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一0叁集▪P2

  ..續本文上一頁是我的善知識。

  你想想看,釋迦牟尼佛成佛,要是沒有歌利王割截身體,他沒那麼快,佛自己說的,絕不是妄語。他成佛在賢劫千佛裏面原本是第五尊,第四尊是彌勒菩薩,彌勒菩薩在先,他在後。現在實際上呢?實際上顛倒了,釋迦牟尼佛提前,在彌勒佛之前,彌勒佛反而在釋迦牟尼佛之後。什麼原因?忍辱波羅蜜究竟圓滿,把他提前。所以忍辱仙人對歌利王沒有一絲毫怨恨心,感謝他、感恩他。因爲他造的重罪,他會受地獄果報,佛把功德回向給他,希望他在地獄裏面減輕苦報,這一般人做不到,地獄出來之後,我將來成佛第一個度你。釋迦牟尼成佛了,第一個得度的,證阿羅漢果的,憍陳如尊者,前身就是歌利王。我們一生在這個世間,這是我們學習的功課,就是要把煩惱習氣統統放下,要斷得幹幹淨淨,這叫修行。還是煩惱習氣當家,那就毫無進步,一天十萬聲佛號也不能往生,這個諸位要知道。往生的條件,心淨則佛土淨,經上講得這麼清楚、這麼明白。佛沒有過失,經沒有過失,你自己搞錯了。這句佛號,把清淨心念出來,把平等心念出來,把覺心念出來,這就對了,你就跟淨宗完全相應。

  這個文裏面講到『無有障礙』,我們講如來果地上十種無礙,這都是略說,舉例說明。十是個代表字,代表圓滿,《華嚴經》都是用十來做代表。這都是《華嚴經》上講的,「謂盧舍那佛說華嚴經,現法界無盡身雲,真應相融,一多無礙」。盧舍那是報身佛,就是華藏世界毘盧遮那所現的,圓滿報身,這有相,毘盧遮那沒有相,這現相,現的土是實報莊嚴土。我們知道這個境界裏,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統統都沒有,所以這個世界是無量壽,真的不是假的。極樂世界的狀況很特殊,非常特殊,我將來如果有時間的話,我《無量壽經》重新講一遍,跟從前境界不一樣。講《華嚴經》,當然得有身才能講,盧舍那才能講《華嚴經》,毘盧遮那不能講,沒有身,他是法性。盧舍那就現相,現法界無盡身雲,這是從一身現多身,散在遍法界虛空界。真應相融,這個真身,盧舍那也是真身,爲什麼?沒有生滅。爲什麼會有生滅?有分別、有執著就有生滅,沒有分別執著就沒有生滅。所以對我們來講,最大的障礙就是分別執著,尤其是執著。執著沒有了,六道就沒有了,就超越六道。分別沒有了,十法界就沒有了,你就入毘盧遮那佛的實報土,也就是盧舍那佛。應是應化身,應化身從哪裏來的?像《楞嚴經》上所說的,「隨衆生心,應所知量」,衆生心裏喜歡什麼樣的身,他就現什麼身,《普門品》裏面講的叁十二應,應以佛身得度他就現佛身,釋迦牟尼佛是應身,應以菩薩身得度他就現菩薩身,應以童男童女身得度他就現童男童女身,什麼身都現,無盡身雲。然後你就曉得,遍法界虛空界是一體,這個一定要懂。基督教是不是盧舍那現的?是的;伊斯蘭教是不是現的?是現的;神道教是不是?是的,沒有一樣不是。再給你說,魔王波旬是不是的?是的,十法界依正莊嚴統統都是的。

  釋迦牟尼佛在《華嚴經》上跟我們講,「一切衆生本來是佛」。普賢菩薩教我們,十大願第一願「禮敬諸佛」,那個諸佛講什麼?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未來佛是一切衆生,我們怎麼敢不敬?我們今天看到蚊蟲,我們合掌稱「蚊蟲菩薩」,我們看到螞蟻,我們合掌稱「螞蟻菩薩」,是真的不是假的。所有一切身都是盧舍那身,都是毘盧遮那身,你不懂得《華嚴》,你不知道事實真相。整個宇宙是一體,一切恭敬,沒有分別。沒有分別就平等,你平等心現前,沒有執著,你清淨心現前了。你說我們修什麼?念經重不重要?不重要。爲什麼我叫你念叁千遍?那是方法,目的是讓你心定下來,要懂這個道理。叁千遍經念下來之後,你已經背得滾瓜爛熟,在日常生活當中,生活也好,工作也好,處事待人接物,不定什麼時候,一個回光返照,你就大徹大悟,智慧現前。這是方法,這個我們不可以不知道。

  「一多無礙」,一是報身,多是應化身。我們從性德上講,一是自性,就是惠能大師講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那是一。多是什麼?多是他最後一句講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生萬法是多,十法界依正莊嚴是多。多是什麼?相多,事多。一是什麼?理是一個,性是一個。所以一即是多,多即是一。「雖常在此處,而不離他處」,這是我們衆生分別,分別在這裏、在那裏,佛在哪裏?佛常在此地,從來沒有離開過。佛在此地,我們看不到佛的相?緣不一樣。叁千年前釋迦牟尼佛降生在這個地方我們看得到,那是緣具足。所以佛法講緣生,就這個道理。「雖遠在他方,而恒住此方。身雖不異,而亦非一」,八不中觀裏面講的非一非異,不一不異,「同時異處,而是一身」。下面說「蓋佛之體用,與法界同故。混萬化而即真,會精粗而一致。圓融無礙,隨機教異」,你這才是真正認識了佛教,真正認識了佛菩薩。

  下面我們簡單介紹佛的十種無礙,第一種「用周無礙」,諸位要知道,佛不是別人,是自己。《華嚴經》上所說的,沒有一個字是講別人,字字是講自己,自己的性體、現相、起用。不同在哪裏?迷悟不同。迷了是凡夫,作用不自在,處處有障礙;如果覺悟了的話,你的作用跟毘盧遮那、跟盧舍那、跟阿彌陀佛沒有兩樣。學佛沒有別的,這個論文的題目上講得很好,「妄盡還源」。我初學佛的時候親近章嘉大師,他老人家教我「看破、放下」,看破就是還源,放下就是妄盡。這個妄是什麼?起心動念,我講起心動念大家好懂,起心動念是無明煩惱。分別還是煩惱,叫塵沙煩惱,執著叫見思煩惱。《華嚴經》上用的妄想、分別、執著,一般大乘教裏面講無明煩惱、塵沙煩惱、見思煩惱,這個東西是妄。妄要放下,要放得幹幹淨淨,妄就盡了,你就還源,這是學佛的真功夫,其余的,祖祖相傳的,那是佛門的形式。

  我第一次聽章嘉大師講,「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形式在其次,實質重要。實質是什麼?實質就是放下。放下見思煩惱,放下塵沙煩惱,放下無明煩惱,這是實質。我一九九九年在新加坡,到新加坡沒多久,跟納丹總統見面,那時候他還沒有當總統,他是駐美國的大使,回到新加坡,好像離開大使館。我跟他認識是在他擔任總統之前,我們在一起吃飯,在一桌我們坐在一起,他告訴我,他是印度教,他說他最尊重的是佛教,他說佛教重實質不重形式。我聽了寒毛直豎,沒人講過這個話,我只最初聽章嘉大師講的,他能說出這句話,這人是行家,他不外行,非常難得。所以要真修,你看夏蓮居老居士一生教人要真幹,真幹就是從實質上下功夫。真正鍛煉,別人毀謗你、羞辱你、侮辱你、陷害你,不發脾氣,沒有一點怨恨心,這叫功夫。消業障!他替我消業障,我怎麼可以怨恨他?感激他都來不及,所以要供長生牌位,天天禮拜。世間法裏面講「冤家宜解不宜結」,時時刻刻想到化解。徹底的化解,契入華嚴境界那就完全化解了,爲什麼?知道一切衆生跟我是一體。牙齒咬了舌頭,舌頭還能報複嗎?還有瞋恨心嗎?把牙齒全毀掉嗎?哪有這個,爲什麼?一體。所以你要想想,怨親一體,這個道理要懂。

  我們看這下面它有文,「謂佛于剎塵等處」,我們《華嚴》學了這麼久,對于剎塵多少有些體會。剎是佛剎,是叁千大千世界,一尊佛的教化區,現在一般講法,我們學黃念祖老居士的講法,一個大千世界是多大?黃老居士告訴我,佛經上講的一個單位世界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銀河系,一個銀河系是一個單位世界,一千個單位世界才是一個小千世界,這樣倍倍相乘,一千個小千是中千,一千個中千是大千。一個大千世界多少個銀河系?十億,十億個銀河系是一尊佛的教化區。這講大,剎。塵是什麼?塵是微塵,最小的。說一個大的,說一個最小的,全都包括了。微塵是我們肉眼看不見,是不是現在科學家講的基本粒子誇克?不得而知。總而言之,微塵是最小的單位,不能再分,再分就沒有了,佛家講鄰虛塵,極微之微,最小的。雖然這麼小的一個物質,在正報裏面佛常講什麼?毛端,我們這個汗毛,毛端,毛孔,這正報,依報就是講微塵,這最小的,一大一小。在自性裏面沒有大小,這一粒小微塵裏面有遍法界虛空界的現象、能量跟信息,圓滿的。這個事情不可思議,就是一粒微塵裏面有大千世界,有多少個大千世界?無量無邊無數無盡,這太不可思議了。《華嚴經》上說,普賢菩薩能進去。我們講塵中有剎,剎中又有塵,塵中又有剎,剎中又有塵,真的是橫遍十方,豎窮叁際,這什麼?這是性德。自性不可思議,法爾如是。

  盧舍那佛在哪裏?一切剎裏頭都有,一切塵裏頭都有,現法界身雲,起無邊業用,無處不現身。如果真正覺悟的人,六根所接觸到的境界,都存真誠感恩的心。爲什麼?《華嚴經》告訴你,理事都在表法,那時候我們初學的人就像善財童子一樣,凡夫、學生就我一個人,除我一個人之外,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沒有一個不是佛菩薩,恭敬心圓滿生起來了。恭敬心是自性裏頭本有的,圓滿生起來,恭喜你,你覺悟了,你障礙沒有了。恭敬心生不起來是什麼?是你有業障,這佛說的,爲什麼你生不起來?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因爲我們有妄想、有分別、有執著,大乘教裏面講,你有無明煩惱、你有塵沙煩惱、你有見思煩惱,所以你自性的性德不能現前。障礙去掉,性德完全現前,現身、說法,起用就是說法。

  所以佛家講的,佛不度無緣衆生,佛度有緣人,什麼是有緣人?現的這些身、現的這些作用,你要會看,你要會聽,這就會了。禅宗大德常常測驗學生有個口頭禅,他常常問「會麼?」這兩個字的意思很深,會麼?你會看嗎?你見色就開悟;你會聽嗎?聽音聲就開悟,就見性。性在哪裏?頭頭是道,左右逢源,沒有一樣不是,連虛空都是。虛空也是物,你看我們在《百法明門論》,二十四個不相應裏…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一0叁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