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叁節課
這一品主要剖析所貪對境的身體。前面也講了,不管是男人的身體、女人的身體,本質上沒有任何不同,只是在分析的方式上,有一定的差別。所以,你們女衆在輔導或者串習時,可以將裏面的“女人”改爲“男人”。因爲衆生對男女的概念,有一種根深蒂固的習氣,比如說女人不好時,很多女人心裏不舒服;說男人不好時,很多男人心裏不痛快,這種現象在輪回中普遍存在。爲了製止自己的貪心,也爲了對論典的內容有進一步認識,大家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用不同的性別進行代換。
卯叁、破貪身肉:
昨天說了,有些人認爲:“我不喜歡木棉枕,因爲它不是女人的身體,我對女人的細皮嫩肉才有興趣,不喜歡擁抱那些無情物。”這種說法也不合理,怎麼不合理呢?
若謂喜彼肉,欲觀並摸觸,
則汝何不欲,無心屍肉軀?
如果有些人不喜歡木棉枕,只貪愛異性的身體,對于這種身體,不僅想接觸、擁抱、撫摸,而且要經常看到,哪怕短短地看一眼也心滿意足。假如暫時沒見到所愛的人,自己就實在受不了,這完全是一種愛別離苦。所以感情的確是一種執著,但這種執著不是那麼容易斷掉的,應該從方方面面來剖析。
作者在分析這種觀點時說:你一定要搞清楚,你所貪執的對境,無非是骨肉組成,如果你喜歡女人的細嫩肌膚,所以要看到並撫摸,那你爲什麼不貪求那已離開神識、躺在屍陀林或棺材裏的無心屍肉呢?
比如你所貪愛的人剛死不久,如果天氣不太熱,十來天之內,身體的肢分會完好無損,禿鹫還沒有吃掉,也沒有被火燒成灰或者做水葬。既然你喜歡她的皮肉,想要撫摸、接觸,那現在爲什麼不去擁抱她呢?躺在棺材裏的身體,以前不一定能經常得到,現在她也比較有空,沒有事情做,那你應該把棺材做大一點,跟她一起躺在裏面,同時要記得在棺壁上鑿一個縫,以方便自己透氣。這樣的生活多麼惬意,既沒有人幹擾,也不會有人跟你爭,機緣如此殊勝,你爲何不好好把握,在棺材裏抱著她享受呢?然而那個時候,很多人不要說看著她、擁抱她,連靠近都不願意。
有些人的愛人死了以後,剛開始抱著屍體痛哭失聲,但一會兒就放下來了,根本不願意永遠抱著,原因是什麼呢?就是自己的貪心在作怪。若真正用智慧來觀察,不管是活著的身體、死了的身體,除了皮膚、血肉、骨架、五髒六腑及糞尿等以外,裏裏外外找不到一處幹淨的地方,你到底在貪執什麼呢?
阿羅漢蓮花色比丘尼,曾于追求自己的少年前,以神通節節肢解她那美麗的身體,可是除了叁十六種不淨物外,她身體沒有任何精華可言。我們現在雖然沒有神通,但也可以借助X光、CT等科學儀器,通過從裏到外的觀察,不管是美人還是醜人,身體都沒有可貪的地方。
但是,衆生由于無始以來的串習,顛倒執著自他的身體爲幹淨、美麗,用很多虛假的語言沖擊自己的大腦,始終認爲對方真的好看。其實懂得這些道理之後,所謂的貪執在對境上並不存在,正因爲不存在,所以男女感情是不可靠的。
月稱論師講過一個故事:以前有對夫妻,開始時感情不錯,一些男人找他妻子調笑時,她立即回到丈夫身邊,說自己很討厭那些人,以後他們再來的話,自己會立刻喊叫,讓丈夫速來解圍。但日子稍久,她與那些男人勾搭上了,並跟他們發生了關系。自此以後,她經常花言巧語地欺騙丈夫,偷偷出去與別人鬼混。後來她丈夫發現了,想起她以前所說的話,明白所謂的感情極其虛僞,由此生起極大厭離心。
現在的世界上,不管是東方人、西方人,最初對自己的伴侶抱有很大希望,希望將一生的幸福建立在對方身上,但因爲每個人的業力不同,再加上愛的本體根本不存在,所以往往是大失所望。要知道,愛如果是真實存在,那它永遠也不會退失。《釋量論·成量品》中說,比如你喜歡漂亮的異性,這種漂亮如果在本質上存在,那不可能隨因緣而改變,任何一個人看見他,都會産生貪心。而實際上,不要說別人,就算是自己,可能也會今天愛他,明天恨他,對他的感情反複無常,無數人的經驗足以證明這一點。
因此在分析的過程中,大家應該好好思維,無始以來,我們的貪愛之心非常可怕,有時候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想什麼。這是一種虛無缥缈的執著,但能通達這點的人極爲罕見,除了具有修證的智者以外,大多數人都是隨著各種迷戀一直在追。
現在的那些明星歌星,很多人哪怕看一眼,也覺得特別幸福,若能接觸他的手,可能永遠也忘不了,覺得自己已獲得了“圓滿正等覺果位”。這些追星族特別瘋狂,所作所爲也非常可憐,然而,這種可憐在我們身上也很容易發現——不該貪愛的,偏偏執著不放;值得追求的解脫妙法,卻興趣索然。大家若能從道理上認識到這一點,修行才會逐漸走上正軌。
有些人說:“屍體沒有生命力,死完以後誰去貪執?我喜歡的是有心的身體。”對此論調,下面也進行破析:
所欲婦女心,無從觀與觸,
可觸非心識,空擁何所爲?
前面已經分析過,你喜歡的不應該是身體,否則,剛死不久的屍體與生前無有兩樣,放在棺材裏對之敷酒、化妝,因爲長時間沒到外面“打工”,屍體可能更漂亮白皙,但你根本不會對之生貪,既然如此,那你所喜歡的,肯定是她的心。但是所謂的心,你看不見,也摸不著,如《彌勒請問經》雲:“心者無形無色無住,猶如虛空。”《華嚴經》也講過:“心不在內外,心亦無所有。”這樣一來,身體也不是,心也不是,除此二者以外,你貪戀的究竟是什麼呢?除了石頭、木頭、瓶子,你想擁抱接觸的事物絕對不可能存在。
通過這種分析,我們應該知道,所謂的美色虛幻不實,如夢幻泡影,統統是分別念的妄計執著。世間人所喜歡的,沒有任何實義,反而依靠這些分別念,給今生來世造了很多惡業。龍猛菩薩說過:“佛說世上圓滿事,難信如同木鼈果。”世間上的一切,看起來像木鼈果一樣鮮豔欲滴,但吃後方知是毒藥,如果不斷地享用、不斷地追求,自相續一定會毀壞的。
所以,若用智慧來觀察,人們生貪愛的對境,除了身體和心是不存在的,既然身體你不喜歡看、不喜歡摸,那肯定是心,可是心沒有顔色、形狀、來源、住處,縱然你有通天的本領,也不可能見到、摸到。除非具有他心通的人,知道心是怎麼樣的,但這並不是我們所貪的對境,不可能依靠這種心來滿足欲望。如此一來,自己也完全了知:貪心沒有絲毫實質。
不管是在家人、出家人,現在最可怕的就是貪心,很多人因爲貪心,家庭不和合、生活不快樂,被貪心束縛而沒有自由。所以我們應該通過寂天菩薩的殊勝竅訣來以理觀察,這樣的道理,任何智者也沒辦法推翻,即使你在不信佛教的人面前,也可以問他:“你是不是喜歡女人?如果是的話,你喜歡她的身體還是她的心?”假如他說喜歡“身體”,那爲什麼不喜歡屍陀林的屍體?他若改口說喜歡“具有心的身體”,那麼身體和心是別別他體的,不喜歡身體剛才已經承認了,現在你是不是喜歡她的心?
通過這種分析,對方再怎麼聰明、有超勝的智慧,恐怕也無法回答,最後他自己也知道:“我以前認爲世間情愛是存在的,因此一直迷戀著,現在終于發現,這只不過是自己的分別執著而已。”
寅二、譴責具迷亂者:
不明他不淨,猶非稀奇事,
不知自不淨,此則太稀奇!
我們不明白別人的身體不清淨,這倒不值得大驚小怪。畢竟每個人的相續不同、身體不同,接觸的時間也不長。對于別人的身體,很多人沒有專門研究過、分析過,以至于迷迷糊糊地愛上了對方。但若連自己身體不幹淨都不知道,那就太稀奇了!
從小到大,身體與我們朝夕相伴,我們對它是最熟悉的。人貴有自知之明,自己應該明白自己的一切,既然這樣,我們對不淨的身體爲什麼如此貪執呢?
《四百論廣釋》中有一個故事說,以前有個男人,與一富人的妻子行邪淫,結果被發現,富人將他抓住,扔進一個大糞坑中。那個男人陷在糞坑中,無法爬出來,只有像蛆蟲一樣以不淨糞維生,在糞坑中生活了很久。後來有一天下暴雨,糞坑被沖垮,他才僥幸逃了出來。親友們爲他又洗又塗抹香料,過了很長時間才將身上的臭氣減輕。情況稍微好轉一些後,他去街上閑逛,被一個身著破衣的乞丐不小心碰了一下,于是他大發雷霆,罵乞丐將他幹淨的身體弄髒了。其實,他自身剛剛從糞坑中出來,滿肚子還是不淨糞,這種身體又有何理由執爲潔淨而驕傲呢?
這樣的道理,2500多年前大慈大悲的佛陀已經宣說過,後來群星般的高僧大德也一再教誡過,可是世間上的芸芸衆生根本不知道,還在不斷地貪執自他的身體而裝飾打扮。《崗波請問經》雲:“此身不淨如腐屍,九孔之中流垢液,猶如蚊蠅喜不淨,愚者貪身亦複然。”我們身體猶如腐爛的屍體,九個孔道流著不淨的垢液,所以,就像蒼蠅蚊子貪愛不淨物一樣,愚者貪執自己的身體也是如此。
假如沒有認識到身體的本質,修行再好也沒有用,對身體有執著的話,肯定會産生情愛淫欲,如果不能斷除這些,智慧和禅定再殊勝也無法獲得解脫。佛陀在《楞嚴經》中說:“縱有多智,禅定現前,若不斷淫,必落魔道。”
現在的高僧大德也好,世間領導也罷,倘若自己的貪欲無法克製,行爲不可能如理如法,方方面面會出現漏洞,最後連性命也很難保住。因此,我們要時刻不離正知正念,盡量去除自相續的貪心,《無量壽經》亦雲:“善護意業,無垢清淨。”
其實,人的身體有什麼可貪的呢?一個人提著一桶不淨糞,剛從廁所裏出來時,大家都覺得特別肮髒,實際上這桶不淨糞跟我們的身體比起來,應該說身體更髒,糞桶還算好一點。因爲糞桶不管是什麼材料製成,畢竟這部分不是不淨物,而我們的身體,裏裏外外沒有一處幹淨的。
這個時候,有些人可能想:“身體雖然具有不清淨…
《《入行論講記》第七冊 第八品 靜慮 第一百二十叁節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