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菩薩等聖者的眼裏,見到人道衆生之間的貪愛,會感到很可笑、也很可憐,就像我們人看旁生作不淨行、互相追求一樣,覺得這些行爲引人憐憫。1993年法王在美國舊金山時,我們去了一個動物園,動物園裏有一個大水池,池中有很多怪模怪樣的癞蛤蟆,看起來很惡心,就像一個個大肉團,然而它們在水池中,還自由自在地追逐、交合、尋歡作樂。在它們的境界中,似乎世界上唯有自己的對象最美妙,最值得貪愛。同樣,人對異性的貪戀不舍,在天人、仙人及不淨觀的修行人看來,也是非常可笑、可憐。
平時大家應該以這些教言來對照自己,否則很多人在貪欲的糞坑裏始終爬不出來。龍猛菩薩說:“如于自或他,糞便皆厭惡,自他不淨身,爲何不生厭?”無論是自己還是他人的糞便灑在地上,大家都不願意接觸,覺得非常惡心,同樣,自他的身體都是如此不淨,爲什麼不生厭惡心呢?
然而,因無始以來的強烈串習,有些人明明知道這個道理,卻在對境現前時,無法克製自己的貪欲,陷入了瘋狂貪愛的欲望坑中,難以自拔。有些人不僅對活人的臭皮囊特別執著,對死人的身體也不放棄。《釋迦牟尼佛廣傳》中有個醫生叫革夏巴,也是釋尊的一個前世。有一次在某地方,有個女人在丈夫去世後,心生極大痛苦,她精神癫狂錯亂,一天到晚抱著丈夫屍體傾訴,把屍體認作真正丈夫。久而久之,屍體腐爛只剩一副骨架,但她依然對它珍愛異常:白天用鮮花裝飾骨架;晚上抱著骨架,睡在屍陀林裏面。(當我看到這個公案時,眼淚自然而然流下來了。)
革夏巴了知女人境況後,生起強烈的悲心,到處尋找她,後來發現她在河邊,正給“丈夫”洗臉。革夏巴順手在屍陀林撿起一具女屍,扛起它就來到那裏。革夏巴故意一見她就跑,女人問他爲什麼跑,革夏巴說:“我妻子非常漂亮,如果她看見你的丈夫,我害怕他們倆一起跑了。”女人安慰道:“我丈夫人品很好,不會愛上其他女人,你可以放心和我們在一起。”革夏巴就答應了。後來女人入睡時,革夏巴將兩副骨架以繩子捆在一起,好像兩個骨架互相擁抱的樣子,然後扔進河中,同時大聲驚叫:“你丈夫將我妻子拐走了!”女人醒來後,確實見到骨架緊緊相擁,被急流沖走。他們邊叫邊哭,追了一段時間,結果沒有追上。
革夏巴回來就開始算賬:“你還說你丈夫不喜歡其他女人,沒想到他竟將我最可愛的妻子拐走,我現在什麼都沒有了,你馬上賠我的妻子,否則我用大石頭砸死你。”女人戰戰兢兢,跪在他腳下頂禮忏悔,求他不要殺自己。革夏巴立即抓住機會,開導她舍棄抱丈夫屍身的惡念,一切均無常,衆生都會死,貪執親友只會引生痛苦,並致人墮落,希望她能從情欲中清醒過來。說完後,女人如夢初醒,心態當下恢複正常。
我以前見過一個人,她丈夫去世十幾年了,但仍把丈夫當年給的定情信物貼身戴著,有時間就看一看、哭一哭,算是一種加持物。但這種加持不是叁寶的加持,而是貪心的加持。聽說西方有些人的愛人死了以後,把屍體用冰箱保存起來,現在中國也有各種情況,比如把頭發全部存起來,衣服作爲自己一生的加持物。其實用智慧來觀察的話,兩個人在一起,只是暫時的因緣聚合,到了一定的時候,誰都幫不了誰,如果放下這些執著,自己修行才能成功,很多痛苦也容易解決。
現在在家人的痛苦,大多數是來自貪心,也有一部分來自嗔心,如果國際上去調查統計,70%可能源于男女感情和家庭不和,跟貪執身體有著密切關系。而大慈大悲的佛陀,不僅對身體的剖析圓滿究竟,對心理方面,也說所有的煩惱包括在貪嗔癡當中,其中貪心是最根本的。
寅二、以作用決定不淨:
宜人冰片等,米飯或蔬菜,
食已複排出,大地亦染汙。
從作用上來講,人體也是不清淨的。怎麼不清淨呢?無論是宜人的冰片、紅花等香料,還是可口美味的米飯、蔬菜和水果,吃進身體之後,經過火大的腐爛作用,精華部分被身體吸收,而無法吸收的糟粕,則變成糞便排泄出來。這樣的不淨糞不管灑在哪裏,整個地方都被熏臭染汙了。你是美女也好、俊男也好,倘若拉肚子,在院子裏到處染上不淨糞,最後連自己都不願意呆在那裏,一定要搬出去。
我們的身體,完全是加工不淨物的機器。如果這個身體很清淨,那麼食物經過它以後,應該變得更鮮美,但事實恰恰相反,即使是再幹淨、再好吃的東西,一旦經過身體的加工,顔色、形狀和本質徹底改頭換面,完全變成了臭不可聞的不淨物。這是什麼原因呢?就是因爲身體具有不淨性。
月稱論師雲:“若人無過失,世人應貪彼,以身有過故,智者遠離彼。”倘若身體沒有過失,我們沒必要這樣呵責,應該可以盡情地貪執,然正因爲身體有諸多過患,有智慧的人,務必要擺脫貪身的迷網束縛。否則,這種過患相當大,完全超過了怨敵的危害,龍猛菩薩在《大智度論》中說:“執劍向敵,是猶可勝。女賊害人,是不可禁。”面對手持寶劍的敵人,英雄好漢可以勝伏,而面對楚楚動人的美女,很多人都無力抵擋,只有在她面前乖乖投降,在她的腳下任由踐踏。
有些論典中說,具有八功德的恒河水,當它流入大海,與海水相融時,原來甘甜的味道馬上變成又鹹又苦。同樣,任何一種清淨的食物,若進入身體,即會變成不淨,由此可知,身體絕無潔淨性存在。《寶蘊經》中也說,黑色的炭再怎麼洗,也不可能變成白色,同理,如同不淨糞般的身體,再怎麼沐浴擦拭,永遠也不可能變爲清淨的物質。
對于身體的本質,通過學習這部論典,大家應該有重新的認識。以前很多人跟我講:“其他什麼事情我都放得下,唯有感情放不下。”其實,放不下就是因爲你的執著,而執著的原因是認爲對方好看。好看的人在身邊呆一會兒,自己也好像很快樂,如果不好看的人呆在身邊,自己就覺得特別苦惱。這跟習氣有不可分割的關系,若能了解對境的本質,雖不一定能立即消除貪心,可是逐漸逐漸,還是會有不可思議的效果。
現在不管是藏傳佛教、南傳佛教,成千上萬的出家人,住在寂靜的山裏或者寺院中,雖然沒有人陪伴,也能克製自己的煩惱。而世間上的有些人,不要說長期沒有所愛的對境,就算只有短短的一兩年,他也是度日如年、非常難受。原因是什麼呢?就是沒有認識貪欲的本性,所以跟潮流隨順附和,不得不受痛苦煎熬。
總而言之,就像火的作用是燃燒事物一樣,而身體的作用,就是將清淨的東西變成不清淨。
寅叁、以比喻決定不淨:
垢身濁如此,親見若複疑,
應觀寒屍林,腐身不淨景。
通過因、果、本體、作用等方面的分析,身體的汙濁是顯而易見的,只要是正常人,對人體的不淨,確實可以現量了知。所以,在某些地方宣講女人身體不淨時,女人根本沒有理由反抗。
雖然這裏的角度不同,剖析的主要是女人身體,但佛經中並沒有說男人全部是用清淨的冰片做的,因此,你們女衆在學習或輔導時,完全可以把“女人”換成“男人”。不然有些道友在考試時,不願意說“女人”兩個字,只是說“可愛的對境”、“不可愛的對境”,這樣倒也可以,但你們按自己的角度,把裏面的內容換成男人,這是佛陀也開許的。
通過上述分析觀察,不管是自己的身體、他人的身體,確實是不清淨的。如果有人仍有懷疑,覺得:“雖然佛陀這樣說,理論上也過得去,但我喜歡的人的身體,應該有一部分幹淨的地方吧?”這樣想的話,那建議你去屍陀林看看。
在座的道友不知道有沒有這種懷疑,如果有,明天也好、後天也好,應該去一下屍陀林,學院裏幾乎每天有十來具屍體,基本上從不間斷,你們去的話,對人體應該會有新的認識。到了那裏以後,也不要遠遠地看,應該勇往直前,天葬師在那裏砍,你就站在旁邊一直看。有些人不敢接近,一直捂著鼻子,躲得遠遠的,但回去後卻對人貪執得不得了,這是不合理的。那個時候你越近越好,有膽量的話,擁抱也是最好不過的。
藏傳佛教和南傳佛教,修不淨觀的環境相當不錯。泰國、緬甸等國家中,在一些山洞裏、岩石旁,或者寂靜的寺院裏、森林中,陳列著許多新舊不一的骨架、屍體。很多人每天都去那裏觀修,他們的觀修,不像有些人觀光旅遊一樣,而是依照佛教的九種觀想方法,或不淨觀的各種竅訣。因此,你們去屍陀林的時候,也不要用好奇心來看,不然對修行沒有什麼幫助。
現在很多醫生整天給病人做手術,整天都是接觸人體,但在他們看來,人體只是工作的對象,下班後照樣追求異性,對自己的貪心一點都沒有克製作用。不應該這樣!應該把所認識的知識用在自己身上,看對境到底該不該貪。如果從小就有這樣的培養,很多人的貪心也不至于像現在一樣極度瘋狂,可是正因爲缺少這方面教育,現在的年輕人變成了什麼樣子,大家應該心中有數。
《佛的100個哲理故事》中有一個公案說,某地有一位長者,他兒子娶了一個相貌出衆的妻子,簡直挑不出一點缺陷,兒子與她整日形影不離,甯死也不願離開半步。多年後,長者在鄰國找到一宗生意,讓兒子去那裏做買賣。兒子特別不情願,一直發牢騷,但也不得不離開妻子,垂頭喪氣地前往鄰國。他不論走到哪裏,腦海中都是妻子的身影,于是匆匆做完生意,立即趕回家去。
一踏進家門,沒有見到妻子,他就問:“我妻子在哪兒?”下人說:“她已搬到側房去了。”原來,妻子自丈夫離家後,思念成疾,全身長瘡,流膿不止。家人都不願意見到她,她只好獨自睡在側房,身邊圍著一大群蒼蠅。他忙跑去一看,美麗的妻子竟然全身浮腫、變色,面目醜陋,慘不忍睹,以往的恩愛和欲情,一下子涼了下來。刹那間,他感悟到了世間的無常。
有些人也是一看別人的美色退失,就再也不願意見到了,但由于沒有斷除執著,即使懂得一些教言,貪心還是難以對治。所以,大家平時要祈禱上師叁寶,以生起不貪著對境的正見,有了這種正見,對什麼對境都不會有任何貪求。這樣一來,作爲出家人,一生中守持淨戒不會出現違緣;作爲在家人,自己的生活也會過得很清淨。
當然,我並不要求在家居士對自己的妻子或丈夫生起厭離心,馬上離婚,這是我不提倡的。但是佛陀所說的人體不淨,大家一定要有重新認識,否則,很多人爲了貪求美色,造下很多很多惡業,假如即生中不燒毀貪愛的種子,來世不一定有機會了。因此,大家遇到這麼殊勝的大乘佛法,應該在阿賴耶上種下摧毀貪欲的善根,這對每個修行人來講至關重要!
《《入行論講記》第七冊 第八品 靜慮 第一百二十四節課》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