也造很多業,真不如早點死掉好。”我看到有些富人一到餐廳,就問老板有沒有蛇、有沒有青蛙、有沒有猴腦,一張口就特別可怕,這種人的一生,殺害了多少衆生啊!

  現在真正有智慧的人很少,很多人對哪些是智慧、哪些是小聰明根本分不清楚,他們平時就是要保養身體、打扮化妝,爲了這個身體,殺牛宰羊、炖雞炖鴨,什麼惡業都可以造。包括在座的出家人,你們也可以反思一下,以前在小的時候,爸爸媽媽爲了你身體成長,殺過多少衆生?不說其他的惡業,光從殺生這個層面來分析,從幼兒園一直到大學,再加上在不同崗位中工作,你爲了身體殺過衆生沒有?山上的牦牛有沒有造這樣的業?

  有時候看來,我們真的不如牦牛,它們雖然又愚笨又可憐,但愚笨也有愚笨的好處,至少不會隨隨便便造業。而現在有些人的聰明才智,完全是毀壞自他的一種因,永嘉玄覺禅師曾說:“二乘精進無道心,外道聰明無智慧。”聲聞緣覺白天不休息、晚上不睡覺,表面上非常精進,但他的目標沒有搞清楚,沒有成佛的向往,算不上是真正的道心。而外道看起來特別聰明,什麼都算得清清楚楚、說得明明白白,但像佛教四法印或四谛這樣的道理,他們根本不懂,再聰明也不叫有智慧。

  有些博士生、碩士生,自認爲非常了不起,有了好聽的名稱就洋洋自得,實際上他們連基本的人生觀、價值觀、宇宙觀都沒有,根本不知道萬事萬物的真相,他們的聰明只是一種世智辯聰,小聰明,在佛教中,不能稱爲大智慧。現在有些電腦高手特別聰明,一瞬間就能做很多事情,但正如清涼國師所說,這種人對叁寶不承認,對高僧大德、叁寶、父母不恭敬,肆無忌憚地造惡業,最終只能成爲增長邪見之因。

  因此,佛教的智慧跟世間的聰明有著很大差別。佛教方面有智慧的話,不管是什麼樣的人,我都會全力以赴地支持,而世間上的小聰明,有了也沒有多大意義。前段時間我資助了一個中央民院的大學生,這個學生特別貧窮,但一年將近一萬塊學費。他到各個部門去要錢,結果才要了兩千多,後來到我這裏一直哭,我也不忍心,就發心資助了他八千塊。(當時我也比較心痛,但不管怎麼樣,還是給他了。)後來有人說,他雖然聰明,但人格很壞,有些小孩用卡打電話,他掃一眼馬上就記得住號碼,然後偷這些卡號自己順便用。我聽到這個消息之後,心想:“這次已經給完了,下次一定要注意,如果是真的,那培養這樣的人沒有什麼用!”這些財富雖不是我去背石頭做工得來的,但也是別人通過體力勞動、腦力勞動辛辛苦苦賺的,不能就這樣浪費了。

  其實賺錢並不是那麼容易,有些大老板也是整天絞盡腦汁,連晚上睡覺都在想怎麼樣賺錢,倘若這些錢隨便用在無意義的地方,那真的非常不值得。有些人沒有讀書的機會,永遠都是文盲,好可憐,我只要有一份力量,就很想幫助他們,這時候的人民幣就有“生命”了,但若成爲增長他們邪知邪見的因,那就沒有意義了。

  那天我遇到一個資助的大學生,問及他的學習情況時,他說有時候到網吧去。我說:“去網吧幹什麼?你現在不是讀書嗎?”“噢,不是不是!我去查一些資料。”“查資料爲什麼到網吧去查?你現在是學生,需要查什麼資料?……”後來我也産生懷疑。所以有時候自己也很矛盾,如果學習知識有用,以後變成心地善良、具有正見的人,就算培養出來一個人,也能影響許多人。比如一個州委書記、縣委書記心地善良的話,對老百姓也好,對社會也好,會起到相當大的作用。但如果適得其反,那真的沒有什麼用。

  作爲一個凡夫人,我沒有神通神變,肉眼也看不出來,剛開始覺得他們非常非常老實,但以後怎麼樣也不好說。今天我又約了一個大學生,也許表面上會很老實,但到底是什麼樣的人也不知道。無論如何,我們不要追求世間的聰明才智,一定要具足佛教的無我智慧!

  

《《入行論講記》第八冊 第八品 靜慮 第一百叁十七節課》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