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行論講記》第七冊 第八品 靜慮 第一百二十六節課▪P2

  ..續本文上一頁,寺院裏講完這部論典後,一方面因爲寂天菩薩不可思議的加持,另一方面,自己也明白了這些道理,所以無形當中,煩惱逐漸消失無迹。

  尤其是男衆修行人,應該像曆代大德一樣,盡量遠離女色。以前阿底峽尊者一般不接受女人供養。唐朝大興國寺的道琳法師,35歲出家,他認爲女色是産生欲染的禍根,終生不和女人見面,不爲女人說法,不接受女人供養,不讓女人進入他的禅房。當時有些人就議論說:“道琳法師對女衆太不公平了,連見都不敢見。”尤其是一些女居士特別不滿。但蓮池大師卻極爲贊歎,他說:“道琳法師不接觸女人,似乎太過嚴格,然而末法時期人心不古、戒律衰微,根本不必擔心沒有出家人爲女人說法,只怕他們爲女人說法而迷愛染著,毀壞自他。像道老這種作風,大可做後來學人的借鑒。”

  作爲出家人,應該多看看這些教言,以此對治自己的貪心。貪心真的非常可怕,有些人因爲沒辦法對治,最後就在煩惱面前倒了下去。而作爲在家人,現在的社會極其汙濁,你們除了自己的配偶以外,應該守持清淨的戒律,這樣才會給社會和家庭增上和諧的氣氛。

  子二(廣說)分二:一、無有享用欲妙之機會;二、與他罪相聯。

  醜一、無有享用欲妙之機會:

  少無生財力,及長怎享樂?

  財積壽漸近,衰老欲何爲?

  孩提時代,自己沒有能力賺錢,所以不具享樂的條件;壯年之時,爲了積聚錢財而忙碌,故沒有享樂的時間;老態龍鍾的時候,精力不充足,因此沒有享樂的能力。

  大家都知道,人在尚未成年時,一直忙著讀書,再加上年齡沒有成熟,無有積聚財富的能力,在財力不允許的情況下,怎麼會有享樂的機會呢?剛才也說了“無酬不可得”,學生哪裏有很多錢啊?

  在《論語》中,孔夫子把人從十五歲到七十歲之間,分了幾個不同階段 ,比如十五而志于學,叁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七十而從心所欲等等。人在15歲左右,要一心立志于學習;30歲要安身立命,做各種事業;到了40歲,會不爲世間所誘惑;70歲的時候,心比較寬容,做任何事情都會圓滿。

  說是這樣說,但實際上,現在人有這樣的精力、智力、體力也很困難。許多人在少年時,身體還沒有成熟,想享受一些欲樂也不可能;成年後雖然有了錢財,但是沒有時間,天天爲了事業而操勞;到了老年,自己筋疲力盡,已經沒有力氣了。人們執著于幸福美滿的生活,但這種生活有沒有快樂可言呢?成過家的人恐怕最清楚。

  人還沒有結婚時,認爲結婚最快樂,如同往生極樂世界一樣,但真正結了婚之後,每個人的臉色上,好像寫滿了痛苦和無奈。尤其是女人生了孩子後,幾十年中要爲之服務,不但成了丈夫的仆人,而且成了孩子的仆人。同時還要應酬親戚朋友,今天這家的人死了,明天那家的人要結婚……一個月的工資安排下來,所剩的寥寥無幾。盡管自己很不想去,但不去的話,大家說你不近人情;去的話,諸多苦惱由此而生。所以回顧自己的一生,有多少時間在享受欲樂,多少時間在飽嘗痛苦?

  聖天論師說:“壯年自所作,老時不樂彼。”年輕時所追求的感情,老了以後不會再有興趣了。當然,這是就大多數人而言,也有極個別的人,人老心不老,正如藏地俗話所說:“白發蒼蒼的老人也會發瘋的。”南京有一個車管所長,雖已年近花甲 ,居然包養了13個情婦。有如此光耀的情場資本,使得他自豪不已,常在熟人面前情不自禁地自我炫耀:“《紅樓夢》有金陵十二钗,我呢,有金陵十叁钗……”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最近有一位著名的科學家,以82歲的高齡,娶了一個28歲的妻子,人們對此褒貶不一。不過我覺得這個年齡很湊巧,一個是82,反過來就是28,這樣也挺好的。

  總之,世間人的生活非常痛苦,爲了賺錢,從早到晚忙忙碌碌、四處奔波,如宣化上人所說:“在家人很可憐,整天爲貪欲而奔波,正是所謂的風餐露宿,披星戴月。”在這裏,也不是說在家人不好,而是提醒他們,應將佛法的道理融入生活的點點滴滴,仔細體會佛陀所說的“一切感受皆爲痛苦”。如果經常思維佛陀及高僧大德們留下來的殊勝教言,自己一定會得到不可言說的受益。

  多欲卑下人,白日勞力竭,

  夜歸精氣散,身如死屍眠。

  那些欲望強烈的卑下之人,白天忙著工作,疲憊不堪,晚上回家時困頓至極,身體就像死屍般倒在那裏,根本無法享受欲樂。

  世間很多貪欲熾盛、地位低下的人,爲了積累錢財維持家庭,不得不做各種重活。他們起早摸黑,白天在烈日下、雨水中不停勞作,竭盡了自己的體力。晚上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中,連吃飯的力氣都沒有,一頭倒在床上,衣服都來不及脫就睡著了。這種情形下,對貪欲不會有享受的能力。當然,腦力勞動也好不到哪兒去,他們幾個小時坐在辦公室裏,腦子高速運轉,一下班就像虛脫一樣,疲憊不堪。尤其是搞生意的人,連晚上睡覺的時間都沒有,一直盤算著怎麼樣賺錢。

  很多人以爲在家人有寬裕的時間,可以隨心所欲地享受欲樂,日子過得很自由快樂。實際上並不是那樣,世間生活的艱辛苦楚,大家看看成過家的人,問問他們就可以了知。

  所以在出家人當中,從小出家和半路出家有一定的差別。如果從小就出家,沒有享受過世間欲樂,很可能認爲在家人的生活快樂,這種惡念爆發後,甯願放棄出家、舍戒還俗,離開快樂的宮殿而淪爲乞丐。反之,假如經曆了風風雨雨後才出家,對很多事情不會那麼執著,感到出家有一種舒適感、安全感,比較容易守持清淨的戒律。

  當然,也有個別人的善根深厚,從小就對出家生活非常向往,對在家生活沒有興趣,一看到世間的繁雜,就不願意去接受。但是善根不好的人,經常受到外境的誘惑,這時候就應該運用上這些教言。

  我們過去經常受教育說,男人和女人在一起,有天堂般的快樂生活,但這種快樂建立在什麼層面上,大家一定要觀察清楚。現在很多人成家以後,不久就開始鬧離婚,那個時候怨天尤人,互相不滿攻擊,生嗔心造惡業,這樣值不值得呢?生活的本性即是如此,在這上面是得不到快樂的,即使獲得一點也微乎其微,嚴格來講,這種快樂的本質即是痛苦。然而,很多人不明白這一點,爲了瞬間的樂受而感受痛苦,這些痛苦也極爲強烈,刺入骨髓。

  學習這些大乘教言後,無論遇到什麼狀況,快樂也好、痛苦也好,家庭和合也好、不和合也好,你們應該有一定的把握,知道自己的人生方向。若能從心裏解開種種困擾,行爲上也比較容易面對,否則很多人鑽入死胡同後,實在出不來就自殺、危害對方,各種悲劇不斷地上演。

  或需赴他鄉,長途曆辛勞,

  雖欲會嬌妻,終年不相見。

  有些人爲了生計,要長途跋涉地遠赴他鄉,盡管渴望與嬌妻歡聚,朝朝暮暮在一起,卻一年也難得見上一面,更何況說享受欲樂了。

  以前我看過一本書,是印度一位詩人寫的,名字叫《白雲的召喚》,裏面闡述了一對夫妻離別12年的痛苦曆程,看後使人油然生悲。還有一本西方作家寫的《離別的痛苦》,也反映了在家人的生活,時時處在愛別離之中。無論在古代還是現代,一家人兩地分居的情況特別多。

  孟姜女哭長城,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當時她成親才兩叁天,丈夫被秦始皇抓去修長城,結果死在那裏,屍骨被填進城牆裏。孟姜女苦苦等待丈夫歸來,結果半年過去了,一點消息也沒有。于是她萬裏尋夫,一路上經曆了無數苦難,才來到長城腳下。誰知修長城的民工告訴她,她丈夫已經死了,聽到這個令人心碎的消息,孟姜女哭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把長城哭倒了一大片。(現在有些搬遷公司,見到好多老百姓不想搬,就希望負責人變成孟姜女,把他們的房子統統哭倒,自然省去很多麻煩。)後來她也投海自盡了。

  現在有些在家人經常哭訴,說丈夫在美國,妻子在中國,或者丈夫在那個城市,妻子在這個城市,很長時間都無法團聚。我有空時經常跟學院裏的工人聊天,通過這種接觸,對生活的感觸還是比較大。他們說:“我們夏天六七個月在藏地打工,藏地不能打工的時候,就到廣東那邊找活幹,過年才回家一次,住了七天又要出來。”表面上看是一家人,實際上這些工人在外面一起住的時間,比跟家人住的時間還長。

  杜甫有傳世佳作“叁吏叁別 ”,在《新婚別》中,一對夫妻第一天結婚,第二天丈夫就要去戰場,作者將他們離別的痛苦場面,描寫得特別感人。還有《垂老別》中的一個老太太,兒子死在了戰場上,丈夫又必須要去戰場,蕭瑟的寒風中,她的棉衣極其破爛,在路邊哭著,一直苦苦地等待……

  藏地也有一首出名的民間詩歌,叫《果洛婦女的悲歌》,歌詞的大意是:一個女人的丈夫死在戰場上,村裏的其他男人都回來了,唯獨她的丈夫杳無音訊。她一直等,一直哭,後來啓程上路,親自去尋找。到了戰場上,她看到了丈夫的屍體——她以前最喜歡丈夫的白色皮膚,現在正被禿鹫不斷撕扯著;丈夫特別好看的頭發,也被風吹動著……當時她的所見所感,被後人編成了詩歌,藏民們經常以此來觀無常。

  這種離別的現象,在世間中相當相當多,但很多人根本不知用佛法來思維。若能通過佛法洞徹世間欲妙的本質,不管出現什麼狀況,自己都能夠接受。蘇東坡說:“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婵娟。”世間的一切原本無常,明白此理之後,凡事就比較放得下了,秦觀也說:“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因此,如果以佛教的道理來剖析生活,對人們的幫助應該很大。遺憾的是,現在學佛的人非常少,他們整日沈迷于聲色當中,再這樣下去,來世的下場可想而知。所以佛教徒應通過各種途徑,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把佛法在人間傳播開,讓那些人清醒過來,這也是度化衆生的一種行爲。其實世間人還是有智慧的,真正有道理的事物,他們也願意接受,只不過很多人還沒有理解佛法而已。因此,我們佛教徒當以利他心盡量地幫助衆生,在所有的方法中,最好的方法就是把佛教的精神傳達給世人,讓他們的心裏少一分痛苦,多一分快樂!

  

《《入行論講記》第七冊 第八品 靜慮 第一百二十六節課》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