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行論講記》第七冊 第八品 靜慮 第一百二十一節課

  第一百二十一節課

  下面講的仍是舍棄妄念,現在是第叁個問題:

  醜叁、以嫉妒保護不應理:

  昨天已經講了,女人的身體只不過是一堆骨鎖血肉,無有任何可貪之處。現在成千上萬的人不了解這一點,往往陷入迷茫的深淵中,而我們大乘修行人,懂得這些教言以後,對感情不要特別執著。

  現在人對異性的執著,給自己帶來了極大痛苦,作爲修學佛法的人,我們的確非常有福報,爲什麼呢?因爲佛法不僅是一種加持或者不可思議的境界,而且通過理論分析,所得出的結論任何智者也沒辦法推翻。這裏雖然是剖析女人的身體,間接呵斥男人的貪欲和不如法行爲,但若真正了達這樣的道理,對自己的生活有非常大的利益。

  生活中的有些對境,修行人能看破,而世間人看不破,原因是什麼呢?因爲修行人明白佛教的甚深義理,世間人緣分不到,沒有聞思的機會,即使有一些機會,佛法也沒有深入內心,自己一直在迷茫徘徊著,找不到方向。所以,大家既要觀外面的世界,又要觀自己的內心,只有這樣,修行境界才會越來越增上。

  昔日他眼窺,汝即忙守護,

  今鹫食彼肉,吝汝何不護?

  昔日,其他男人只是偷偷看一眼,你就以最快的速度將她遮掩起來。而如今,她死後被扔在屍陀林,禿鹫正在撕食她的皮肉,吝啬的你爲什麼不去保護她呢?

  世間人對愛情特別執著,認爲自己所愛的人,只爲自己所獨有。別的男人無意中看一眼,或者稍微與她接觸、談話,自己也會妒火中燒,生起極大的嗔恨心。

  這個頌詞,是說男人的嫉妒心非常強烈。以前我在課堂上經常批評女人的嫉妒心,不管對異性也好、同性也好,別人的很多行爲自己無法容忍,什麼事情都看不慣,但是在這裏,男人的嫉妒心也特別強,二者沒有多大差別。尤其在生活中,假如知道自己所執著的人,與其他人有關系,則會不惜一切地毀了對方。這種現象,古往今來也多不勝數。

  我們家鄉有個人,他對自己妻子說:“其他什麼事情都可以開許,唯獨有件事情我不開許,你要注意啊!”現在他已經七八十歲了,但年輕時的這句話,一直被大家傳誦著,“流傳百世”。所以,很多人對妻子的守護心,跟對其他的事物完全不同。

  《百業經》中有一個殘忍的故事:從前有個國王叫醜陋者,性情十分殘暴,嫉妒心極強,他對王妃製定了極其嚴格的禁令,尤其是帶王妃出遊時,街道兩旁不能打開門窗,禁止別人仰望王妃的姿色。(現在來領導的話,街上不能通車,給他讓個路,停幾分鍾也可以。但國王和王妃一起出門,要求兩邊的窗戶全部關掉,這種行爲真的過分!)若有人無意一瞥王妃,他會立即剜掉此人的眼睛。

  一日,他與王妃們去森林遊玩。(古代的國王和王妃可能沒有其他的娛樂,在很多故事中,他們只要一有時間,就像猴子一樣到森林裏面去。)當時有位獨覺在那裏禅修,幾個王妃見到獨覺身相莊嚴,生起無比歡喜心,各自取下面紗,于他面前恭敬頂禮。國王聞知此事後,嗔心大起,立即命人剜去獨覺的雙目。

  獨覺因前世惡業感召,受害時沒能顯現神變,但剜完眼睛之後,他飛入虛空示現種種神變。凡夫人對神變有很大的信心,國王見此馬上跪地忏悔。但因他曾剜掉成千上萬衆生的眼睛,故其業力成熟時,仍無法避免果報:他于五百世中生于地獄,受無量痛苦;從地獄中解脫後,于五百世轉生盲目餓鬼;次後又于五百世轉生爲盲目的旁生;從叁惡趣中解脫後,于五百世中轉生爲盲人。佛陀在世時,他也是一個盲人。

  因此,以嫉妒心傷害別人,所造的惡業相當可怕。有些女衆對自己的丈夫特別特別執著,見他與單位裏的女同事說幾句話,馬上醋意大發,疑神疑鬼。現在社會上的惡行不斷增長,聽說在大城市裏面,不管是男的、女的,對自己的家人都抱有懷疑,整天跟蹤監視,甚至希望能監聽對方的電話。由于自己的這些執著,無端引生了許多傷心和苦惱。

  其實如果你對所愛的人百般守護,他死後送到屍陀林時,身體被鹫鷹、烏鴉、狐狸、野狗等不斷撕扯著,那時候你爲什麼無動于衷?往昔別人看他一眼,你就妒火中燒,現在鳥獸把他身體撕成一塊一塊吃掉,你真有吝啬心的話,爲何不去保護他?

  不過,曾經有個老鄉說:“別人看我的妻子有什麼嘛?只要不帶跑她都可以。帶跑的話,我老了以後有點麻煩,其他什麼我都想得開。”雖然衆生的業力各不相同,有些人心胸狹窄,有些人心胸寬廣,但不管怎麼樣,對異性的執著還是相當可怕。尤其在貪心增長時,什麼事情都幹得出來,佛經中也說:“增上貪欲者,不知理非理。”有些人生嫉妒心或貪心時,做事情根本不講理,好像發瘋了一樣,過段時間冷靜下來,也知道自己特別過分。

  記得佛經中有一個公案:在某個節日,王子們穿上盛裝,到城外去尋歡作樂。當時佛陀正好進城化緣,佛陀對僧衆說:“看看這些王子,打扮得像叁十叁天的天人。”說著,就進城去了。在途中,王子們遇到一位美女,爲了美女,他們爭風吃醋、大打出手,最後都受了重傷,躺在擔架上被擡回家。回來時,剛好佛陀化緣後要離開城市,衆僧見到王子們的狼狽相,對佛陀說:“世尊,王子們一大早盛裝打扮出城,現在爲了一個女人,落得如此下場。”佛陀對他們開示道:“憂患和怖畏的産生,都是因爲貪欲。”

  的確如此,不管是以前的皇宮,還是現在的家庭,一切不平安、不和睦的根源就是貪欲,如果貪欲沒有得到對治,自己始終離不開恐懼和痛苦。我們若能認識心的本性,很多問題容易解決,否則,不擇手段地看管自己的家人,就像對宮裏的嫔妃一樣,根本不讓離開皇宮,後宮中除了皇帝以外,所有的男人都要閹割,這樣的下場將會如何?你們應該比我清楚。

  這些教言看起來是破除對女人的貪心,實則以正量觀察時,對男人的身體也是同樣。龍猛菩薩在《中觀寶鬘論》中言:“如女身不淨,汝自身亦然。”就像女人的身體不清淨那樣,男人的身體也是一模一樣。因此,在學習這部論典的過程中,女衆不要有心理壓力,對佛法不要不恭敬;男衆也不能高高在上,輕視女衆。

  當然,我們這裏的出家人,大多數對佛經有較深的領會,應該不會産生邪見,也不會互相蔑視。但我擔心有些菩提學會的居士,學習這一品時,下課的時候——“你們女衆的身體如是不清淨,你們多低劣啊!”佛法的語言不能用來誣蔑別人,有些人爲了與女衆結緣,趁這個機會,表面上說她們過失,其實産生極大的貪心,想用這種方法來溝通,大家也要值得注意。

  總之,通過上上下下的觀察,我們應該明白身體到底是什麼樣的。這方面的道理,以前所學的知識、所依止的老師,可能並沒有講過。在學校中雖然學些知識,也算是增長各種見識,可是對身體、心理的分析,佛法才是至高無上的,它是世界上唯一的如意寶,大家理當以非常大的信心來對待!

  醜四、恭敬供養不應理:

  很多人每天對上師不恭敬,對身體卻非常恭敬,這是不合理的,怎麼不合理呢?

  既見此聚屍,鹫獸競分食,

  何苦以花飾,殷獻鳥獸食?

  眼見這堆不淨物所聚成的屍體,爲衆多鷹鹫、豺狼等競相吞食,你又何苦以花鬘等裝飾這些鳥獸的食物呢?

  很多人特別喜歡打扮,其實所謂的時髦,再過幾十年後,就會像一陣風或一股熱氣一樣消失無余,現代人喜歡的裝飾、顔色、形狀,以後不一定覺得好看。老年人應該比較清楚,七八十年代時,男男女女所追求的衣服、服飾,在現代人的眼中早已過時。唐朝、明朝等當時最流行的各種裝扮,現在很多人也覺得不倫不類。因此,如今特別流行的花樣,過段時間一定會被淘汰的,每個時代中,人們憑自己的想象與受環境的影響,在無意義的事情上白白浪費了自己的生命,這是非常不合理的。

  此處是說,我們到屍陀林時,會見到天葬師把屍體切成一塊一塊,成群的禿鹫撲上去,爭前恐後地扯來扯去……不管這個身體以前如何漂亮,死後也唯一成了動物的食品。既然如此,你全力以赴用最貴重的東西裝扮它,又有什麼用呢?

  世界上各個民族的傳統不同,比如藏族女人爲了漂亮,身上要戴滿各種石頭——金子、銀子、珊瑚、瑪瑙等等,表面上看來是裝飾品,實際完全是一堆累贅:脖子上垂一塊“巨石”,頭發上的珊瑚和琥珀也特別重,頭發被一根根拔下來,聽說特別痛,但是爲了好看,一定要受這個罪。印度女人的鼻子上,要穿一個大大的鼻環,環上有許多須須,鼻環跟耳環連在一起,好像是對人的一種懲罰。以前藏人也有這樣的,現在可能比較少,當時男男女女都有特別大的銀耳環,耳環下面串著珊瑚、松石、珍珠,再下面是五顔六色的絲綢須須,走路的時候一搖一晃,覺得自己是世上最好看的人。

  雖然我們沒有這種感覺,但若有女人喜歡這些,她的男人就會把財産全部換成金銀,爲自己的愛妻作裝飾。這是一種愚癡的行爲,現在很少人拿錢來幫助可憐的衆生,卻願意花在沒有用的打扮上,其實對這副身軀用再高級的化妝品,也阻擋不了歲月的無常。

  以前唐玄宗在位時,整個國家繁榮昌盛,各國都喜歡到中國旅遊,就像我們現在喜歡去美國一樣。但玄宗的貪心非常強烈,他最寵愛的武惠妃去世後,覺得後宮嫔妃無一滿意,見自己的兒媳婦楊玉環容貌出衆,就用種種手段招入宮中,變成自己的女人,冊封爲貴妃。楊玉環的哥哥、姐姐也隨之成爲皇親國戚,地位顯赫,生活奢侈,日常開支非常浩大。

  尤爲過分的是,楊貴妃愛吃荔枝,一定要吃新鮮的。于是玄宗特設驿騎傳送,跑數千裏地,荔枝的味道還沒有變就送到了京城。(唐朝國都是西安,荔枝只有嶺南出産,當時又沒有冰箱,要想吃新鮮的,只有用快馬一站一站地送來。)有詩雲:“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專送荔枝的快馬經過時,揚起滾滾的紅塵,百姓都以爲發生了重大戰情,哪知是皇上爲博貴妃一笑,專程爲送新鮮荔枝…

《《入行論講記》第七冊 第八品 靜慮 第一百二十一節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