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一向提倡普度衆生,那麼請問,怎麼樣才能用佛教來改變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呢?

  問:我是國際經濟貿易專業的學生。我想從所學專業的角度,問一個與佛教相關的問題:

  前些日子,天氣特別寒冷,我看見很多乞丐在街上乞討,還看到一個年紀很大的老人,和女婿在外邊賣馄饨。看到這些,我心裏很難受。同時,現在很多人去寺院燒香拜佛,大多是祈求自己身體健康、生意成功等個人利益,真正祈願依靠佛教改善民計民生的卻很少。

  大家都清楚,與西方發達國家比起來,我們的教育水平、社會保障、控製通貨膨脹等方面,還有很大差距。佛教一向提倡普度衆生,那麼請問,怎麼樣才能用佛教來改變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呢?

  索達吉堪布答:要讓佛教從宏觀上積極影響社會,比如解決通貨膨脹、社會保障等問題,目前來講有一定的困難。任何一個宗教,如果要進入社會各個領域,首先需要得到國家的推崇,就像唐朝時代的佛教,以及西方國家的基督教一樣。也就是說,當一個國家的政界與宗教緊密相連時,這個宗教才能進入社會的每一個層次,並且積極地影響社會。否則,雖然佛教的精神是普度衆生,但若沒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光靠一些佛教人士的努力,想改變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可能有很大的困難。

  但我們現在可以努力的是,在更大範圍內傳播佛教,讓很多大學生、知識分子,以及社會各個層面的人,都能正面地了解佛教。並非因爲我是佛教徒,就要在各個場合弘揚佛教,而是佛教思想對當代人來講,的確特別需要;佛教無私奉獻的精神,對個人、對家庭、對社會都會有很大的利益。

  比如說,再過二十年,中國也會像日本那樣進入老齡化社會。這個時候,如果年輕人對父母沒有基本的孝順,把贍養老人的責任全部推到社會保障體系上;老年人自己沒有佛教的生死觀,不能正確地面對生老病死。那麼,國家和社會都會面臨很大的困難,這些困難完全依靠社會保障體系,也不一定能解決。

  很多人對信仰佛教有種擔心,認爲學佛後都會出家,其實這種憂慮大可不必。我們藏地99%的人都信仰佛教,但真正出家的只是少數。我們應該擔心的是什麼?如果不借助佛教等宗教的力量,面對很多民生問題,國家可能會遇到極大的困難。

  因此,要實現佛教普度大衆的理想,需要各種因緣。但不管怎麼樣,作爲佛教徒,都要盡力去弘揚佛教,以淨化世間人心。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